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模式探析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栏目主持:洪邑
  自1984年胡乔木致函教育部倡导创办编辑出版专业以来,我国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已有70余所高校设置了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30多所高校也在新闻学、传播学、文艺学、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文献学等学科硕士点、博士点下设立了编辑学、出版学、发行学等专业方向,招收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初步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各层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除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至今尚未将编辑出版学专业列入硕士、博士点目录,明确给予其一级或二级学科独立地位,对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造成较大影响外,编辑出版学作为新专业自身存在的核心课程的不确定,教材编写的不成熟,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教学内容、方法与出版业发展实际的脱节,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的不适应,以及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模式的问题,都值得编辑出版学界同仁认真思考和研究。关于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模式问题,近年来一直受到大家关注,引发了多次讨论。根据笔者从事期刊编辑工作30多年的经验,以及2003以来主持包括编辑出版学专业在内的传播学硕士学位点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的体会,以下就此问题提出本人的基本观点:应从编辑出版学专业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以及学科不同“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考察编辑出版专业教育模式,尝试开拓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多元化途径。
  一、关于考察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模式的几个视角
  1.从编辑学、出版学专业不同角度的考察
  编辑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是精神产品生产的组织者、审定者、把关人、加工提高者,编辑学专业人才必须具备某一门专业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并懂得编辑出版理论,熟悉编辑出版业务。而出版学专业教育以培养出版经营管理、印刷发行、市场营销、版权贸易等经营型人才为主,出版学专业人才除了应学习、掌握编辑出版理论及业务知识外,更多地要学习、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两者在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上有着很大不同,因此,编辑出版学教育拟分两个专业进行。具体说,编辑学专业的教育应从硕士研究生层次起步,起码应采取4+2模式,即前4年在有关专业院系学习相关专业,以掌握某一学科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后2年学习编辑学、出版学理论与知识。这已有清华大学科技编辑学专业多年办学经验可资借鉴。而出版学专业则可采用4年本科教育,以学习编辑学和出版学基本理论、业务知识以及出版发行、市场营销、出版经营管理等理论业务为主。前者主要培养从事各类出版物编辑工作的专门人才,后者主要培养从事出版经营管理及发行专业实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的编辑学专业教育大多还设在本科层次,这是值得研究的。作为一门实践性、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在没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基础的情况下,一开始就进入编辑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可能难以达到一位与各个不同学科专业密切联系的精神产品把关人角色的要求,工作中也可能出现后劲不足的问题。“在编辑出版教育比较发达的英美国家也没有专门针对本科生的专业教育,要么是作为辅修或二学位来学习,要么根据出版业的需要将培养设在研究生层次上。”[1]事实上,国外在开设出版学专业的院校中,如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出版研究中心、美国纽约大学加拉庭出版学院、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图书出版专业、法国第十三大学的出版专业博士和出版专业课程,无一不是以研究生教育和出版培训为主的教育。由此,我国今后的编辑学专业人才应以硕士及其以上的层次为主。
  2.从培养目标不同角度的考察
  与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一样,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应有两个,即培养研究导向型人才和实践导向型人才。研究导向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人才,实践导向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从事编辑出版实践工作的人才。两种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是编辑出版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乃至全球出版业发展的大势决定的。在欧美硕士教育模式中,培养实践型人才的专业学位教育占据主流。根据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肖东发教授主持的调研,目前“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专业学位和研究型学位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专业学位是为培养某一行业的专门人才,如医生、律师、建筑师、会计师等而设置的以实务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一类学位。随着社会对人才专业化需求的不断提升,这一类学位的比重不断上升,所涵盖的学科门类也不断扩大”。[2]在欧美教育模式中,研究导向型硕士学位通常作为博士学位的预备,而实务导向型硕士学位则以培养职业型人才为目标,标志着一个人取得了某种行业的准入资格。与欧美硕士教育的模式不同,我国目前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基本上未把研究导向型人才与实践导向型人才的培养加以区分。近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完成《关于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论证报告》,报告提出要在我国把研究导向型硕士与实践导向型专业硕士分开,并充分论证了设置包括编辑出版学在内的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这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已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高度的重视。
  笔者认为,改进、完善我国现行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首先,明确将培养研究导向型的人才与实践导向型的人才分开。研究导向型人才的培养,应从双学位、硕士生阶段起步,本科阶段应学习完成文、理某一学科专业的教育,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硕士(含二学位)及其以上的生源应有相关学科的限制,如作一初步的大体划分,报考编辑出版学理论方向的应以哲学、文学、新闻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专业的毕业生为主,报考编辑出版史方向的应以历史、科技史、文化史、文献学、图书馆学等学科专业的毕业生为主,报考出版管理及发行方向的,应以编辑出版学、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为主,等等。研究导向型人才的培养可参考国家科研人才基地培养模式,既可实行编辑学、出版学硕士—博士连读,亦可实行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硕士获得者攻读编辑学、出版学博士学位。当然,在这里还需强调,应当对培养研究导向型人才与培养实践导向型人才加以区分。对于培养科研、教学型的理论人才,硕士阶段可以是非编辑出版专业,也可以从硕到博一直学习编辑出版学专业。而对于培养实践导向型的人才,硕士前或博士前的专业最好是编辑学、出版学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如此改进,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出版业编辑工作需要,且能真正胜任工作的编辑专业人才。
  3.从学科不同角度的考察
  学科是指按学问的性质划分的知识门类。就大类划分,学科可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如按我国目前高考中对院校专业的分类体系,学科亦可划分为文科、理科、外语、体育、艺术等大类。编辑工作是一种主要涉及出版物内容的业务活动,尤其对学术期刊、学术图书的编辑来说,人们一提到编辑,首先想到的是文学编辑、哲学编辑、史学编辑、经济学编辑、英文编辑、生物学编辑、医学编辑、数学编辑、化学编辑等等与专业学科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具体称谓。事实上,学术编辑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对本学科、专业学术作品的一种审理、鉴别、选择、加工、提高的工作;一个他学科专业的人才是不可能胜任别一学科的编辑工作的。如果说让一个文学专业编辑负责经济学、历史学稿件的编辑工作,尚难以胜任的话,那么让他去做数学、化学编辑则更是强人所难。如果说对学术编辑必须强调其学科专业基础的话,那么,对科普类、文化生活类的书报刊编辑是否就可以不用强调某一学科专业的背景了呢?回答也是否定的。事实上,即便是科普类的书、报、刊,其内容也是与一定的学科专业密切联系的。做编辑工作,如不考虑专业学科的基础,让医学专业编辑去编辑文学、艺术书刊,或让文学编辑去编医学、外语书刊,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胜任工作的。由此,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编辑人才培养的模式仅强调编辑业务技能,而忽略了人才应专业化的基本规律与特点,模糊了学科、专业的不同,存在较大问题。
  要改变当下这种不合理的现状,我认为除将我国现存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应分为编辑学、出版学两个专业外,实践导向型编辑学专业硕士、博士教育,亦最好招收非编辑出版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使之按编辑工作的要求掌握扎实的专业学科理论与知识,并可考虑分为社科编辑、科技编辑、外语编辑、医学编辑、文学编辑、艺术编辑等不同专业方向。
  二、尝试开拓多元化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渠道
  编辑出版学人才尤其是高级编辑人才,最大的特点在其既要专又要博。所谓专,就是指必须要有某一门学科专业背景的支撑,即要系统掌握某一学科专业扎实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达到运用本学科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专业领域内问题的能力。所谓博,即是说不仅要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和知识基础,而且要对相邻学科乃至整体文化科学知识都有较多的了解和掌握。这是编辑专业人才与其他教学、科研人才的最大区别。[3]
  培养高级编辑人才,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必须突出强调一定的学科专业基础。由此,笔者认为除了搞好现行模式下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科、学位点建设以外,还应探讨如何依托其他有关学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把其他学科专业与编辑出版专业融合打通培养编辑人才的途径。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编辑出版学尚未建立独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已有许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或依托新闻学(如河南大学)、或依托传播学(如清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或依托信息管理学(如北京大学)、或依托图书馆学(如武汉大学)、或依托文献学(如南京大学)、或依托管理学(如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或依托文艺学(如北京师范大学)等培养硕士或博士,已为我国的出版事业成功地输送了一批合格人才。总结它们已有的经验,进一步完善这种依托某一其他学科专业培养编辑人才的思路,是很有价值的。其优点在于:
  首先与某一其他专业学科点相结合,把某一专业的学习深造同编辑出版理论与实务的学习提高有机统一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高某一专业较强的科研能力,从而适应高级编辑人才重在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的要求。由此笔者建议,在今后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中,除了在新闻学、传播学硕士、博士点下设编辑学、出版学方向外,还应重点考虑强化与相关学科专业的联系,在文、史、哲、经、管、法,以及数、理、化、生、地、天、外语、艺术等诸多二级学科专业下,设立与某一学科专业相交叉的编辑学、出版学方向,以体现当代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文理融合、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由此,一方面解决当前因编辑出版学尚未独立设置硕、博点的问题,同时,从长远考虑也为编辑学、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开拓一条新路,从而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出版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其次,还应考虑走高校与出版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道路。在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开展的深度调查中,新华网总裁周锡生就谈到:新闻传播专业学习的最好方式是“在职学习,不要和实践脱节”。他建议高校应和媒体联合办学,选择一家真正有实力的媒体边学边实践。[4]走联合培养之路,既可培养正规专业人才,也可进行在职培训。
  再次,还可考虑走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道路。自2008年起,国家基金委员会将启动选拔研究生到国外攻读学位的项目,仅硕士2008年就有6000个名额,其中包括了信息科学及社会科学应用学科等。各高校的硕士、博士生都可积极报名争取到国外大学攻读学位。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也可加强与国外着名高校如美国纽约大学、佩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等出版学专业名校的联系与交流,以建立形成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机制。
出版发行研究京59~62Z1出版工作张积玉20082008
在当前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有了较快较大发展、多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格局初步形成的大背景下,回顾、总结研究和探讨二十多年来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模式问题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紧迫。探讨、解决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模式问题,应从编辑和出版专业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以及学科不同“三个不同”角度加以考察,尝试开拓依托某一学科专业学位点并把该学科专业与编辑出版学专业融合的模式来培养高级编辑和出版人才,以及考虑走高校与出版企业、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多元化途径。
作者:出版发行研究京59~62Z1出版工作张积玉20082008

网载 2013-09-10 20:52:48

[新一篇] 綜述學導論

[舊一篇] 美國加州舊金山公立學校的中國語文教學標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