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迢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一位叫宋之问的诗人到杭州灵隐寺游览。夜间,他就借宿在灵隐寺里。宋之问看着月色下寂静的寺院,寺前黑黝黝的奇峰,产生了写诗的冲动。他沉思再三,吟出了这样两句:“鹫岭郁〔上山下召〕〔山尧〕,龙宫隐寂寥”。下面呢?他一时滞塞,怎么也接不上去了,只是苦苦在殿阙间徘徊,不断地重复着这两句,不知不觉间步进了一个禅堂。

  突然,一个苍老而洪亮的声音从耳边响起:“这位少年,深夜不眠,还在作诗?”宋之问连忙抬头,只见一们须眉皓白的老僧正在上方端坐,抖抖瑟瑟的长明灯把他的身影照得十分巨大。

  宋之问心想僧侣中不乏诗中高手,便把已作的两句读给他听,并说自己正诗思枯塞。老僧听罢,立即朗声说道:“何不接这样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一听着实一惊,这是多好的诗句啊,远远高出于自己的水平”他在惶惑中赶紧谢别,后面的诗句也就源源而来。他这首诗的全文是这样的:

  鹫岭郁〔上山下召〕〔山尧〕,龙宫隐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烦涤嚣。待入天台路,看君度石桥。
宋之问有《灵隐寺》诗一首:鹫岭郁迢尧,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求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趣味诗词故事

  武则天当政时,有一诗人宋之问,写的多半是陪皇帝游乐的所谓"应制诗".宋之问原在长安任职,后因罪被贬,在到江南杭州游览时,爱上西湖美景,遂在灵隐寺中借宿,以尽情赏玩.在;灵隐寺隔溪对面,有一座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高二百余迷传说是从印度的佛教圣地灵鹫山飞来.据说唐代登临其上,可以遥遥望见钱塘江的湖水.

  当时正是秋天,在一个月色皎洁的晚上,宋之问见山石与树影互相掩映,泉声阵阵传来难以安眠,便起来在寺中闲走,但感微微的秋风带来凉意.此情此景,一句诗遂脱口而出.

           岭边树色含风冷

  这一句吟出后,宋之问再想吟一佳句,尽快对上成一联.谁知想来想去,枯肠搜尽,再也想不出来.于是嘴里不停地念着,在大殿前走来走去,这时殿上有一老僧在打坐,看见他苦吟不已,便说道:"郎君既要吟诗,风景都是现成的,何必如此苦苦搜寻?"宋之问一听,这老和尚有嘲笑自己的意思,心里有些不快,便忍住气说:"师傅您也会吟诗吗?"老和尚说:"我虽然不会吟诗,不过郎君你这一句我已对好了."只听老和尚念道:

           石上泉声带雨秋

  宋之问一听大吃一惊,说:"老师傅你对得太好了,没想到你也是诗人,弟子失敬了."于是给老和尚行礼,礼毕说:"弟子再此游览,想赋一诗,写出灵隐寺 的胜景,可只吟出了头两句,下面怎么也接不好."特向师傅请教."老和尚说:"您念来听听."宋之问念道:

          鹫岭郁岩尧,龙宫锁寂寥.

  老和尚听了,随口说:为何不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听后,更加敬佩不已,于是说:"老师傅真是高明,弟子差得太远,这首诗我不敢写了,还是请师傅写完吧."老和尚听后,也不推辞,便又续念了十句,完成了此诗.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冻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侍入天台路,看余渡石桥.

  宋之问听完,更加佩服老和尚,于是问他身世,老和尚只是微微叹息,却不回答.第二天一早再去拜访,已不见老和尚的身影.寺中其他和尚有知内情的,告诉宋之问说:"这是骆宾王."宋之问这才明白,自己遇见的是当时人称的诗坛四杰之一,怪不得诗才确实不同凡响.


网载 2013-08-31 14:11:01

[新一篇] 圣賢教育改變命運 落實弟子規,做好中國人

[舊一篇]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