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教改的出路何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在反省、思索。也许下面的这个例子,能给我们一点“仿佛若有光”般的启示。
  我曾经遇到过一件尴尬的事情,有一位叫黄玉媚的女生,经常不听课,喜看小说,自然少不了挨批评,但每次语文考试却都还过得去。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在学校首届艺术节上,她自编自演一出小品《家庭》,轰动全校,夺得一等奖。尝到了成功甜头的她,不忘“一鼓作气,再创辉煌”,一篇《我的外婆》,荣登作文竞赛榜首,被校报刊发。一些“追星族”前去讨教成功的“秘诀”,她倒是快人快语,毫不含糊:“看小说看的呗!”
  这的确是一句大白话。小说看多了,自然会写文章;小说看多了,自然语文水平就高。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难道真的都不懂吗?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感悟了那条学习语文的古老而朴素的真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的亲身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不说名师巨匠,不需引经据典,凭心而论,实话实说;就说我们许多语文教师自己,有谁不是因少年时代受到课外读物的牵引,而走上学语文、教语文的道路的呢?由此可见,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去接触那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广学博览,这样做大概要比我们只在课堂上声嘶力竭地讲课要好得多。
  于是,我决定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上下些功夫。首先,指导学生订阅报刊和利用图书馆,拓展阅读视野。我精选了几种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让大家订阅,如《语文报》、《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中学语文》、《校园文学》、《深圳青少年报》、《读者文摘》等,做到人手一刊一报。还开出一批书目,要求学生有计划地阅读。要学生在家里有属于自己的小书架,并号召同学们到图书馆去,教给他们有关图书分类的知识和检索图书报刊的基本方法,还教给他们一些做文章卡片的方法。引导他们到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寻宝。我班大部分同学都有学校图书馆、区图书馆的借书证,而假日上图书馆、逛书店已成为同学们的习惯和爱好。不少学生有自己的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开卷有益,日久成习,便慢慢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素材,写起文章来也就不会抓瞎了。
  其次,定期开设阅读课,并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将课外阅读真正作为语文的活动课程、第二课堂,引导孩子们读好文章。教科书上的一些课文,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怎么适合学生阅读。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我经常从报纸上、杂志上挑选一些既贴近当代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口味的文章,作为补充教材推荐给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形神兼备,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再加上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渐渐地掌握了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他们的阅读水平慢慢有了提高。在此基础上,我要求他们把泛读和精读结合起来,通过泛读能增大阅读量,吸取更多的养分。举凡文学作品、科学小品、杂文政论、新闻时事等都尽可能涉猎,正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学语文就贵在一个“积”字,厚积薄发,方使视野开阔、知识丰厚、文思泉涌。反之,读书少,知识单薄,视野狭窄,文思自然枯竭。
  只读不写,时间一长,有可能造成学生说写能力相对滞后,动手能力差,俗语云“眼高手低”,就是这种情况。有鉴于此,我要求同学坚持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并定期在班上进行交流讨论,评选优秀读者、作者,给予表扬奖励,让同学们读书热情长盛不衰、乐此不疲。对学生的优秀习作,我想方设法向有关报刊推荐。
  近两年来,我的学生陆续有十几篇习作在《深圳青少年报》、《文汇中学》上发表;学生自编自演小话剧《走出游戏机室》代表学校参加区中学生文艺汇演,获得一致好评;学生麦冬梅的看图作文《悔》获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二等奖;李鸥、梁健、叶文楼三位同学被北方作家协会吸收为小会员。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不仅没有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反而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去年中考,在全区语文成绩滑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我班却取得了平均562.3分的好成绩(超过区重点中学1分多)。我校是宝安区的一所生源较差的所谓“三类学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来之不易。我觉得,这是长期坚持课外阅读教学的结果,是同学们自己学习语文的结果,正所谓“耕耘在课外,收获在课内”。
  由此可见,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加强阅读指导,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中学语文武昌G31中学语文教与学刘向红20002000 作者:中学语文武昌G31中学语文教与学刘向红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0:51:07

[新一篇] 尋找失落的詩意  ——漫談漢字的源頭教學

[舊一篇] 小學低段音樂審美趣味培養的探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