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最逗人喜爱的是那个小男孩的调皮劲儿,他正躺在小河边剥着莲蓬。
[出典] 南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注:
1、《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注释: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乐”在此处读yuè。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ǎo)(也读yùn和wò):对古代老妇的敬称。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
无赖:在这里意思这里指顽皮、淘气。
卧:趴。
3、译文1: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翠绿的青草, 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 ,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手艺真巧。 最令人欢喜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趴在溪头草丛, 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
译文2: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4、辛弃疾生平见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王国维说:“幼安之侍处,在有性情,在有境界。”深沉强烈的爱国情怀正是辛弃疾“性情”之所在。归根结底,他讥评朝权勉励友人,都是因为秉持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雄雄北伐之志,其情殷殷,其志切切。词人驱词用典,不失当行本色,全在意气平心之间,全词读来铿锵有声,清切感人。
辛弃疾的这种强烈爱国之情是伴随着强烈的批判而存在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是因为朝廷腐朽势力和奸佞偏安之徒的阻挠,在造成了他政治上的压抑,而他越秉持英雄的使命感,越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倾尽全力就越是与那些苟安势力相冲突、相龃龉。所以,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忧愤与不平和对朝中投降派偏安误国的讽刺和鞭笞,与抗金北伐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辛弃疾爱国情怀的体现。
宋末刘辰翁高度评价辛对古代语言的提炼与丰富之功: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悲茄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及暇。词至此亦足矣。
5、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6、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作者的这首词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 上阕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从“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这一农户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小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这首词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 ,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8、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
在艺术风格上,这些诗大多具有质朴清新的特点。
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要数辛弃疾描写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构思巧妙,颇为新颖。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一般化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显得格外清新优美。这是写景。在写人方面,写一对翁媪,身边有大、中、小三子。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鸟笼,小儿卧剥莲蓬,尤其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把小儿子不懂世事,只是任意地调皮玩耍,溪头卧剥莲蓬吃的神情写得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其中的“卧”字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活跃纸上,可谓神来一笔。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充满着一片生机、和平宁静、朴素安定的农村生活景象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真是诗情画意,清新悦耳。这样的构思,不仅颇为巧妙,而且色彩也显得和谐而鲜明,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9、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中学时学的,那时候看不懂这首诗。凭什么干活辛苦的不招爹疼,就喜欢那个小无赖呀?等到有了豆,整天被他无厘头地整治着,突然有一天早上哈哈笑着就想明白了。
大儿、中儿、我们自己,都被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当中,就是那个小无赖还保存着单纯的自我啊!
不管你有什么道理,心情如何急切,警告他形势如何严峻,他们总是先让自己舒服了,再一脸坏笑斜睨着你,呵呵呵呵地乐。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急事大事,你当它泰山压顶也行,你对它呵呵一乐也可以。
当然大人跟孩子不同,呵呵一乐,还得去解决那件大事,不能当它没有。但解决前那呵呵两下,我们的心境没准就大有不同呢。呵呵!
10、很喜欢辛弃疾那首《清平乐·村居》的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每一次诵读,都会被一种清新而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画面所感染,陶醉其中,也一直想过这样一种悠然的生活,只是拥有三个儿子的愿望今生无法实现了,便只好最大限度地享受拥有一个儿子的快乐。
小儿却已在不知不觉中到了“卧剥莲蓬”的年龄了,从呀呀学语到出言幽默,从蹒跚学步到奔跑自如,他在众多关爱他的目光里无忧无虑地成长着,一举手一抬足、一笑一颦都无赖的可以。当妈妈的辛苦和劳累与他成长过程中带给我的欢乐相比,真是不值得一提。此生有他便是我最大的快乐。(紫月寒箫)
10、孩子现在的年龄真是猫狗都嫌的年龄段,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样的词句我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但不同的小孩有不一样的顽皮可爱之处。孩子在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那种,但有时却让人哭笑不得。
母亲节来临之前,孩子就从外面弄了许多的花瓣,暂不问他是用何种手段截取的,但他回来后为了洗那花瓣,把真个厨房弄得是水溅四壁衣服全湿,说他两句,他居然非常理直气壮的说:我是为了给你做母亲节的礼物啊,你不能说我。然后把那潮湿的花瓣居然用保险袋裹好塞到我的冰箱中,说为了保鲜,然母亲节已经过去数日,那花瓣倒是依旧很保鲜的在那诗意地呻吟,他已经全忘光了。无赖小儿好忘事。
11、忙忙碌碌的今天,人们都累了,倦了,乏了,应该把休闲当做一种难得的幸福,当成一种有情趣的享受。陪爱人逛逛街,购购物;带着孩子泡泡书店,玩玩游戏,打打球;陪老爸老妈玩玩麻将,吃吃饭;和久违的朋友聊聊天,钓钓鱼,喝喝酒,唱唱歌,下下棋等等,都是你休闲的选项。
古人也是这样生活的,而且不比我们差。陆游有诗:酒是治愁药,书为引睡媒。李白更是个酒中仙,“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二位以酒为友,可谓:醉里乾坤大,劝君更尽一杯酒;壶中日月长,与尔共销万古愁。
还有一类诗人是与孩子一起游乐,在游乐中寻找遗失的童趣。辛弃疾《清平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词人把小孩的淘气神态栩栩写出,笔调轻松活泼,充满生活情趣;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诗中,一看一捉。一静一动,它不仅写出初夏鲜活之画面,更写出诗人通脱之胸襟。从而使平凡的日常生活具有诗的意味,诗句中流露出的闲情逸致,引人无限遐思。
与古人比,今人的生活多了几分喧嚣,少了几分宁静;多了几分忙碌,少了几分休闲。
生活质量地提高固然离不开物质的强大支持,但是,生活品位地提升却一时一刻离不开有情趣的休闲、消遣和娱乐。
人们往往是牺牲了休闲才得到富裕,当富裕带来唯一令人满意的自由的时候,我们为了富裕又不得不牺牲休闲,这正是富人过得并不幸福的缘由。为财富所累是件不幸的事情,财富为我所用才是幸福的事情。
12、调皮的石头,蹦蹦跳跳跑了老远又折了回来,扯着我到了一个水池边,指着水池边大石头上书写的“洗心”二字,问我:妈妈,洗心,是什么意思啊?呵呵.....我的儿,如何向你解释呢?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负累了我们的心呢?心,是有灵有犀,有空儿的时候,多出来转转,多接触一下大自然,给自己一个洗涤自我的机会,让自然还原我们本色之心吧。
转过一个弯儿,荷塘便豁然呈现于眼前。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沿着荷塘,果是一条曲折的小路。时间很早,人很少。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更有三五色友,早已支起三角架,摆弄起相机,加镜调焦找角度,忙得不亦乐乎。
一碧万顷莲,十里荷花香;层层的叶子中间,密密麻麻的点缀着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真的是形态各异,姿态万千,语拙如我等,便纵有千种文字,万般言语,也不能尽表荷的风情,可梦,可幻,可浓,可淡,可红,可紫,亦可如雪般纯白的,难以描摹。将他们比作女子吧,有的如二六豆蔻,羞涩的躲在大片的荷叶下;有的如二八的舞者,踏着轻盈步子,自顾的午在荷叶之上;而低头照水顾影自怜的又是谁呢?而怀抱着颗颗丰满的莲子,怡然凝望路人的,气定神闲,仿佛在看戏,而你我就是戏中的角色,它又是谁的涅磐呢?
突然,一束阳光穿过云层,撒落满地金光。接天莲叶无穷碧,应日荷花别样红,整个世界像是突然被点亮了一般,儿子的情绪也受到感染,乐了,手舞足蹈起来。
“妈妈,看有鱼!”,顺着儿子的手望过去,一群群鲤鱼在荷花穿行嬉戏,一首古诗《江南》浮上心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儿子的兴趣显然不在这些花儿上,他前后飞跑着,一会儿看见一只青蛙蹲坐在一片圆圆的荷叶中间呱呱叫着,说是叫蝌蚪宝宝回家;一会儿又看见蜻蜓立于一只荷花蕾的尖儿,说它武功高强,这招取名“金鸡独立”,这会儿,又看见一个私自兜售莲蓬的小贩儿,嚷嚷着要吃。不知是哪里莲蓬,出的竟这般的早。剥一颗,浑圆雪白,入口,有淡淡的清甜香味儿溢满鼻喉。儿子长到现在,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么新鲜的莲子儿,抱着翠绿的莲蓬做到底上就开始扯拽起来,生涩粗暴的动作和嘴馋的急切煞是好玩有趣。好不容易剥了一颗,迫不及待的放入口中,砸吧着小嘴儿,一任白色浆汁顺着嘴角往下滴,心满意足的表情,写的就是幸福吧。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跳入脑海:“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最后一句最为生动,“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能给儿子创造一个这样的成长环境,足亦!
最后,借苏东坡的《行香子》结尾吧:“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3、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很喜欢这首词的意境,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山中隐人,褪去红尘烦恼,做个自在潇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