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侠肝义胆的诬告陷害者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汉王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诸侯叛乱爆发了,参加叛乱的诸侯王共有七个之多,史称“七国之乱”。虽然汉景帝在下“削藩令”的时候就已经料到诸侯王们会因为中央政府削夺他们的土地和权力而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但十七个诸侯国一下子反了七个,叛军连兵数十万,声势如此浩大还是让他始料不及。尽管派出了以周亚夫为首的三十六个将领去镇压叛乱,但紧张的形势还是让这位执政年头不长的皇帝心里忐忑不安。
  就在汉军准备开拔之际,丞相窦婴向汉景帝举荐了袁盎,景帝遂下诏召见袁盎。袁盎进宫觐见景帝时,景帝正在跟自己最信任的大臣晁错商量退敌之策。有点慌乱的汉景帝一见到袁盎就问:“这次叛乱的首领是吴王刘濞,你做过刘濞的国相,应该对他很熟悉,你说说看现在该怎么办?”袁盎一笑道:“刘濞是自取灭亡,陛下不用发愁,七国叛军根本不足为虑!”景帝连忙问道:“你有什么退敌的良策?”袁盎看看四周道:“此计臣只能单独向陛下禀报。”汉景帝立即屏退了左右,只剩下晁错一个人。袁盎又说:“我要说的话不是做臣子的能听的!”于是景帝就让晁错也退下。没有办法晁错只好恨恨的离开了内廷。
  见没有了别的人,袁盎就对汉景帝道:“吴、楚七国本都是高皇帝的子孙,是陛下的宗亲,这次叛乱并不是发自他们的本心,只是因为晁错平日里总是找这些诸侯王的碴,想各种方法撺掇陛下削他们的地,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且七国打的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只是想拿回高皇帝分封的土地而已。方今之计陛下只要杀了晁错,派使者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过,并停止削他们的土地,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平定叛乱。”汉景帝沉默了良久道:“这可怎么办啊?朕总不能为了一个晁错而辜负了天下啊!”袁盎又道:“愚臣认为只有这个办法最好,希望陛下三思!”
  汉景帝最终还是听从了袁盎的建议,杀了自己的老师晁错,然后派袁盎拿着诏书去安抚刘濞,谁知刘濞已经公然僭号称帝,听到袁盎来了,大笑道:“我已经是皇帝了,还接谁的诏书啊?”不但扣留了袁盎,还逼着他跟着自己造反。若不是看守的军官曾经受过袁盎的恩惠,冒着生命的危险放他走,恐怕袁盎的小命早就不保了!看着袁盎灰溜溜的跑回来,汉景帝对错杀晁错的行为后悔至极,但也已于事无补了。
  晁错的死历来被认为是一桩大冤案,而向汉景帝进谗言的袁盎则被认为是造成这桩冤案的罪魁祸首。诬告陷害他人的人历来为人所不齿,这种人往往都被视作卑鄙小人而遭人唾骂。但陷害了晁错的袁盎却没有遭人唾骂,相反他还是当时公认的侠义之士,有“无双国士”的美誉,就连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称赞他是“仁心为质,引义慷慨”!
  袁盎早在汉文帝时,就已经位列中郎,成为了皇帝的近臣。文帝对丞相周勃很尊敬,经常在朝议之后,亲自送周勃出殿。袁盎看到周勃日益骄横,就劝文帝道:“丞相受到陛下这样的礼遇,难免骄傲失礼,这是不好的。君臣有分,陛下再谦让,也不可使臣子失礼!”文帝深以为然,从此对周勃就威严起来,这让周勃感到很惶恐。后来周勃知道了问题出在袁盎的身上,就恨恨的说:“我跟你哥哥那么好,你小子还在皇帝面前毁我!”袁盎听到后并没有解释。几年后,周勃因被人告发谋反而身陷囹圄,公卿大臣们没有一个敢为他说话的。只有袁盎挺身而出,四处奔走为周勃喊冤,终于事实查明周勃是被冤枉的,文帝将他无罪释放。从此周勃就和袁盎成为了莫逆之交。
  其实在“削藩”这个问题上,袁盎和晁错并没有实质上的分歧。在汉文帝的时候,袁盎就提出:“诸侯大骄必生患,可m削地。”但文帝没听,最终导致了淮南王的谋反事件。本来文帝只想杀杀淮南王的气焰,小小惩罚他一下,可袁盎却提醒他:“淮南王这个人性情刚烈,根本受不了侮辱,万一他死在押解的途中,陛下就要背上‘杀弟’的骂名。”文帝仍然不听,果然淮南王真的死在了押解的途中,汉文帝非常的后悔。这时袁盎又开导文帝,让文帝厚待淮南王的三个儿子以挽回名誉。
  袁盎是个对国之大义和君臣之礼看的非常重的人,所以他屡屡的犯颜强谏,终被排挤出了朝廷,调任陇西郡,做了一个武官。在陇西郡期间,袁盎爱兵如子,受到了官兵的一致爱戴,士卒们都愿意为他战死沙场。可以说在文景两代,上到王侯公卿下到江湖侠客都对袁盎青眼有加。
  可袁盎偏偏跟晁错水火不能相容,只要有晁错的场合,袁盎绝不去;而当袁盎在的时候,晁错一定躲的远远的,两个人从来不说一句话。汉文帝驾崩后,晁错以汉景帝老师的身份做了御史大夫,得势后的他立刻罗织各种罪名把袁盎废为了庶人。吴楚七国叛乱后,晁错以袁盎做过吴王刘濞的国相,明知刘濞会反还不向朝廷报告为由,建议景帝杀了袁盎,景帝没有允许。
  袁盎知道后,马上跟丞相窦婴合谋,让窦婴推荐他见汉景帝,最终说动了景帝,冤杀了晁错。可以说袁盎陷害晁错是一种自我保护,毕竟是晁错要致他于死地在先。但作为一个人敬人爱的慷慨侠义之士,袁盎的这种做法还是有失光明磊落的。其实他并不是一个怕死的人,只是与晁错的积怨让他无论如何也不允许自己死在死对头的手里,因此才放弃了做人的原则,当了一回卑鄙的诬告陷害者,使他侠肝义胆的一生蒙上了一个永远也洗不掉的污点!

网载 2013-09-10 20:55:01

[新一篇] 中國歷史上改革的最高潮---王安石變法

[舊一篇] 中國歷史上的爵位制度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