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大学传统与保守的文化品格,必须先认识何为“传统”与“保守”。我们这里讲的“传统”,是大学之为大学永恒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符合其内部逻辑和自身学术运动的规律的大学理念与行为方式。所谓“保守”,并不意味着“维持旧状,不求改进”,而是“保持不使失去”。(注: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75.)美国教育家约翰·S·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就大学的传统与保守,提出了“大学是否落后于社会”的问题。在他看来,现代人通过保守传统,正在成功地使大学区别于到目前为止所存在的任何机构,“传统”与“保守”是大学构建自身独特文化精神的关键。在高等教育领域,保守传统是一种正常的、合理的、必要的规律。传统是满足人类永恒需要的生存力量,保守是维系这种生存力量不断生长的理念与行为方式。
一、坚守自由: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形成的必然性、合理性
社会的发展使大学走出象牙塔,逐步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从单纯地传授知识与培养人才,到培养人才、科学发现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从精英走向大众,从神圣走向世俗,实现由点向面的扩散,由上向下的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大学在理性与情感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形成了种种困惑、冲突甚至危机。正是在此背景下,大学传统与保守的文化品格显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其形成与发展表现出必然性与合理性。
1.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的形成与“国家发展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
大学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深深地植根于所处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之中,“国家发展方式”是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形成的外部因素。在工业革命以及科学的发展中,西方的一些大学承担了以国家发展和工业化为目标的科学研究职责,他们致力于使自己成为传播和创造知识的最重要的机构。同时,又坚守学术自由等传统,反对功利主义,反对科学至上而导致的人的异化,以人为本,强调社会责任,强调自由教育。可见,对大学传统的保守成为其发展的重要特征。
此外,文化的发展是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形成的另一“国家发展方式”因素。文化传统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社会遗传基因的复制和再生,其本身所固有的特质表明,它天然地具有顽强的持久性,比所有人为设计的事物要坚韧得多。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的国家,其文化传统在没有毁灭性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是以历史的惯性,代代承袭。这种承袭所产生的巨大历史力量,使得它们在遭遇外来文化扩张时,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抵御效应。也正是在这种矛盾运动中,促成了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的成长发育。
2.大学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及自身发展规律决定其具有传统性与保守性
在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等领域,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进步的标志,因而,保守性即消极性、非合理性。而大学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机构,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大学存在保守性完全不会妨碍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有益于社会精神财富的丰富,有益于人类智慧的增进。大学是社会变化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念不断影响大学校园,大学如若随波逐流,就会倾覆于激流之中。因此,它必须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保持自己独立的文化品格,借助传统与保守来营造稳定的制度和文化环境,维持自身稳定的发展,在变革中坚持渐进的和积累的方式,竭力避免仓促的颠覆性的变革行为,使之在改革与发展中有一种坚定的力量维持着自身的文化品格。(注:王英杰.论大学的保守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3,(3).)
3.大学的使命赋予了大学传统与保守的文化品格
英国着名高等教育家阿什比曾经深刻地指出,任何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大学的使命允许大学保守传统,保守性是大学与生俱来的特征。大学的重要使命是储存、传递和创造人类文明。大学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传递和保留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而存在的,“大学的任务在于向人类传授时代文化的全部内容”(注: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8.)。从文化传承与生产的规律来看,大学的知识群体都是传统文化的自觉创造者和传播者,只有在“传统的知识传播者、接受者和发展者”那里,一种传统才可能逐渐产生并被理解得最为准确。大学的这一使命赋予其传统与保守的文化品格。大学通常把自己保守的文化传统视为自身在发展进程中得以返本求真、保持文化精神独立的立足点。
4.大学坚持传统与保守的文化品格是对“科学至上”的反制
大学在行使自身使命过程中,面临着“科学至上”思潮的巨大挑战。“科学至上”关注世界“是什么”,漠视精神与文化传统,漠视人的存在、自由、情感和价值。而人的价值的衰退和生存意义的丧失将造成整个文明的深重危机。因此,大学保守与传统的文化品格强调人文精神,强调人类历史中文化性、精神性和价值性的因素,强调人作为一种文化性、精神性和价值性的存在所应具有的理想、抱负和终极关怀,重视包括物质在内的人的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应该走文化内涵发展的道路。
5.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能催生大学现代文化品格
大学现代化离不开“传统”与“保守”这一基本命题,对大学传统的认同,是大学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历史基础。传统与现代具有承继、相通关系,完全抛弃了传统的现代化,是虚幻的现代化。因此,大学保守本身的文化传统使之不终结,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同时,大学传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大学现代化的演进,它的某些成分或被摒弃,或被保留,或被改造而大放异彩。大学的现代性与传统性是兼容的,传统性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性因素,有些现代性正是以传统为母体得以产生发展的。日本、韩国等新兴现代化国家大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表明:大学教育现代化是本国文化传统下教育传统的现代化,一个国家大学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也是本国民族文化传统复兴、强化和发展的过程。
二、自由教育: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的精神内核
从大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中世纪古典的以培养精英人才为单一职能的大学,还是工业革命后以科学探究为主要职能的大学,以及19世纪中期以来的以社会服务为重要职能的大学,都保留且珍爱自由教育,自由教育成为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的精神内核。
1.自由教育是大学一脉相承的传统
赫钦斯认为,自由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对自由教育精神的追求。追溯古希腊的教育传统,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中可寻找到自由教育的底蕴。他们设计的自由教育主要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追问,其基本精神是重视人的“心智训练”,提升理性的价值。古典的自由教育虽然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地被修正或受到冲击,但其基本精神召唤着后来的教育研究者和改革者。
自由教育仍然是现代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现代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世纪英国着名教育家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对自由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自由教育是智力培养的教育,在培养过程中,智力的培养并不趋向于特定的目标或偶然的目的,也不指向具体的职业、研究或科学,而是以对智力自身的追求为目标。纽曼排斥大学里那种孤立的职业教育。他指出,那些受过智力训练的人,尽管他不可能立即成为一种专业的专家,但只要愿意,他可以凭借其智力从事任何一项职业,自由教育即使是在实用范畴之内,也比通常意义上的实用教育要宽泛得多。对自由教育的推崇是以保守着称的纽曼的大学理念的核心。按纽曼的思路,智力的培养或者理性的发展,舍自由教育别无他途。自由教育的现代冲突集中在20世纪初的美国。杜威认为,人追求理性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不是为发展理性而发展理性,不是为知识而知识,也不是为了文化上的享受。赫钦斯则坚持自由教育的古老传统,认为“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着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214.)。自由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教给学生需要的一切知识,而是提供发展所需的习惯、观念和技能,使他们能终生受益。
世界许多着名大学把自由教育作为坚守传统与特色的重要内容。耶鲁大学三百年如一日毫不动摇地坚持自由教育,视其为“高等教育之源”。坚信自由教育能陶冶智力,扩大推理与同情和理解的能力,其目标不是传递任何特定的内容,而是发展某种头脑的品质——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超越偏见与迷信,进行批判和独立的思考。
2.自由教育是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的实质反映
自由教育通过大学的保守与超越,已成为一种跨越时空的教育精神和灵魂。自由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是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而不是以人为物、以人为工具的教育,因此,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文艺复兴以来,自由教育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反对外在的强制,主张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自由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前提的,并且反对标准化、均质化,因而有利于鼓励和帮助学生成为他们自己,而不是按照某种纯粹外在的标准来塑造自己。
自由教育强调民主精神。学生可以自由地、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看法,任何人不会因为自己见解的不完全性而受到外在权威的斥责,任何人的见解也都必须接受别人的质疑,这是民主精神在自由教育中的具体实现。从个体角度来说,自由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由人格为己任,一个有自由人格的人,既不被别人奴役,也不去奴役别人。因此,一个能够自由表达的公民必然具有民主、独立和自由的人格。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与民主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只能是自由教育,而不可能是专制教育。
自由教育强调理性精神。自由是基于理性基础上的自由,而不是无限制的随心所欲。赫钦斯提出,“自由教育”就是“一种发展理性的教育”,“追求知识本身是人类独特的德性,自由教育对于人实现心智的发展有价值,这种价值是与功利的或职业的考虑没有联系的”。(注:P.H.hirst.Knowledge and the Curriculum.R.K P.1977.)福禄培尔认为,自由的教学应该表现人类的理性精神,就其任务而言,重要的不是去教授一些具体的和特殊的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态度和能力。这种理智或心智陶冶的价值大于具体知识或实用知识的价值的思想,一直是自由教育思想的核心。自由教育在方法论上所提倡的自由,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理性自觉,是发展主体不受任何强制和外在力量驱使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个性特征,它直接来自主体的内在需要与动机,并表现为受意志调节的一种意志行为,它反对或排斥专制教育对自己心灵和思想的外在强迫与清洗。(注:石中英.自由教育三题[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
三、自由境界: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的形成与超越
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经不断超越和升华,最终的境界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进入发展的“自由境界”。
1.自由探究的科学精神是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形成的理性原则
自由探索精神是由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学生在大学里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研究事物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有学习的自由;而大学教师则是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己任,因此,他们有教学的自由。”(注:雅斯贝尔斯.大学的观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7.)自由探究的科学精神是人对科学之本质的理解和追求,其本质性要素和内涵就是: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注:王大珩,于光远.论科学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3.)“一所好大学应该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气,不允许不利于或者妨碍自由探索的东西存在。”(注:布鲁姆.学生与大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2.)坚持自由探究的科学精神,需要我们反思科学与哲学等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防止把自己凌驾于科学精神和事实之上;建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做到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平衡、相协调,不要混淆科学的对象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不能以科学的决定论、因果关系来绝对地看待人的活动,特别是精神活动,应该给主体留下空间。
2.保守人文教育传统
人文教育依据价值的理念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通过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来发展人性和完善人格。人文教育就其目标而言在于培养能够正确认识个人及社会,对新的变化的环境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主动适应的人。它引领着社会风尚,主导个人与社会的人文、价值倾向,塑造民族精神。
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力的表现,科学技术本身是文化发展的成果,它依赖于人文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两种知识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两种知识的支撑。在知识经济社会,单纯地强调以科学主义为基础的知识的功利性价值和工具理性,不顾及和开掘其人文内涵,势必造成原本丰富的知识内涵出现缺失和偏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用科学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时,观照大学的人文教育传统是教育的必然。
3.从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调和发展中获得大学传统价值与现实价值
由于社会发展实际的制约,大学的职业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功利性定位的色彩越来越浓,自由教育流于虚幻和空想。这无疑进一步加深了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的隔阂,自由教育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更加失落。面对这种情况,保守传统的大学强调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调和,这一教育思想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自由教育是一种价值范畴的教育概念,职业教育应统摄于自由教育,职业教育仅仅是自由价值实现的工具。就大学而言,自由教育应是职业教育赖以存在和延伸的重要基础,只有在自由教育的基础上,职业教育的发展才最终具有了价值的意义,而不至于沦为简单的功利和实用。当前的大学教育,应实现自由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时间和层次上的契合,(注:王晓华.纽曼自由教育思想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充分体现大学人本价值与现实价值的统一。
4.坚持“教育重于教学”的思想
无论从目的还是手段上,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问题都应该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劳动者的素质将具有普遍性、持久性和基础性的价值。而劳动者素质,除了智力以外,个体人格是真正使人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依靠和动力。因此,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最终的价值取向也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越来越专业化的教学,使大学教育狭隘,违背了大学教育的“教育”之义。坚持“教育重于教学”,是因为,教育重在思想的形成和养成,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而且发生在一切自由的空间。在学生自由学习的自由空间里,校园环境是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有教师参与的自由讨论也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大学无处不在的文化熏陶,对于教育学生具有独特的作用。
5.达到保守性与进取性均衡和谐状态是大学稳定而持续发展的关键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实际上万事之现象,不外乎两大主义:一曰保守,二曰进取。保守性与进取性也是现代大学所具有的两大特征。有人把西方大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刻意追求创新,一类是保守传统。笔者认为,大学的保守性与进取性必须达到均衡和谐的最佳状态,才有可能使大学持续不断地发展。若重保守轻进取,则大学缺乏活力,停滞不前或步履蹒跚;若轻保守重进取,则容易造成文化失调,引起浮躁和不稳定。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大学发展正体现着保守性与进取性的均衡和谐。日本是一个最重保守的国家,其大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基本上都是传统的。同样,日本大学善于吸取外来文明,不断革新,也是毋庸质疑的。日本大学对于来自外界的文化既不一概排斥,也不盲目崇拜,多采取竞赛、对话的态度,这已成为日本大学发展的内在原则。这启示我们,现代大学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保守与进取的关系,既尊重传统,保守与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大量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本文所涉及的只是一些基本的事实与观点。本文无意对大学的“锐意革新”或“传统保守”等类型做优劣评判。认可大学传统与保守的文化品格,其根本目的是尊重大学在稳定的发展中所形成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坚守大学在传统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精神,避免因社会躁动曲解教育创新而粗暴地切断文化精神的历史传承之链。尊重并传承、超越大学传统与保守的文化品格,让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多一些沉稳,多一些内涵,是本教育研究京58~62G4高等教育刘20042004大学传统与保守的文化品格形成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其发展与升华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由教育是其精神内核。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的形成与超越,必须坚持自由探索的原则,坚持“教育重于教学”的思想,保守人文教育传统,实现自由教育与职业性教育的调和发展,达到保守性与进取性的均衡和谐状态。大学/传统/保守/自由
university/tradition/conservativeness/freedom[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BFA010073);教育部出国留学回国人员项目“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张伟远陈Obtainment of Freedom in the University Traditions and Conservative Culture
Liu Chuang
Liu Chuang,associate professor at Hun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4000)The formation of university traditions and conservative culture is based on its necessity and rationality,with freedom as the highest aim of development.Since liberal education is the spiritual core of university traditions and conservative culture,their formation and surpassing must abide by the principle of free exploration,adhere to the idea of "attaching more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than teaching", follow the tradition of humane education,keep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ib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balance between conservativeness and progressiveness.刘创,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 (湖南岳阳 414000 作者:教育研究京58~62G4高等教育刘20042004大学传统与保守的文化品格形成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其发展与升华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由教育是其精神内核。大学传统与保守文化品格的形成与超越,必须坚持自由探索的原则,坚持“教育重于教学”的思想,保守人文教育传统,实现自由教育与职业性教育的调和发展,达到保守性与进取性的均衡和谐状态。大学/传统/保守/自由
university/tradition/conservativeness/freedom[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BFA010073);教育部出国留学回国人员项目“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张伟远
网载 2013-09-10 20: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