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升利 广昌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小学作文整体教学改革是以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小学生自能作文为目标,以系统有序地训练为途径的教学改革。
一、改革的思路
小学语文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任务中很重要的一块。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费力多,负担重,实效差的弊端,以至于学生上作文课总是“提起作文直摇头,看见题目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究竟小学作文教学在哪一环节上出了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呢?
首先需要找出问题的所正。通过听课,分析作文练习,对学生进行调查,我发现有这么几个方面阻碍着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1)作文教学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普遍在未动手之前就有一种怕写、畏难心理;(2)作文教学无序,教师往往是就一个题目教一篇作文,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要求与一个年级段作文训练重点之间的关系,新旧知识点衔接得不够好;(3)作文教学方法简单、呆板,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指导不够,课外练习没有指导。
基于此,我们认为光是东抓一点,西补一点无疑是杯水车薪,顾此失彼。必须从整体上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从低年级到中年级至高年级系统有序、螺旋上升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作文能力。
(一)指导思想: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二)改革内容:口语训练——回答问题、造句练习、复述课文、看图说话、演讲、表演;写话训练——书面造句、连词成文、看图写话、书面记叙、听写、改写;作文训练——片断练习、命题作文、自由作文。
(三)改革要求:
较好地完成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关于说话、作文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自能作文”。
二、改革的做法
(一)明确要求 循序渐进
在实验中,首先确定每个年级段在口语、写话、作文三方面的训练内容与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整体训练,形成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1.口语训练。
(1)口头回答问题,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回答问题,说清楚、不重复。随着年级段的升高,提问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个提问到连续提问。
(2)口头造句。低段可仿照课文例句口头造句,要求注意意思的完整,形成完整的句子概念。无论什么句子总含有“谁,干什么。”“什么事物,怎么样了。”高年级口头造一些复句“不但……而且……”、“一面……一面……”进行叙事性练习。
(3)复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听到的、看到的故事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低段可进行课文复述;中段可找一些短小精悍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童话、寓言练习口头复述。高段则可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4)看图说话。低段多采用连续性图画,高段采用单幅、富有想象力的图画。从说一句话到说几句连贯的话,逐步过渡到根据图画内容编故事。
(5)演讲。这种口语训练在高段进行。根据课文大意叫学生编成简单的演讲稿。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讲出内容,别的同学注意他的话是如何组织的、说话的方式、以及语音、声调、情态等。
(6)表演。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采用表演短剧的方式进行口述教学。低段只要求说话清楚完整,高段则可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写话训练。
(1)语句训练。为使学生升入中高年级学习作文打好基础,在低年级注意抓好这些类型的语句训练:扩句、缩句、重组词序、重组句子、填词成句。
(2)书面造句、连词成文。低段进行简单的书面造句,中高段教师提供适当的词语,让学生连缀成文。
(3)看图写话。 一年级的看图写话选用故事性强、情节简单的联图,高年级则可选择一些故事情节较复杂的联图或单幅图。
(4)书面记述、听写。随着年级段的增高,内容可逐渐加长,速度可逐渐加快,要求可逐渐加高。
(5)改写。改写一般在高年级进行,主要有这几种形式:扩写,把一篇短文加以扩展充实,叙述得更详细。缩写,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减去次要内容。改变体裁,如把一首诗改写成散文,或把一段记叙改为描写等。改变人称,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或由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3.作文训练。
(1)片断练习。在阅读课文中可摘取一些精彩的片断提供学生仿写,包括写一片景色,一个场面,一段对话,一个人的外貌,心理活动等。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多进行写片断训练,为进行作文的综合训练打好扎实基础。
(2)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从三年级开始练习,在练习中注意做到:在学期开始,要订出作文计划,确定题目,拟出目的要求。题目要适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一般统一命题,在高年级则可以出一组题目供学生选择或指定范围,即定出主题,由学生根据主题拟副标题。体裁多样化,除主要写记叙文外,也可写点说明文、小故事、童话、游记、谜语等。
(3)自由作文。即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打破各种禁锢,既不限制体裁,也不限制题材,让学生自由地幻想,尽情地抒情。
(二)激发兴趣 竞赛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但小学生的兴趣难以持久,特别是作文能力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因此,必须将暂时兴趣转化为长久动力,学生作文水平才有提高。
1.课内以趣指导学生入门。
(1)提问式。如,指导学生练习写作《一个夏天的晚上》,教师可提问“一个夏天的晚上,微风轻轻吹来,凉爽极了。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晚上会发生什么事呢?”问题一出,学生立即兴趣盎然地思考开了。
(2)实物式。如描写一种水果,教师可将红苹果、黄香蕉、橙色桔子带入课堂,色彩斑斓的水果顿时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3)表演式。指导学生表演后,再引导学生写作,学生因历历在目,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4)情境式。出示幻灯或播放录音,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中去引导他们说话、写话。
2.课外竞赛引导学生练习。
(1)低段着重练习说话、写话。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布置学生每人配备一本日记本,开始进行“每天一句话”的练习。要求学生在日记本上每天写一句话,只要做到意思清楚完整即可。每天早读轮流让十名同学到讲台上练习说自己写的这句话,并让学生评议哪个同学说得最好,记录下来,一学期评出“最会说话的孩子”。到二年级则相应地要求增加到说几句连贯的话,写几句连贯的话。
(2)中段着重练习写片断,写精写实。除课堂作文教学落到实处外,还要让学生多读范文、多积累词汇。因此在三年级,我又布置学生配备读书笔记本。要求“每天读一篇文章”,并要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包括:文章的题目;文章的类型;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写好词好句。并要求学生每周仿写一篇。学期结束评出优秀“小词典”。
(3)高段着重篇章练习,立新意选新材。要求学生每人配备一本“佳作本”,班上也有一本“佳作本”。把自己平时写得好的文章,抄录到自己的“佳作本”中。教师则在每一次作文练习后,选择二、三篇优秀作文,抄录到班上的“佳作本”中。每学期结束时开一次展览会,展出各自的佳作本,互相交流,并且比一比谁入选“佳作本”的篇数最多,评出“佳佳本”。
三、改革成效
小学作文整体教学改革经过五年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学生写作兴趣浓厚。学生对作文不再有畏难心理,说话、作文课上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并且养成了写日记、周记的习惯,还勇于向外界投稿。如二年级时何新同学的日记《拍照》刊登在《江西电视报》上。
2.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在一至五年级的学期抽测考试中,学生作文成绩大多数得高分。在各级作文竞赛中频频获奖。校作文比赛年年获前二名,五人次获县级奖,三人次获地区奖,二人次获省级奖。多篇优秀习作在刊物上发表。
3.转化差生效果显着。一些留级下来作文差的同学,作文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毕业会考无一不及格的。学生在说写方面全部达到大纲要求。*
江西教育南昌29-30G39小学各科教学张升利19971997 作者:江西教育南昌29-30G39小学各科教学张升利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