嘤其呜矣,求其友声。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嘤其呜矣,求其友声。

  [译文]  从深谷中出来的鸟,飞到高树上,那嘤嘤的叫声,是想寻求伙伴的啊!

  [出典]  春秋  《诗经·小雅·伐木》 

  注:

  1、    《诗经·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2、注释:

     丁丁:(zhēng zhēng)伐木声。

   嘤嘤:鸟和鸣声。一说惊惧貌。

   矧:(shěn)况且,何况。

   神之听之:一说指应警戒和听从。

   许许:众人共力之声。即劳动号子。

   酾:(shī、shāi )滤酒。

   藇:(xù)美貌。一说茱萸,用以制酒,酒有其香。

   羜:(zhù)五个月的小羊。

   衍:美貌。一说满溢。

   愆:过失。

   湑:(xǔ)滤过的酒,引申为清。

   酤:买酒。一说一种速成的酒。

   坎坎:鼓声。

   蹲蹲:(cún)舞貌。

 

 

   3、译文1: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译文2:

   砍树丁丁地响,鸟儿嘤嘤地叫。它们从那深谷中飞出来,迁到高高的大树上面。嘤嘤地鸣叫声啊,追求着它同类的回应。看那此鸟儿啊,还能够追求它同类的回应,何况是个人,怎么能不呼朋唤友?谨慎地遵循着情理,你就会和乐而安宁。

   砍树许许地响,甘醇的酒真是美啊。既有肥美的羊羔,就邀请那同宗的尊长父老。他们怎能不来,莫非不肯赏光?啊,庭院洒扫得干净整洁,八大圆盘佳肴纷呈上来。有肥嫩的小公羊羔,就邀请异姓的尊长。他们怎能不来,莫非是我有错?

    砍伐树木在那山坡上,甘美醇香的酒盛满了。排列好餐具,兄弟们全在场。人们呀不讲交情,争吵着为了食品。有酒啊,我们共同豪饮,无酒啊,我们共饮浓浆。敲起鼓儿咚咚响,翩翩的我们来跳舞。待到我有闲暇,重聚时再饮美酒吧。 

    译文3(余冠英今译):

    砍树响丁丁。鸟儿叫嘤嘤。出了深谷底,飞上高树顶。鸟儿为何叫嘤嘤,要把朋友声音找。请看鸟儿多殷勤,要把朋友声音找;人比鸟儿更有情,反而不把朋友交?人的友爱神听着,既保平安又和好。

    锯树呼呼响。筛酒扑鼻香。我家宰了小肥羊,众位伯叔请来尝。哪儿去了还不来?可别不肯来赏光!打扫屋子生光彩,八大件儿席上摆。我把肥壮公羊宰,众位长亲请过来。哪儿去了还不来?千万别见我的怪!

    砍树砍倒山坡上。筛酒漫出酒缸边。盘儿碗儿排齐整,老哥老弟别疏远。有些人们伤和气,饮食小事成祸源。咱们有酒把酒筛啊,没酒也得把酒买啊。咱们冬冬打起鼓啊,跳跳蹦蹦一齐舞啊。趁着今儿有功夫啊,来把清酒喝个足啊。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计40篇。《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民间乐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对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制作乐歌。经过修改后,这些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易于记诵,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放到现在来说,诗经在交际应用方面虽然没有那么重要了,但对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却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5、《伐木》一诗中,我们通过诗人的描述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情景:一只不知疲倦的鸟儿从深山峡谷飞向高大的丛林枝头,嘤嘤作响以求得友伴相知。鸟儿尚且如此,人岂能不知友情的重要。因为知道友情的重要,故而又有了这样的画面:好客的主人滤清纯之酒,烹肥美鲜味,打扫房屋,满备佳肴以招待他的叔伯舅亲,即使亲戚朋友们可能不一定前来,但主人还是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因为这样主人才不会有遗憾和愧疚。

  通篇来看,如此求友若渴的热忱贯穿始终。清代黄中松在《诗疑辨证》中说:“细玩此诗,专言友声之不可求,求字乃一篇大主脑。”庶人皆求友若此,在上位的天子则更加需要贤良之友不离不弃,使得整个国家上下亲若友朋,和睦团结。如此有德之明君,则人民将争相依附,国家必兴盛繁达。正如《毛诗序》之所注:“《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至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

  《伐木》一诗以鸟鸣求友起兴,因此这里值得考究的是,开篇以“伐木丁丁”起笔是为了与“鸟鸣嘤嘤”同起兴还是另有他意?有学者认为,“伐木”就是诗人在伐木之中闻鸟鸣而产生的最初联想。也有学者认为,起笔写“伐木丁丁”,意在借伐木“丁丁”与“许许”的声音来与鸟鸣“嘤嘤”相呼应,为诗经惯用之叠音叠字与比兴的写法,是虚写。如同此说,那么不该出现“伐木于阪”。可见,前者说法较为可信。

 

 

    6、《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解读】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以鸟喻人,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首是民间宴请亲友的乐歌。旧说以为是周文王所作,或泛指天子之诗,都与诗意不大吻合。诗首章以鸟呼伴为喻,说明人不能没有亲友;次章说要以丰盛的酒肴,热诚地款待亲友;第三章说亲友间要真诚相待,往来之礼不可失。这首诗说的是亲友间正常的交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待亲友的真挚感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7、《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意思是说,鸟嘤嘤地叫着在寻找自已的伙伴,比喻人们在仔细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古人说,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意思是说,从皇帝到普通百姓,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不需要朋友的帮助而获得成功的,说明在人的生活中朋友是极为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在结交朋友过程中总是有相同志趣,秉性的人才聚在一起而称为友了,我欣赏孔子的看法,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我们大致就是以这个标准去择友的。

 

 

8、阔别44年重回世界杯的朝鲜队,第一战便面对世界杯历史上五次夺冠、首战从未失手的巴西队,一个号称“史上最强”,一个被讽“史上最弱”,虽然实力稍逊一筹,但朝鲜队顽强的战斗精神却发挥到了极致,上半场的坚固防守使巴西队颗粒无收,让人震撼。再不幸的人也有幸运的时刻,志尹南第89分钟破门进球,无疑是朝鲜足球史上最具纪念意义的注脚。

    更让人惊叹的是,朝鲜众名将月薪仅12元人民币,是年薪900万欧元卡卡薪水的几十万分之一!无论怎么弱势,他们“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愿望都是不灭的,孤独虽然无处不在,但对孤独的反抗却是无所不在的。与朝鲜多年友邻,我们却不知其从容、顽强、坚忍,忽略其内核强大!朝鲜队渴望胜利,但更渴望被理解。

 

 

    9、在网络中你完全可以全新的面目出现,真实性的东西可以隐匿,这大概就是现代化自信技术带来的效应。但网络说到底,还是人们凭借的工具,虚拟的其实不是网络而是人的灵魂。绝大多数人还是能够以诚相待的,因此网络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和可以共享的东西还是主流。要不,许多人在繁忙的工作余,习惯于上网放松一下自己,网络给人们带来太多的可享空间:你要查阅资料,只要在百度里一度,便可以轻松获取,可以及说无所不有,包罗万象;共同的爱好者,可以从四面八方,不同的国界地域汇集起来,相互学习交流;种类繁多和娱乐圈,游戏圈,可以任享受,任你过把瘾。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网络使现实中生活中或时空距离所限不可能相遇,不可能相识的人,变为可能变为现实。有的甚至成为知音知己,成为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良师益友。当然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中,朋友可遇不可求,真正的朋友嘤其鸣,求其声,只有共同的心声,共同的志趣,才能走到一起,成为永远的长久的朋友。

 

 

    10、《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意思是说,鸟嘤嘤地叫着在寻找自已的伙伴,比喻人们在仔细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古人说,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意思是说,从皇帝到普通百姓,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不需要朋友的帮助而获得成功的,说明在人的生活中朋友是极为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在结交朋友过程中总是有相同志趣,秉性的人才聚在一起而称为友了,我欣赏孔子的看法,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我们大致就是以这个标准去择友的。

 

 

    11、春秋《诗经·小雅·伐木》里:“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意思是,从深谷里出来的鸟,飞到高树上,那嘤嘤的叫声,是想来寻求伙伴啊!“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两句诗用来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是啊!人生中实在是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尽管本着求同存异的心态。但那些呼吸相顾、痛痒相关的友群还是离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而远去。成则杯酒庆功还存在,但它更显现一些功利性,败则相救似乎也有,可我们不得不为所获得诚意打个疑问。

    网络的形成,给当今人们配上了千里眼,装上了顺风耳,足不出户,就可知道天下事,由此运用而生的大小文坛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众多网络文坛中为文友们提供学习、交流、会友的平台。可以说,凡是来到网络文坛的朋友,不是作家、诗人、起码也是文字爱好者,都有一个喜欢文字的共性。既有共同爱好,就应该多些共同语言,较之他人更容易成为朋友。工作之余,文友或是来文坛展现自己才华,或是来欣赏他人文字,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或是以文会友等等。因此,我很感激那么多的编辑和文友对我的鼓励和关注,使我在“好心情”美文网感受到一种温馨和畅游的快乐。

  在虚拟的网络里,虽看不见你的音容笑貌,但通过文字可以看透你的心灵,反映你的精神境界和个人素养。所谓“文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我以为,在广阔的网络海洋里,相识是有缘分,交流是种幸福。当我们老去的一天,回首网络往事,多一个朋友,少一份遗憾,多一份好心情网文坛的美好记忆与幸福,少一件烦恼与揪心事,该有多好啊!

  走在《诗经》里,走在唐诗宋词里,走在元曲明清小说里,感受古人一片片哀叹和厚地高天的情怀。走在《二十四史》里,走在《史记》里,走在《资治通鉴》里,感受刀光剑影中王朝更叠。走在现代人的作品里,走在好心情网络文坛里,将那一个个毫无特色的日子欢乐的打发,从而产生一份刻骨铭心的感觉在心头爬过,一点一点激起心的绿化带。这就是我验明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岁月之树圈着自己的年轮,从从容容,永无止歇。愿文友们的友谊舒展着身躯,四肢慢慢地生长,愈长愈长,无拘无束。愿生命之树常绿,友谊之花不败。

 

 

    12、《诗经》三百篇里,我非常喜欢“小雅·鹿鸣之什”,主要是因为里面那些美丽的象声摹状之词,什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之类。当然,还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就是《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比兴之后,下面关键的就来了: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声?

    想它们鸟儿,尚且寻找同伴的应声,况且伊人,难道不想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是离不开朋友的,所以要想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孤立他,发动他的朋友背叛他,这种时候任你是铁石心肠也会万念俱灰,绝望投降,连盖世英雄凯撒大帝都过不了这一关。

 

    朋友的多寡经常被看作一个人能力大小的表现,如果一个人三教九流、黑白两道都有“朋友”,那基本上就可以被视为“成功”的人,至少也是混得不错的人。大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些人患上“社交强迫症”——热衷在社交场合表现自己,一旦没有社交活动就感到寂寞、恐慌、焦虑不安……

 

    相比较男人,女性更不容易交到真正的好朋友,经常听到两个刎颈之交的男人,一个临赴危难之把自己的妻儿托付给另一个,谁听说过哪两个女人肝胆相照,把自己的老公托付给对方?

 

    所以对于“社交强迫症”这个高强度、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中诞生的新事物,也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社交很重要,也是工作能力的体现,但是爱上社交、须臾离开就空虚焦躁显然是病态,谁都知道,所谓的社交场合交不到真正的朋友,最佳状态还应该是古人的“与二三子、携酒出游”,当然,既然是女人,就不必“携酒”了,携点零食也不错。建立一个以真诚、信任为基础的朋友圈,这样才能更号地舒解压力、倾诉情感。

 

  

 

    13、"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类,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真诚的、十分合理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14、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夜柔如水,秋意沁骨。

 

  散入东风的,是那一唱再唱的折柳曲吗?丝丝弦弦悠游心间。无意中,乐音驾一叶扁舟,从梦之涯摇曳而来,随着那轻灵地蹁跹,奏出远古时空的绝唱。倾然间,我似乎感受到了孟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殷切期盼,又仿佛看到了乐天雪中红炉绿蚁的温暖怡然……
夜已深,万籁俱寂,不如奏一曲吧?

 

  唉,罢了罢了,尘世苍茫,知交零落,还能与谁闲敲棋子共话春秋?

  却不知,蝉因何鸣?

 

  便不禁遥想,昔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会知音。子期英年早逝,伯牙摔琴谢知音,那是怎样的一种心痛,可以深入骨髓。

 

  “士为知己者死”,这份心念潜浸在漫漫文化中,切入肺腑。冲淡如孟浩然,幽居山林仍发出“知音世所稀”的感叹;壮烈如岳飞,三更时分独自绕阶行,留下了“欲把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迷惘。浪漫如太白,豪迈如东坡,或邀月为友,或心寄婵娟,应算是文人中比较开怀的了。然而,太白邀月与影共三人,花间独酌醉后各分散,寂寞之情溢于言表;东坡中秋对月长吟,看似豁达,实则对亲友的思念使得孤独之意弥漫其间。

 

  古之友情,得意时引曲水流觞,诗词相合,共醉美景;失意时共山林漫游,回归自然观天清云淡,可涤浊气,养君心;大义当前,如易水之别,渐离击筑和歌,只愿好友平安以归;错过了,亦有尾生抱柱而死,一片诚心,感动青史……

 

     悠悠五千年,不知还有多少类似的往事湮没于岁月的风尘中?那些隐藏在权贵和文人的光环背后,又有多少可贵的友情可以让我们欣念不已或者潸然泪下?或许,往时地域的限制、家族的传统和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羁绊了古人交友的脚步,可是多少年后,我们的友情,又当何去何从?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不禁想起风雨如晦的上个世纪,彼时,或许那是一个真正的乱世,然而,不同于三国时豪门间的金戈铁马,那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下反抗和奋战的历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这样一群热血青年,他们心系国家的安危,胸怀济民安邦的抱负,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走向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他们或许出身不同,然而共同的责任将他们紧紧连在一起,那种于风起云涌的时代中诞生的友情,绝少利益的牵绊,而是灵魂和使命的认同。他们有着鸿鹄之志和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忧患情怀,因而意气风发、同舟共济,勇敢而又执着地朝着心中美好的前景努力,但见精神闪现处,激情迸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盲目和狂妄,而是激荡的青春、崇高的理想和无畏的气概。他们同心同德,承前贤遗志,秉坚韧并书剑,登高山存远志,与国家共沉浮。那种同呼吸、共患难的情谊,于今看来,太独特也太深刻,不只让我们缅怀,更引我们瞻仰。

 

  不仅如此,友谊,对民族和国家而言,愈显重要。正因各民族的代代融合,才组成了繁荣的中国。若缺少了各国间的和平共处、互谅互利,那国际舞台,又怎能精彩纷呈?


  徜徉于史书的字里行间,流连于长辈的往事风云,醉心于今日的所见所闻,我以诚心,感受友情,体悟真情,结交知己。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真正的友情,美在纯粹,深在赤诚。悠悠天地间,相知永相传。只愿友情长存,人长久,家国共和谐。

 

 

 

    15、“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这是《诗经•小雅•伐木》篇的第一节,如用现代语言翻译,大意是:咚咚作响的伐木声,与群鸟的嘤嘤鸣叫相和鸣。鸟儿原是出自大山深谷,长大了就飞向高高的大树顶。小鸟儿为什么要鸣叫?那是为了求得自己的知音。仔细端详那鸣叫的小鸟,尚且为了求友相亲在呼唤。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道重友情?天上的神灵请聆听我的祈求,请赐予我和乐与宁静。 u"*DI=pwb  

    鸟有鸟道鸟声,有它们自己的感情世界,所以才到了一定的时候,嘤嘤鸣矣,为求友声,为慕情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佛家看来,众生平等,都是一样,飞禽也好,走兽也罢,只要是到了求友求偶季节,这个世界就充满了多情,无不都会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最美妙的歌喉,展露在自己的同伴面前,以博取欣悦和欢情。 &4S2fWx  

    记得曾在童年的时候,舅舅曾捉过一只美丽的小鹧鸪给我,当时我是欣喜若狂,爱不释手,求着外公给我编了一个精制的小鸟笼,白天晚上不肯离身,满世界地找寻小虫子喂养它。刚开始的时候,倒还很听话,每当给它喂食时,总是一个劲地“哥哥红,哥哥红——”地欢叫,但几个月后,春暖花开的时候,却变得无精打采,总提不起精神来,后来竟至于不吃不喝,几天后终于抑郁而死,弄得我莫明其妙,百思不得其解,为之还大哭一场。外公为我解释了小鹧鸪死亡的原因,是因为它到了求偶的季节,忍受不了孤独而死——从结以后,我再也不敢养小鸟了。及至上学以后,从有关诗文中知道,这鹧鸪鸟还是一种爱情鸟,雄鸣“行不得也哥哥”,雌鸣“不如归去”。 明代诗人丘濬《禽言》诗:“行不得也哥哥,十八滩头乱石多。东去入闽南入广,溪流湍驶岭嵯峨,行不得也哥哥。”既感叹行路之艰难,亦有妻子不愿丈夫远行之意。而南宋时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同窗好友、爱国诗人、词作家邓剡在祭奠文天祥一文中,更是拟鹧鸪鸟的鸣声,声声劝说,如泣如诉地写道:“行不得也哥哥!瘦妻弱子羸牸驮。天长地阔多网罗,南音渐少北音多。肉飞不起可奈何,行不得也哥哥!”——让我为之一洒惋惜之泪。 {D Q%fneN4 

    人是万物之灵长,更是群居的高等动物。对于感情的需要,不知比飞禽走兽高了凡几?即便说知己如何如何的难求,知音怎么怎么的难觅?这世上,总是有人,愿意倾其一生,寻觅知己知音,结为挚友,成为生死之交,所谓“白首如新,倾盖如故”,穷尽一生,不达目的誓不休!亦即为此。也总是有人,寻寻觅觅,终得一心灵憩息的方寸之地,进而倾其心血,辛勤灌溉,留恋不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关于人世间友情的诗句,可以说府拾皆是,因为友情是尘世中一切情谊的总和,难怪在20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唱出了“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之歌。 &b tI# 

 

 

       16、启明星升起,预示着黎明的到来。

     晨曦将穿过松林,照向茫茫大地。太阳之火,开始温暖我们的村庄,点燃我们的希望。

     我们的村庄,有碧绿的庄稼,有洁白的羊群;我们走在希望的田野上,路径已被野花和青草覆盖。

    鸟儿是大地的歌者。在草丛中,在树枝上,在云朵里,用歌声传递歌声,用友谊呼唤友谊。

    正所谓:“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我们何须以诗人的名义,吟咏春花秋月。我们是以大地的赤子之情,依然用歌声传递歌声,用友谊呼唤友谊。

    我们心中有爱,心底无私。我们无限地向往人间的桃园,才走到了一起。

    诗,是人类留给自己的最后一块净土。我们的灵魂驻足于俗世,在喧嚣中升起,也在喧嚣中尘落。

    是启明星,把我们召集到一起,远离喧嚣。高高地擎起太阳之火,照耀前行的路。

 

 

    17、"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类,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真诚的、十分合理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18、“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的:即自然和整个外部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则是一个小宇宙,人这小宇宙必须自觉的融入自然和外部世界这个大宇宙之中,服从自然,遵守自然规律。这才是正道。这样做才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国泰民安。

    “天人合一”是自然观。“天人合一”是理想的极致。“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大智慧。“天人合一”是一种思想境界。“天人合一”是一种最高的艺术追求。我多次用中国当代着名诗人艾青的诗来说明“天人合一”这个似乎很难理解的哲学命题:

    “人和自然得到谅解,自然赋有人的心灵;/无论是林间的瀑布,湖沼中的倒影,/初春的月夜,山峦的黎明,/都浸透画家的爱情。”
正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我听到窗外有鸟儿的声音。我搁下手头写作,走到阳台,看见一群小鸟在不远的竹林里婉转歌唱,有的小鸟看见我,似乎并不陌生。

    “鹦其鸣矣,求其友声”,这是历史的回音,这是时代的呼唤。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响彻在郁郁葱葱的大地上,响彻在苍茫淼远的大海上,响彻在湛蓝湛蓝的万里晴空。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0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