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全面检讨香港的教育制度,制定了21世纪教育蓝图,而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也整体检视香港的学校课程,并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建议。本文主要介绍香港新的中国语文学习领域的改革方向,兼论改革面对的困难和需要的支持配套。
1 中国语文科的改革
1.1 总学习目标
中国语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终身学习,以及学生在生活和日后工作打下稳固的基础。因此,学习语文应该包括下列的目标:
1.1.1 提高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
1.1.2 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1.1.3 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性情。
1.1.4 培养品德,加强对社群的责任感。
1.1.5 体认中华文化,培养对国家、民族的感情。
总的来说,教学目标改变,从国学为主的学习,改以训练读、写、听、说、思维的能力为主;课程不再以范文为主,教材要全面开放,取消范文,教师应该按照校本的情况以及学生的需要设计教材;减少内容学习,增加认知层次的学习;德育与情意教学引入课程;鼓励大量阅读;培养自学能力。以下是中国语文科改革的详细说明。
1.2 课程取向
语文是学习各学科学问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学好其它学科。课程要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中文是香港大多数学生的母语,学生已经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一定的语汇和语言经验,课程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
课程以能力为主导,旨在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增进他们的语文知识和其它生活常识,并使他们获得文学、文化、品德情意等各方面更全面的学习经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课程的学习内容,可以概括为阅读、写作、聆听、说话、文学、中华文化、品德情意、思维和语文自学九个学习范畴,而以读、写、听、说为主导,带动其他学习范畴的学习。每个学习范畴均拟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供教师参考,以发展校本课程。
课程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启导者,必须发挥专业自主的精神,因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兴趣,灵活组织学习活动,编选适当及题材多元化的学习材料,并提供全方位的语言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益。
课程期望通过各学习范畴的学习,使学生成为语文水平高,同时认同优秀的中华文化,有品德修养,能够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富于创意,乐于终身学习的新一代
2 教学总原则
2.1 以学生为主体
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便要善于创造情景,有效地指导学生从熟悉的学习情景迁移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探求、评价和创造的能力。教师也要不断改变教学的方式,采用适当的鼓励方法,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学习,体验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2.2 以能力作主导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导,使学生的读写听说及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而有关知识的学习要以提高语文能力为最终目的;同时配合学习材料的内容,进行文化及品德情意方面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2.3 厘定整体教学规划,拟定明确目标和重视教学的组织
教学应该按照学习的目标,组织成完整连贯的系统。
2.4 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
教师应该营造和谐、轻松的上课气氛和生活化的情景;建立勇于发问,乐于参与、表达、创新、分享及共同探讨的学习风气,通过多彩多姿的学习材料与活动,激发求知欲,提高创意思考及小组协作等多元能力,进而提高自学能力,使学生终身乐于学习。
2.5 重视启发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启发和引导,激发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思考领域,培养自我反省、明辨是非、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 拓展语文学习环境
拓宽语文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全方位学习,把学习由教室延展到社会,巩固课堂学习,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引发学习兴趣,激发潜能,培养不断自学进修的习惯和协作精神。
2.7 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应该因学生学习目的和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供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建立互动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8 照顾学生学习差异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语文能力的各方面发展情况,因不同的学习需要,安排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才能够做到拔尖保底(全面照顾个别差异)。课程提供学习重点及学习项目均属建议性质,教师可以因学生的程度和兴趣自行编选学习材料,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
2.9 与其他学科灵活配合
中国语文科可以作为跨学习领域的整合,与其他学习领域灵活配合,打破不同学习领域知识的隔阂,让教与学的视野更宽广和更全面。
2.10 灵活安排语文学习时间
教师安排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间的时候,应该按照学生的能力及学习需要,配合学习目标及重点,考虑学生课堂内外的整体语文课程。由于不同学习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及重点不同,学校应该作弹性安排。
2.11 设计均衡而多元化的作业
教师应该因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有效能的作业。作业要有创意及挑战性,让学生感到有趣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作业类型要多元化,全面照顾读、写、听、说、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作业内容与要求能够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帮助他们发展强项,改善弱项,让他们发挥不同的才能,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
3 学习材料
课程把“教科书”的观念拓宽为灵活多彩的“学习材料”。时代不断进步,语文学习材料必须配合时代的发展,联系社会的实际环境;按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一套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校本教材。
3.1 学习材料的类型
3.1.1 文字材料
文字材料主要包括篇章和书籍。学生可以透过文字材料提高语文思维审美及自学能力,并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及社会责任感。阅读面要广,阅读量要大,以便积累知识和语言材料,拓展视野和胸襟,并能增加创意,为终身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3.1.2 视像材料
因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视像材料,配合适当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3.1.3 其他材料
教师可选择其他适合的学习材料,包括实物;也可以透过实地参观认识有关事物,从而学习语文。
3.2 学习材料的选取
3.2.1 一般的选取原则:
3.2.1.1 与学习目标及重点配合
3.2.1.2 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能够配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2.1.3 内容意识健康、积极
3.2.1.4 有启发性
3.2.1.5 题材多样化
3.2.1.6 能引起学习兴趣
3.2.2 文字材料的选取原则:
3.2.2.1 有时代意义
3.2.2.2 体裁、风格多样化,能够扩展知识领域
3.2.2.3 以现代作品为主
3.2.2.4 以文学名作为主
3.2.2.5 可读性高
3.2.2.6 词汇、语法尽量符合规范
3.2.3 视像材料的选取原则:
3.2.3.1 发音正确、语言生动通俗而不鄙俗
3.2.3.2 呈现方式多元化
3.2.3.3 视像丰富多彩
3.2.3.4 互动性强,能够引发学生主动学习
3.3 学习材料的处理
教师可以灵活自主地运用各类型的材料,配合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施教。
3.4 学习材料的组织
单元编排是组织学习材料的有效方法。通过既有核心又有系统的单元组织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更加连贯和均衡完整。
4 评估目的
评估具有测量、诊断、回馈和筛选等功能,而中国语文科尤其着重评估施教效果和学习表现的回馈作用。回馈就是根据评估所得的资料,作出改善,从而有效地促进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认识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缺点,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透过评估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能力,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及策略,因材施教;让教师自我检讨以提升专业,根据学生在评估活动中的表现评价施教成就;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学习表现,参考评估所得的资料了解子女的学习表现,使家长能够及时辅助子女,协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以及发挥所长。
学科改革是配合香港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提升全体学生的素质,建立多元化学校体系,塑造开发型的学习环境,确认德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使命,建立一个具有国际性、民族传统及兼容多元文化的教育体系。将来的香港学生都应该具备沟通、自学、应变、合作、创新等能力,而香港的教育也扩展到学生的品格、胸襟、情操、视野和素养。“终身学习,全人发展”就是香港教育的总目标。
5 结语
任何改革都有它的局限性,而且不能够避免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加上要克服有关的资源及技术困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下是课程改革要面对的一些障碍:
香港的教育一向以考试作为主导,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建议减少考试,教师顿失所依。而在短时间内做好相关的支持配套,也有一定的困难。
改革的哲学与理论并不是一般教育工作者所能够理解的,教育的改革既深且广,加上速度可能太快,前线的教师及校长未必能够实时配合。
香港的学校素质参差,程度不一,取消公开考试的建议,家长未必能够接受。特别是母语教学的问题仍未能解决,不少学生家长仍偏向替子女选择英文中学,因此升中的学额分配引来很大的争议。
教育改革需要有先导试验,不断修订,才能够正式推行。但是这次的改革面太广,要同一时间进行多种及不同层次的先导试验实存在相当的困难。
大部分社会人士都在某种程度上感受过旧教育制度的弊端,因此他们都倾向支持教育改革。大部分的教育改革目标及课程改革目标都被社会人士接受,他们所争论的只是改革内容、推行日期、支持配套、人力资源和财政分配等技术问题。无论如何,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
编者注:本文内容主要依据《21世纪教育蓝图——终身学习、全人发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2000年)、《香港学校课程整体检视改革建议》(香港课程发展议会,2000年)、《中学中国语文建议学习重点(试用稿)》(香港课程发展协会)等文件,因版面所限,不能一一注明。
中学语文教学京G31中学语文教与学谢锡金20022002谢锡金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 作者:中学语文教学京G31中学语文教与学谢锡金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0: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