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译文]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出典]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注:

      1、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词语解释:

  ⑴滟滟:波光闪动的光彩。⑵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 ⑶霰:雪珠。

   ⑷流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⑸汀:水中的空地。⑹纤尘:微细的灰尘。

   ⑺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⑻穷已:穷尽。⑼但见:只见、仅见。

  ⑽悠悠:渺茫、深远。

  ⑾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⑿扁舟:孤舟。⒀月徘徊:指月光移动。⒁妆镜台:梳妆台。

  ⒂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⒃捣衣砧:捣衣石、捶布石。

  ⒄相闻:互通音信。⒅逐:跟从、跟随。月华:月光。⒆文:同“纹”。

  ⒇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21)乘月:趁着月光。(22)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3、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海上那一轮明月,正伴随着潮水的涌动一同升起。

  月亮的亮丽光华,随着波浪闪耀到千里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会没有月亮的朗照之光啊!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芳香的草地流淌;月光照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全都像细碎的雪珠闪烁。

  天空中月光如同晶莹的白霜流布,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岸边的白沙也被映照得看不清晰了。

  江水与天空连成了一片透明,没有一点细微的灰尘;只有一轮孤独的明月高悬在中天。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早见到月亮的?江上的明月又是哪一年第一次照耀着人的呢?

  人生一代又一代地绵延着,无穷无尽;人们年复一年地眺望江上的月亮,也亘古不变。

  谁也不清楚江上的月亮在等候着什么人;人们只看见长长的大江不断地送走流水。

  一片白云向远空缓缓飘去;青枫浦那种远游者逗留的地方,一定有游子禁不住心中的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漂流在外?他又在什么地方思念着明月照耀的爱人的小楼呢?

  多令人伤心啊,此刻那楼上的月光正流连不去;它应该也照耀到了离去游子的梳妆台。

  它溜进爱人漂亮的闺房,卷上窗帘也赶不走;它留在捣衣石上,用手将它拂去它还会返回。

  游子思妇们此时相互思念,却听不到对方的音讯;多么希望随着月光流去关照对方啊。

  可恨送信的鸿雁早就飞走,月光又不能渡过;传情的鱼儿也藏到水底,只剩水面圈圈波纹。

  前一夜寂寞的水潭边,就梦见了花朵零落将尽;春天已过了一半还不回家,怎不令人伤心。

  江水不停地流走春景,春景就快要流尽;江潭上方美好的夜月,也开始偏西了。

  残月深深隐入了茫茫海雾;远在北方碣石南方潇湘的离人啊,回家的路途该是多么的遥远。

  不知其中能有几人乘着月光转回家乡?残月掩映着大江两岸的树木,深深激荡人的心情。  (危微境主人)

 

    4、这是一首号称“孤篇盖全唐”的名诗。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清末王闿运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孤篇盖全唐”,和作者“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张若虚一样,这首诗充满神秘。诗中不仅仅有其他作品的景与情,更充满了对宇宙的思索,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世界哲学界,还没有谁能够和这位神秘的张若虚相比,或许,张若虚,这个本身就显得神秘莫测的名字也是这位神秘人物在对宇宙思索是为自己取的化名吧。若不然,怎么能至今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只言片语。

 

     5、一生一绝唱,一夜一哀愁——《春江花月夜》之我的赏析(作者:张小婕)

  诗从被写出来的那刻起,沉淀的就是其本身写者的心情。后人,纵使有多高深的造诣或者怎样的心情的历史性重叠,都没有办法真正的解释。所以,现在我写这篇文,充其量就是挖掘一点我自己情绪的断章,凑不上什么赏析。——题记

  春江花月夜的诗评泛滥,网上什么版本的都有,若是此时我再浓墨于其字词运用的引经据典,大概就逃不出捡人剩下的落魄甚至会遭蒙抄袭的嫌疑。所以作罢,写写我的理解就够了,所谓托物言志或者抑扬顿挫之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留给有水平的大家去做吧。

  春江花月夜的长度还算适中,可是为了把自己融入进里,也着实花了我不少功夫。阅诗,最忌讳的就是读,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进而不同的语调流转,都有极大的可能让诗原本的意境面目全非。人和人之间,不是这么容易便能驾驭了彼此的心情。所以我选择抄写,整整一上午高山流水地沉浮在字里行间,感情毫无预兆地就漫溢了出来。

  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沧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灿如繁星的诗人堆里,却仅凭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归于乐府,带有乐府诗一贯的情愫,缕缕歌章唱的都是诗人曲婉的离愁,通篇白话文一般的浅显,不需要任何的注解,一个离人立于江岸的形象便跃然印入眼帘。我看见他背着双手,傲然地仰头望向无垠的汪汪白水,赞叹自然的浩淼荡漾,心意空洞眼神苍白如昼,流露出了怎样的一种哀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他站在辽阔到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线的水边,在熏风里望见明月凄楚地随潮涌翻滚而来,好像听不见浪涛的呱噪和海鸟的悲鸣,行云流水地营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扰的安静和美景。是了,春江某种程度上成了他情愫的归宿,寄托了他的情成就了他的美,顺便再给我们精彩回放了那晚的夜色妖娆。月色美,在诗人的乡思离愁里,却如蚌体内的珍珠,是凄苦的延伸和凝固。诗人看"滟滟随波千万里",月影倒映,水波涟漪,却突然感到了心理不平衡:为什么月笼春江千万里,我却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见家舍屋顶的袅袅炊烟!就连江边的芳甸也因为有江流不息的陪伴,惹人妒忌。

  或者他突然发现月亮其实和自己一样孤独。明月爱慕着春江,却苦于时空蹁跹,一天一地,惟能只知昼夜不知岁月地映照着白水,不离不弃。就如诗人自己一样,望这长水,只期盼能望见家中玉帘后的牵挂。

  又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无奈人与天的绝对力量悬殊,明月一岁一千年,看尽人情的薄凉锦暖,世人却伴月初生,望月临终,至死了也看不透自然的玄妙。可他又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类啊,年华如水去而不返却繁衍生息绵延久长,看着江月,总该有看尽的一天。诗人天真的自我安慰,“哀而不伤”,与李白的《把酒问月》大有异曲同工之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诗人举目而眺,“有乘扁舟为客者,有登楼而伤别者”,更有自己不可尽言的思念。他似乎还看见了家中“妆镜台”前的同样思念他的女子,辗转反侧,苦于月色的柔情更添了她的愁思。那多情的女子,多想随明月光华一起,“逐月华流照君”,瞬思闲就能流转到意中人的身侧。可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跃深水,只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功。"尺素在鱼肠,存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长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思念。

  对于“水成文”,其实我还有别的理解。诗人的思念,望穿了秋水,也望成了幻觉,他好像看到了鱼跃激起的水纹里有远方传来的书字,一篇思愁蔓延水面,情深亦如水。

  全诗到这里,我的激情大约也到了个终点。近乎审美疲劳,后面的内容,已经不足以翻起我的思绪。

  月复西斜,海雾徒生,潇湘碣石,江树摇情。就以这个"摇"字作为最后的看点,"月华摇晃,树影婆娑,人心起伏,月摇,树摇,人心亦在摇"。诗人在江边站至夜深,江风骤起,他看岸上的树舞起,好像是在代替谁回应着他的思念,也好像是因为树枝沉甸甸地挂满了他的思念,于是他情不自觉地心中悸动起来,再也平静不下来。只好就此收了笔。

 

    6、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冷飕飕的风,送来了又一个冬的气息,不断轮回的四季不知迎来了多少生和送走了多少死。谁是她第一个迎接到人间的?谁又是她将送走的最后一个?就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样扑塑迷离。留下的只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恒古。

    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呢?不过就如苍穹里划过夜空的流星罢了!几十年衣袖一挥间,什么情,什么爱,什么意,什么梦……即便是恋人口中爱你的永恒,都将随着躯体的消失而荡然无存。

    在多半苍白的生活中,害怕时间的淤积却又无奈于它的流逝,从而宁愿像陀螺一样的旋转,也不愿愧对明天的朝阳。只求一个内心的踏实而不再是长嘘短叹的空虚。面对时间的杀手,我们都是勇敢的。一路的态度更是坦然——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生命是实在的抽象,它如飞鸟流云,稍瞬即逝。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生命的奥秘极其意义,通过生活中的感受去诠释生命,在追问中得以长存。“生如山花之绚灿,死如秋叶之静谧”这是对生命最诗意的抒写。

 

   8、唐人张若虚作《春江花月夜》低回流连地与明月作彻夜长谈,将对生之嗟叹化作盛唐的一曲千古忧郁。古代也好;现代也好;盛世也好;浊世也好,与生俱来的矛盾心理总是如影随形地与人类相伴,且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症候。“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却是每个时代人们的永恒问题,人们总是无法解脱生死问题的忧虑与迷惑,所以,张若虚选择了咨询月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这种痴绝的考问,现代人大多已经无法理解,我们有更多的娱乐方式用来消解对生死的疑惑,在娱乐中死去总比在闲愁中来的活泼。所以,张若虚式的古典虚无早已久违。现代人只管低头挣钱,那管抬头看月。可是,我们还能保有“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式的美丽平静么?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03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