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与途径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高中地理素质教育的目标
  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取决于社会对人才规格的总体要求下,还必须根据学科研究的对象、知识构成、结合学生心理特征以及人才选就的心理过程来确定。因此,高中地理素质教育目标,我认为至少要涉及高中地理知识体系、学生道德情感状态和地理行为规范三个领域。通过这三个领域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地理素质逐级达到:“知地(知识素质)(A)→爱地(品德素质)(B)→用地(行为素质)(C)”三个层次目标。
  附图G328e09.JPG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一般来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从学习中清晰感受到国情知识的信息;逐步形成各种地理智能;产生愉悦的审美情趣,并将它们贮存于大脑,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意识,达到知地的目的。(A)
  学生在知地的基础上所萌发的地理意识,通过教育培养,促其内化,从学习的初步状态,带着强烈的情感深刻地理解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工作的艰巨性,进而增强学生探求地理知识的欲望,自觉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逐步增强学生热爱地理的情感意识,从而使地理教育达到一个新的层次。(B)
  随着地理教育过程的深入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层次提高,高中地理教育的目标就提高到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在与环境的交往中体现出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力及行为选择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并依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规范自己的行为。(C)
  教学中,上述三个目标的逐步落实,实质上就是地理知识素质、品德素质和行为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过程。
      二、高中地理素质教育的内容
  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高中地理素质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学科德育要求、知识和能力要求,而且还应包含学生地理道德情感和地理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内容。因此,高中地理素质教育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确定:
  1.基于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
  2.着重培养能力(读图、观察、思维能力等),尤其是创造能力(如小城镇规划设计等);
  3.尊重学生个性,基于个性差异的教育;
  4.STS教育;
  5.强调学生未来发展的迁移,通过挖掘潜能,启迪心智,开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途径,传授自我教育的方法,增强自我发展的后劲。
  以上五方面内容,可充分体现地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多种特征。
      三、高中地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可持续发展教育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多学科领域,但其促使人地协调发展的核心思想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很强的地理性。高中地理在教育全体学生理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自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方面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确立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是高中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清洁能源与交通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和经济的区域开发和整治;环境污染与控制;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等内容。让学生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进而深刻认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论思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过程中不仅包含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实施智能开发,同时还渗透了对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二)确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点的“开放式”地理教学模式
  “开放式”地理教学模式是以“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展开联想→组织讨论、启发思维→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练习检测、获取反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种媒体传递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和信息反馈。这种教学模式可带来高中地理教学四个方面的转变。
  1.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负效应是扼杀了聪明才智。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正是真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状态下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教给学生如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例如,我在上完“气旋与反气旋”一课后,提出了一个扩展型问题:试论气旋与台风的形成及对我国的影响。一名学生不满足于课文内知识,他翻阅了不少报刊杂志,出色地在班上宣读答案。课堂上结合实际的提问,能引起学生或评论、或质疑,此时,一旦给予他们地理思维的钥匙,就能使他们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自身的地理素质便得以提高。
  2.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开放式”地理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开发为核心的各种能力训练和培养中有着显着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地理事物,按层次和顺序观察,或抓住重点观察,或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观察,展开联想,通过对地理事物的结构、演变、分布的分析、比较、综合得到新的地理形象。同时在组织讨论中,学生通过对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分析、论证,可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我讲“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引导观察“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可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位置、气候特征等形象,然后通过讨论建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与世界气候分布规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地理形象。
  3.变单调枯燥为生动活泼。单调枯燥的课堂氛围,是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必然产物。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了学生活泼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恒星日与太阳日”部分时,我设计了“设境演示法”,要求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太阳、恒星、观测者”,当我把情节导演好,下面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都要求表演。这样生动活泼的课,学生非常愿意上。
  4.变题海苦战为愉快轻松:实施“开放式”教学,就应讲求学习效益。我根据大纲要求,在课内按“闭卷→开卷→互对答案→讨论→争论→教师答疑”的过程进行复习。每节课都留出3-5分钟让学生完成前三个过程;课后进行讨论、争论;二次课前用2-3分钟进行答疑。就这样,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但减轻为近于“零”,而且轻松愉快地就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学习主动性得以提高,效果很好。
  (三)强化STS教育,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STS是指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英文缩写。它的基本精神是倡导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它反映了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潮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强化STS教育有着广泛的前景。例如,结合学校所在地条件,开展天文观测、天气预报、地质考察、土地资源调查、城镇工业布局与规划、环境调查与监测等等,通过实践活动,地理书本知识得到验证与运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意志品质,增强了他们体质,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课程·教材·教法京55~56,59G32中学历史、地理教学田小明19981998四川省邻水县邻水中学 田小明 作者:课程·教材·教法京55~56,59G32中学历史、地理教学田小明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0:54:22

[新一篇] 高中地理會考學生答題錯誤分析及對策

[舊一篇] 高中地理教學觀摩課引發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