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高中语文老师谈谈培养高中学生语言能力的问题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我1998年10月调到北京广播学院应用语言学系做研究和教学工作,给好几批应届高中毕业的一年级大学生上过课。我觉得高中的语言能力教育同大学的要接得上,尤其是在思维方式和语言观的教育方面需要改进。
  思维方式方面,许多高中生比较习惯形式逻辑思维。习惯老师上课列出大一、大二、小一、小二,还要画出教材里哪几句是重点,觉得这样有条理,好记笔记,也记得住。我还是多少迁就了这些学生的习惯,多少列了些大一、小一,讲起课来就不完全受这个限制了。有一个班的学生向班主任表示了不满。班主任回答说:“你们现在是大学生了。大家,才这样讲课呢。”过了一些时候,他们又去跟班主任说:“要是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也这样给我们上课,我们早就好了。”
  世界运动的样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思维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野猪林》写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林冲怎样怎样。到了野猪林,公差要杀林冲,鲁智深出来了。鲁智深这时候才说他跟林冲分手后怎样怎样。写林冲是明线,鲁智深后来说的是暗线。两条线是平行的。《威尼斯商人》也有这个情况。 王蒙的《杂色》不同,围绕着主人公和马的行踪一条条线发出去收回来,那是发散型的。还有意识流的,还有别的复杂的。我们高中生应该多一些发散型思维、灵感思维和别的思维。
  实际上不少高中生的抽象思维也不太行。我们让学生做联想练习,例如由“红色、白色、圆形、曲线、夏天、冬天”联想起,他们联想具象物比较容易,由“曲线”联想到“人生、历史”的是佼佼者。概括能力也不太够,常常以偏概全。思维的速度也慢。即兴口语表达练习的方法有不少问题,缺少理论根据,效果也不够好,搞不好成了相互掐或者耍嘴皮子,忽略了语言实际的功能主要是相互攀升,忽略了语言交际能力主要要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培养。
  不少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够,因此,语言创新能力也不够,套话不少。有一次我上课,二级学院学生会来布置换届竞选的事。我跟同学说:“自我介绍的时候,可别说什么‘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惊喜’。”同学们笑了。再下一次课,我问他们说那句话了吗,他们说没有说,又说别的班有同学说的。
  语言观方面,大一一个班里总有个别学生对语言的认识相当不对头。例如一概否定广告的成语谐音改字,认为成语是不能动的,一动就是破坏古代文化。还有批判“W世代”,说一用了“W世代”,就会用A世代、B世代、C世代、D世代、E时代,体现我们祖国文化的汉字还有用吗。这还涉及思想方法问题,用了“假若如此,天下大乱”的论辩方法。比较多的同学是认识不够辩证,缺乏“度”的认识。例如,关于“恢复疲劳”的说法是否规范的认识。
  还有,关于是非问句和选择问句的回答,往往根据一些书上的简单的要求来回答,忽略了生活里丰富多样的实际情况。我觉得问答关系不很简单,不完全是一般书上说的几种问相应的几种答。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文字应用系招硕士生的时候出过这样的考题:“你是大学生吗?各用四个句子做肯定和否定回答。”肯定的可以是:“我是南京大学的。我大学三年级了。你怎么知道的。你看像不像。”这些考题后来刊登出来了,我再出考题换了选择问:“在站台上,下列火车去苏州、上海。一位熟人问你去苏州还是去上海。请做多种回答。”庄莹回答说:“我是来送人的。”她跟施春宏成了我最早的硕士生。学生对新的好的语言现象也不太关注,举不出多少实际例子来。
  后来我有机会跟一些高中老师讨论了这些问题。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不同意我们的语文水平全面下降的说法。这种说法自“五四”以来源源不绝于耳,提出的解决办法往往是复古——用古代的语文教学方法或者是多读古文,或者是两者兼用。还有径直说苏东坡的词如何如何好,你现在写不出来吧?你语文水平不行了吧?汉语到了危急的时刻了吧?
  我从大一的学生看高中生,觉得他们总体是很不错的。他们总体比较率真,可塑性强。你用个比较好的办法在语文方面教他们一些很高水平的东西,他们也接受得了。我布置2005级大一的学生写两篇语言应用方面的调查报告。他们后来跟我说,他们起初一听,“吓死了”;后来一做,还做得挺好。他们进一步认识了自己,对自己更有了信心。我常常到高校做讲座,我比较喜欢跟大学生谈,他们灵敏,会跟你呼应,你的包袱抖得开。他们敢提问题,提的问题也是很有意思的,我常常收集他们提的问题。
  还有,我觉得许多高中语文老师也是很不简单的。我至今很敬崇我上海五四中学高中的语文老师刘田生。我今天也算一个还行的语言学家了吧,我的高中语文老师给了我很关键、很深远的影响,这也是高中语文老师的一个成绩吧。我跟高中语文老师做过讲座,他们是很希望、很重视提高的。因为他们在第一线,做出了很多成绩,他们又深感力不从心,迫切要求提高,千方百计在提高。
  还有,我们说语言有个调节功能,实际上是语言使用者、语言教育者都有调节功能。例如说语文课要上成什么课,提法上、示范方面某个时候有些偏差,但是许多好的语文老师并不听那一套,按规律上课。我很佩服他们。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关注一些提法,更重要的是关注事实,重在建设。我们如果也拿出好的教材来,也提出好的教学思路,许多方面也是受欢迎和易于被接受的。
  怎样培养高中生的语言能力,我认为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高中生语言能力不够,这是现象,造成这个现象有它的条件,要改变这个现象,应该改变它的条件。有时候有的家长说他的孩子不爱学习,问我怎么办。我说,你把你自己管好了,你爱学习了,你的孩子就爱学习了。还有,条件不一定是单一的,有的条件后面还有条件。
  高中语文老师对于高中生的语文教学,毕竟是很重要的。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自己要进一步提高,还要自己进一步消化并帮助高中生消化一些不好的影响。影响不可能都是好的,我们也不能保证给学生的影响都是好的。都是好的恐怕也不好。他们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会消化,比绝对不受不好的影响来得好。
  现在高中生语文方面的不够,往往是高中语文老师这些方面的不够。例如,高中生关注新的好的语言现象不够,语言创新方面不够,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就要反躬自问:我们自己怎么样?我们自己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努力创新,你的长辈、上级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批你一顿,你下一次还敢创新吗?是你天生不愿意创新吗?不是,是你创新没有得到鼓励而是吃了亏。今天的高中生也会这样的。我们老师还要进一步认识关注新的好的语言现象的意义。还有,要进一步认识什么是衡量语言规范的标准,语言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语言规范是干什么的。再进一步,是探讨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语言创新能力。高中语文老师就要在语言表达方面做好示范,把话说好,把文章写好,注意摒弃套话甚至个别人的脏话。
  还有,高中语文老师很有条件检验和发展语文方面的许多提法。你要说得高中生明白,那是很不容易的,首先要你老师明白,还要让高中生明白。如果高中生不明白,甚至我们老师都不很明白,有可能不是我们水平低,有可能是那个说了很久的提法有问题。
  例如,近些年来我在想这样几个问题。一个是体态语,说是补充、加强语言表达的不足,我说对方不看你、不需要看你、看不到你,你为什么说话还有体态呢?例如你打电话的时候手舞足蹈、挤眉弄眼干什么?你自言自语甚至于思考问题不用体态试试?可见,体态还是说话者自身的需要。一个是拟声词,我觉得里面有个密码,那里面有一些是大自然的语言。说书、说故事那样有声语言里的拟声词,有的在语音等方面是比较自由的,跟词典里注的音不尽一致。说刮风,说“呜”还是说“呼”,说一个“呼”两个“呼”还是三个“呼”,音长一点还是短一点,也比较自由。还有一个是比喻,一般喻体一个说法,本体另外一个说法。我想,“胆子大,胆量大”里的“胆子、胆量”,是喻体呢还是本体呢?“胆寒、胆力、胆怯、胆壮、胆小鬼、胆大包天、胆大妄为、胆小如鼠、胆战心惊、提心吊胆、丧胆”里的“胆”都有这个问题。类似的如“脾气、脾气大、脾气好、脾气不好、发脾气、没脾气、脾气见长,放心、放下心、放一百个心、把心放到肚子里、安心、心胸宽广、心胸狭窄”,也都有这个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很多很多。我们高中语文老师思考这些问题,也可以带动高中生思考这些问题。
  高中生学好语文,责任不尽在高中语文老师。高中生学习语文也不仅仅是从高中语文老师那儿学的。拿老师来说,有广义的老师。凡是跟高中生学习语文有关的人,都有一定的责任,只不过责任有大有小。我们大学语言学老师和语言研究者的责任就很大。因为,中学语文老师是我们大学培养出来的。中学老师还要继续受教育,他们搞研究也有许多困难,都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大学语言学方面的硕士生、博士生,语言学方面的老师,甚至我们一些语言学家,自己在思维方式和语言观方面不是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吗。
  首先有个问题:怎样估价学生。也是怎样估价自己。我跟几个博士生一起聊天,回忆自己小时候怎么淘气,怎么爬墙头、爬树、爬屋顶,怎么做各种游戏。有个女博士生说:“我小时候还干过那个坏事呢,偷人家树上没有熟的桃子。”大家说得兴高采烈,得意忘形。过了一会儿,大家又说:我们小时候真笨,那时候穷,没有什么玩具,眼界太狭窄,现在别说许多高中生了,连许多初中生、小学生都强多了。是啊,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当九斤老太,就不至于把孩子都扭成病梅。我们就不至于还用无形的三寸金莲来束缚自己、束缚别人、束缚学生。当然,现在不少孩子的游戏或者淘气,在跟大自然的接触和原创性方面有些似乎不如我们小时候。
  还有一个认识关系和把握分寸的问题。语言学是从哲学里分化出来的。起初语言学不独立,是哲学的婢女,那是因为语言学本身弱小。后来独立了,又自我膨胀,跟哲学割裂开了,还是因为语言学弱小。今天我们的语言学一定程度上要回归哲学,跟哲学的关系是既结合又不混合,语言学既独立又不跟哲学割裂。还有,我们语言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经验,是语言学者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努力使语言学满足和引导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教训,是忽略了语言学为社会服务的特点和个性,也就是内部规律。说是那么说,要实际上认识关系和把握分寸是很不容易的。当中有个交界的部分。大体上分清楚两者的不同,交界的部分就不要分得那么细了。似乎有人说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文学课、文化课,那是不对的。但是,语文课多少也承担了一些政治教育、文学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任务。别的课不是语文课,也多少承担了语文教育的任务。还有课外,也是很重要的。课外读书,看电视,上网,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要参加、关心这些活动,帮助高中生趋其利减其弊,充分用它有利的方面,消化它不利的方面。不要过于担心它们的弊。我们还是设身处地想一想,我小时候读过许多不是经典的书,没有变坏,挺好的,今天的学生受的革命教育比我们那时候多得多,反而会不如我们小时候?
  还有一点,我们高中语文老师,既要鼓励高中生创新,又要教会他们善于保护自己,语言使用上善于讲策略,善于处理创新、新颖和迎合的冲突。社会是复杂的,也不是时时处处人人都会理解、支持、鼓励你创新的。我们的高中生也不要把许多事情看简单了,动辄赤膊上阵。这一点虽然很难,但也是很重要的。
  高中生学好语文的因素是很多的,我们高中语文老师教好高中生语文的因素也是很多的。微观的因素更多。但是,不首先讨论宏观的问题,马上从微观入手可能效果有限。当然,还有更宏观的问题,例如发展我们的教育的大问题,发展我国学术的大问题。还有正确地、公正公平公开地、实事求是地评估教育和学术的问题。还有怎样真正体现“以学术引导学术”的问题。这些问题更大,解决起来更麻烦,会涉及许多人的许多利害。我们这里谈的或许是中观的问题。也可能是说说而已,没有什么用处。也可能会由此触动一些微观的和宏观的问题。也可能是今天话摆在这儿,过若干时候会有一些什么样的用处。

语言文字应用京9~12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于根元20072007
于根元,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语言文字应用京9~12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于根元20072007

网载 2013-09-10 20:54:10

[新一篇] 走進新課程——對地理課改的幾點體會

[舊一篇]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促進邏輯教學轉型  ——評《關于我國邏輯教學的若干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