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作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导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1998年12月,由上海《萌芽》杂志社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七所全国重点大学联合举办的号称“挑战中国语文应试作文教育”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语文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媒体称此为“中国语文教学制度改革的第一道曙光”。新概念作文大赛一反传统的作文命题模式,鼓励学生打破旧观念和旧规范的束缚,寻找自我,感受生活,大胆想象,开拓创新,确实具有突破传统作文模式的一面。然而,我们认真的反思其用意,似乎又觉得它并非救治作文教学弊端的良方,在某种程度上,它也许比传统作文教学走入了更深的误区。
    一、指导思想定位的错误
  “新概念作文”倡导者的目的,是“为了文学后备人才的发现和培养”。《萌芽》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样,具有语文创造活力的优秀作品……也可为中学语文教育提供正确的导向作用。”(《“新概念作文大赛”倡议书》)组织者一开始就把大赛与文学联系在一起,定位在“发现和培养文学后备人才”上,并试图以此指导中学语文教育,这个指导思想无疑是与中学作文教学的规律相悖的。
  中学作文教学处于基础地位,夯实基本功是教学的根本,这个基本功便是利用作文这一交际工具进行交流的能力。再具体点,就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做到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并力求有创意。“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参赛对象是中学生,而文学创作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主导。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文学创作必须具备相当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底蕴和人格涵养。高中语文新教材虽然增加了大量文学作品,但仍侧重于阅读和鉴赏的层面,并未上升到创作的高度来作要求,这是很科学的。我们还是提倡中学生应多写些说理性的、评价性的、鉴赏性的文章,以利于写作能力、思维能力、鉴别能力的提高。当然,也不能一概排斥文学作品的创作,少数学生有这方面的天赋爱好,也不妨一试,它确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审美力。但绝不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把作文大赛定位在文学新人的培养,以之来否定学校的作文教学,这本身就违反了中学作文的目的要求,再要求整个语文界按此教学,这样,就把“新概念作文”引向一个与中学作文教学不甚相干的死胡同去。每一个学生学有所长,发展前景各不相同,作文于他们而言,功用也各不相同,怎么能都以文学新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呢?中科院院士孙敬良在讨论时说:“我不反对这项竞赛,但觉得其想法有点理想化。我觉得文学是人的喜好,我就喜欢一些富有情感的、寓情于景、见景生情的文字,(文学创作)是需要一定功底的,需要多读书。”(《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以下简称《作品选》)A卷P15)不考虑作文教学本身的规律,不考虑写作文主体本身的特点,何以“给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新思维”?何以“为中学语文教育提供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新概念”内涵的模糊不清
  何为“新概念”?组织者这样阐释:“新概念”就是两新一真: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新概念强调创造性、发散型思维,鼓励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在写作上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希望青少年们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特别是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而做到这一点,更关键的还是取决于有真实的体验,真切、真诚地关注、观察、体察生活。(《作品选》A卷P22)“新概念作文”提倡的“两新一真”的概念,不就是当前作文教学所要求学生的观念吗?中学的作文教学,从来提倡要写真实的体验,要有个性的发现,并且也从来就有不少符合“新概念”要求的好作品。试问,传统的作文教学何时反对过“个性化的语言”?何时不强调“真实的体验”?那么,这个“新概念”何新之有?从大赛获奖作品来看,其概念也不见得是和“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幽默风趣,紧密结合生活”的“新概念英语”之“概念”一以贯之的。
  “新概念作文大赛”高举所谓创新大旗,试图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以“鲜明地和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区分开来”,并可对“已面临巨大的危机,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的中学语文教育“提供正确的导向作用”。然而,由于无视传统语文教育所重视的作文基础教育,没有公正客观地认识语文教育的客观现状,并且完全割裂了创新与传统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最终导致其对自身认识的不明确,当然只能对概念作笼统的阐释了。细究根源,创新只是一面大旗,“新概念”绕了一个圈,仍旧回到了原地。你能说“卖豆腐”的作文题与传统的材料作文有多大区别?那啃了一口的苹果也许只能使大多数中学生不知所措。参加大赛的无锡一中高三学生韩智勇在他的复赛作文《关于“卖豆腐?》中有一段这样的话:“但究竟所谓‘新概念’怎么个新法,我怀疑不但我们每个考生不明了,评委们也未必能有个准确的定义。所以我要做的,是迎合评委们的口味,他们说新就是新了。”(《作品选》A卷P436)“旧概念”有旧框框,“新概念”却竟成了“评委们的口味”?
  不过,有识之士的分析还是很客观的,中科院院士江欢成说:“我认为基本功最重要,而思想活跃,开放程度与整个社会、时代有关,不是一门语文课可以代替的,也不是单纯学校教育可改变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综合的,不是写文章本身能造就的。……这不是语文课的问题。”(《作品选》A卷P16)这就站得更高,因而看得也更全面。
    三、从作文教学的规律看新概念作文的误导
  写作能力的提高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多项积累:课外阅读、生活观察、情感体验、思维训练、写作技法等等。积累是有过程、有层次的,积累是多方位、多形式、多内容的。积累越深厚,提高越迅速。作文教学,即便是记叙文教学,各个年级的要求也不同,从初中学生的观察到描写,到高中记叙的双线结构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教学有一个渐次展开加深的过程。因此,从选择材料、结构文章到语言表达等方法,都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这正是作文教学应遵循的规律。离开了这个前提,任何形式的创新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新概念作文”不遵循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不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写作知识结构,也因此而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是助长了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不良文风。具体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过于淡化文体、章法,写作变成自由主义。“新概念作文”反复强调“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以还学生充分的创作自由,以致使许多学生认为讲章法技巧即是僵化的教条,是形式主义,是“新八股”;强调文体特点便是强加条条框框,束缚心灵、扼制个性。于是产生了许多不伦不类的“四不象”作文,成了写作的自由主义。这种全开放性的作文理念也影响着2000年高考作文命题,然而,结果却未必如人意。这实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文无定法”不是不讲究章法技巧。文章的最高境界是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章法技巧从容自然了无斧凿之痕,这绝不是轻易能做到的。对于初学写作的人,首先需要的是学习规矩,遵守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要不得的。因此,我们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地进行各种文体及写作技法的全方位训练,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真正推进素质教育。“新概念作文”的理念不切实际。从第三届大赛的冷落不亦可窥见一斑吗?
  2.胡编乱造,以游戏的态度对待作文。目前,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忧虑:对“新概念作文”的过于夸大的宣传使许多学生误以为小说创作就是编故事,只要离奇、古怪就有了新意,就是创新,而思维片面、结构混乱、逻辑错误、语言零乱等却全不在乎,更何来真情何来实感?于是乎“在不少学校,学生写小说已经成了一种时尚,女生钟情于爱情小说,男生则擅长写武侠、科幻小说”。
  不错,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但创新也是有前提的,离不开一定的生活、知识、能力的积淀,离不开宽松的环境氛围和良好的心态,否则就只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使“新思维”变成“瞎说话”“乱编造”。随便揉个纸团扔进水杯,随口咬个苹果放上讲台,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老师的监考下,发挥创造性思维,随意想象,对普通学生而言,因缺乏真切的体验,难以抒写真性情,胡编乱造便成了走投无路下的唯一选择。这背离了“新概念作文大赛”初衷的结局,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更有学生抱着游戏的态度对待写作,走进极端狭窄的思维空间。他们个个自以为有钱钟书般的奇才,又“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眼中尽见社会弊端,笔下全是讽刺挖苦,仿佛这就是有深邃的思想、高扬的个性、丰富的心灵、入微的观察和健全的人格。这是什么样的文风?这是什么样的时尚?“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走出来一个韩寒,其文学天赋确实非比寻常,但韩寒现象给我们带来的也许更多的是忧虑,对韩寒现象的炒作于中学作文教学也许弊更大于利。我们还是不要把我们的学生过早地推入急功近利、盲目创新之浮躁时风的洪流之中!还是让他们能静下心来好好读点书,好好想点事吧!
  新概念作文大赛中涌现出一些佳作,其文笔的老到,构思的精妙,说理的透彻,形象的丰满,确实令人赞叹。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难道不正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优秀成果的展示吗?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培养创造性思维,什么样的题目可以真正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创造空间,也是作文教学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们绝不想掩盖语文尤其是作文教学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确实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懈地探索。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更须清醒地认识“新概念作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导。
教书育人哈尔滨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顾小敏20022002 作者:教书育人哈尔滨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顾小敏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0:49:11

[新一篇] “整體教育”的哲學基礎

[舊一篇] “有意義的”教育思想從何而來    ——由教育學界“尊奉”西方話語的現象引發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