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03)04-0011-04
CLC number:G85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03)04-0011-04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下简称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建构、赛制规范、学术研讨等方面取得到了飞跃发展和提高。1997年,民族传统体育又被国家列为体育学下属二级学科,设立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充分显示出国家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学成为与体育人文学、运动人体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相并列的体育学四大学科之一,由原来单一的武术项目提升为一门具有独立体系的体育学分类学科,远远超出了以武术运动为范畴的研究范围。
21世纪的来临和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研究当前国际社会背景下,特别是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内状况和发展特点,分析和探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动力因素和发展契机,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定位提供必要的理论导向,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举措,也是社会所需、民族所需。
1 发展的总体原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融合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改革开放和科技作为动力,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将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并列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我国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纲要》中提出的提高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和进一步提高国际体坛地位等宏伟目标,也离不开科学技术与体育的紧密结合。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科技含量更是发展中的硬道理。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迅速。如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发展成绩斐然,目前已形成包括研究生(1996年上海体育学院为首家武术博士学位授予点)、本科生、专科生、函授生、教练员进修班及各类中外武术人员短训班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武术人才培养体系,而利用现代运动学、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来阐释武术运动机理的科学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然而,尽管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以及气功在科学建设方面得到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科学研究只单单停留在武术、气功等少数的单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范畴和层次,是远远不够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发展应是整体的同步发展或整体趋势进程上的统一。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不仅仅是单一的体育模式发展,而应该是整个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有机系统的科学发展和复苏。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应树立民族传统体育体系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概念,并作为整个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发展的指导性原则。民族传统体育体系科学发展观是指整个民族传统体育体系都要科学化发展,这包括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建设、市场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国家相关政策等一系列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并非一种简单的体育运动,其发展除了现代体育所具有的体育科技因素外,“中华民族传统”对体育的限定必然要求和体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点,即融合于本国家民族环境下的体育发展,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相一致。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科学性是各项事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有力保证,近年来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就是其中重要的决策体现。因此,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性发展,树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融合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自身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进的客观要求。有了正确的总体指导原则,我们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时,才能使各项工作得到积极有效的保障。
2 发展的基本出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化发展观
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体育产业化作为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逐渐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化道路的不断发展和体育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体育产业既迎来了机遇,也遇到了挑战。而作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也必然要受体育经济大潮的影响。
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正逐渐适应市场化的道路,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初期试验与探索。如1999年在广州举行的中美功夫对抗赛,香港一家电视台出资100多万港元买断了在港的电视转播权,而广州仅门票收入就有150多万元人民币。接着又陆续出现了“散打王争霸赛”、“中法功夫对抗赛”、“中泰功夫对抗赛”等,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传统武术的市场化道路发展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如中国少林国际武术节、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中国莆田国际南少林武术节、四川青城山道教文化节、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等等。其中1992年首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举办一年后,仅外商对该县的投资金额就达10亿多人民币。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中国武协与有关方面合作,筹备成立三个武术产业公司,分别是武术用品公司、武术演艺公司、太极拳发展公司。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武术产业化的时代已经真正意义上开始萌发。
在当前国际和国内的体育经济和体育市场发展氛围的影响下,武术项目在产业化道路上的探索也同时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其它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土家族的“茅谷斯舞”被大量宣传后在现今已有相当影响,有许多专家、学者、游人来到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近年来,西部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各种传统旅游事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并给本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仅局限于部分项目(如武术)和单一的体育旅游活动的实施是不够的,应该把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待,在加快整个体育产业和市场培育的发展同时,快速推动和带动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道路,形成规范、良好的体育市场运作环境,为产业化奠定积极有效的条件和因素,从而逐渐建立和形成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化体系运作空间,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寻求未来发展的活力和基本出路。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产业化发展并非是简单的经济数字的提高和经济水平的直线增长,其问题涉及到多方面和多种因素。如政治、文化、地理等。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道路发展和建设是长远和艰巨的。
3 发展的动力依靠——以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发展观
近年来,民族地区以及西部等地区的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开展和本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但是,与全国和东部沿海等地区相比,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状况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西部的青海、西藏、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均小于4.82年,文盲率均高于20%,甚至高达30%~40%。截止1999年底,四川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7年,低于全国90年代中期的平均水平。教育发展的其它一些主要指标,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万人在校生人数等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居全国后位。”[2]诸多问题表明,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不上去,其结果是人才发展的必然失衡、流失、低质化,而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因教育水平的低下和教育意识的薄弱而缺乏发展、保护观念和意识,最终会封闭、没落。当然,教育只是影响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但却是关键因素之一。就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一项而言,其发展如此迅速,甚至可以作为申请2008年奥运会的正式国际竞赛项目,除了与自身运动的特点外,教育作为其中主要因素是功不可没的。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其基础及提高的高质后援保证,缺乏了专业知识人才的发展,就缺少了科学发展的动力和依靠群体。可喜的是,国家教育部在今后民族地区10年的发展规划中已明确了这一点,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一个长远问题,而民族传统体育以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发展观的确立,无疑在现实和未来,都将是其发展的中流砥柱。
4 发展的基本定位——以健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观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蕴涵着丰厚的传统文化,所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就不能抛开研究传统体育的内部文化价值趋向。只有及时正确认识内涵价值和不同历史时期价值体系的动态变化,才能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确定在特定时期的价值定位。
随着社会由自然经济、工业经济过渡到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其现代社会环境下所造就的人们休暇时间的增多和心理失衡、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加,以及体育功能的价值转变与转型(如政治功能的弱化),“新世纪体育将以突出娱乐因素作为发展手段培养人类健康身体的方式来提供快乐,努力保持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生存活力。”[3]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拉木图会议的宣言中也明确指出,现今健康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顺应社会和国际体育环境发展趋势和走向,建立以健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观,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所具有的健康、娱乐价值功能,使民族传统体育内涵的积极和谐的健康价值观念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民大众提供和谐健康的体育运动文化理念。近年来武术文化体系的重新思考和研究(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人文思想)、武术木兰拳的创立和飞速发展、部分民族舞蹈的挖掘、提炼和推广以及2001年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的召开等等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5 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大众为对象的健身发展观
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它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部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时代背景,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文件和新时期群众体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宗旨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很显然,全民健身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而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则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跨时代的机遇,来寻求自身发展空间的定位,从而实现以大众为对象的全民健身发展观这一根本目的。其中具有较大影响和优势的中华武术,则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实现这一历史任务的积极实施和先行项目。因为“以中华武术作为活动内容系统建构的内核,是全民健身计划的一种必然选择。这不仅因为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不仅因为中华武术的健身养生之道颇有见地,富有哲理,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存在很大程度的契合;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因而具有极强的容纳和统筹多种活动内容与形式为一体的文化整合力,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全体国民团结起来的文化凝聚力。这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无疑是十分重要的。”[4]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逐渐呈老龄化的趋势,怎样更好的贯彻全民健身这一方针、怎样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人民大众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面健身活动的地位等问题,乃是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因此,利用自身项目多样、功能齐全等特色和特点(特别是健身性这一重要特点),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改革,完善民族传统体育自身体系和价值系统在新时期的建设,创新出符合大众的系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新创编的木兰拳械系列和推出的现代健身操)和锻炼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6 发展的运行机制——以民族特色为风格的和谐发展观
据1990年出版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统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达977项,其中55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676项,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301项。除了具有较为流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养生术、中国象棋、放风筝等,分布地理位置较广和普及人口较多外,数目较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布,具有单一的民族地域性特点,其地理分布和活动范围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因单个少数民族种族的人数的减少和不合理的开发而日益消亡。
目前,除了部分具有优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较大发展外,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积极有效发展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和保障。但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推行对于我国拥有近千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说,犹如杯水车薪。它所造成的民族传统体育个别项目的超前发展和部分项目的过度落后现象,则不可避免发生。而前一时期,以武术项目取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不争事实就是此种现象和后果。因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既要做到部分优势传统体育项目的超越式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到其它项目的同步和谐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谐发展,并非局限于各个项目之间发展独立存在的层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外在形式与内在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与市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民族地区生态的保护等多维度层次和空间,都应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体系内在结构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科学化进程建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优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大众健康的融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对现代文明建设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其内部价值的趋向变化,特别是如何大力弘扬我国具有科学健身的民族传统体育,而防止像“法轮功”类邪教组织的侵蚀等诸多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迎面而来。作为我国一项宝贵优秀的遗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走向和发展,无疑对整个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现阶段内,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树立民族传统体育体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融合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改革和完善的同时,广泛开拓以全民健身为目标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空间(特别是具有保健身心的优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快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市场化道路建设的进程,完善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市场和提高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坚持以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发展策略,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各项人才后备基础力量。塑造出以“科学”为理性支撑,以“文明”为时代精神,以“健康”为价值取向,以“大众”为社会基础的新世纪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新型发展态势。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1~14G8体育温佐惠/王广虎/李万来/张选惠/冉学东/陈振勇2003200321世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总体原则是坚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融合的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基本出路是坚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化发展观;发展的动力依靠是坚持以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发展观;发展的基本定位是坚持以健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坚持以人民大众为对象的全民健身发展观;发展的运行机制是坚持以民族特色为风格的整体和谐发展观。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向 entire nations/traditional sport/development/tendency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课题。批准号为308SS01016。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Ethnic and Traditional Sport in 21st Century Wen zuohui,et al (Chengd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engdu Sichuan 610041)(1) The entire principle of ethnic sports development in 21st century i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of insisting on combing with socialism, modern construction; (2) Its basic tendency is industrialization view of adapting to market economy; (3)Its force is talents view of depending on education; (4)Its basic position is cultural view of taking health as value origination; (5) Its basic purpose is sport-for-all view of taking mass as development subject and its mechanism is entire and harmonious view of taking ethnic characteristics as style.温佐惠(1952-),女,四川成都人,教授,主要从事武术教学、训练与裁判方面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王广虎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李万来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张选惠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冉学东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陈振勇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作者: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1~14G8体育温佐惠/王广虎/李万来/张选惠/冉学东/陈振勇2003200321世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总体原则是坚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融合的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基本出路是坚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化发展观;发展的动力依靠是坚持以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发展观;发展的基本定位是坚持以健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坚持以人民大众为对象的全民健身发展观;发展的运行机制是坚持以民族特色为风格的整体和谐发展观。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向 entire nations/traditional sport/development/tendency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课题。批准号为308SS01016。
网载 2013-09-10 20: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