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若此——稻恒浩时代剧《风林山火》人物发展分析一 关于“风林山火”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天道若此——稻恒浩时代剧《风林山火》人物发展分析一 关于“风林山火”

风林火山出自《孙子兵法》,原文是“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说的是军争(具体作战行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相传,《孙子兵法》在唐朝时由遣唐使带回日本,作为秘籍被珍藏起来,大概跟小说的《武穆遗书》一个级别。据说又过了七八百年,东海道甲斐的武田信玄炼成此秘籍,以“风林山火”为旗帜,大杀四方,立下了赫赫威名。如果不是信玄病死在讨伐织田信长的途中,战国的历史怎样还很难说。

稻恒浩的这部电影以信玄的谋士山本勘助(三船敏郎)为观察点,对日本战国时代的军政和生活进行了一次管中窥豹。故事的大体情节是勘助辅佐信玄步步经营、攻城略地,直到第四次川中岛合战算有遗策、身死沙场。

如果单就军政方面来看,电影中的信玄是完全没有资格来打”风林山火“旗,反而应该让给他的对手上杉谦信。孙子在《军争》中说: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 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 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 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 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

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

而在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中,信玄“想战便战”与勘助制定了啄木鸟战术:用大部人马在妻女山围住歉信,小部分人马和本阵移到八幡原来截杀逃兵。结果,此计被歉信识破。歉信跳出妻女山的重围,反而把信玄和勘助围在了八幡原。歉信这一招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一波带走了勘助,差点要了信玄的命。就孙子所说的话,歉信很好的做到了“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而信玄和勘助则没有明白“军争为利,军争为危”的警示,不顾危险,一味争利,最终遗憾收场。

然而,认真看整部片子,勘助极为隐忍稳健,应不至于出此下策。该如何解释呢?这怕是要归功于由布姬。信玄对勘助说的“想战便战”便是她说的,而她在电影中对勘助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想要继续挖掘这部电影的内涵,需要对此三人进行细致的人物分析。

二 山本勘助命中无法逃避的失败

山本勘助是一个典型的名臣形象,如果放在三国里大概是诸葛亮、荀彧、贾诩、周瑜的结合体。但即使搜刮尽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文臣,哪怕加上武将,也很难完整的拼出勘助的形象。因为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名臣会像山本一般把为主公打下全天下这种理想当做终生的志愿,而且时时刻刻把它挂在口上,好像即使打下了天下也首先是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似的。这种人生在天朝早被拉出去砍了。三国能这么喊的大概只有曹操吧。结合影片开始勘助拿流浪武士的性命作为自己晋升的阶梯,就跟曹操更像了。不过勘助是为了求得功名,而曹操是担心坏了性命。就天朝的道德观念来看,高下立判。如果这部片子是在天朝放映,前五分钟就树立了一个穷凶极恶无所不用其极下流卑鄙令人发指的形象,后面怎么修补也会无济于事。然而,在日本,全剧却塑造出了一个最精英的日本人形象。可见,大和民族的是没有什么道德感的,或者说天朝是完全无法理解大和民族的道德感的。其实呢?大和民族追求的无非是忠勇两字。这在追求仁义的中华民族眼中,必然是等而下之了。所谓仁义,不仅是要忠于君勇于事,还要遵循天道;而在日本,天道就是天皇,有的时候甚至就是大名,分明是没有大的追全。

如果抛开道德批判,来认真的看这部片子,那么就会发现一个较为完整的日本战国的理想人格。勘助一个不得志的武士,有着坚定的并完全为社会理解的志向,有着充沛的勇气,对主上忠诚,而且有着很强的自制能力来控制自己的精神和欲望(换句话说,炼得一颗好心)。在跟板垣信方、由布姬、信玄的交往中,勘助一直保持着可靠而坚定的形象,用老谋深算、矢志不渝来形容并不为过。直到生前最后一战,也是不慌不忙坚定冷静,只是在信玄反复重述由布姬的话决定进攻后,勘助才犯了人生最大的一个错误,也是他必须为之付出生命的错误。

勘助的命运更像曹操和诸葛亮的结合体,被自己的梦想和纠结的君主关系所束缚,最终免不了一次大的失败,不能笑到最后。相比于勘助的军争能力,他与由布姬和信玄的关系反而更值得玩味。

三 由布姬的胜利?

由布姬父亲被勘助和信玄杀死,又被勘助说服嫁给信玄,甚至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勘助和信玄征服天下梦想中的一部分。然而,她的性格不会让她活到自己儿子元服和初阵的那一天。由布姬虽静静的死去,但在三人的斗争中确实胜利者。

在这部电影中,由布姬是与决定论相抗衡的自由意志的主要代表。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她该自杀时没有自杀,做了妾之后却一心想杀死自己的丈夫。很难说这种自由意志是产生于由布姬自身,更合理的说法是产生于偶然,两个必然体系碰撞,一个却没有完全灭亡,借着由布姬的手进行了复仇。对自己的生活看似还抱有希望,其实早就被写进了悲剧里,这种在决定论下的自由意志的毁灭,是一切悲剧的来源。能打动人的,也只有这种悲剧了。但永远没有人,希望自己会成为悲剧的主角。所谓决定论的胜利,只是死水微澜而已。

综合 2022-01-09 11:22:02

[新一篇] 太陽光是“負熵”的最有力的供應者

[舊一篇] 天邊之明月,與山間之清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