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潮:《书海泛舟记》乱世之中的一张书桌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乱世之中的一张书桌
    文:吉耳 出处:南方都市报 2007年9月
  
  《书海泛舟记》讲的是六七十年代的事情,但若是不读此书,对民国读书人的了解便不完全。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和大学者在建国后的跌宕命运我们多有了解,但那些受过传统教育的普通读书人,他们的经历没那么惊心动魄,反倒更能反映出传统文化在截然不同的政治环境下的失落过程,这种第一手资料是不多见的。

  读《书海泛舟记》,印象最深的当属父亲这一形象。这是一个在建国前度过青年时代、完成教育的中年男子,自称“生不逢时,饱经战乱,半辈子为生计奔波”,“文革”时入过牛棚,做过“牛鬼蛇神”,结交的朋友有大夫、店员、小学教师、商人等,可知乃是隐没民间的畸零之人;在读书一事上涉猎极广,用力亦深,学得其法,识见不凡,在做人一事上平和宽厚,豁达大度,是典型的旧式知识分子。书中文章,讲的全是父亲教“我”读书的故事。

  “我”则生于五十年代。这一代的中国人,在教育上是最被耽误了的,祖辈父辈所接受的传统教育被彻底否定,社会崇尚的是粗鄙浅陋的反文化之文化。因此此书最令人称奇的,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我”居然还能接受到那样的教育:七岁时,开蒙日课有《千家诗》十首,熟读三遍,读《幼学琼林》一页,继而诵读《古诗源》、《唐宋名家词选》、《唐宋诗举要》、《乐府诗集》等;十岁时,父亲以《初学记》作为国文教材,“以此书为日课,先把子目背下,两个礼拜读一卷,随手记下生字、词语,过后查字典,注音、释义,依叙事、事对、赋、诗、赞,循序诵读,不懂即问,一年读完”;十一岁时,每天读上八页《四部精华》,经史子集各读一篇;十七岁时,父亲给“我”开“父子大学”,头两周是预备课,讲“朱子读书治学法”和“文史书目举要”,第三周正式上课,一周讲历史,课本用《史记》,参考书是崔适的《史记探源》和翦伯赞的《中外历史年表》,一周讲中文,课本用《诗经》,参考书是许慎的《说文解字》和王力的《古代汉语》……现代人看到这个进程表,是不免瞠目结舌的了,但这正是民国与之前数千年中国读书人的标准课程。也是因为打下这样的底子,作者范福潮先生才能有今天这样的笔墨与智慧。范先生说过,他在四十岁之前终于把二十四史读完了。范先生没有吃上学术这口饭,可是试看今日中国,能安安静静、老老实实把书读通的学者又有几个?中国教育倒退之严重,实在令人愧对祖先。

  书中提到的各色人物,社会阶层有别,受教育程度亦不同,但都是爱读书的人,来往之间也离不开书,可见读书之风气。可随着时间渐转,书中屡见弃书、毁书、轻视书之事,不由叹息人事变迁。作者受父亲教诲“身处乱世心不可乱”,但乱世之中容不下一张书桌的事实,任谁也改变不了的。


范福潮 2013-08-20 14:17:30

[新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漁樵閑話是史詩

[舊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品讀 聽范福潮絮絮叨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