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梅的大名叫刘梅,生在北京,四十岁了嫁到外国。在外国,她的朋友们喊她MAY。一喊就是小二十年,害她现在虽然回了北京,和旧日闺密痛聊当中需要自称时,也直接管自己叫梅了。
梅生在五十年代,该戴红领巾、红袖章的年纪,既没戴上红领巾,也没戴上红袖章,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梅的父亲曾经做过民国政府文员。所以梅没怎么上好学,中学一毕业,走上社会了,成了以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着称的护士。
梅少年困苦,这些困苦的岁月,像罗大佑歌里唱的那样,风尘刻画你的样子,全都刻在梅的脸上。二十多岁的梅,不时被人问:四十几了?
谁还没个娇嫩爱美的少女时代啊,开始梅很懊恼,渐渐地受打击次数多了,战斗里成长,梅突然生出股无畏的气势,爱谁谁。
爱谁谁的梅,从未在同龄男性那里收获爱情,都是友情;在女性那里,是加倍的友情。年轻的姑娘们都喜欢找梅诉衷肠,挽着梅逛商场,甚至,拉着梅一道去找对象,一来梅无畏、豪爽,直截了当没有弯弯绕,不好说出口的话,有梅代说;二来有梅陪着,能衬自己好看不说,还绝无戗行儿的危险。这些都是姑娘家的小心思,貌似深藏深闺无人晓,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梅心里明镜儿似的,全明白。但是,爱谁谁。
梅见证了多少闺密从春心萌动开始,至恋爱,至结婚,至生孩子的全过程啊,有些孩子生在梅的医院,她都参与接生了。而闺密们一朝有了小孩,生活有了根本变化,逐渐都离梅远去。好几茬儿的闺密们纷纷远离之后,梅快四十了,还是一个人,爱谁谁。并非执意如此,就没这机缘也真没办法。
许是陪了太多闺密相亲,撮合了太多多情男女的好姻缘,月下老人都被梅感动了。突然有一天,就像天边冒出来似的来了位外国汉子,对梅一见倾心,穷追不舍。外国汉子仪表堂堂,内心纯净,家境殷实,梅表面再镇定自若,心底早已老房子着火,整天晕乎乎的。
三个月后,梅和各路姐妹洒泪相别,随外国汉远渡重洋。又一个月后,梅的姐妹们收到梅婚礼大宴的照片,照片上的梅仪态端庄,娴静良淑,姐妹们都惊了,都说从来没注意过啊,梅其实很耐看啊。
对梅的姐妹们来说,梅好像突然消失,杳无音讯,好比人间蒸发。偶尔大家聚会时说起梅,都心头沉沉的。
去年夏天,梅就像当年她那位如意郎君一样,凭空而降,回了北京。梅的姐妹们兴奋的啊,一聚再聚。都是小二十年没喝过酒的女人们,整箱整箱的红酒往胃里砸。重新回到大家视野里的梅,腰身粗了不少,不过满面春风,脸上简直没什么皱纹,还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羡煞众人。说起话来,又不见了婚礼照片上的端庄,还是那么直截了当爱谁谁。
姐妹们责怪梅玩蒸发,问她这些年过得如何。梅先连连致歉,再自罚三杯,然后理直气壮地说:还能干什么呀,不都一样嘛,结婚,生小孩,相夫教子,还能干什么呀,哪个女人不是这么过来的呀。现在好了,儿子争气,考上了哈佛,老公也老了,我也终于可以回我的北京了。
酒至酣处,梅高兴到伤感幽怨起来,对姐妹们说,我就是什么都比你们晚,恋爱晚,成家晚,你们现在个个都是社会栋梁了,我还是个刚刚解放的家庭妇女。不过我不怵,晚就晚,爱谁谁,你们干过的事,我也要都来一遍,我这次回北京,是来创业的,我注册了一家公司,想做中外文化交流,你们觉得行么?
杨葵 2010-09-14 08:19:5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