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社会学的理论构架试探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社会学在中国恢复和重建之后,由于社会现代化需要的驱动,发展迅速。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应用社会学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固然对中国现代社会学的深入,是一个重要的促进。但是,由于长时间对社会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的争论,由于对社会学研究基本特征的不同理解,至今仍末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这种现状的存在,势必影响到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在我们即将告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时刻,历史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尽快确立21世纪,中国社会学的理论构架,以指导本学科朝着科学、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本文尝试性的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求教于同行。
      一
  以人口老龄化为代表的五大社会问题,是21世纪中国社会学理论构架的客观基础。
  第一,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到2000年,60岁以上的老人将占总人口的7.53%,到21世纪中叶,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总人口的1/3。由于人口老化,将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养老问题,届时将有近5亿的老人需要社会赡养。与此同时,诸如老年人的再就业、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等问题将会接踵而来,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白发浪潮”的冲击,将淹没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第二,独生子女的负担与责任心问题。我国自70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本世纪末已近30年,虽然独生子女政策在某些年份和某些地区贯彻不力,但到21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中青年骨干中,最少也有80%左右的人是独生子女。届时他(她)们既是社会的栋梁又是家庭的支柱。在他(她)们组成的家庭中,至少有双方父母4位老人需要照顾, 再加上他(她)们的子女,其家庭负担将是异常沉重的。而这些独生子女在其基本社会化过程中,不仅没有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炼,没有接受过承担社会义务的实际锻炼,相反由于家庭过分的溺爱和娇惯,使他(她)们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的热情与主动性比较差,到时候他(她)们能承担起繁重的社会义务和家庭义务吗?这不能不让人担心和怀疑。
  第三,由于适龄劳动人口增长而引起失业人数增加。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失业,在中国城市人口中年均已达1,500多万, 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1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和企业的优化组合。年均就业岗位不会有很大增加。但我国第三个人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到21世纪已分别达到劳动就业年龄,按每年13‰的增长比率推算(已将自然减员因素扣除),年均增加近2,0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按全国总人口的23%计算, 城市就业人口年增长将达到460万,与本世纪年均失业人口数相累计, 绝对失业人数将年均高达2,000万。届时若失业救济和失业保险制度不能很快到位, 这一问题产生的严重后果,就很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劳动就业问题了。
  第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农业已经朝着现代化大农业转变,农业机械化和科学种田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目前,南方和东部地区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吸收、消化了一批剩余劳动力,但中西部农村的剩余动力并没有找到根本的出路。以全国农村匡算,每年剩余的劳动力约为1.5亿,按1/3流入城市“打工”计, 则涌入城市的“民工潮”每年约有5,000万人。 这势必形成中国城市管理和发展中的严重问题。进入21世纪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只会更加突出,它将严重困扰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影响社会现代化的速度。
  第五,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危机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均资源较少的国家之一,加上多年来资源破坏惊人,环境污染严重。森林覆盖面积逐年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其中已经沙漠化的土地17.6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的土地有15.8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约为22.5亿亩,每年流失掉的表土相当于把全国可耕地刮去1厘米。 淡水资源日益紧缺,目前全国有188个城市供水不足,而且水污染严重。 在全国已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5%的河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 每年排入江河湖泊的污水约3,000 亿立方米;我国还是世界上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国,年排二氧化碳总量约为5亿吨,大气污染严重。
  当然,21世纪将要出现的社会问题也许还有许多,但以上五大社会问题,将直接影响社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所以21世纪的中国社会学必须紧紧围绕如何分析研究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而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完成本学科的历史性改造,这正是时代赋予社会学的伟大使命。要从21世纪中国社会问题的客观实际出发去归纳、提炼社会学理论,反过来再去指导社会学实际。首先必须对上述五大社会问题全面调查,深入了解,注意特点,把握走势。从21世纪的主要社会问题出发,也就是从21世纪的中国国情出发。其次,21世纪中国社会学的理论构架必须以应用学科的具体研究成果为支点。20世纪后期,中国已经对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开展调研分析,采取控制措施,并且初步形成了一些法规、政策体系和应用学科门类,如老年学、社会保障学、环保学、人口学等。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源泉。我们在设计社会学理论构架时,必须把人口理论、社会保障理论、环保理论等作为重要内容,按照社会学理论的逻辑程序排列组合,冲破传统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框架,重新组建具有21世纪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结构。
  总之,理论来自实际,社会学理论来自于社会问题的实际,中国21世纪的社会学理论也只能来自于中国21世纪社会问题的实际。
      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21世纪中国社会学理论构架的主线。
  当今中国社会学区别于西方社会学的重要标志,不仅在于要从中国的社会实际出发,而且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思想原则在中国的具体体现,就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既是对社会主义在中国曲折、坎坷历史教训的归纳,又是对10多年来改革开放经验与成就的科学总结;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因而它对当今中国的所有社会学科理所当然的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本世纪是这样,21世纪同样如此。
  为此,在21世纪中国社会学理论构架中必须始终贯穿邓小平社会发展的思想,并把这一思想具体体现在社会发展研究的以下几个环节中。
  第一,关于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道路。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即我们要实现的社会现代化,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现代化。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走自己的路。
  第二,关于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在邓小平社会发展思想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即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国情出发,也就是从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出发。而且初级阶段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所以,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基础,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第三,关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21世纪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这一中心任务丝毫不能动摇。
  第四,关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基本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思想邓小平早已提出,前两步在本世纪即可完成,21世纪将开始走第三步,即在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五,关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一动力将促进中国社会在21世纪的继续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坚持继续改革,中国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前途。
  第六,关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重视和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而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
  第七,关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保证。邓小平曾讲过,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下一世纪在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上依然不能动摇。同时,必须在社会发展中逐步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总之,邓小平社会发展思想不仅博大精深,而且具有超前意识和持久的生命力,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大思想武器。将其引入21世纪中国社会学理论构架之中,并以此为主线展开,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将更完备、更严密、更科学。
      三
  以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为特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是21世纪中国社会学理论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21世纪中国社会将进入一个高技术的时代。信息交流、社会管理的规范化、自动化程度将会有很大提高,为量化统计与分析创造着更大的可能性和日益方便的条件。加上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数据联网和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联网,必然把以量化分析为基础的统计方法推向全社会的各个角落。
  其次,社会学综合研究和整体研究的基本特征,要求社会学工作者必须始终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对社会进行综合研究和整体研究,是社会学学科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是由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决定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社会生活的某一具体领域,也不是社会生活的某一具体现象,而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即客观存在着的社会有机整体。在丰富而庞大的社会有机体中,存在着很多具体的社会生活领域和无数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这些领域或现象之间有的存在着内在联系,有的根本就是不同质的事物,这就使得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经常处在变动之中,而且研究领域之间甚至很难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因而,社会学只能把不同质的社会现象放在一起综合分析。要作到这一点,就必须借助于量化分析的科学方法,将诸多不同质、不同类的现象,用数据表示出来,使其具有可比较性,并从可变量的变化分析中揭示规律,寻找联系,以达到整体研究的目的。在社会这一有机体中,任何一种细枝末节的变化,都可能与整体有关,量化分析的方法,实际上是把社会学研究置于整体研究的高度,即“观落叶而知秋色,望柳絮而识春风。”
  综上所述,21世纪中国社会学的理论构架由三部分组成,即对主要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并由此而产生的应用社会学理论;关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定量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三个部分在理论构架中所处的地位也各不相同,第一部分是政府构架的基础,不从这一基础出发,无法形成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而且这一基础决定着21世纪中国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研究重点以及具体学科分布。第二部分是政府构架的灵魂,没有灵魂就没有方向、没有目的,而且必须把它附着在具体的研究领域上,贯穿于研究程序的全过程中。第三部分是理论构架的保证,也是引导理论进入实践环节的桥梁。三个组成部分虽然地位不同、作用不同,但其间的有机联系,又可以将它们结合成一种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学科理论体系。
社会沪12~14C4社会学王继19981998陕西 王继 作者:社会沪12~14C4社会学王继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0:59:57

[新一篇] 21世紀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

[舊一篇] 21世紀中國語文教育的全方位突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