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美国新孤立主义思潮述评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剧变给美国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对外政策问题:如何面对冷战后的世界新形势与新问题,以及怎样才能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内各种外交思潮与政策主张泛起,其中作为美国外交传统之一的孤立主义再次出现,且来势较为猛烈,引人注目。人们一般将冷战后出现的孤立主义思潮称为新孤立主义。新孤立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布坎南在1992年和1996年两次参加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角逐,他提出“美国第一”的口号,主张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外来移民,甚至退出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减少对联合国的财政资助和对外援助。《外交》杂志主编威廉·海德兰撰文呼吁:“今天美国所受外来势力的威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小,……但国内繁荣受到的威胁却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他认为,“冷战的胜利,使美国能在今后10年将自己的思想、注意力和资金从国外转向国内。”(注:(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1年7月10日。)孤立主义一时声势逼人,并对美国的现行对外政策提出了挑战。但冷战后的新孤立主义思潮也遭到了美国国内众多的批评,美国政府决策层对新孤立主义的主张基本予以否定。本文试就美国新孤立主义产生的背景、其基本主张、美国国内对新孤立主义思潮的抵制及其原因以及新孤立主义的发展趋势等问题作一粗浅的评述。
      一
  冷战后美国新孤立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其传统的历史根源。众所周知,孤立主义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干涉主义(或称全球主义、国际主义)等一起构成美国外交的重要传统。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是孤立主义的奠基人。华盛顿在其着名的《告别演说》中就美国的对外政策提出了一套后来被称为孤立主义的准则。他告诫美国人,不要把美国的“命运与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纠缠在一起,以至使我们的和平与繁荣卷入欧洲达到野心、争夺、利益、情绪或反复无常的罗网之中”。他认为:“我们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治路线;我们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的同盟。”(注:Henry S.Commager: Document of American History, New York, 1958, pp.169—175.)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在他的就职演说中,重申了美国的对外政策原则:“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通商往来和友诚相待,但不与任何一国结成同盟”。(注:李剑鸣、章彤编:《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3页。)华盛顿等人的孤立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政策一直坚持到19世纪末。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美国资本迫切需要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1898年的美西战争,开始了美国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全球主义”认为,形势已不同于19世纪,美国只有通过与他国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主张美国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更多地卷入外部事务。1916年就任总统的威尔逊是一位典型的理想主义兼国际主义者,上台不久,他在“为世界拯救民主”的口号下使美国投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孤立主义势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战争还未结束,威尔逊与他所属的民主党就遭到了孤立主义者的猛烈攻击。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孤立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孤立主义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30年代中期,美国参议院通过的一系列中立法案,使孤立主义达到高潮。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迫使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了孤立主义的破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这时的美国一反过去的传统,与许多国家结成军事同盟,在海外承担广泛的政治、军事义务,“全球干涉主义”成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和主流。但是,孤立主义没有消亡。随着五、六十年代美国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的失败,国内危机四起,外交上也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尼克松上台后被迫承认美国力量有限,结束越战,实行战略收缩,孤立主义思潮乘机泛起,主张美国撤离欧洲,“少管亚非拉的种种闲事”,要求同苏联搞“缓和”、“裁军”。
  综观美国对外政策史,孤立主义思想根深蒂固,贯穿始终。由于孤立主义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尽管自本世纪初以来美国不断朝全球主义方向迈进,但每当全球主义外交遭遇挫折,或者国外威胁减轻而国内问题严重之时,孤立主义势力就会迅速抬头。
      二
  冷战后美国新孤立主义的出现,直接的原因则是,一方面,美国所处外部安全环境得到改善,而过多的对外义务没有使美国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美国国内面临着一系列较为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首先,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对美国安全最大的威胁消失,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或一种力量对美国的安全构成现实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美国人认为,既然对美国安全的直接威胁已经消除,美国承担众多国际义务的时候也应该结束,应将主要的精力转向国内问题。
  其次,美国的全球干涉主义使美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冷战期间,美苏耗费巨资进行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致使苏联崩溃瓦解,美国也元气大伤,严重地削弱了它的实力地位。美国在第三世界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使自诩为“自由民主典范”的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大大受损。不少的美国人认为,干涉主义不会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而且美国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在全球承担如此广泛的义务。新孤立主义正好顺应了公众的这种不满情绪。
  再次,美国与西欧、日本等盟国的矛盾日益加深。冷战期间,西欧、日本等国作为美国的盟国,需要美国的安全保护,双方之间的矛盾因此限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冷战结束后,美国与盟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经济矛盾大大加深了。随着欧洲联盟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整体实力的增强,西欧独立化倾向十分明显,主要表现是:1.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公开反对建立美国的“世界新秩序”,提出了自己的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2.法、德、英等国之间进一步加强防务合作,增强了西欧在防务上的独立性。3.在经济方面,始于1986年9 月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原定为4年, 但由于美国和欧共体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互不让步,阻碍了谈判的正常进行,使这次谈判持续了7年之久。4. 在文化科技方面,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文化渗透和技术渗透十分警惕,他们相互配合,一方面以技术合作同美国竞争,另一方面对美国文化的传播作了种种限制。美国与日本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当今的日本已成为美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最主要、最有威胁的竞争对手。美国与盟国之间矛盾的发展,为孤立主义者找到了摆脱“纠缠不清”的结盟关系的理由。
  最后,冷战结束前后,经济、社会问题困扰着美国。经济上,美国陷入了“三高一低”(高赤字、高债务、高贸易逆差、低增长)的泥潭。1985年,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1988年美国的赤字高达13,382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1990年经济出现零增长。美国舆论认为,经济上的失败,不仅会使美国变穷,更重要的是将会削弱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逐能力以及美国领导世界的能力。美国自诩为当今世界最“富庶”、最“自由”的国度,但它也不得不承认,美国是社会问题最多和最为严重的国家,诸如贫困、犯罪与暴力、吸毒、贩毒、种族歧视、道德观念淡薄等社会问题长期困扰着美国,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迫使美国公众将关注的焦点置于国内,公众的情绪趋于“内向”,要求解决国内问题的呼声特别强烈。这些都为新孤立主义的兴起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三
  冷战后美国新孤立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托内尔森、布坎南、诺德林格、斯蒂尔等人,他们多次撰文,发表演说,宣传其思想主张。新孤立主义的观点,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该把国家的政策重心置于国内问题上,奉行“美国第一”的原则。新孤立主义者认为,在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经济和科技实力是决定国家命运和影响力的关键性要素,现在美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十分突出,重建美国的经济、社会秩序已成当务之急,否则会削弱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国际竞争力。“对美国的威胁来自国内:我们的国际地位由于赤字问题和美国社会的堕落而受到削弱”,因此“美国必须认识到保障安全和繁荣的最佳途径是增强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去建立一个完美无缺的世界”。(注:(美)托内尔森《什么是国家利益?》,《大西洋》月刊1991年7月号。 )美国在建立世界新秩序之前首先应建立国内新秩序。在1992年的大选中,布坎南对布什总统进行了讽刺:“布什是国际主义者,而我们是民族主义者;他崇尚世界大同,但我们只相信我们古老的共和国;他会用我们的财富和力量去实践他所谓的‘世界新秩序’,而我们则坚持美国第一的原则。”(注:(美)《时代周刊》1991年11月3日。)2. 务必减少美国的海外义务。新孤立主义认为,既然冷战已经结束,苏联威胁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复悬于头顶,美国就应该放弃全球干涉主义的外交政策,减少美国在海外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义务,“回归美国”!诺德林格在其所着《重组之后的孤立主义:新世纪的美国外交政策》(注:Eric  A. Nordlinger: Isolationism  Reconfigure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for a New Century,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一书中认为,冷战后的美国“在战略上免除了”外来威胁,应该大幅度减少在海外的军事义务。为此,他提议把国防预算减少一半;终止与他国的安全同盟,从海外军事基地撤回美国的武装力量;将美国的军事义务限定在北美、加勒比海以及美国的空中和海上航线这样一个较狭小的安全区域内。布坎南则提出了调整和收缩海外义务的7项具体措施,即废除里约热内卢公约,修改门罗主义; 终止与日本的双边条约,大规模从亚洲撤军;撤回驻欧美军,将北约组织交给欧洲人;反对北约东扩;停止一切对外经济援助,撤销国际开发署,并从亚非拉各洲开发银行撤出来;国会应该阻止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资金等。3.必须根据国家利益来确定美国的外交政策。托内尔森提出,“美国的国家利益必须与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的利益区分开来,不应把外交政策看作首先是扩张美国价值观念的工具”。(注:《大西洋》月刊1991年7月号。 )布坎南也主张应重新考虑美国的国家利益,不要把对外政策建立在所谓“促进公正”、“为民主而战”等抽象的权利与义务之上,以超国家的理想代替国家利益。
  新孤立主义基本上继承了老孤立主义的传统,即强调美国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经济与文化条件,尽量避免承担海外义务,集中精力于国内事务。所不同的是,由于美国所处国际地位与国际环境的变化,新孤立主义不再一味反对卷入国际事务,而是仅反对“不符合国家利益”的干涉。例如,诺德林格的孤立主义只强调军事上的孤立,而且只限定于超出美国至关重要的安全区域外的孤立。他主张美国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以及民主的理想、人权、经济自由与和平等,应该不受限制地在海外采取更加连续而有效的行动。总的来说,新孤立主义的主张要比传统孤立主义温和一些,今天那些有孤立主义倾向的人甚至不愿意公开标榜自己是孤立主义者。
      四
  新孤立主义思潮出现以后,在美国国内得到了不少民众的拥护,认为它有助于国内问题的解决。但与此同时,它遭到了一批新干涉主义者、理想主义者甚至现实主义者的批评与攻击。新孤立主义的主张也未能被美国决策层采纳。
  批评者承认,由于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安全环境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冷战后的世界绝非相安无事。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原来在两极体制掩盖下的矛盾,如领土问题、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等突出起来,各种力量的崛起和失衡必将引发诸多矛盾。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能比冷战期间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而且可想而知更加虚伪奸诈。今天的朋友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敌人,反之亦然”。(注:David Callahan, Between Two Worlds: Realism, Idealism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fter the Cold War,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P.107.)另一位国际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指出,由于两极结构的崩溃和伴之而来的多极化趋势,世界重新陷入了混乱之中,多极体系是一种更为危险的力量结构。(注:米尔斯海默:《为什么我们很快就会怀念冷战》,《大西洋》月刊1990年8月号。)美国官方认为, 冷战后的国际安全形势对美国构成的挑战和威胁主要有:他国内战和国际冲突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美国利益;美国与西方盟国的矛盾增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恐怖主义在蔓延;敌人模糊不清,在中立与敌对之间漂浮不定,难以把握,等等。
  批评者认为,在依然面临外部威胁与挑战的情况下,美国应该继续承担在海外的政治、军事义务,坚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以维护美国的利益与安全。尼克松在1992年3 月撰写的《我们忽视了我国在世界上的作用》一文中指出,新孤立主义“没有看到美国的领导地位与我国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目标——在国外实现和平,在国内实现繁荣——之间钢铁般的联系”。他警告说:“如果我国的领导人把对外政策置之不理,那么,当世界出现危险时,我们的机会就会丧失殆尽。”共和党人马尔科姆·瓦洛普坦言,美国军事力量在海外的存在“并不是一种施舍,而是要保护美国的利益”。他认为“在当今世界,对于美国来说,在试图保持全球经济超级大国地位的同时,成为孤立主义军事大国是不明智的”。(注:马尔科姆·瓦洛普:《美国需要一种后遏制主义》,《环球》杂志1993年春季号,第198页。 )海湾战争期间和海湾战争之后,布什总统多次提到美国要建立“世界新秩序”,即主张运用强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确保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鼓吹用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使美国成为全世界“自由的灯塔”。他说:“在当今迅速变化的世界上,美国的领导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世界各国,只有美国同时具有道义上的声望和维持这一声望的力量”。(注:《纽约时报》1991年1月30日。 )克林顿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声称:“这个世界更加自由,但同时也更不安定。共产主义的崩溃唤起了原有的仇恨,造成了新的威胁。显然,美国应当继续领导这个我们曾经倾注心血所造就的世界。”(注:李剑鸣、章彤编:《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81页。)1993 年,克林顿提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即“参与和扩展战略”。它是以经济安全为主,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的综合性安全战略,强调确保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冷战后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之所以受到批评与抵制并在近年内呈衰退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美国理想主义外交思想的影响。理想主义是美国的一个重要外交传统,其基本含义是:美国受上帝委托,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负有特殊的责任。它视美国为独一无二的道义之邦,是其他各国效仿的范例;认为美国有义务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美国式民主推广到全球,维护世界的正义、进步与和平。理想主义贯穿于整个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之中。随着美国实力的逐渐强大,理想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伍德罗·威尔逊担任总统期间,把理想主义外交推向了高峰;卡特上台后,大力推行人权外交,继承和发展了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冷战结束后,理想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又有明显的增强。新的理想主义特别强调美国价值观的“可输出性”,认为推广美国价值观和民主制是一种低成本、 高效益的外交手段, (注: See Joshua Muravchik, Exporting Democracy, Washington,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1992.)是“美国在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资本”。(注:Elliot Abrams,Security and Sacrifice, Indianapolis,Hudson Institute,1995,p.98.)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现在有能力在理想主义的指导下建立一个以美国价值观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2.孤立主义思潮主要是在美国社会的中下层有影响,而决定美国外交政策的统治集团基本上是反对孤立主义,倾向于全球主义或干涉主义的,这就决定了孤立主义很难落实到美国的外交政策当中去。3.美国学者认为,战后几十年,全球干涉主义尽管使美国付出了很大代价,美国国内也因此产生了不满情绪,但它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主要表现在:西欧和日本的民主制度得到了巩固;最初在美国帮助下的自由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走向繁荣;最重要的是,美国在冷战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西方的民主制度得到了扩展。所有这些无疑增强了美国对外干涉的信心,助长了国内的全球主义、理想主义和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抵消了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4.美国经济自1991年4 月走出衰退后,连续保持增长。与此同时,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逐年走低,失业率在1999年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注:《人民日报》1999年12月8日。)经济状况的好转, 无疑使冷战结束之初处于热潮的孤立主义渐渐失去公众的支持。5.冷战结束后,虽然美国的实力已相对下降,但它依然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这种独特地位加上它独霸世界的野心,决定了它必然要对整个世界事务与国际政治发挥重要的影响。更关键的是,美国在海外有着重要的商业、经济与政治利益。相当多的美国人认为,在当今并不稳定的世界里,美国积极参与世界事务,并保持在海外军事力量的存在,有助于保护美国的海外利益,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政治与军事安全。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推断,美国今后的外交政策仍将坚持全球干涉主义,保持美国在全世界的主导地位,孤立主义很难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流。但在不存在外部对美国直接的安全威胁而国内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在美国早已根深蒂固的孤立主义将继续存在,并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际观察沪36~40D7国际政治罗会钧20002000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国内掀起了一股新的孤立主义外交思潮,对政府实行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挑战。文章对新孤立主义产生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其基本主张、新孤立主义在国内遭到批评和抵制及其原因以及新孤立主义的发展趋势等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探讨。美国/新孤立主义/背景/主张/批评/趋势罗会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北京 100871 作者:国际观察沪36~40D7国际政治罗会钧20002000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国内掀起了一股新的孤立主义外交思潮,对政府实行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挑战。文章对新孤立主义产生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其基本主张、新孤立主义在国内遭到批评和抵制及其原因以及新孤立主义的发展趋势等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探讨。美国/新孤立主义/背景/主张/批评/趋势

网载 2013-09-10 20:58:26

[新一篇] 冷戰后的美國中東安全戰略

[舊一篇] 芻議分類法的“世界地區表”規范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