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埔军校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1)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黄埔军校是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的一所军事院校。这里将才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20世纪上半叶是与原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现俄罗斯武装力量合成军队学院)、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齐名的世界四大军事院校之一。“山外青山楼外楼”,这3所国外着名的军校都各自有着卓越的军事教育经验、光荣的战斗历程和英杰群体,了解它们的历史和现状,有助于对黄埔军校的深刻认识,也将更加珍惜黄埔军校的英烈先驱们用鲜血和忠骨铸就的这一世界名牌荣誉。
  “红旗军事学院”——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
  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是因为它在80多年的历史中培养出了很多出类拔萃的军事人才,如赫赫有名的朱可夫元帅、科涅夫元帅、崔可夫元帅等都是该院的毕业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有些高级将领也毕业于此。1923年8月,中国孙中山广东革命政府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务和军事,代表团由蒋介石(为负责人)、张太雷(共产党员,俄文翻译)、沈定一(共产党员)、王登云(后为蒋介石的英文秘书)4人组成,对苏联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考察,特别重点考察了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前身工农红军军事学院。曾经培育出一大批国共两党将帅之才的黄埔军校,在建校中借鉴了苏俄军事学院许多有益的经验。
  伏龙芝军事学院,是原苏联最早建立的培养诸兵种合成军队团以上指挥官的高等军事学府,同时也是诸兵种合同战术和集团军战役问题的理论研究中心。该学院创办于1918年12月8日,最早称工农红军总参谋部军事学院(简称“总参学院”),院址在首都莫斯科。学院初建时,苏俄革命成功后立即面临着白俄反动力量的反扑和外国军事力量的干涉。由于当时的红军大部分指战员都是未受过军事训练的革命者,十分缺乏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军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最高统帅部决定在莫斯科成立自己的革命军校,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苏维埃军事干部。这样,就成立了这所学院。
  在这一时期,工农红军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成为了红军的骨干力量,表现十分出色,对肃清白俄反动势力和战胜外国干涉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着名的学生有恰帕耶夫(夏伯阳)和切韦列夫。
  1921年8月5日,总参学院易名为工农红军军事学院,由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担任院长。这年年底,首批101名经过3年制完整学习的学生毕业,他们大部分被任命为师、旅、团的首长和各类军事学校教员,有的则进入国防部、总参谋部及其所属各部局工作。为了表彰学院为培养红军干部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22年年初,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该学院红旗勋章和“红旗军事学院”称号。
  1924年,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陆海军人民委员(相当于国防部长)、俄国内战时期的着名英雄、红军缔造者M.V.伏龙芝元帅,接任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院长。伏龙芝1885年出生于吉尔吉斯皮什佩克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伏龙芝市),1914年加入苏共,是着名的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军事家、卓越的军队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伏龙芝是苏联国内战争中最着名的红军统帅之一,他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工农红军参谋长等要职兼任军事学院院长。这样的任命,说明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对培养军事干部的重视,也确认了学院在这一重要事业中的巨大作用。
  伏龙芝来到学院后,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培训目标,健全了院系体制,改革了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发展了军事科学研究工作。他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军事技能,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为适应世界军事的发展,伏龙芝首先对学院的组织结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作为杰出的军队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伏龙芝非常重视在军事学术重要原理方面统一认识的问题。他不仅专门撰文指出统一军事学说、统一军事学术基本观点的重要性,而且在统一学院的训练方针、统一作业内容及其实施方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为院校教学、部队训练乃至整个武装力量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2)
  1925年10月31日,伏龙芝因病不幸去世,年仅40岁。在哀悼这位深受全院爱戴的院长的日子里,全院人员请求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伏龙芝的名字为学院命名。同年11月5日,也即庆祝十月革命胜利8周年的前两天,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纪念这位功勋卓着的红军领导人,批准了军事学院师生的这一请求,发布命令,决定将这所学院改名为工农红军伏龙芝军事学院,通常简称为“伏龙芝军事学院”。
  学院经过多年的调整磨合,后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科研和军队建设相结合的编制体制,并被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所借鉴模仿。该学院设院长1人,另设教学、科研和政治工作副院长各1人。20世纪中后期,该院院长一般为大将,副院长多为中将。学院下设训练、政治、研究部及物质技术保障部,以及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法委员会等机构。负责教学和教学保障的主要教研室,有战役战术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室、苏共党史和党政工作教研室、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教研室、外语教研室,以及科研陈列专修室、图书馆等。
  学院师资力量从全军选调。教官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许多教官是经过战争考验、多年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将军和其他级别的军官,并具有博士学位。后期的教官队伍基本上实现了老中青三结合,如战役战术教研室,教官教龄在10年以上的占37%,5年以上的占31.5%,5年以下的占31.5%。
  该学院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团至军级的、具有广泛知识的合成军队指挥员。学生入学条件极为苛刻,必须毕业于诸兵种合成军队高级指挥学校,担任过2年以上营级指挥官职务,具有分队指挥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战斗素养和政治素养,年龄在38岁以下,军衔为大尉或少校。招生办法是领导推荐、逐个审查、考试入学、择优录取。统考课目为俄语、数学、物理、文学、战术、技术装备等。
  伏龙芝军事学院在1931年开设了坦克和炮兵课程,1939年建立了防空系。1941年,学院迁往塔什干,开设了干部培训速成班。1943年,伏龙芝军事学院从塔什干迁回莫斯科,并重新开发了基本系,学制仍改为3年。1947年,学院恢复了研究生制度。学院还先后开设过高级速成班、高级主管人员进修班、特训班和研究生班,负责培养高级指挥人员,后来还专门设立了战役系(1936年该系改建为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军事学院),负责训练集团军、方面军两级指挥与参谋人员。
  该院在1936年以前培养高、中级指挥人员,1936年起培养诸兵种战役战术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学院最初不分系,不设教研室。以后教学机构不断完善,到70年代末,学院设置的主要教学与领导机构有:基本系、函授系、研究生班、战役战术教研室、火箭兵炮兵教研室、装甲坦克和牵引教研室、通信教研室、后勤教研室、空军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室、训练部、政治部和科研部等。
  基本系和函授系是该院的两大系,学制均为3年。基本系每年招生近300人。函授系招生人数较多,相当于基本系的2~3倍。
  基本系设合成军队、侦察、空降、登陆等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合同战术、战役学、战争史、外国军队、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党史和党政工作、外语、军事心理学、军事教育学、军法学和军队财务管理等。合成军队专业学制为3年。第1学年学习基本战术理论和团攻防战术,第2学年学习师战术和指挥,第3学年学习集团军战役理论和指挥,毕业前两三个月还要学习方面军战役等有关知识。
  函授系课程,其设置和进度与基本系相同,但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学满6个学期后准予参加毕业考试。学院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战役、战术和军事技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合成军队指挥员。训练中强调综合运用讲课、课堂讨论、自学、各种作业、各类演习等多种形式,既提高理论水平又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强调利用现代化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3)
  学生毕业后,实行全军统一分配。在校期间,学生一般要晋衔一级,晋职1~2级。毕业生下到部队后,职务不低于团参谋长,个别学习优秀者、有指挥经验的可以直接担任团长。成绩优异并荣获金质奖章者,可以在全军范围内任意挑选单位。
  该院的教学设施先进,一直都处于世界同类军事学院的前列。从20世纪60年代起,学院建立了军队指挥自动化教研室,配备了大型电子计算机,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配备了大量微机,为教学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70~80年代,学院重新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野外训练能力建立了训练中心和合同战斗训练场;为改善室内训练条件建造了新的教学大楼、教研室楼和实验室楼,楼内的各种专修室和实验室配备了技术兵器和武器装备实物或模型、电动示教板和显示图,以及放映图表、底片、录像和电影短片的多路放映系统;为进行技术装备学习和军队指挥作业,修建了训练用指挥所,内有部队和兵团装备的指挥车模型和通信工具实物。学院还修建了包括有比赛馆、练习馆、摔跤馆和举重馆等场馆的综合体育设施。学院的图书馆平均每年新添图书2万余册,是现在俄军中最大的图书馆。
  学院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30年代初开始研究并创立了大纵深战役理论,为苏军在苏德战争中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作战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争年代和战后,该院积极总结作战经验,深入研究军事学术中的新课题。50年代开始研究核条件下的军事学术、作战样式以及对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的防护等问题。
  该院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训练中特别强调综合运用讲课、课堂讨论、自学、各种作业、各类演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战役、战术和军事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强调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诸如模拟指挥所、实验室、教学中心等,帮助学生通晓武器和技术装备,训练掌握现代化器材,学会运用自动化指挥系统指挥部队。其中最突出的是伏龙芝担任院长以后所倡导的兵棋对抗、野外旅行作业和集团作业教与学的作业形式。这种作业形式为研究新的战役战术问题提供了可能,并为军事训练和研究军事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目前,凡是该院毕业的俄国军官,大多数理论功底扎实,通晓1~3门外语。
  1992年,学院改名为俄罗斯武装力量伏龙芝军事学院。苏联解体后,根据俄罗斯军队2000年军队改革计划,该院1998年与装甲兵军事学院和“射击”高级军官进修学校合并为俄联邦武装力量合成军队学院。
  在俄罗斯武装力量合成军队学院(伏龙芝军事学院)走过的88年历程中,其中在1936年以前,它是苏联红军惟一一所培养军队高、中级指挥员和参谋人才的高等军事院校。在苏联时期,伏龙芝军事学院被称为苏军指挥军官的摇篮,为社会主义苏联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军官。当红军总参军事学院成立后,伏龙芝军事学院才改为只培养中级指挥和参谋人员。尽管如此,它一直招收的是苏联陆军中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营以上军官,然后将它的毕业生输送到部队,担任师、团级指挥职位和参谋职务。
  目前,伏龙芝军事学院是俄军的一所合成军队指挥学院。无论过去和现在,该学院都是前苏军和今天俄军的军事科学研究中心之一,主要担负合同战斗和集团军战役研究任务。因此,它的影响力不仅是部队指挥官方面,更主要的是它的军事思维影响力方面。一方面,它通过大量的对抗性教学,使学生在具备相当军事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指挥方面的素质;另一方面,它的科研环境和教官的理论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使他们在“伏龙芝学院”军事思维的指引下,终生受益。俄军中的许多第一线的军长都愿意到这里任教官,可见这所军事学院的影响力和受益力。
  伏龙芝军事学院自创建后,获得了许多的国家荣誉。1934年1月,该院在荣获红旗勋章12年之后,国家又授予该学院列宁勋章。1943年伏龙芝军事学院再获列宁勋章,1945年获苏沃洛夫勋章,1978年获十月革命勋章。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4)
  建院以来,伏龙芝军事学院为部队培养了数万名诸兵种合成军队军官。在苏俄卫国战争爆发后的两年半时间内,从本学院直接去前线的将军和其他军官学生有6000名以上,其中包括在高级首长进修班毕业的许多高级将领。苏德战争时期,该院为部队输送了11000多名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毕业于该学院的着名将领很多,如巴格拉米扬、朱可夫、崔可夫、科涅夫、格列奇科、马利诺夫斯基、沃罗诺夫、比留佐夫、罗科索夫斯基等,后来都成为苏军统帅和高级军事首长,是享誉世界的着名军事家。伏龙芝军事学院为苏联武装力量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它的毕业生成为苏联军队的中坚力量,在战争与和平年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伏龙芝军事学院也成为世界上最有盛誉的着名军校之一。
  学院还为其他国家军队培养指挥干部。该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关系也很密切,着名的刘伯承元帅、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原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原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杨至诚上将等,都曾到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深造。从1997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逐步扩大与俄军的军事交流,逐年向该院选派军事留学生。近年来,该学院与中国一些重点军事院校开展了较为频繁的互访活动,有利地促进了两国军事科学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军队建设。
  “军校名牌”——美国西点军校
  在美国气势磅礴的哈迪逊河西岸,从纽约州北部向南,穿过哈迪逊峡谷,当咆哮的激流奔入纽约湾时,河水受一块伸向河道中的三角形岩石坡阻挡,突然折而向东,形成一个近似直角的急弯。这个地名被称为“西点”的近50平方公里的岩石坡上,坐落着闻名于世界的西点军校,它南距纽约市80公里,约1个多小时的车程。
  西点军校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军事学院,全称为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又称美国军事学院(The United States Mi1itary Academy)。因校址在西点,人们习惯上称美国西点军校(U.S. Mi1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简称西点军校(West Point)。该校是美国培养陆军初级军官的学校,创建于1802年。由于建校历史久远,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多年来建立起了一整套独特的教学体系,以培养有品格的领导人才、保国卫民为宗旨,两百年来为美国栽培了众多杰出的军事指挥员,许多毕业生都成为历史上的知名将领。因此,西点军校获得了美国陆军军官摇篮的美誉,在美国是与“哈佛”、“耶鲁”齐名的着名高校。
  说西点军校,不能不谈它的历史,追溯到美国的独立战争。在那次战争中,贯穿南北的贸易、交通、军事大动脉哈迪逊河,成为当时美国和英国殖民者为掌握战争主动权所争夺的控制焦点,而地势险要的西点自然成了美军防御的战略要地。为了阻止英国军舰进犯,美军在此设防,用铁链封锁河面,并给英军以重创。
  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大陆军缺乏训练有素的军事工程技术人员,总统华盛顿等不得不依靠外国专业军事技术军官。对此,美国的创建者们非常担忧。独立战争胜利后,战争的经验教训使以开国元勋华盛顿为首的一批领导人和政治家意识到,必须建立一所自己的军事院校,以培养为战争这门艺术服务的职业军官和军事技术人才。华盛顿强调:“创办这所学校,是美国发展的头等大事。”
  1802年,美国第3任总统詹姆斯·杰弗逊下令在西点建立一所正规的军官学校。之所以选择西点,是因为这里曾是独立战争时期的战略要塞,当年由外国军事工程师在这里设计修筑了大量的坚固工事,正好可以充当学生的教学实物,同时,杰弗逊也希望硝烟尚存的战争遗迹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建国先辈们的艰苦经历。7月4日,美国独立纪念日这一天,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军校西点军校宣告成立。首批学生12人,其中包括后来被称为“西点之父”的西尔韦纳斯·塞那上校,他于1817~1833年任西点军校校长。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5)
  西点军校首位总监是乔纳森·威廉姆斯。威廉姆斯是本杰明·弗兰克林的私人秘书,同时他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岸防筑垒工程师。西点最初的课程强调数学、物理、军事工程技术。学生们还被要求精通法语,学习法国军事理论。因为当时拿破仑统帅下的法国军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初创时的西点军校条件异常简陋,第1届毕业学生仅有塞那、约瑟夫·戈登纳·斯威夫特和西蒙·列维3人,他们毕业后都加入了工兵部队。
  1812年,约瑟夫·戈登纳·斯威夫特继任西点总监,尽管他当时还兼任工程兵主任,负责修筑纽约城防工事及美国和加拿大的边界布防等事,他依然对学校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他的领导下,西点军校得以在当年的美英战争中保存下来。学校开始扩大规模,增设课程。为了筹集资金,斯威夫特本人曾亲自向银行借贷,以贴补开支。
  第二次美英战争结束后,斯威夫特推荐1810年的西点毕业生西尔韦纳斯·塞那出任新总监。塞那为此专程前往欧洲,用两年时间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学校管理经验。他回国时,携带了近1000卷军事和技术书籍,在西点建起了当时美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图书馆。塞那是第一位全职西点校长,他在这个职位上从1817年一直干到1833年,是西点历史上任职最长的校长。塞那继承了斯威夫特的改革精神,西点开设的课程进一步健全起来,制图、语法、历史和地理等课程相继开设。这一时期,西点的标准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背诵每日所学内容,此种做法至今仍在西点军校的一些课程中实行。
  塞那学习拿破仑的军事教育思想,认真研究欧洲着名警察富歇的军事训练方法,吸取了法国梅兹军校的办学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西点进行了全面的卓有成效的整顿和改革,明确了军校的办学方针和原则,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制,创建了学生的纪律养成主要靠自我约束的“荣誉制度”,从而奠定了西点军校在美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塞那的另一项改革是直接从毕业学生中聘用教官,许多西点优秀毕业生因此成长为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丹尼斯·哈特·马汉即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马汉于1830年至1871年间在学校担任工程教授,他所教授的课程是西点军校大部分学生必须从事的第一任职。1847年,马汉出版了《前卫、哨所及分遣队勤务》一书,该书立即成为当时美军的标准军事理论范本。美国内战期间,南北双方将领均深受此书的影响,1847年,南方邦联军还专门重版此书。尽管马汉教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西点渡过,他本人实际上也从未在任何正规部队任职,但他的学生评价他的课程是对日后工作最有用处的课程。对于美国军事史而言,马汉教授还有另一个杰出贡献,其子艾尔弗雷德·塞那·马汉对美国及至世界海军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着有关于海权论的着作20余部。
  塞那所完善的西点教学体系在1846年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中第一次受到考验。战争期间,西点毕业生脱颖而出,罗伯特·E·李、尤利西斯·S·格兰特、托马斯·J·杰克逊在战场上即以初级军官扬名。参加这场战争的西点生共有523人,其中452人被认为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出色。
  19世纪30年代之前的西点军校,是美国惟一一所全国性工程技术学院,它的毕业生不仅在军界有杰出表现,而且在美国工程技术界等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美国相继出现的许多工程技术院校的教授和校长大多来自西点;美国当时开挖的运河,修筑的铁路、桥梁、灯塔和港口也多出自西点生之手。还有塞那任内的西点生最意想不到的一项伟大成就,由一名辍学学生名叫埃德加·爱伦·坡的年轻人完成。爱伦·坡于1831年考入西点军校,此前他在弗吉尼亚莫伦堡当了两年兵,因表现出色升任军士长。爱伦·坡在西点学习期间,其继父突然剥夺了他的继承权,情绪低落的爱伦·坡因违反校规而被开除。但在塞那的鼓励和支持之下,爱伦·坡在校期间即出版了一本诗集,尽管他的许多西点同学并不喜欢他的作品,甚至把他的书丢进了哈迪逊河,但爱伦·坡最后成长为美国着名的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和现代侦探小说的创始人。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未被中国黄埔军校录取的聂耳,他也曾怀着一颗从军报国之志,但最终没有成为军人,却创作出了不朽的经典之作——新中国的国歌。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6)
  塞那在任期间,西点军校的规模维持在250名学生左右,这些学生几乎都要由国会议员提名。这个延续至今的做法,其实也是塞那的创意。因为这样就可以争取到国会的关注和财政支持。但无形之中,这也使西点成了一所名副其实的全国性军校。在19世纪前50年间,西点是美国惟一一所全国性教育机构,这曾经是它的骄傲和力量所在,但到了1861年,内战爆发,西点却因此陷入了空前的痛苦之中。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四分之一的西点毕业生在南方邦联军中任职,其余的则留在了北方联邦军。内战期间,近60场重大战役都是由西点毕业生指挥的,其中54场战役对阵双方的指挥官都是西点同学,其余6场则有其中一方为西点指挥官。如此较量的结果是西点生只输掉了一场战役,其余皆胜。曾任美国陆军部长的南方邦联总统杰弗逊·戴维斯本人是西点生,他最得力的战将罗伯特·E·李将军也是西点优秀生,战争爆发前李将军还曾任西点军校总监(1852年至1855年)。此外,南方名将“石壁”将军杰克逊、皮埃尔·比洛加德、詹姆斯·朗斯特里德、乔治·爱德华·皮克特和约翰·克利福德·潘伯顿也是西点毕业生。与他们对阵厮杀的北方将领尤利西斯·格兰特、乔治·高登·米德、威廉·T·谢尔曼、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同样也曾在哈迪逊河畔的西点学习操练。他们内讧火并,一时间造成了西点军校同学的大分裂,此后和解的过程非常缓慢。近半个世纪之后,西点毕业生、昔日的邦联军将军约瑟夫·威尔勒和菲兹休夫·李,在美西战争中共同指挥了美国军队在古巴的行动,至此,西点同学才能再次融合。
  应该说,美国人在对待南北战争的历史问题上还是胸怀宽大的。战争中北军统帅格兰特将军和当时的叛军首领也就是南军统帅李将军同是西点军校的校友,但美国并没有因为这个历史原因而关闭了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历史上的如此同室操戈,与中国现代史上的黄埔军校培养出的国共两党将领,在20世纪上半叶的内战很相似,然而,中国国共两军的融合却颇费周折。
  西点军校由于傍山水而建,校园美丽的如同旅游胜地,并随处透出军营的阳刚威武英姿,到处可见装饰的历史荣誉旗帜和大炮。西点军校的古建筑有200多年的历史,几乎和美国同龄。主要建筑物是仿照一所英国哥特式建筑建造的,坐落在河岸边的一个岩坡上。1902年,西点百年校庆,学校开始进行重大整修。整修工程沿用了1840年西点总监理查德·德拉菲尔德所确立的都铎哥特式建筑的古朴风格。以复兴哥特式建筑闻名的建筑师理查德·克拉姆主持修建了学生校舍、塞那殿、泰勒殿、营舍、马厩等部分。所有整修工作所使用的石材均取自西点原址,这种做法也沿用至今。许多美国知名建筑师在西点军校都留有杰作。曾主持设计建造纽约华盛顿拱门的斯坦福特·怀特为西点设计了军官食堂和荣誉殿,荣誉殿专为纪念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西点毕业生和历任西点总监而建。怀特还为西点修建了“战斗纪念碑”,专门祭奠在美国内战中阵亡的西点生。除去1960年部分整修外,今天的西点军校绝大部分地方仍然保存了它百年以前的古朴风格。
  今日坐落于哈迪逊河畔的西点军校,既是一所着名的学校,也成了游人必看的佳景去处。到了西点,要想真正领略其全貌,必须去寻访附近的“弗勒特”小道。这条连接4座昔日拱卫哈迪逊河口炮台遗址的小路旁布满坚硬的岩石,岩石上镌刻着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着名战役的名字:纽约郡、萨拉托加、棕榈滩……只有当你漫步在这条幽静的小路,一边追忆历史,一边欣赏今日的西点美景,你才能真正感悟到西点军校200多年的光辉历程。
  西点军校的教育与管理机制很有特色。学校直接受陆军部作战副参谋长领导,在管理上实行董事会体制。校长由一名资深中将担任,一名准将任教务长,一名少将或准将任学生总队长。董事会主要由知名人士组成,如国会参议院与众议院的议员9名,美国总统任命的名流与官员5名(如大法官、律师等)。他们每年聚会一次,审议学校课程计划、政策与设备需求等重大问题,并负责向总统提出建议。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7)
  西点军校的师资力量很强,教学水平相当高。600多名教学人员中,包括正副教授70多名。按规定,教授可在西点军校任教30年。学校有13个系,系主任多为上校军衔的教授。各系的师资队伍有相当高的学术造诣,99%为硕士学位,15%为博士学位。学校还特邀社会知名专家任客座教授和讲师,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教学中,西点军校重视采用新技术辅助教学,使军校的课堂教学达到优秀的高水平,尤其在教学技术方面实现了电教一体化。
  学校的基础管理设学生队。学生队总队为旅,旅长由学生兼任。旅下辖4个团、12个营和36个连。学校的总队长为现役军官,直接管理学生的军训和生活。团、营、连主官均由学生自己担任。每个团编有一名现役团战术教官及一名参谋人员。一个连约有100~130名学生。女学生也编入学生连和班之中,与男生混合编班,享受同等待遇。
  西点军校以严格的入学考试和训练着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03届毕业学生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任西点校长。他提出了“应着眼于不断变化的世界,着眼于复杂的未来,着眼于军事技术和装备的不断现代化”的原则,大大开阔了美国军事教育事业的视野,使美国军事教育实践开始由面向国内问题转向世界性问题,把传统的西点军校带进了现代化的20世纪。
  西点军校从成立第一天开始,就把培养第一流的军官作为办校宗旨。从学生的入学选拔开始就严加要求。麦克阿瑟曾这样评价西点的培养目标:“我们需要的是战场上的狮子,要知道由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将战胜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公开招考合格人才,是西点办学的原则之一。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该校每年招生约1400人,基本条件是:凡报考该校的青年,必须是美国公民(除盟军学生外),年龄在17~22岁,身高1.68~1.98米,不论种族、肤色、宗教信仰和性别。但事实上,西点长期坚持收录男性公民,自1976年7月初起,按总统法令规定,才开始招收女学生。首批为119名,90年代增至800余人,占学生总数的1/6。
  报考学生必须在高中学习时成绩名列本班前茅,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才能,有所专长和业余爱好,出类拔萃。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要求:“谁要是在中学没有当过班长或者排球队的队长,就不必提出来西点的入学考试申请。”被录取者应具有强健的体质,能参加有关项目的体育比赛。考生在参加考试的前一年,还必须得到美国总统、副总统、参议员、众议员、州长、市长或部队主管的推荐。获得正式报考资格的青年,还必须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大学入学考试。然后,各军种学生入学资格评审委员会从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每年这所严格的军校吸引了许多10多岁的年轻人来报考,但是录取率通常只有1%。在美国,西点军校的考取难度可与哈佛相比拟,有人评论说仅有的区别是:哈佛的考生,富家子弟多了一些;而西点的考生,平民子弟比率大一些。但考上它们之间的任何一座学校,都有着同样的荣耀,同是未来的拔尖人才。军校公开宣言:“谁来到这儿,谁就会知道,他将来可能不会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将为了全民族的伟大事业而献身。”并许诺,经过西点的教育,毕业生肯定能达到重点大学的学历水平。
  西点军校学生自入校之日起,就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与筛选,实行优化与淘汰制。这一切是从1843年起就由国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的,从而保证了学生的高质量。每个学生在考入西点前都要做好被淘汰的思想准备和相应的保证。其父母也应充分保证做好工作,不留后患。实际上,第一学年新生淘汰率为23%,最终能学完4年毕业的学生约占入学总人数的70%左右。2006年度共有861人获得毕业证,占该届入学人数的72%,另外28%的学生未能获得毕业证。从录取到毕业,学校的管理就是法制化,铁面无私。西点军校能够获得崇高的荣誉,能够培养出众多的优秀军事人才,这和它那近乎残酷的训练和高淘汰率分不开。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8)
  新学生一入校,首先参观全校风光,体验原校长塞那强烈的荣誉观念和学校的传统精神。西点校园及附属场区位于哈迪逊河上游的高山,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一系列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建筑物为起伏的群山环抱。校园及场区总面积为2500英亩(1英亩=4046.86平方米),连附近政府公地在内共有15974英亩(约6500公亩)。外圈有冬季滑雪场、高尔夫球场、训练与野营区等;内圈主要是校园区,由教学大楼、学生区、运动场与活动中心等组成。整个建筑群以学校的大运动场为中心展开。学校校长的宿舍就坐落在大运动场边上,象征着校长与学生的亲密关系。许多楼群以着名的国家与军事领导人、战略家与教育家命名,显示着国家荣誉与优良传统。在校园区,设置有各种景点、名人纪念碑和塑像。
  华盛顿大楼是校区中心和学生队总部所在地。这里有着名的大餐厅兼礼堂,平日放着长条的陈列式餐桌,可同时容纳全校4000名学生就餐。举行重要集会或报告会时,大餐厅则作为礼堂会场使用。由于采用现代装饰与设备,学生可在每个位置听到声音、看到报告人的尊容。学生总部也在华盛顿大楼内。大楼的四周为学生宿舍楼区,一般是两层楼房,建造时间较早,有一半是20世纪60年代后新建的。无论是新楼旧楼,内部都是旅馆式套间与活动区相结合。一般是男学生3人住一间宿舍,女学生两人住一间宿舍。在华盛顿大楼的左翼是各教学系办公室、教室、实验室等。也有一部分教学系分散在学生区附近的泰那尔楼、巴特勒楼、马汉楼中。
  西点校园就是一座兵营,学生们都穿着军装。初来乍到的新学生,无不在这里强烈地感受到西点的荣誉和它对国家所承担的责任,无不感到生活在一种追求荣誉、竭尽职责和为国献身的气氛中。新学生进入西点,首先要遵守塞那创建的“荣誉制度”,即“每个学生决不能撒谎、欺骗或盗窃,也不容忍其他人有此类行为”。这是培养学生忠诚、正直的主要方法,其实质是强调“自我约束,自我完善”。
  纪律是西点军校的基本原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个4年的军校生活都是如此。对违反学校规定的一切行为,西点毫不留情,轻则记过、罚步操,重则关禁闭、开除。西点军校的无监视考试制度,就是西点道德标准的范例。
  学生们有时也对校内等级森严的规定颇有不满,发牢骚。教官知道后就会反问:“你们真的不相信军官的训练要比普通士兵严格10倍吗?我要告诉你们一点的是,战场上的形势比平时要复杂和危险得多,而你们现在毕竟还有自由。”学生们立即明白了其中之意,明白“自由有点儿危险,不能冒生命危险要自由”。
  西点军校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基础军事理论教育与技能训练,传授必要的大学文理科知识。教学课程的设置,充分反映出西点军校在美国各个时期培育新的军事骨干的指导思想,尤其是适应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的需求。以养成职业军官所必需的一切精神、品质和体魄,使其毕业后具有现代军官必要的基础文化,具有与友邦交往处事之能力,以及制定军事计划与指挥军事行动的能力,并能解决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西点军校4年制本科学生的课程共有40门,其中30门为必修课程,主要有数学、工程、英语、军事历史、军事科学、社会科学、国家安全、心理学、体育等。还可以在另外31门课程中,选修10门课程,选修课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信息科学、人文学、法律、工程学、机器制造、葡萄牙语、国家安全事务与公共事务等,各学科还分细目。21世纪初的西点军校学生,还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大讲堂里讨论当前的全球战略。西点军校的学生必须修满152~158个学分,而一般高等学校修满120~128个学分即可毕业。
  西点不培养头脑简单的武夫。学校的任务是通过4年的训练,使每个毕业学生都具备一名职业军官所需要的性格、领导才能、智力基础和其他方面的能力,以便模范地效力于国家,在战争中成为军中栋梁。学生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就开始进行6周的学生基础训练,又称为由老百姓变成军人的过渡训练,学生们则把它称为“野兽营”。教官对那些已经筋疲力尽的学生,歇斯底里地叫喊着:“只有那些深刻感受到想誓死为国家服务的人,才能完成这里的学业。”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9)
  训练充满严峻挑战、高度竞争和快节奏。第一步是队列训练。各种步伐操练,天天都反反复复地做,人人都像机器人一样,穿同样服装,迈同一步伐,说的话只有简短有力的两句“Yes Sir(对,长官)”和“No Sir”(不,长官)。
  第二步是严格的日常生活管理。每天早上6时,起床号一响,所有学生必须立即起床,出早操,整理内务,然后必恭必敬地立正,恭候高年级学生和教官的光临。
  从个人着装与仪表,到宿舍卫生,都要做得完美无缺。开饭的军号吹响后,4000余名学生齐步走向同一个大饭堂进餐。学生按行政班、排名次落座,就餐时由服务人员送餐,井井有条。一声“开饭”口令过后,才能进食。用餐时,不许喧哗,听不到杂音。6分钟上饭,24分钟吃完饭,他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吃下盘子里的热狗、豆子和巧克力蛋糕,一秒钟也不能拖延,时间一到就收餐。吃完早餐后,从7时半到12时全是上课时间,中间不休息。午餐、午休时间一共只有50分钟。下午要进行2小时的体育锻炼。晚饭后,休息50分钟就得上晚自习。所有学生必须到23时才能熄灯睡觉。每天夜间只能休息7个小时,还常常搞夜间紧急集合。在这里,耍小聪明、发脾气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种强烈的快节奏生活,将伴随学生们渡过4年。
  第三步是野外训练。训练在西点后山的山谷村进行。这里有茂密的山林,有各种训练场和障碍物。在这里,新学生的淘汰率高达30%。有不少新学生因经受不起野营训练的艰苦而中途退学。在野营中,人人都身着伪装训练服和战斗靴,住在帐篷里,一举一动都充满着实战气氛。每天都是野外强行军。直到这时,学生们才真正体验到了西点军校的军事生活。
  基础训练对每一位新学生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对那些平常浪荡惯了的高中毕业生来说,这里简直就是监狱。他们一定认为自己选错了路。这里除了军乐和国歌以外,就再没有别的音乐。没有啤酒,没有吉他,没有录像机,电视机总算有,但必须在大厅里集体收看。一切都很苦,一切都很严,但每名通过基础训练的学生都无比自豪,因为他们明白“西点”本身就是强者的代名词,他们和历史上那些风云人物已经是同学。
  从第二学年开始,学生们就必须接受各种军事训练:步兵巡逻,长途行军,轻武器射击,格斗,登山,潜水,工兵作业,野战通信,救护,野外生存,战地侦察,等等。夏季,学生还要到肯塔基的军事基地学习坦克作战和防空兵作战。防原子、防生化技能,也必须在第二学年掌握。
  到了第三学年,训练生活趋于多样化。学生将进行历险性训练。历险性训练共有4项,学生可任选一项:1.到巴拿马进行热带丛林作战训练;2.到阿拉斯加北部进行野外滑雪作战训练;3.参加特种部队,进行突击作战和空降训练;4.到科罗拉多空军学校进行驾驶直升机和野外生存训练。还有一些学生则结合专修的外国语言到有关国家作旅游式参观考察。学生可分到西欧、阿拉斯加、巴拿马、夏威夷或美国本土的各军事基地任见习排长。
  第四学年,学生成为高班生后,就成了塞那学生队的大小“头头”,可以显示一下领导才干。有的当管理4000名学生的“队长”,有的担任48名学生的排长,有的则当“参谋”军官。他们既要体验当指挥官的滋味,又要学会如何带兵。
  西点军校在开展学术研讨方面也非常活跃。每年西点召开的美国问题学生大会,常请知名人士作演讲与发言,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专题辩论会。学校的辩论团要参加10多场校际辩论会,还要走遍全国,开展25次辩论。在夏季,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参观访问国家政府部门和使团,包括国务院、国防部和其他政府部门;学生还经常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去走访各国代表机构,听取有关政策与国情介绍。
  为发挥学生的特长,西点军校每年6月还主持召开国家安全问题年会,特邀美国及部分外国学者与官员参加。这一活动把教学与决策、执行政策结合了起来,可在年轻军官中培养观察与分析国家安全与社会的重要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有效方式之一。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10)
  为了加深学生对某些学科的理解,学校多数系还开设特别计划班,如由系教员专门指导少数优秀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工作的荣誉班,深化已学的某项专业课程的高级班等。
  体育教学在西点军校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西点的口号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是运动员。”从学校的角度讲,运动员的健壮体质和顽强意志对未来陆军军官是至关重要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任西点军校校长时,开创了西点培养第一流运动员的活动。麦克阿瑟认为,体育训练可以培养军人坚忍不拔的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坚决勇敢机智灵敏的性格。美国许多着名将领都曾是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优秀运动员。体育训练贯穿在4年的军校生活中。学校里每个学生连队配备一名体育教官担任学生教练,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评定成绩。体育课从学生入学后就开始,有各项球类活动、游泳与体操。
  西点学生的体育运动关键在于坚持。学校规定从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4时30分开始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每个学生每两周应参加一项体育比赛。学生还要自愿参加春季体育比赛。每参加一项活动,学生都会增加朝气和新的活力,从而增强体质与毅力。运动会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棒球、足球、田径赛。平时也经常进行各种小型比赛,有篮球、手球、排球、拳击和摔跤,等等。每年的校际体育比赛开始后,塞那学生队学生大约有1/3的人参加31场校际体育比赛。西点的美式足球在全国很有名气,常常成为秋季大赛的开场球。由西点军校毕业生及支持者14000人组成的陆军体育协会,是塞那体育代表队的强大后盾,在军内有相当的影响。
  西点军校的体育运动队,为军校赢得许多荣誉,历史上一直被称为“哈迪逊黑骑士”(The B1ack Knights of the Hudson),后缩写为“黑骑士”(B1ack Knights)。美国的媒体有时也将西点军校的运动队称为“军队”(Army),这种叫法在美国已经成为正式的称谓,由此也可见西点军校运动队在美国军界和体育界的盛名和威望。
  体育运动,在西点军校是释放学生多余能量的阀门。学生们必须节制自己的各种欲望,亲吻、甚至性生活是绝对禁止的。在一次男女混合格斗训练时,班长将一名男学生与他的女性对手分开,因为这位男学生不是作出将敌人扼死的动作,而是轻轻地抚摸对方。至于谈恋爱,根本没有时间。有的学生为了上西点军校,而不得不跟女友分手,理由是:“她不理解我在这里必须努力学习和训练,我没有多少时间陪她。”
  西点军校公关部监控的范围很宽,要求记者向学生以及教官和校方领导人提的问题必须事先提交,学生必须自己判断如何回答记者的提问。如当记者问四年级女学生、21岁的布雷·米亚尔美国攻打伊拉克的问题时,她毫不迟疑地答道:“作为军人,我不能发表意见。这是由民意和总统决定的。只要总统下令开战,我们将尽我们的全力。”在这个身体强壮的小姑娘的夹克衫上,印有3项全能的标记,她说:“战争迫使我们对自己的誓言作进一步思考。我们之所以来西点军校,因为这里不仅仅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还因为我们在这里能够被塑造成一个完整的人。”米亚尔的宿舍布置得很随意,另一位女学生和她同住。在微机上方的书架上,放着有关军事战略和军事历史方面的书籍。墙角放着两把阅兵用的军刀,一张“军队需要你”的字条贴在冰箱上。她们的床很窄,下面放着两双靴子——行军鞋和擦拭的闪闪发亮的阅兵皮鞋。
  在西点军校,学生们生活的每一分钟都是由校方安排好的。在第一学年,他们只能休一个周末。男学生必须留短发,女学生要将头发束起来。所有领域都是等级森严,谁违反规定,谁将受到惩罚:扛着步枪绕圈行军5到10个小时。每个月都有一名医生为学生检查体内的脂肪含量,一旦超过22%,医生就命令他加强体育锻炼,并且严格规定饮食。教官强调:“身体素质在紧急关头决定着人的生死存亡。”每天下午4时,当课程结束后,男女学生们都去健身,举杠铃、打篮球、身着作战服穿越森林,或游泳、柔道、擒拿格斗。教官教导学生如何用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让敌人的胳膊脱臼,或不出任何声响地将敌人扼死。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11)
  新世纪的西点军校学生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后,通过电子邮件得知当天该穿什么衣服。如果天气非常冷,他们就要戴上黑手套,穿上熨平的黑衬衣和带有风帽的黑夹克衫,并打上领带。灰色的裤子沿裤缝有一道宽蓝条。7点半的时候,这些学生第一次在院子里集合点名。早餐后开始上课。课间,灰色的校园里总是挤满了忙碌的年轻学生。谁也不敢迟到,否则会挨训斥。普通院校的一刻钟课间休息在这里却没有。这里没有晚会,有的只是晚间拉练。
  “西点人”获得了“机器人”的称号,他们体格健康、敏捷,头脑机智、健谈,适应能力非常强。连他们说话的语速都经过了训练,并注意词语的慎重选择。他们谈话用“我们”,个人的观点是没有的,集体主义、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在他们的思想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学生经过4年的严格学习毕业后,获理科学士学位,授陆军少尉军衔。学生毕业后,至少应在军队连续服役5年和3年的后备役。学生在校期间,4年课程及住宿均免费。开支主要由国会拨款支付,每月可领取津贴。一年级学生每月70美元,到四年级每月可达200美元左右。经过这几年的艰苦学习和训练,这些少男少女被塑造成了“有自己强烈个性的指挥官”,即使没有别人监督,他们也能做正确的事情。
  毕业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此时美国政府已经在每位学生身上花费了90.476万美元。在未来的战争中,美利坚合众国对这些第一流的职业军官深寄厚望。这些学生也确实在西点的培养下,成为军中精英和社会强者。
  渡过了1440个艰难的白昼和黑夜后,即将毕业的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面对星条旗庄严宣誓:珍惜校荣,为国效忠。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校长把一枚枚西点军校的校徽授予毕业生。校徽上镌刻着一只目光炯炯的山鹰,一顶闪闪发亮的钢盔,一柄寒光逼人的短剑。还有一行醒目的大字,那就是闻名于世的西点校训“国家·荣誉·责任”。此时,激动的学生们以传统的抛帽方式庆祝自己学业的完成,庆祝自己从此走上了辉煌的军旅生涯。他们在这里接受训练,他们从这里走向战场。
  西点军校成立以来,培养出一大批为人们所熟识的美国军政领导人才,将星闪烁。其中有3700多人成为将军,2人成为美国总统(格兰特和艾森豪威尔)。据统计,美国陆军中超过40%的将军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从南北战争到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西点毕业生都留下了身影,创造了耀眼的业绩。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西点百年校庆时说:“这整整一个世纪中,我们国家其他任何学校,没有像它这样在刻有我们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此后又过去了风云变幻的100年,西点军校宝刀不老,依然辉煌光荣。
  翻开美国的军事史,没有哪一页没有留下西点毕业生的伟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美国参与的战争,就一定有西点军校毕业生的身影。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点军校在美国军界的地位依然显赫。美国远征军总司令约翰·丁·潘兴将军,以及当时美国38支参战的部队中,有34支部队指挥官是西点军校毕业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点军校毕业生再次脱颖而出,扬名欧陆,名望可谓达到巅峰。北非的沙漠,西西里的群山,欧洲的大平原,太平洋的荒岛……处处都可见西点生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战时任欧洲美军兼盟军总司令)、道格拉斯·A·麦克阿瑟(美军太平洋总部最高司令)、乔治·S·巴顿(第3集团军司令)、奥马尔·布莱德雷(第1集团军司令)、阿诺德(陆军航空兵司令)、史迪威(中印缅战区总司令)等高级将领。还有安东尼·麦克阿利夫、麦克斯韦尔·泰勒等人,都再次使西点生确立了在美国军界的杰出领导地位。这些西点军校骄子在战场上打得轴心国部队闻风丧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1946年秋季,受英国首相丘吉尔表彰的最杰出的30名美国将军中,有21名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布莱德雷和后来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所在的班级164名学生中有59人成为美军将领,因此这个特殊的西点班也被称为“将星之班”。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12)
  二战结束后,西点继续为美军输送着一批又一批指挥官:詹姆斯·范弗里德、李奇微、威廉·威斯特摩兰及阿布拉姆斯等人相继指挥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克拉克、李奇微被困朝鲜战场,威斯特摩兰陷入越南战争不能自拔。这不能不说给西点的辉煌平添一抹暗淡的色彩。
  20世纪90年代,当烽烟又在中东荒漠升起时,美军驻海湾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又重新树立了西点军校的名声。“沙漠风暴”中扬名世界的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诺曼·施瓦茨科普夫也是西点生。前国务卿黑格、陆军部长托马斯·怀特等都是西点校友。
  历经两百余年风云,今日西点光辉依旧。西点军校不断铸造着新的辉煌,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历史。1802年,西点建校第一批学生只有12人;1870年,西点开风气之先,开始招收黑人学生,1877年亨利·O·弗里普尔成为第一位西点黑人毕业生;1976年,西点首次招收女学生。现在,西点共有学生4000多人,其中女生占15%,非盎格鲁·萨克逊种族学生占10%。与西点创建之初引进外国教员不同,现在西点也招收外国学生来学习美国的先进军事理论。
  每年7月初的“R日”,1200名新生开始他们的西点入学教育。新生将在严格的基本军事训练中初次体会西点精神。8月中旬开始正规课程。学生们必须完成30门核心课程,数学、科学和工程学仍然是重点,但今日西点也开设人文学科和公共事务学科。负责教授和管理学生的学校职员80%是现役军人,其余20%是文职人员,现在所有西点军校的教授都是各自专业的博士专家。
  西点军校现在每年向美军输送900名学生,他们是经历了47个月严格训练的胜出者。与此同时,西点学生在军事领域之外的许多方面,仍然保持着与他们的先辈一样的荣誉。西点曾有79人荣获“罗兹奖学金”,排名仅次于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之后。美国宇航员弗兰克·博尔曼、爱德华·怀特、巴兹·阿尔德林和米切尔·科林斯都是西点毕业生,“美国在线”的创始人詹姆斯·金姆西和ITT公司总裁兰德·阿拉斯考格也是西点生。除此之外,今天活跃在美国政界、法律界、工程技术等各种行业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是西点精神的继承者。
  2002年3月16日,是西点军校建校200周年纪念日。西点为此设立的主题是“国家·荣誉·责任——西点200年——永远领导”。时任西点总监威廉·J·列诺克斯中将解释说:选用这个主题是因为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宣布,我们这里所教授的许多历史,正是由我们培养的学生所创造的。因为西点永远是领导者。
  2006年5月27日举行的本年度毕业典礼上,军校宣布取得全年级第一名好成绩的毕业生是21岁的华裔女学生刘洁(Jessamyn Liu),她从布什总统手中接过毕业证,并代表全体毕业生致告别演说。她说:“正是在西点军校,我学会站起来,学会承担责任。在这里,你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任,还要对其他人负责任。”本届毕业生中共有65名亚太裔学生,占本届毕业生约7.5%。
  中国军队和美国西点军校一直有着密切的接触和交流。中国人民解放军访美的军事代表团,绝大多数都会到这所军校参观访问,并派出留学生和客座学者到这里学习交流。台湾的黄埔军校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即采取美式教育,课程以美国西点军校为蓝本。中美两国、两军在军事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互相了解和军队建设,对促进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有着重大作用。
  军校“老字号”——英国皇家军事学院
  英国皇家桑赫斯特军事学院,是英国培养初级军官的一所重点院校,也是世界训练陆军军官的老牌和名牌院校之一。其前身是1741年建立的伍利奇皇家陆军军官学校(仅培养炮兵、工兵和通信兵军官)和1802年建立的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培养陆军初级军官和参谋人员)。1940年两校合并,1947年改为现名。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13)
  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校址在伦敦市西南约48公里处的奥尔德肖特军营,在伦敦路北侧,占地面积3.54平方公里,折合875英亩。学校与19世纪中期的英国皇家参谋学院同址。学院下设军事科技、作战研究和国防事务等科室,由5个分学院组成,即新学院、老学院、胜利学院、施里文汉学院和女军官学院。各个学院的楼群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巧妙地将皇家陆军的历史、传统和战绩以及殖民地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其中就能感受到皇家军官的荣誉。
  最现代化的建筑群是1970年建成的丘吉尔大楼区,包括容纳1200人座位的大厅、维克多利学院的东楼区和桑赫斯特学院的校部办公区,设计师荣获了建筑学会奖。老学院有战胜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的纪念厅和物品,并用类似于殿堂的参观方式摆放,在所有的楼群中显得十分壮观。在新学院楼广场南侧有两座纪念碑,一座是“隆伯格石”纪念碑,这是蒙哥马利元帅在1945年5月接受德国北部的德军投降的珍品,于1958年迁到桑赫斯特;另一座为法国王子英皮里尔的立像,他是被流放的拿破仑三世之子,曾在皇家伍尔维奇军事学校学习,在1879年佐鲁战争中丧生。立像在二战后迁到桑赫斯特校园。
  桑赫斯特校园的建筑群及其装饰品、陈列品,犹如一座古今结合的军事博物馆,使一批又一批的英国学生从中吸取所需要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学院的中央图书馆藏书15万余册,另外还有许多油画、礼品等。墙上还专辟学院优等生的名单。他们均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荣誉剑和其他礼品。
  这所老牌的军事学院历史,可以追溯到1741年4月30日。那一天,经国王乔治二世批准,英国皇家第一所军校在伍尔维奇(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的前身)成立。首任校长为F·R·G·马修斯少将。英军正式训练军官的历史可追溯到260多年前,1671年英军开办的短期训练班,多数与军械局相关。1741年4月30日,乔治二世国王签署一份皇家文件,决定建立皇家军事学院。校址在伍尔维奇,主要为皇家炮兵团培训军官。其后,皇家工程兵、皇家通信兵、皇家装甲兵等自1920年也相继建立了军事学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伍尔维奇军校关闭。直到1947年,英军将其与皇家军事学院合并,正式改称为陆军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并在当年1月3日开学。该校下辖3个学院,英军老学院、新学院、维克多利学院,驻桑赫斯特,直到1970年。学院编有4个学生连,各连以英军参加过的着名战役命名。在各个院校的集中与合并中,桑赫斯特聚集了更多的军官训练机构而成为今天的庞大规模。
  桑赫斯特军事学院自建校以来的260多年历程中,培养出了大批英军指挥人员。据英国官方统计,1947~1978年,共培养出1万余名英国陆军军官和40多个国家的1100余名外籍军官。目前英军中80%的军官是由这里培训的。仅从1947年到1990年12月,总共培训各类军官学生23993名,其中包括来自海外74个国家的学生。如1990年被正式任命为军官的776名学生中,有317名获英国大学的学位,56名为来自海外的学生,68名为女军官。从这里出来的毕业生,有的战功卓着,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身居高位,有的海外留名。历史上,英国军队陆军参谋长多是由该校毕业生担任。其中,英国前首相W·L·S·丘吉尔以及蒙哥马利、罗伯茨、亚历山大等10多名陆军元帅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该校学生入校前主要是中学毕业生,经考试合格后入学。个别学生从陆军士兵中直接选拔(每年仅招5名),另有少量学生为韦尔贝克学院(培养军事技术人员,1953年建立)学生。此外,印度、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的学生也占一定比例。学制开始时为18个月,每年1月和9月两次招生。1955年9月起改为两年制,每年分为3个学期。
  被挑选进入该学院学习标准军事课程的学生,来自英国官办和私立学校的约占33%,来自普通学校的约占43%,因获得陆军奖学金的男中学生而入学的占8%,由陆军韦尔贝克学院的6年级学生考入的占12%。立志爱好科学和实用技艺的16岁男童,先期进入该学院接受军事技术训练和理论教育,取得优等成绩者直接升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14)
  桑赫斯特军事学院为了培训不同层次、不同职位的军队人才,设有预科班、标准军事班、正规职业军官班、大学毕业生标准军事班、妇女军官班等。学院设有标准军事课程、正规职业军人课程、标准研究生课程、皇家妇女队课程和罗阿伦连课程等5种课程,同时还为专业兵、地方军、志愿后备役军官设了一些短期课程。
  课程包括军事学科和普通学科两部分。1972年学校教学全面改革后,课程设置更加突出军事。到1976年初,标准军事课程和正规军官职业课程由12个月增加到14个月。学校的训练目标是:要求学生牢固树立职业军人的志向和报效国家的责任心,养成必备的领导素质、纪律性和使命感,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军事基础知识。
  标准军事课程学制为28周,分两个学期授完,属新生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步兵小分队战术、识图用图、通信、武器操作与使用、队列、三防、急救、后勤、组织指挥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正规部队招来的士兵和从地方招来的中学生,在学习标准军事课之前,必须在陆军教育学院训练班先接受5门普通教育课程和2门高等教育课程的专门学习,获得进入皇家军事学院的文化资格。
  正规职业军人课程,是为在皇家军事学院学习时申请终身服役,并在毕业后到部队任职2~4年的军官或在部队任职期间决定转为终身服役并获得推荐的军官开设的,学制为24周。课程主要内容是战略研究、民主社会与军队、国防事务、军事技术、法语或德语、语言表达等,全部讲授理论,目的在于使正规军官对其职业有一个广泛的认识,提高他们出谋划策和表达的能力,使他们接近或赶上大学毕业的军官,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完正规职业军人课程后,一些经文化考试合格的军官必须进入施里文汉皇家军事学院或地方大学,以取得学位;文化考试不合格的转到特别训练班学习,达到必要标准后才能任职。
  标准研究生课学制28周,是为从地方招收的大学毕业生开设的。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标准军事课程类同,毕业后不必再学习正规职业军人课程,即被授予中尉军衔。
  女军官学院全部招收女学生,1980年并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建制,目的在于能充分利用该学院的教学设施。教学大纲的主要部分与男学生相同,着重培养女学生的领导才能。
  皇家罗阿伦连课程,是专为未能完全达到正规陆军遴选委员会规定的入学标准的部队生开设的预科班,学制为12周。
  桑赫斯特军事学院教育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合格领导人才,并为军兵种年轻军官提供所需的基础知识,以使他们适于担任初级指挥官。皇家军事学院的办校宗旨是:使军官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及担负的职责,培养基本的领导和管理才能、纪律观念和责任感,提高身体素质。因此,皇家军事学院的入校训练,并不像美国西点军校那样的“野蛮”,而是在保持英国绅士风度的前提下,将学生从老百姓向军人转变。如新学生入学后前5周的生活,排得满满的。新学生忙得抬不起头,目的是使自己由老百姓变成军人,组成一个集体。最初的标准是学会理发、擦皮鞋、换装、清扫房间,还要接受不断的检查、训话,等等。这些基础的工作,对刚走出中学校门的少男少女来说,的确是艰苦的锻炼。
  学生要获得荣誉剑、女王奖章是相当难的。最初5周之后,学生感到稍为轻松些。然而体育训练、智力考核,非常严格,并且多样化,既有在教室的听讲、运动场的锻炼,还有在各种地形、不同地区的野外演练。桑赫斯特军校通过这些艰苦的训练,以造就新一代军官。毕业检阅之后,军官学生则成为正式军官,开始了军旅的新生活。
  英国陆军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虽然培育的是初级指挥人员,但它对英国军队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20世纪70年代,英国皇家建军宣布:凡是要到正规陆军去就任的军官必须要经过桑赫斯特军事学院的培训。这个规定,表明了这所军校在英国社会的地位。目前,这所军校按照“当好军事领导者”的校训,以英国人的精明细致和英国陆军的自豪,在21世纪再展新的辉煌。
附录3 世界着名军校简介(15)
  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的原伏龙芝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现今正在为他们各自的国家输送着大量的优秀军事人才。这也不仅使人们反观中国的黄埔军校,为台湾有人在“去中国化”中要砍掉凤山军校、斩断黄埔军校的历史延续而忧心忡忡,同时也为广州的黄埔军校蜕变为遗址旅游景点而心存别样感情。
  有许多黄埔老人呼吁:中国如果丢了黄埔军校这个来之不易的世界级品牌,实在太可惜。
  20世纪初,一批中华优秀儿女团结在“红色”和“蓝色”的旗帜下,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摈弃各种党争政见,打造出了“金色”名校黄埔。
  21世纪初,同一片历史天空下,为了祖国的完全统一,铸造新时代的中国军魂,当代中华儿女应该有当年孙中山先生的那种宽阔胸怀和大家风范,重新擦亮“中国黄埔”这块响当当的世界金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强盛。
 


网载 2013-08-27 16:19:27

[新一篇] 中國黃埔軍校 附錄2 黃埔軍校大事記

[舊一篇] 中國黃埔軍校 主要參考資料書目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