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第五章 卢梭复活:从论坛到神坛 二、卢梭复活——大革命前的精神氛围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二、卢梭复活——大革命前的精神氛围

   冥冥之中似有命运之手在蓄意播弄,竟安排伏尔泰与卢 梭在1778年同一年去世,似乎在催促法国社会在这两个冤家 巨人中及时作出褒贬选择。

   葬礼哀荣显然对伏尔泰有利。塞纳河边万人空巷,迎接这 位一直笑到死的哲人遗骨。他的心脏装在一个盒子里,永久存 放于国家图书馆。盒子上刻着他生前的一句名言:

   这里是我的心脏,

   但到处是我的精神。O F

   与此同时,卢梭在街上被马车撞倒,继而被路边的狗扑伤。报纸有意将标题写成“卢梭被狗践踏”,咒他快死。卢梭5月听说伏尔泰已去,哀叹:“我与他的存在相互连在一起,他如今已死,我也将不久于人世!”两个月后跟踵而去,临去前只留有一句:“全能的主啊!天气如此晴朗,没有一片云,上帝在等着我了。”O G

  卢梭还会回来吗?

  1778年,或这一年前后,是法国社会的多事之秋,有几件事可记:

  1、法国正式出兵,支援北美独立战争,并且获胜,一洗七年战争之耻。路易十四以后的法国王室国际声誉,似乎已臻顶峰;

  2、米拉波于同一年在文森监狱中写作《密札制和国家现状》,揭露顶峰内里的专制暴政;

  3、杜尔哥财政改革失败,瑞士银行家内克以客卿身份接管宫廷财政,以俭制奢,激起王室与贵族一片嘲骂。王室破产、国家破产的消息却不胫而走,在民间广泛流传;

  4、国舅约瑟夫二世从奥地利来访,走遍法国。最后在国境边界离境前,交给王后一篇长达32页的训词。国舅告诫妹妹安东奈特:“我现在对你的幸福生活能否维系,真是忧心如焚,因为你长此下去是不行的。你如不早作准备,革命将非常残酷。”O H

  革命从远处走近,还需再走11年。路易十六的日记里异常平静:

   买一百粒做果酱的杏十二路易;

   赌钱输一万二千八百七十四路易十二苏;

   赐王后一万两千金路易;

   无事可记;鹿跑到波尔卢瓦亚尔修道院去了;

   整整一个月无事可记O I;

   与此同时,他的财政大臣在王宫的另一侧也在算帐:需6 亿5千零50万锂才能填补宫庭挥霍造成的亏空,20亿支援 北美战事的赤字尚无着落。

   财政大臣走马灯一般更换。法王不断改革,改革不断失败。改革时颁布自由主义倾向的法令,显然受到启蒙哲学之浸染;失败时则动用纯封建性质的专制措施,又激起民众向自由主义进一步靠拢。斯特拉斯堡造币厂铸了一批金路易,在国王像上面,加上了一个表示凌辱的尖角,以刺王后不贞。人们开始试探改朝换代,在酒馆里换钱,把金路易往桌上一扔,公然说:“把这醉汉给我换了!”O J

  旧制度在一步步挑逗民众,本身却在一步步脱序,削弱自己能够约束或吸收民众参预的制度整合能力。

   贵族自投石党事件惨败,政治上已发不出独立音响。王室迁显贵4000家于凡尔赛宫,腐蚀其政治雄心,任其在凡尔赛销金窟中花天酒地,民间盛传贵族行为放荡荒淫无耻的种种丑闻;乡间贵族“在自己的城堡里闭门不出,不为君主所知,与四周的居民格格不入”;社会每天都在运动,而法兰西贵族却纹丝不动。他们折磨人民,使人民贫困,却没有统治人民,他们只招人憎恶,而毫不使人畏惧。这样,贵族阶级在丧失权力制衡的政治功能之后,又丧失整合民间行为规范的社会功能;教会急剧衰败。上层主教聚敛财物,私生活充满丑闻。巴黎罗昂宫曾有4位红衣主教居住,并私授衣钵,却没有一个小教堂、祈祷室。每有弥撒,则在红衣主教的“猴厅”举行,周围装饰着众多猴子图画。下层牧师愤懑怨恨,饱读启蒙作品。“在过去,他们劝他们所牧的羊群忍受,现在他们却把自己所充满的愤怒与辛酸灌输到农民脑子里去。”O K修道院关闭,修道士 流失。1776年一年关闭550所修道院,1770至1789年,修道 士人数从26,774人减至16,335人。O L这个至关重要的社会阶 层,也在流失它传统的道德整合功能;

  高等法院与王室貌合神离,两者明争暗斗的记录贯穿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朝代。它在王室、贵族、平民这三个世俗政治势力中僭越教会之职,始终以抑强扶弱的道德面貌出现。正如米涅所说,它在路易十四时代于国王有利,打击贵族,在路易十五时代于国王利弊参半,在路易十六时代则帮助平民反对王室O M。路易十六曾解散法院,试图“把王冠从法院档 案室里取出来”,但是被解散的法官与被解散的显贵会议的代 表却在大街上受到民众欢迎,被举过人头,接受人们的夹道欢 呼。这场旷日持久的“院府之争”,大大削弱了王府、王权、王冠 等一切与国王有关事物的尊严,削弱了王朝的合法资源。 教会、贵族、王权,绞股在一起,才能组成一根巨链,拉紧 法兰西这艘大船,使之安然泊碇于波旁王朝的港湾。山雨欲 来,飓风鼓帆,锚链嘎嘎作响。谁在水面下摸索,悄悄解开大船 下的锚链?

  应该说,解缆者人人有份,不能全部归咎或归功于卢梭一 人。

   马迪厄评王后安东奈特不知深浅,强使抨击贵族特权的《费加罗婚礼》上演于法兰西大剧院,留有一番意味深长之评论:“革命在其见诸事实以前,早已深入人心;在造成革命的人物之中,无论如何该把这批最先为革命所牺牲的人也算在里面。”O N

  启蒙哲学对革命的推波助澜作用,就是在这种矛盾的形式下出现的。

   第一,关于理性。理性如酒,是水与火的奇怪结合。理性 在英国,已渡过如火如荼狂飙激进的阶段,沉淀为经验哲学, 以冰镇乌托邦狂想。伏尔泰、狄德罗援引英国哲学进法国,初 衷只要理性如水,不要理性如火,援引其逻辑结论,避免其历 史过程。但是理性一旦引进,并发展为理性法庭,以此判决宗 教权威,适逢法国社会人心激荡、危机四起的动乱年代,这样 的理性矛头怎么可能不越过始作俑者的解释范围,直指人间 政治权威?理性在英国可能为水,在法国就可能为火,不可避 免地要经历一次法国式的如火如荼的历史过程,点燃按理性 设计,大规模营建乌托邦的烈焰。

   革命前,狄德罗《百科全书》17卷和布封《自然史》36卷畅销巴黎,成了名流淑女必备的闺房陈设;“自然、科学、理性”这三个词全是以大写形式在印刷品中出现;人们既能发现宇宙法则,为什么不能发现社会法则——法律,并按照这一法则有计划地改建社会?牛顿在上,伏尔泰在下,理性反倒成了法国人浪漫精神的护身符!早在卢梭发现的那一深层世界颠覆此岸秩序以前,牛顿的世界在法国已经为他扫清了道路。这两个世界在理论上打架,在实践中却可能合力并流。这两个世界后来在实践中发生了争执,那不过是历史老人狡计百端,在以后所展示的丰富内容。在此之前,无论是伏尔泰还是狄德罗,怎么能够设想在大革命前的混沌之中,他们的经验理性之手会和卢梭先验理性之手被历史老人捉在一起,一起摸向法兰西大船摇摇晃晃的下部,摸向那根民族安危系之一绳的巨锚?然而,逻辑的历史一旦被历史本身捉住,展现为历史的逻辑,就是如此矛盾,如此吊诡。革命来临,雷吉娜·佩尔努称之为“哲学世纪”的来临,米什莱称之为“法律”的来临,都同样正确。米什莱把“民族、国王、法律”总结为革命第一座右铭,确也精当。它们是“自然、科学、理性”在实践中的大写,只是在它们扫清道路并与卢梭思想短期合作以后,方被卢梭式的革命座右铭迅速取代为:“良知、公意、起义”!

   第二、关于进步与乐观。

   伏尔泰晚年确曾说有一句,年轻人真幸运,有可能看到我 们看不到的革命景观。但是相比他一生所指挥的乐观主义大 合唱的宏大声浪,这样的声音微乎其微。

   法国已有77年没有侵略、掠夺、破坏、内战、烧杀,人们有什么理由不活得轻松、自信?丰特内尔说:“不关心所看不到的,只相信所看得到的,将是十分愉快的。问题就在于精打细算,智慧的手中应该总是有钱”,P E这是革命前知识界,文化界 的普遍写照。当时的启蒙哲士,几乎人人手中有钱、有土地、有 债券。伏尔泰被尊称为“欧洲教长”,但是他的人间事务所经营 得也同样出色:“我的住所就是人间天堂”,“我想以最保密的 形式,在某个既能保守秘密,又绝对忠诚的公证人那里存放一 笔钱,他可以在一段时间里用这笔钱从事有利的投资活动,而 我在需要时也能马上收回。”伏尔泰最初年薪不过6000锂,但 死后留下的遗产却达16万锂。P F据索布尔统计:“至少有12位 《百科全书》编者都曾在某一个时期得到某个财政机构的资 助,不管他们的思想是多么进步,他们都无可争辩地多少保持 着接近于旧制度社会中渊源最大的产物——特权。”P G在特权 保护下的乐观主义思潮,表面上能起到粉饰危机作用,但在另 一方面却麻痹上层统治者对危机的警惕,反而加深了危机。尤 其是他们宣传的这一种思想,更是促进了危机的激化:富人的 奢华造就了穷人的生计;因此,每个人都应以最完美的形式适 得其所——即达朗贝尔所言:“哲学家满足于揭示人在社会中 的位置,引导人到达这一位置。”如果说,路易十五的名言是: “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那么毫不刻薄地说,哲学家的名 言则为“我死后,怎么可能洪水滔天?”

  这样喜气洋洋的乐观主义大合唱,麻痹了上层,刺激了下层。要不了多久,人们自然会想起卢梭的声音: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用奢侈来医治灾难,结果它所带来的灾难比它所要医治的灾难,还要深重;都市越引起那些愚蠢的人的羡慕,便越令人看到农村的被抛弃、田园的荒芜、大路上充满着论为乞丐或盗贼的不幸的公民;国家一方面富庶起来,一方面衰微下去……。P H

   《爱弥儿》:巴黎在各个方面都是由外省供给的,它花掉了几个省的收入。本世纪的理财家竟没有一个看出:要是把巴黎这个城市毁掉的话,法国要比它现在这个样子强盛得多……。

   《爱弥儿》: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到。P I

   第三、关于宗教。

  马迪厄一语道破天机:“颂扬哲学家之胆大敢言的大贵族们,没有一个曾注意到宗教观念就是当日社会制度的关键。”P J

  正是在这一领域,启蒙哲学的狂风吹过以后,卢梭留下的影响才越来越独特,越来越占分量。

   1787年11月19日,路易十六颁布敕令,归还新教徒的 公民权和合法地位,恢复南特敕令(1598)对新教徒的保护。此 时正是卢梭去世前一年,上距路易十四取消南特敕令(1685) 几乎一百年。过去的这一个世纪,法国新教徒是完全处于地下 状态的世纪,是一个充满迫害、反抗、救赎和英雄主义壮举的 世纪。这一个世纪的精神聚焦为一个焦点,那就是坚持彼岸精 神,坚持对现时秩序的不断反叛,坚持千年福音与世俗历史进 程的尖锐对抗。

   完全可以想象,这一份在地窑里酝酿百年的仇恨与愤懑一旦公开释放,一旦接触到卢梭思想道德救赎的火种,将会形成什么样的爆炸局面?令人不安的是,恰恰是在最需要对宗教观念进行吸收、整合的历史时刻,启蒙哲学却作出了相反的反应:以无神论主张刺激宗教观念、挑逗宗教观念。P K

  尽管启蒙哲学内部尚有分歧,如伏尔泰对狄德罗、达朗贝尔的无神论曾表示不满,坚持他自然神论、泛神论立场,但是启蒙哲学在当时产生的总体效果却是无神论的,而不是泛神论的,更不是有神论的。包括伏尔泰一段时间内所使用的那个着名的信件签名:“écraser·Linfame—踩死败类”,后来缩写为“écraser—埃克兰夫先生”,当时人们的理解,败类也是指宗教本身,而不是宗教迷狂。P L

  在启蒙精神的感召下,18世纪法国社会流行的格言就是:“要想成为资产者,就必须不信教”,甚至那些发了财的上层主教也是如此行事,如前述罗昂宫内的红衣主教。上层社会对宗教作用的鄙薄,还可以通过他们对宗教实用功效的“清醒”态度,得到反证。银行家内克在其《论宗教观点的重要性》这本小册子中说:“捐税使人民处于沮丧和贫困中的时间越长,对他们进行宗教教育也就越是必不可少。”同时代另一个作家里瓦罗尔说得更为轻松:“当人们觉得这个世界无法忍受时,务必要以来生后世安慰他们”。P M伏尔泰所言“没有一个上 帝,也要创造一个上帝”,也应在这一层意义上来理解。 这种貌似有神论的说教,清醒到这种程度,只差说出这么 一句——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不是我的鸦片。这种心不在焉、 精明过了头的有神论,实际上是启蒙哲学无神论的一个虚伪 延长。它反而暴露出上层社会的欺骗,加剧了上层社会与下层 社会的分裂,反衬出卢梭道德救赎的诚意,从而为渊驱鱼,给 卢梭哲学召唤底层民众打开了另一条通道。

  启蒙无神论既催生革命,又被革命打击,两方面的矛盾效果几乎达到悲剧性的程度。首先,它“站在公开的无神论阵地上作战”,大大戕伐了那根大船下面的巨链。尽管它无意,客观上却刺激了革命的爆发,而且在革命的前期阶段战绩辉煌,直至法兰西全境爆发1792年的非基督教化运动;与此同时,它掏空了这个民族与宗教资源相伴相生的道德资源,激化神意饥渴,造成道德抗议运动,1794年罗伯斯庇尔之所以创立最高主宰教,重建道德理想,原因之一,即在于此。启蒙政治学理论从英国舶来,本来只限于一种渐进的局部改革,充其量是一场政治革命。但是,它的法国无神论踢马刺却帮了倒忙,刺激着法兰西烈马狂奔不已,踢倒了宗教栅栏,直冲政治革命、社会革命、道德革命相继并发的危险区域……。“那是一个理智和启蒙的时代,同时也是各路江湖骗子横行的黄金时代,人们的信仰时而具有神秘的气味,时而又带有歇斯底里的色彩,从圣梅达尔墓中狂热的冉森派教徒,到圣日耳曼伯爵P N、卡廖斯 特罗Q E、卡萨诺瓦Q F、直到鼓吹动物磁气疗法的麦斯麦Q G,真是 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当时的社会以追慕离奇古怪为特征,乍 看起来同崇拜理智是不太协调,它对宗教的不信伴随着一种 令人困惑的轻信,卡廖斯特罗可以把他的妻子说成是女精灵, 可以自称拥有点金石;圣日耳曼伯爵可以声称自己长生不死; 这些巫汉术士主要靠他们的受骗上当者为生,而这些受骗者 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更多地则是来自上层社会。

  如果承认在这个‘富有感情和理智的人’身上,还存在着某种需要——这种需要尚未被哲学家的论断所言明,承认他在《百科全书》向他展示的简单而又安全的世界之外,还在寻求某种满足,寻求强烈的刺激,那末,他在哪一方面会很快得到充分满足呢?”Q H

  这是雷吉娜·佩尔努总结18世纪末革命前夕的法国精神氛围的一段精彩论述。在这幅躁动不安的巨幅油画前,人们是否应该回忆起路易十六当时的日记?

   ——“无事可记;鹿跑到波尔卢瓦亚修道院去了。”


朱学勤 2013-08-20 15:32:05

[新一篇] 道德理想國的覆滅 第五章 盧梭復活:從論壇到神壇 一、盧梭之死——控訴者被控訴

[舊一篇] 道德理想國的覆滅 第五章 盧梭復活:從論壇到神壇 三、盧梭升溫——大革命的道德理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