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南京金秋儒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由旅美社会活动家、台湾青年儒学会顾问陈王月波女士和南京师范大学儒学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94南京金秋儒学国际研讨会”于1994年9月26日在南京师大举行。这次研讨会得到了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来自美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及国内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由南京师大中文系主任郁炳隆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就孔子和儒学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当今儒学研究的方向、态度、重点和意义诸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有关论点综述如次:
  1.孔子和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会者在发言或论文中普遍认为:儒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核心和主导的地位,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最醒豁的最重要的国情。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撰文指出: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历来受到世界人民的共同尊崇,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南京师大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钟振振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孔子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巨人,儒家思想完全可以与世界三大宗教并称为主宰世界的四大思想文化体系。他特别就“子不语怪力乱神”等语义作了阐释,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的成份。曲阜师大孔子文化学院骆承烈教授认为:孔子主张各族之间加强交往融合,从而有利于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孔子主张对不同学说兼收并蓄,天然决定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孔子“贵和”的思想又铸就了中国人民和平善良的民族性格。还有不少学者在肯定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贡献的前提下,将儒家思想置放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背景里探析。如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刘鄂培先生指出:儒家学说所包孕及延展成的民本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尚公传统等远远优越于西方的人文思想,且弥补了西方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不足。
  2.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儒学是人学,而文学也是人学。在这个精神契合点上,儒家思想无疑会对中国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产生影响。与会的专家学者主要就儒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切磋交流。南京师大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陈美林教授指出:儒家思想极为重视人的社会属性,相对于文学领域中则强调文学反映论上的“兴观群怨”;儒家思想的文学观凸出文学的社会功能,主导了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文以载道”“美剌并举”;儒家思想极为注意个人的道德修养,由此又产生出为人瞩目的人品与文品统一的文艺观。他也特别对儒家思想于文学创作的负面影响作了客观评骘:儒家思想长久以来束缚和支配着文人学者的创作思维,使得他们不敢突破等级制度、不敢非议伦常秩序,从而没有产生像《水浒传》之类的“犯上作乱”的大量作品。而南京师大查屏球博士则针对“中唐解经别派与儒学的新变”这一文化现象,阐发了当时的文化精神,即文学创作的精神蕲向在于:表现出强烈的政治使命感与非工具化的道德意识。
  3.儒学研究的现实性意义。在有关这一方面的发言或论文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共识:深入发掘、阐发、弘扬孔子儒家学说中的精华,用于促进教育事业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则是十分重要的。香港孔教学院代表陈chōng@①先生在发言中开宗明义地谈到了“精神建设要发挥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用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为轴心,能够凝聚民族力量,振兴中华”。南京师大中文系马景仑副教授在题为《略论孔子“孝”的思想》一文中深刻而明了地指出:在当今商品大潮冲击社会生活的历史转型时期,作为孔子用以规范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最基本原则的“孝”,能够提高人自身的修养素质和道德水平,从而有利于家庭的和美幸福,社会的安定平稳,是推动今天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曲阜师大的骆承烈教授则肯定了孔子“和”的思想的现实性及对未来的启示性。他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实力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国际间处理事务等多方面阐明,孔子“和”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是一份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新加坡的研究生黄兰花,从新加坡的教育实况,社会环境的实际论证了儒学在当代研究中的重要实践意义。
  4.关于当今儒学研究的方向、态度、重点和方法。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的万青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研究情况,从两个方面言述:一是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应高度和有创新地发掘孔子及其儒家学说里的理财思想;一是有意识地将儒家思想中调节和处理人际关系和原则和当今西方先进的管理手段结合,从而构建一种崭新的当代经济乃至社会管理模式。南京师大中文系徐克谦从孔子文化生存与承传意识入手,强调了在当今文化泛滥、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中,更多地关注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文化、生存及其发展,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关键,是中华民族文化在现今生存的动力之源。许多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学界的努力方向应当着力于:对儒学必须进行带有创建性、实用性的现代化阐释和改造,使之当之无愧地成为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生、现代文明的精神指针。归根结底,无论怎样研究及怎样运用儒学,都无不遵循有继承亦有创新,取其精华、剔其糟粕的实事求是的总体原则。    [责任编辑 文华]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羽右加中
  
  
  
社科信息南京012-013B5中国哲学史李扬/卢平19951995 作者:社科信息南京012-013B5中国哲学史李扬/卢平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0:58:09

[新一篇] 90年代長篇小說寫作現象分析

[舊一篇] ’95中國制度經濟學理論研究述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