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目标教学: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和能力当然是其根本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实行“初中语文阶段目标教学”,不失为一条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初中语文阶段目标教学”在制定“阶段目标”时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听、说、读、写诸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在本质上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使他们的心智、情感、思想道德素质在正确的轨道上有一个较全面的发展。而“应试教育”则只能单打一,培养学生过“独木桥”上苦苦挣扎。比如说,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从培养素质出发,对初中生应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有较具体的规定,可是《安徽省1996年中考说明》从应试出发,对此却只字未提。既然不考就可以不教,这是天经地义的;反过来说,假如学了初中语文,最后不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这不是笑话吗?现在的事实就是如此。“阶段目标教学”当然不能走这条老路,它要以培养初中学生听说读写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科学地制定阶段目标,追求其教学活动的整体效应,使教学目标形成一种立体的网络和层次,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通过心智、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其教学目标。传统的语文教学,制定教学目标对学生是完全封闭的,甚至不少教师把语文教学大纲就当成了教学目标,以不变应万变,殊不知,这种“馄饨饺子”一锅煮的做法,只能让学生重复劳动,甚至“吃夹生饭”。有鉴于此,我们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从系统论出发,借鉴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育思想和布洛姆的目标教学思想,设计出了一个动态、开放的初中语文“阶段目标”总体模式,如图所示:
  附图G318e01.JPG
  在“阶段目标”指导和调控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比较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高效地完成初中语文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是较复杂的双向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教学目标起着指导教学,检测学习的定向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影响着目标的实现。所以,对于老师来说首先要掌握目标,对于学生来说也要明确目标,让学生了解其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以实现目标。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经常及时地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目标,使教学更符合实际,更有实效。我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初中语文阶段目标模式,在试验过程中,坚持从三个方面突破传统的教学框框,坚持全方位的语文基本素质教育,使听说读写四个渠道畅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课内课外结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和应变能力。以往的教学也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叫第二课堂,或叫课外活动,意思很明显,就是“第一课堂”不准搞活动,其实因第一课堂的挤压,也没有多少课余时间了,再加上第二课堂的活动因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大多随心所欲,有干劲的教师多搞点,没干劲的教师少搞或不搞,大多在“无计划、无目标、无检查”的无约束机制中进行,其结果可想而知,充其量是教师带着学生玩玩而已。我们在进行“阶段目标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学期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展开以学生为中心的系列活动,把以学生为主的“活动”作为“目标教学”的一部分,并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也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下面就是我们合肥市四十三中初中三年活动计划图表:
      活动课目标、项目及具体实施和要求
    课内活动(占总学时的1/6) 1.检查巩固基础知识:查字典比赛、书法比赛、 背诵古典诗词擂台赛。 2.培养四种能力:课前五分钟(讲故事、说见闻、议时事、 口头作文,一题一答);专题活动(“说说心里话”讨论会,祖国在我心中“演讲会”,热门话题辩论会,班级、学校“新闻记者招待会”,口头说话竞赛、当堂作文竞赛、专题作文竞赛,请家长上课,请专家上课)。       课外活动(占总学时的1/6) 1.检查巩固基础知识:对长江路的标牌广告进行调查、绘画比赛。 2.培养四种能力:办文学社团:“太阳花”文学社, 每周活动一次;办班级报纸:《新苑》每月一期;举办“于抄报”选拔竞赛活动;作文竞赛活动;作文竞赛活动,每学期3—5次;演讲活动、辩论活动每学期2—3次;参观访问炮院、大蜀山烈士纪念馆、安徽电视台、五里墩立交桥、新火车站、骆岗机场、科学岛、桴槎山。
  通过课内课外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精神和应变能力。
  第二、面对“应试”中的标准化试题,采取学生自编、自考、自评。评议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语言素质的教育。这种素质就考试而言,集中地反映在阅读和写作上。但是目前“应试”中的“标准化”试题已经严重妨碍了初中语文教学。大量事实说明,教师们忙于标准化考试,甚至在为一些近乎文字游戏兜圈子,结果学生们往往只是死记一些“鸡零狗碎”的知识。这些知识如同一块“敲门砖”,门一旦敲开,它们便再也派不上用场了,至于提高语言素质,就没有多少着落。然而标准化考试一时回避不了,不如来个“欲擒故纵”,变“废”为宝。我们从单元检测开始,首先告诉学生学校印发的单元测试题只看不考,然后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具体确定考试范围,对字、词、句、段、篇知识点、能力点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学完一单元后据此每人自编一个单元的标准化试题,然后互相抽签,互考互批,最后教师讲课。试验结果说明这是一种功效明显的检测、反馈方法,它使学生由被动应试(就象牛一样被牵着鼻子走)变成主动应试,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因此得到了巩固,语言能力提高了,应试能力也增强了。
  第三、在阶段目标指导下进行“快速作文”训练。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也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常常要求在“好”字上做文章,特别是在“好”与“快”的关系上,坚持“好中求快”的原则。于是一些好心的教师为了追求一个“好”字,一再强调学生少写多改,教师精批细改。比如初中生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记叙文常需两课时,如完不成再带回家写,交给教师后,教师字斟句酌,慢慢推敲,认真批改,算是完成了;或者干脆布置题目回家写,什么时候写好就什么时候交上来。这样一学期下来,能写8—10篇作文就算相当可观了。 结果时间花费了不少,“好”却姗姗来迟。要改变作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状,就必须从作文教学的“好中求快”的圈子跳出来,反其道而行之,走“快中求好”的路线。“快中”能否“求好”?“阶段目标教学”实验的回答是肯定的。从整体优化教学的理论看,进行快速作文教学时,虽然比以往压缩了一些时间,但压缩的是名义作文时间,实际利用时间仍能确保,同时快节奏使学生多种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最良好的写作心理状态和积极主动高效的写作行为,因而节省了时间,实则就是赢得了作文的进步。因为争取时间,赢得时间,就能组织更深入的写作学习,充分地进行写作训练,从而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当然,这种“变”要求教师遵循“有序”原则,在整体写作目标指导下,内容上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时间上由长到短,由慢到快。通过几个学期的试验,学生作文有以下几点变化:(1 )由以往的以课后作文为主逐渐变成以课内作文为主;(2)由以往每学期大小作文10—12 篇到每学期大小作文20—25篇;(3)原来学生大都怕写作文, 现在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4)由一节课当堂完成一个片断, 到一节课当堂完成800—900字大小作文各一篇;(5)作文中的错别字、 病句明显减少,作文迟交或缺交的基本没有;(6)由原来教师一人包办批改,变成以学生自己互批互改为主,学生自主评判能力增强了。总之,写作水平有明显提高。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已有16人次在全国各报刊发表他们的习作,许多同学还积极参加’96安徽省初中作文竞赛,其中有12人获奖。
  我们进行“阶段目标教学”试验已近三年。这三年,旧的教育体制暴露的弊端越来越严重,新的教育体制正在形成,这给有志进行教育改革的教育工作者出了一道难题,又提供了一次机遇。进行“阶段目标教学”试验,促使我们认真审视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缺点,并在实践中对“阶段目标教学”本身进行不断的自我完善。
  
  
  
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17~119G31中学语文教学方立平19981998 作者: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17~119G31中学语文教学方立平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0:54:17

[新一篇] 閱讀課堂教學“五說”

[舊一篇] 難忘的一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