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青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忠诚、热爱的深厚情感。这种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与为祖国事业献身的精神是内在统一的,它使人们自觉承担对祖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维护祖国的团结和统一,献身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是人们评价个人和社会道德的重要尺度,成为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我们今天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把已深深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心理构造之中,对国民的观念、行为起潜移默化作用的传统美德作为重要内容。
      一、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内容十分丰厚。其中既有不利于社会进步的野蛮的奴隶道德和落后的封建道德,更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具有人民性、民主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道德遗产。正如罗国杰先生在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所说:“在伦理学意义上,所谓人民性,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多少代表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愿望和要求;所谓民主性,就是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多少调动或有利于发挥绝大多数人自觉履行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社会义务的积极性;所谓革命性,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多少促进或有利于旧社会关系的瓦解和新社会关系的建立;所谓科学性,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多少正确揭示或说明人类的社会道德关系或它的某一方面。”这类具有人民性、民主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道德遗产经过改造、加工,无疑是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表现为:
    1.主张在群体的人伦关系网中揭示个人存在的意义,强调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
  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人伦关系的教化作用。儒家“亚圣”孟子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概括成五类,并提出了调整这五类关系的道德原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在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群体的关系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以立生”。在这里,“义”主要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则主要指个人利益。“以义制利”实际上是一种植根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2.崇尚“威武不屈”、“精忠报国”的高尚气节,推崇民族正气的爱国主义情感
  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十分重视个人道德情操的培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推崇“威武不屈”、“精忠报国”的高尚气节。儒家创始人孔子自我操守高洁,倡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见义不为,无勇也”,“匹夫不可夺志”等精神;孔子的后继者孟子更明确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强调“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要求人们“持其志”;《易传》则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光辉思想后来被正直的封建官吏、正派的思想家继承并弘扬:着名将领岳飞屡抗外敌入侵,以鲜血和生命“精忠报国”;宋代名臣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并在积贫积弱的宋代力主改革;文天祥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亲历危难,吟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明末顾炎武则以天下为己任,高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超越封建社会而至今仍放射着光辉的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将激发当代青年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3.强调正确认识“人性”,倡导“仁家”的人道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对“人性”的阐发:孔子明确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在他看来,人性在初始阶段偏重于自然之性,因而极为相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受不同环境、不同教育的影响,人性就产生了差别,有的还相去甚远。孟子则认为,可爱的行为、人品叫做善,“好善优于天下”,“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孟子还指出,“乐善”是社会中处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际关系必须具备的起码道德和相互交往的基本准则。这种对“人性”和“善”的认识显然是较为进步的,在今天看来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它揭示了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
  儒家伦理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倡导“仁”,并把它作为其道德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爱”是人我关系的准则,在“我”与人的关系中,惟有从“爱人”出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仁爱”思想实质上是对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的原始人道主义的发扬。孔子要求统治者“节用而爱人,使命以时”,主张薄税敛、省刑罚,以“仁爱之心”对待臣民,尽可能减轻人民负担,反对过分地压迫和剥削;孟子则告诫统治者要“体察民情”、“为民父母”。指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就是说,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卿大夫、士庶人,都必须胸怀“仁爱”之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这无疑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4.提倡并身体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倡君以民为贵,父慈子孝、夫义妻贤、兄友弟恭;待友诚信、为人正直、处事循义;尊老爱幼、尊师敬长、抚贫怜弱;主张仁、义、礼、智、信;倡导温、良、恭、俭、让。要求人们以修身养性为本,以社会稳定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我做起,在实现父子、夫妇、兄弟、妯娌之间和睦相处的基础上,尽到自己对社会的义务,以使社会在稳定中生存和发展。这类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其实质而言,既是人类进行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以及自身繁衍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或曰基本道德),它们是在一定程度上正确揭示或说明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道德遗产。
      二、如何对青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从前面的概括可以看出,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居于核心地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华,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维系亿万颗人心,激励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积极作用,而且对当前培养广大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仍将起推动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广大青年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呢?我们认为,应着重抓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教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青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正由封闭向开放,由守旧到革新,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自我意识增强,更加重视实践、重视实效、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正在重新确定是与非、美与丑、得与失、荣与辱、尊与卑的评判标准,权利观念、民主观念、平等观念、时效观念、竞争观念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表现得强烈。然而,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青年革新观念、开拓进取的同时,也对青年的观念和行为产生负面作用:一些青年的国家观念、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主人翁精神日趋淡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逐渐滋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所强调的为民族为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来教育广大青年,使他们认识到: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同广大青年的个人利益乃至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局面的存在,说明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存在着一定矛盾,必须依靠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来调适。广大青年要接受传统美德中“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等思想的熏陶,自觉地“以义统利”、“以义制利”,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社会各界要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道义,增强青年的集体荣誉感,使广大青年关心集体,爱护集体,自觉地在集体和社会的人伦关系网中实现自我价值。
    2.加强“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这一代青年“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国家和人民。“吃水不忘挖井人”,广大青年应该而且必须具有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热爱情感,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生长于文明古国的中国青年,由于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在历史上素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五四”时期,青年学生就充分发挥了“先锋和桥梁作用”,继后,在许多关键时刻,我国青年都勇敢地站在历史的前列,把赤子的爱心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今天我国的广大青年,生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宏伟实践,要弘扬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自觉培养关心整体、“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把自己的忠诚和爱心、智慧和勇气、知识和才能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以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慈祥的祖国。
    3.进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仁爱”原则,实际上是对原始人道主义的发扬。在先期的历史发展中,它对于协调和改善人际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由于社会转型,信息爆炸,我们民族的许多传统美德被一些青年抛弃了。“路见不平挺身而出”成了“瓜娃子”,“路见不平绕道而行”被视为“明智”;忠厚即是无用,有钱就是大哥;得道并未多助,失道并非多责……传统美德的迷失,导致一些青年道德观念淡薄,是非界限混淆:少数青年大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一时靠商业欺诈或野蛮经商发财以后,就赌博嫖娼,吸毒贩毒。严峻的现实告诫我们:必须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实际上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仁爱”原则糟粕的扬弃,它所张扬的“爱”,是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爱民族,体现了人们对共同利益的关切,谴责一切危害中国人共同利益的行为。目前特别要教育青年真正懂得,对人民的利益、权利和他人的人格、价值必须尊重和爱护,只有爱护他人和全民的利益,尊重他人和人民的权利,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使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大幅度增加,在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满足自我的要求,实现自我的价值。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仅要求青年尊重和爱护人民的利益、权利和他人的人格、价值,而且还规范青年的行为,批判少数青年的“不人道”举动,诸如坑蒙拐骗、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见死不救,见危不扶等等。
    4.加强如何做人的基本道德教育
  前面说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有许多为世人公认,至今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正确揭示或说明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些观念和准则,实际上是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证明能保障正常的社会交往和稳定的社会秩序而形成的公共生活的基本道德。广大青年作为我国社会的一部分,当然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遵守这些基本道德,既是社会对青年的要求,也是每一个青年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社会中少数青年不遵守基本道德,不履行自己对社会的义务:有的青年不顾道德廉耻,攫取金钱;有的青年不顾家庭经济状况,追求吃喝玩乐;有的青年厌烦劳动,只讲享受;有的青年不管他人悲苦,只顾自己冷暖,甚至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现实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帮助青年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明确道德义务,加强道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在工作中,克己敬业,勤奋努力,开拓进取;在学习时,刻苦钻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社会上,抚贫帮弱,对友诚信,待人友爱;在家庭中,孝敬父母,爱抚妻子和子女。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世代相传,永不泯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今天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广泛采用各种宣传手段,对广大青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责任编辑:彭书贵]*
  
  
  
云南学术探索昆明55-57G2思想政治教育扈远仁/唐永进19961996 作者:云南学术探索昆明55-57G2思想政治教育扈远仁/唐永进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0:52:32

[新一篇] 點撥法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舊一篇] 愛我空軍——大班系列活動設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