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想像力的培养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的翅膀就是想象。人类的想象过程,就是一个创造力发展的过程。在小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五个“点”上做文章。
      一.在教学观念上要注重“关键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需要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正确的教学观念。如果一位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分数,满足于学生的“标准答案”,沉溺于机械重复与死记硬背,照本宣科,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创造才能也将被扼杀。
  在这方面,一个关键是教学思想要“活”。语文课要常教常新,不能老一套,墨守成规,每堂课的教学要有新意,不讲“八股课”,思路要开阔,思维要活跃,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来启示学生。
  第二个关键是正视学生的想象空间。小学生的想象空间几乎是一张白纸,没有多少清规戒律。教师一方面要“看好”这块处女地,给学生创造发展想象力的环境,另一方面又不要人为地一开始就给学生戴上种种枷锁,束缚学生的手脚,在“处女地”上圈划出一个又一个的禁区。
  三是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想象的火花。学生的有些想象,尽管在我们看来很不合理,甚至很不顺眼,但也许在他的眼里,在他的世界里,却是顺理成章、天成自然的。对这些东西,要加以爱护,加以引导。因为,也许你的一个不经意的否定,就扼杀了一个创造,扼杀了一个发明,扼杀了一个天才。“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佐证。
      二.在教学内容上找准“结合点”
  在教学中要使想象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教学内容方面找准“结合点”、训练点。
    1.拼音教学方面
  拼音字母教学,就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记住字母的音和形,可以通过启发学生想象来达到记住音、形的目的。例如:教学韵母“e”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e”字母的形状象什么?“e”字母的发音与什么相近?学生在思考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 必须要想象,就会想到鹅的外形和鹅叫的声音。学生通过这样的思维、想象的过程,才能更好地学好字母“e”。
    2.识字教学方面
  教学汉字必须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要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必须启发学生的思维,大胆想象,这样才有利于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利于汉字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如:教学“喵”字时,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思维,训练想象力:猫怎么叫的?启发学生想象一下猫叫的声音,进而帮助学生记住“喵”字的音,“喵”字的义。再如:教学“田”字时,可以这样训练想象力:农村里种庄稼的稻田是怎样的?同学们可以画下来吗?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想象稻田的样子,再通过简单的勾画,帮助学生掌握“田”字的形和义。可见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就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3.词语教学方面
  词语教学中理解词义很关键,意思懂了,才记得牢,才谈得上会运用。在理解词义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1 )用直观法(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动作表情直观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大胆想象、理解词义。如理解“微笑”一词的意思,就可以用言语直观法或动作表情直观法等启发学生思考,即通过言语的描述或通过演示“微笑”这种表情,训练学生的想象力。(2)联系上下文,故事情节来理解词义。如“聚精会神”这个词,它实际上概括一个场面,一个情境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回忆,想象一下这个场面、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它的意思,理解词意的过程,也就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
    4.句子教学方面
  在句子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主要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的过程中进行。
  (1)可以抓住以下几种类型的句子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一是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句子深沉含蓄,有言外之意,很有想象的空间。二是生动形象的句子,这些句子有的选词用语准确贴切,表达细致生动;有的句子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很值得引导学生体味、想象、欣赏。三是表现全文中心的句子,这些句子内涵丰富,揽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很值得去思索、品味、想象。
  (2)在理解句意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一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意,这些句子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缺乏有关的背景知识,那么通过老师的简介可以引导学生回到当时背景之中去,想象当时的场景,来理解句意。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就是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情境,通过回忆想象当时情境,来体会句意,理解句意。三是探求言外之意理解句意,这种句子从表面看不难懂,但它隐含了比喻意、象征意,那么就必须引导学生思考、想象,才能理解句意。
    5.阅读教学方面
  阅读教学在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1)扩充课文内容。在课文开头、中间、结尾处, 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填加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或根据情节想象课文以外的场景、场面。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2)替换课文内容。一是替换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 场面或主人公等,引导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埋伏在火海中被燃烧了好几个小时的邱少云,让学生把自己替换上去,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加深学生对邱少云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二是替换故事的前因后果,引导思考,想象结局,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如:《草船借箭》一课,让学生将故事替换成几种不同的起因,然后逐次想象结果,这样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想象力。
  (3)欣赏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美、 人物美、色彩美、悲壮美等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美”的欣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他们的想象能力。
    6.作文教学方面
  作文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认识能力即指智力,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由此可见作文与学生的想象力关系十分紧密,作文教学与想象力的培养更是密不可分。
  在下面几种类型的作文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1)看图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看好图, 那么怎样才算看好了图?一是图上所描绘的内容要看清楚、看明白、看到位;二是还要根据图上内容看清画外之事、画外之人、画外之情景、细节等。
  (2)命题作文教学,在审题、立意、选材的整个过程中, 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假如学生不具备想象力,那就会不堪设想,学生写出的作文一定是没有血肉的干巴巴作文。因此,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的过程,又是一个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时机。
  (3)给材料作文中的续写、扩写, 要求学生能根据材料的内容和要求,把原来内容简单、笼统的短文或片断等,经过作者的再创作,扩展成内容具体、结构完整的文章。学生在扩展、再创作的过程中,必然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因此这种作文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时机。
      三.在教学形式上把握“切入点”
  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应在教学形式上寻找切入点,在学生听、说、读、观察时训练他们的想象力。
    1.在听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中在学生听故事,听朗读,听题目等之前,向他们讲明听的要求,提出听的过程中需思考的问题,或者故意设置悬念,让他们有目的地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2.在说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一是评说,就是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对课文中写的一个情节、一个细节、一个动作、一种说法、一种现象、一段对话乃至一句话,加以评论;或对课堂上某个同学的发言、演示、操作进行评价等,评说的过程,就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就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二是复述,让学生在课堂上复述课文内容或某个情节,某个场景,或将某某讲的话或故事再复述一遍,也就训练了想象力。三是描述,让学生将课文中的人物、事物、景物或某一局部细节作必要的想象性的补充描述;或看图描述,说图意,说图意以外的补充内容;或看实物描述,说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用途,说对实物的感受等;或描述操作、演示过程等,以上这些描述,就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在读的过程中训练想象力。教学中通过朗读, 可以进一步意会课文中语句的含义,想象其情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因此读的过程,同样也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过程。
  (4)在观察的过程中训练想象力。教学中让学生带着目的、 任务观察插图,观察影像画面,观察实物,观察操作演示等,这种观察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目的性的,有任务的,学生要将观察的结果说出来,这种观察的过程必有思维和想象,因此观察的过程也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四.在教学方法上抓住“兴奋点”
  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灵活多样的,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课堂上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尽量提供“兴奋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情绪饱满,兴趣盎然,为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条件。在方法上提供“兴奋点”有如下做法:
  (1)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变式”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演示法、抢答法、自学法、游戏法等,让学生自始至终处在新奇、兴奋的状态中,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2)巧妙设计练习题,在习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有宽广的想象空间,创造空间。
  (3)巧妙设计问题,设置悬念、引发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有大胆想象的机会。
  (4)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 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中,感受真情、真意、真理,活跃思维、开阔视野、训练想象力。
      五.在教学媒体上提供“助力点”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教学中尽可能多使用些先进的教学媒体,如:多媒体电脑、幻灯、音像、影象资料、图片资料等,通过这些教学辅助媒体恰到好处的运用,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让学生更真切地感知课文中的人物、场景、细节、景色、情感世界等等,让学生与课文内容同欢乐共甘苦,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情感达成一致,让学生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借助幻灯或影像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丽景色,这样有利于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江西教育科研南昌G39小学各科教与学余娟20002000 作者:江西教育科研南昌G39小学各科教与学余娟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0:51:14

[新一篇] 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語言文字表達訓練”淺見

[舊一篇]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