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译文]  精忠报国的人有很多为国捐躯的机会,但时光易逝,斑白的两鬓是不会再有返青的时候了。

 [出典]  南宋  陆游  《夜泊水村》

 注:

 1、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2、注释: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后汉窦宪破北单于,在燕然山上刻石记事而还。勒铭:刻石记功绩。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句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老子:陆游自称。
 绝:横渡。
 泣新亭: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东晋时许多北方士大夫逃难到南方,常聚在新亭游宴,相对涕泣;独王导不然,认为徒然哭泣无济于事,应以实际行动振作起来。
 万死:有不怕死万次的报国心。
 汀:水中小洲。
 闻新雁:喻秋天来了,一年又要过去,而壮志未酬。
3、译文1:
 
 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过腰间悬挂的羽箭,他们都已经羽毛凋落了。叹息着燕然山还没有刻下北伐胜利的事迹。我还可以横渡大漠,战斗沙场,诸位士大夫们又何至于在新亭相对涕泣,徒然无济于事。我一身用以报国,虽万死而不辞;双鬓已经斑白,再也无法使它变成黑色。只是记住江湖上我小船的停泊位置,卧在塌上听着秋天大雁落在水中小洲之上,一年又要过去了,我的雄心壮志还没有完成啊!
译文2:
腰间的羽箭呵,早已是残落凋零,可叹还未能呵,兵临燕然山刻石纪功。老夫我仍可以横越大沙漠,各位又何至于相对哭泣在新亭?一身报国家呵,纵然是,死了万次又有何辞?两鬓白霜呵,最无奈,人老了不会再年轻了。到了他年,我还会记得,今夜在湖边停船的时候,卧听着南来的新雁,飞落寒汀时的声声唳鸣。
5、 本诗于淳熙九年(1182)秋作于山阴。这一时期的诗人,在寄意山水、歌吟田园生活的同时,心中却一刻也未曾忘怀世事国情。本诗所抒写的,就是诗人老而弥坚、至死不变的爱国情怀,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诗写得悲而且壮,笔力遒劲。
  此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古今诗人感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者颇多,但大都从个人遭际出发,境界不高。陆游则不同。他感叹双鬓斑白、不能再青为的是报国之志未酬。因而其悲哀就含有深广的内容,具有崇高壮烈的色彩。此联为“流水对”但其后关连,不是互为因果,而是形成矛盾。读者正是从强烈的矛盾中感到内容的深刻,产生对诗人的崇敬。陆游类似的诗句尚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等。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山阴奉祠,时作者已家居九年。 山阴是江南水乡,作者常乘小舟出游近村的山水,夜泊水村为即景之作。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羽箭久凋零”,足见其闲居的郁闷。“燕然未勒铭”,典出《后汉书·窦宪传》:窦宪北伐匈奴,追逐单于,登燕然山(即今蒙古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燕然未勒,意谓虏敌未灭,大功未成。这一联用层递手法,“久凋零”,乃言被弃置已久,本就失落、抑郁;“未勒名”,是说壮志难酬,则更愤懑不平。起首就奠定了一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
  颔联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愿,表达了对那些面临外寇侵凌却不抵抗、无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斥。上句是说大丈夫在神州陆沉之际,本应“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才对,怎么可以安然老死呢?一个“犹”字道出他不甘示弱的心态。“绝大漠”,典出《汉书·卫将军骠骑列传》,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两鬓萧萧,仍然豪气干云,朝思梦想着驰骋大漠、浴血沙场;这就反照出朝廷中的那些面对强虏只知俯首称臣割地求和而不思奋起抵争的文官武将的奴相。(另一说是取老子(李耳)骑青牛出关,绝于大漠之中而悟道的传说)“诸君何至泣新亭”,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风景不殊,正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同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作者借此典,表达了他对那些高居庙堂的衮衮诸公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要么醉生梦死,要么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精神面貌的不满。
  颈联以工稳的对仗,揭示了岁月蹉跎与夙愿难偿的矛盾。“一身报国有万死”,尽管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尽管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为了拯救国难,“我”却甘愿死一万次。“一”与“万”的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诚可谓掷地有声。“双鬓向人无再青”,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即便我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可是又谁能了解我的苦心我的喟叹呢?这两句直抒胸臆,是全诗之眼。
  尾联点破诗歌题面,回笔写眼前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你想,一个老翁,处江湖之远,眼看着干戈寥落了,铁马逝去了,战鼓静灭了,大宋江山是任人宰割了,他的心怎不会如刀割一般的苦痛!“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可是梦醒之后呢,所看到的是荒寒的汀州上寻寻觅觅的新雁,哪里有可以安栖的居所!这怎不教人潸然落泪呢?这两句是借象表意,间接抒情。
  全诗以夜泊水村所见的景象而写怀遣闷,而落笔却跳转到报国之志上,寄慨遥深。“壮士凄凉闲处老”(陆游《病起》),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这是这首诗慷慨悲歌的一个根本原因。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浑灏流转”(赵翼 语),使本诗在悲歌中又显出沉雄的气象。
 6、 “执干戈以卫社稷”。古往今来,军人与国家如影随形。国家需要军人来扞卫,军人因为报效国家而光荣。从“精忠报国”,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从“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到“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无不表明国家在军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无不充满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赤诚。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报效国家作为官兵最高的价值追求,为扞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有多少热血男儿效命疆场,血染战袍?有多少革命先烈舍生取义,以身殉国?正是这种报效祖国的英雄壮举,把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升华到新境界,把当代革命军人的价值提升到新高度。可以说,革命军人的地位是在报效国家中确立的,革命军人的形象是在报效国家中展示的,革命军人的价值是在报效国家中实现的。
7、从军报国自古就是有志青年的崇高追求。东汉名将班超,原本是衙门一个抄写文案的小吏,后来投身行伍,参与了对匈奴的作战,并代表汉朝出使西域,立下了赫赫战功。“投笔从戎”一词,即由此而来。唐代诗人杨炯写下“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诗句,表达弃文从军的壮志豪情。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每当国家遭受外敌入侵、处于危难关头,总有一批批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慷慨赴死。比如汉代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南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的凛然,清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怨无悔,这些都体现着华夏儿女精忠报国、以身许国的崇高追求。
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每每读到这熟悉的诗句,放翁的那苍老的形容便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自古爱国之士代不乏人,然而赤子之心有如陆务观者,实属罕闻。不唯豪情壮志,单就诗品人品,亦堪为楷模。

回顾一下陆游的一生吧,爱情事业双不幸。此刻再想起当初年少时满胸抱负与激情,不知还剩下几许。“学道当於万事轻,可怜力浅未忘情。”为了理想,为了功业,自己做出的牺牲太大了,只是当初没有认识到这点。曾经以为大的成就可以冲淡这份忧伤,可以洗去心中的酸楚。可是,成就没有得到,心中的结也没有解开。这份爱和思念经年不变,日久弥坚。惋惜和愧疚伴随了他慢长的一生。什么最残酷,现实最残酷!什么最可贵,失去的最可贵。人啊,珍惜拥有的,你就能幸福。如果可以重新活一次,还愿意这样选择吗?
  
  上天给了陆游足够的时间来让他看清世态人情,85年的时间,足够长了。可是这么长的时间里,终是没有看到可喜的气象,没有目睹理想的实现。想做的事情做不到,深爱着的人被自己生生错过。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当中,常会写出以独坐、独酌命题的诗,对错失幸福的惋惜和对那短暂得意的追忆,成了他晚年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活在回忆中,活在幻想中,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悲哀。
  
  当一切都已经来临的时候,那就是只有面对它,承受它。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多少次幻生幻灭之后,陆游那颗健硕的心依然报有希望。生命的最后时刻,吐出的却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论者皆说放翁是含恨而终,吾独认为是怀坚定信念而去。也许他不甘心吧,自己牺牲了那么多,就真的注定会永远是这样的结果吗。虽然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非常的不尽人意,可是这份真情,这份坚定,真太难得了。
  
  “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当他独自一人吟诵这样的诗句时,心中一定会有小小的得意吧,毕意自己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心。此时此刻,再听到梁启超说他是“亘古男儿一放翁”,觉得真的是名符实归了。当我们遇到逆境时,当我们遭遇不幸时,不妨拿陆游来充当榜样,虽然他的身世令人伤感,但那坚强的意志和永远的报有希望之心却是我应该不停追逐的。

 9、老者,久也;老而长寿,是为福。老,生的积淀,生的成熟。
  古人叹老、悲老、怨老:“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在伤感“人生苦短”、“去日无多”。当然,古有老得精彩的太公子牙,有老得精神的商山四皓;甚至有八百岁想寿年的彭古,甚至有追求“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不朽的屈原。彭古想生的久长,屈原求精神的永远。老而弥坚,老当益壮,可见古人也赞老。
  我想,能老,就好。关键在一“能”字,“能”是“老”乃至“生”的先决条件。
  先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能”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个因素,这是个变数,能好能坏的。如果是天清地朗、山清水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万物宜人的美自然,如果是科学文明、民主自由、政通人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黄发垂髫怡然而乐、各色人等知荣知耻的好社会,则“生”于斯“老”于斯者,岂不幸福哉!如果是天崩地裂、山秃水污、飓风海啸、鸟尽兽亡、瘟疫肆虐的恶自然,如果是野蛮战争、原子弹轰炸、专制暴政、“十年浩劫”、矿难频仍、收容毙命、有毒奶粉、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的坏社会,则“生”于斯“老”于斯者,岂不悲惨哉!其“生”之尚可虑,遑论能“老”矣!
  再从主观的角度来看。“能”又有“生理”“心理”两个因素,亦是变数,能优能劣的。如果是发育健全、神智气清、筋舒络活、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棒身体,如果是虚怀若谷、心无尘滓、大仁大爱、为儒成圣为道成仙为释成佛、为人真善美的至高心灵境界,则“生”有依托“老”有保障,岂不“喜洋洋”者矣!如果是发育不全、神呆气滞、五痨七伤、走着想站站着想坐坐着想躺躺着不起的弱体质,如果是胸怀狭窄、心存歹念、机关算尽、利令智昏、为儒则伪为道则骗为释则诳、为人则假丑恶的低劣心境,则“生”无所依托“老”无所保障,岂不悲乎哀哉!
  倘能集“美自然”“好社会”“棒身体”“高境界”于一生,那真是人类的万代修为个人的三身有幸!

10、不敢说自己在文字上的品行属于上等,也远远不及李白之傲骨“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比不上杜甫之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达不到陆游的忧国“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但至少还能真实地反映我的道德、品质、性格和风格。

11、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无数先辈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前仆后继,奋斗不懈,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我们要有理想,立志做一个无愧于先人,无愧于我们时代的一代新人,为祖国更加灿烂的未来而奋斗,是历史赋予我们青年一代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的祖国拥有锦绣江山,让人游目骋怀,有着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祖国,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大家庭。它拥有日久岁深的文化古籍:《史记》、《春秋》、《论语》、《孟子》、《离骚》、《国语》、《诗经》、《吕览》等等;有着令子孙自豪的三大国粹:中药、国画、京剧;它有着硝烟弥漫、战火连天历史;有着“庶几忠君爱国之心,全身保家之道油然日升而不自知也”的爱国志士……她一路曲折走来的辉煌,也滋养着社会,滋养着拥有亲情的小家庭,爱她其实就等于爱自己的家。

  巴金曾说过:我热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冼星海也说过: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他们用自己的心声将爱国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你是否也对自己的祖国豪情满怀?

  河边粉色的木槿将梦的火焰燃到了水里,在朦胧的雾色里醒目的流向星星响应的高空。星星也向河边滴落了一片松林,产生了梦的琥珀。

  陆游的《夜泊水村》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王昌龄的《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劝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是孕育在梦的琥珀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对我们个人和国家都必不可少。它是一种综合的,复杂的情感,包括热爱我们的历史文化,大好河山和我们的人民群众。在当前的世界逐渐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更应有自己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有自己的身份认同,在国际舞台上有一席之地。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要在内心树立起爱国主义的大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它。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抒写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在历史的的长河中,中华文明不断拓展与丰富,民族精神不断积淀与升华。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热爱熔铸沧桑的祖国,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汗水和创造力,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昂首前进,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12、古人说:“石蕴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如果我们每- 一个人都既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又有建国之才和效国之行,又何愁“中国梦”大业不成,我中华国力不盛呢?“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让我们趁此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及时努力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1:46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