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文]  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出典]  战国  屈原  《离骚》

  注:

  1、  《离骚》第四部分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尤未悔。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挓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

    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2、注释:

     鞿羁:马缰绳和马笼头。在此借喻为约束之意。 

    谇(sui 4):进谏。 

    替:废。 

    蕙纕(xiang 1):装有蕙草的香囊。

    申:加上。  

    浩荡:水盛大之意。在此喻楚怀王糊涂的厉害。 

    众女:比喻在楚怀王身边向屈原进谗言的小人。

    偭(mian 3):背弃。

    错:同“措”,措置,处分。 

    绳墨:木工用以取直线的工具。在此指法度。 

    周容:以苟合取容于人。  

    忳(tun 4):烦闷。 

    郁邑:滞结了忧念。 

    侘傺(chachi 44):抑抑不得志的样子。

    溘(ke 4):忽然。

    流亡:顺水而逝。

    鸷(zhi 4)鸟:一种刚烈而不合群的鸟。为屈原自喻。

    方圜:同“圆”。

    周:周全配合。

    尤:责备。 

    攘:取。 

    诟:辱。

    伏:同“服”,保持。 

    死直:因正直而死。  

 

 

   3、译文1:

     深深地叹息着擦拭眼泪啊,我哀伤自己活得是如此艰难。
     我只因为热爱美德并以之约束自己啊,却旱晨受到责骂,晚上又被罢官。
     这既是因为我以蕙草为佩饰啊,又加上我采了白芷精心编连。
     只要是我衷心喜爱的事啊, 纵然为它死上多次也不后悔半点。
     恨只恨君王你太放荡啊, 始终不能体察贱妾的衷肠。
     众女子们嫉妒我的美丽的风姿啊,造谣诬蔑我善於淫乱。
     世俗的人本会投机取巧啊,违背了规矩把措施改变。
     背弃正道而追求邪曲啊,争着苟合求容反以为符合常规。
     烦闷苦恼,我深深地惆怅啊,独有我在此时遭受穷困命运多舛。
     宁肯即刻死亡魂离魄散啊,我也不能把小人的丑态来现!
     雄鹰猛雕不与燕雀为伍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方和圆怎能包容在一起啊, 哪有志趣各异的人能彼此相安?
     心灵受屈精神压抑啊,强忍指责把侮辱承担。
     坚守清白为直道而死啊, 这本为前代的圣贤称赞嘉许。

    译文2: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我只怨君主啊!你是这般无思无虑,始终是不能明察我的用心。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是造出百般谣言,说我妖艳狐媚!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追随着邪恶,背弃了法度,竞相以苟合求容作为处世准则。我忧郁烦闷,怅然失意,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哦,那凤鸟怎么能和家雀合群?自古以来本就这样泾渭分明。哪有圆孔可以安上方柄?哪有异路人能携手同行!我委屈着自己的心志,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忍痛把谴责和耻辱一起担承。保持清白之志而死于忠贞之节,这本为历代圣贤所赞称!

   译文3:

   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多么艰苦, 我长太息地禁不住要洒雪眼泪。 我虽然是爱好修洁而自制花环, 在清早做成,晚上便已被人折毁。不怕他就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 我又要继续着用白芷花来替代。 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 纵使是死上九回我也不肯悔改。我怨恨你王长者呵真是荒唐, 你始终是不肯洞鉴我的心肠。 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丰姿, 造出谣言来说我是本来淫荡。  固然是胡涂的人们善于取巧, 不守一定的规矩而任意胡闹。 抛弃了一定的准绳只图迁就, 竞争着在依阿取悦以为常套。我忧郁,我不安,我感受着孤独,我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困穷。 我即使奄然死去而魂离魄散, 也决不肯同乎流俗,屈节卑躬。鹰和隼不能够和凡鸟同群, 原本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哪有方和圆能够互相通融? 哪有曲和直能够一概相量?我委屈着情怀,抑制着意气, 我忍受着谴责,排遣着羞耻, 伏清白之志而死忠贞之节, 本是前代的圣人之所称许。

   译文4: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终是不肯洞察我的胸臆。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是造出百般谣言,说我妖艳狐媚!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追随着邪曲,违背了法度,却厚着脸皮自吹符合先王的道义。我忧愁,我烦闷,我承受着无边的罪戾,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哦,那凤鸟怎么能和家雀合群?自古以来本就这样泾渭分明。哪有圆孔可以安上方柄?哪有异路人能携手同行!我委屈着自己的心志,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忍痛把谴责和耻辱一起担承。保持清白之志而死于忠贞之节,这本为历代圣贤所赞称! 

 

 

   4、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由文人自觉创作、独立完成的抒情诗,《离骚》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为后世文学树立了光辉的典范。《离骚》的主题是多重的,它既充分表达了诗人“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和深沉执着的爱国情感,同时又展现了“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和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其中爱国和忠君两个主题尤为突出。司马迁说:屈原“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离骚》在艺术上的造诣也极高,在形象塑造、创作方法、表现形式、语言表达诸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作者不仅以自身为原型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还在创作方法上继承发展了《诗经》、神话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为基调,浪漫主义为特色,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为后世的抒情文学在创作方法上树立了不朽的典范;它不仅继承并发扬了《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艺术成果,采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而为一,通过“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其弥章”之类的描写,创造出一系列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而且还在吸收民间文学和先秦散文语言营养的基础上,打破《诗经》的四言格式,“自铸伟辞”(《文心雕龙?辩骚》),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骚体。总之,其艺术成就之辉煌,“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离骚》不仅在艺术上影响着后世一代又一代诗人的创作,其高风峻节的超凡人格体现以及崇高的爱国情怀也无不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这种影响持久而深刻,温总理对《离骚》诗句的多次引用,便是最好的明证。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诚如司马迁在《史记》本传中所说:“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洪兴祖《楚辞补注》则说:“言已覆行忠信,执守清白,亦我中心之所美善也。”二说基本上一致。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6、 思想的祭坛上需要诗人的血肉,文学的黄土中飞扬着诗人的骨灰。

  在那遥远的静静漂流着的湘水中,流淌着一位诗人的 精神,祭奠着浪漫的神矢,诉求着清明的世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原来经常在黄昏的阳光下昏黄的长江旁眺望,暗想着远处的昆仑山上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的英姿,是否湘君与湘夫人仍在互相期待,国殇的魂魄依然凝碧。

  热血的人即使在千米的江底,他的血液依然凝稠;丹心难灭,即使在冰冷的沙砾中,一颗心脏仍然在有力跳动。他是一个勇士,举矛四顾却只有暗箭袭来,宁为玉碎而不为瓦全;同时他又是一位诗人,青衣长衫的清瘦身躯承担着一颗太多感情的头颅,承担着忧国忧民的责任,承担着美人迟暮的孤寂。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小人们在美人面前自由穿梭,含沙射影,自己则只能远远默视,心如焚,大概也只有这一瓢湘江之水能冷却自己,不让这浑浊的世间玷污一切,“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于是,清清的水面上扬起的波纹便成了诗人最后的铭文。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他一定要投入这沧浪之水,江鱼之腹中。正如渔父所言“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一直以为诗人的理由实在不充分,有点做作与过分。但直到很久以前读到艾青的一句诗,我才豁然开朗,羞愧不已。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因为爱的太深,太热烈,太狂挚。既然无法回到国家,造福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那么就只能将我唯一剩下的身躯献给这片土地,然我火热的心在清冷的江水中溶化,温暖一下水中的生灵。

 

 

    7、我敬仰屈原,似乎多因为他的倔与迂。读屈原的诗,随处可见他倔与迂的秉赋。他在《橘颂》里写橘“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这里歌颂的橘,便是我家乡溆浦的红橘,它只产于溆水之滨。红橘确实只恋溆浦水土,离了故土便要变酸。屈原在《离骚》中更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之句,绝决已极。人的死亡只能有一次,所谓死不改悔话已说到绝处。屈原却道九死不悔,可见其倔与迂到了何等地步。

 

 

    8、绮丽的霞彩变幻万千形状,滚滚江面卷起无限波涛,逝水东流的江河,匆匆淘尽了几多英雄?

    沉寂的江水一早就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寻常,它思索着,有多少年自己没有目睹惊天动地的历史大事了?

    它永远不会忘记,几多年前,水边来了一位才华横溢但经历坎坷的诗人,他高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和诗句,选择了怀沙赴水、永别红尘!虽然江面仅因为他而荡起过一次涟漪,但江面却永久弥漫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傲气。这是它流经汩罗江的记忆。它永远不会忘记,又是在几多年前,也是在水边,他毅然选择了把自己的背影留给世界,单身向历史运行的轨挑战。他迈出的步伐,合着无数人齐唱的悲歌,在呼啸而过的风中传颂“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不间断的悲歌,此起彼落,它永远记得他那如泰山般伟岸而高不可攀的背影。这是它流经易水河畔的记忆,它永远不会忘记。它想,也许今天又会多上一段值得收藏的记忆,它期待着……

    拈朵微笑的花想一番人世变换,到头来输赢又何妨。日与月互消长,富与贵难久长。

    今早的容颜老于昨晚,眉间放一字宽,看一段人世风光,谁不是把悲喜再尝?

    海连天,走不完,恩怨难计算,昨日非,今日,该忘!

    浪淘淘,人渺渺,青春鸟飞去了,纵然是千古风流,浪里摇风潇潇

    人渺渺,歌幽幽,情了了,爱恨的百般滋味随风飘。

 

 

   9、中国有三大传统节日:端午、中秋、春节。五月初五端午节,龙舟竞渡,粽果艾叶,即为纪念屈原而改。“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一个人能对后世的文化、体育、民俗产生如此巨大的深远影响,可谓亘古一人,对后世的贡献更是无与伦比。窃以为,能否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诗人节”?诚如是,则不独屈原之幸,亦中华民族之幸也!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崇高敬仰,而且得到了全世界各族人民的一致赞赏。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龙舟大赛,纪念屈原。他的绮情浓郁,文辞诡异的骚体作品极为后世推崇,被译成英、俄、德、意、法、日等国家语言,广为流传,成为人类共同的、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10、闻一多先生是着名的楚辞专家,听他讲楚辞的人很多。从他不同时期讲楚辞时重点吟诵的不同辞句可以看出他思想发展的不同境界。

  “唯能痛饮酒与熟读《离骚》者方为真名士也!”这是早期我们听他在楚辞课上吟诵的句子。他学过戏剧,很懂表演艺术,常用好听的男低音抑扬顿挫地朗诵楚辞,手捋胸前飘逸的美髯,带着微笑,真是一派名士风流!这时,他着重欣赏楚辞的文采和艺术美,可以说是第一种境界吧!后来,他逐渐看到更多的丑恶现实,就很少朗诵名士风流这一类句子了。这时的他反复吟诵的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同样是很好听的男低音,但已没有过去那种悠扬的调子,而且深沉到令人想哭,课堂上不少同学受到感染,听着听着已不觉潸然泪下了。这是第二种境界吧!在他的书房里,挂着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表明他已不满足于自己朴素的同情感,他还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这可以说是第三种境界吧!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是闻先生喜欢的名句,反映出他的第四种思想境界。 正如闻先生自己所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他把爱国爱民作为诗人的一种“天赋”,即与生俱来、不可须臾离开的品质。他爱得是这样深沉,这样真挚和执着,以至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准备随时为国捐躯,“虽体解而未变”,“虽九死其犹未悔”!

 

 

    11、人都不免于灰飞烟灭,好似点亮的蜡烛,燃一刻便少一分,怎样在有限的一生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屈原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王勃叹:“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对美好,对善的执着追求,让我们能够在短短一生中用生命划一道绚烂如彩虹的弧线。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暂吗?不,善已把我们定格在永远。俯仰之际弹指一挥间,急促吗?不,善已让我们能够在精神世界自在徜徉。

    善始,我们本诞生于美好;善终,我们一生达到了人生的大境界。

 

 

    12、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意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潇潇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女士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13、诸葛亮的悲剧,正是违背了客观规律,选择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道路所酿成的。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实际就是不计成败,知难而进,临危不惧,虽死不悔(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崇高、严肃的悲剧精神。

 

 

    1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信念和理想,空泛的说词。很多人都质疑它们到底能有什么用。每个人都说自己有理想、有信念,但为什么这么多人最终还是雁过无声、碌碌无为?

 

 

    15、坚韧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是“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鉴湖女侠秋瑾!我,也决心像他们那样,追求拥有坚韧的品格。

 

 

    16、传递更是一项崇高的使命  

  是谁搅动了一江春水?是屈原站在汨罗江畔,那是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高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抱石坠江。生命沿江而下,传递了两千多年的辉煌,于是我们听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豪言,更看到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壮语。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显然,这种需要一代代人传递的民族魂就是“重大义,轻生死”的生死观,就是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精神。虽然抽足再入,已非前水,但滚滚滔滔的长江、黄河,在经历了九曲十八弯后,仍然横亘在中华民族的版图上,传递着先辈的爱国精神,我们不必为古人独怆然而泣下,因为此时的接力棒在我们手中,爱国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在升旗仪式中的铮铮誓言,应该就象孔繁森,象任长霞,象袁隆平,还有象在与洪水搏斗的勇士,象在与病魔斗争的白衣天使,象所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的人们。        

  所以“爱”需要传递,一年又一年,这是使命。  

  风,把春的信息传递给了大地,于是有了万物复苏;爱,把情传递给了亲人,于是有了依依不舍;义,把道传给了生,于是有了舍生取义……就这样,岁岁年年。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5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