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价值和马斯克的想象力:车轮上的摩尔定律 注入DNA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28.jpg

特斯拉的价值和马斯克的想象力(上):车轮上的摩尔定律


Tesla发布了最新款的旗舰车型 P85DD for Dual,双电机全轮驱动,而不是传闻中的全新车型 Model D。另外传闻中的自动驾驶也毫无惊喜:自动巡航、自动泊车、主动防护。按照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的说法,这根本不能称作是自动驾驶。


新浪科技的记者郑俊在发布会现场采访到一位车主,她表示自己曾经为 Tesla 的雄心打动,因此放弃了宝马 X6,但是参加完发布会之后她现在更想要的宝马 i8。这大概是很多传统车企甚至是 Tesla Model 车主的看法,除了 Elon Musk 的雄心之外,Model S 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新能源汽车传统车企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宝马 i8,只是 Musk 着急了一点。


但是在 13 Tesla 的销量就已经超过了同价位级别的奔驰 S,宝马 7,奥迪 A8,所以有钱人能不能接受电动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问号,而已经是一个句号了,有钱人其实想买的车可能就是不一样的车。


昨天 P85D 发布之后 Tesla 的股价大跌 5%,但是目前的市值仍然达到了 300 亿美元,超过了很多老牌的汽车公司,比如菲亚特和上汽。即使 Musk 多次表示 Tesla 的股价太高了,但是后者总是礼貌地颔首之后一路继续上扬。其实 Musk 说的很明白:


如果从短期来看我们的股价确实高了,但是它实际上符合人们对 Tesla 未来的价值预期。


那么 Tesla 的未来价值究竟是什么呢?首先就是加在 Tesla 身上最重要的标签,新能源汽车。电动本身并不关键,最重要的是电能。而电能又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第一是:


电能带来的澎湃动力


在同样的价位级别上,可能 Tesla 不是乘坐最舒适的,但是绝对是开起来最爽快的。所以如果你很有钱,又想买一个车的话,自己开个宝马 7,奔驰 S 出去太挫了。加速度 Tesla Model S 0-60 公里只有 1.1 秒,1.1 秒是什么概念,几乎能秒杀一切汽油车,包括保时捷,GTR。因为汽油机需要蓄力的原因,你在城市里又不可能跟赛车场一样,跑到 200-300KM,现在限速 120KM 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加速度绝对是让人心血沸腾的。


在每个新技术换代的时期,新的技术总会带领一些小的企业成长成巨头。今天赚钱的事情,早就已经被巨头垄断了,小企业要在今天赚钱的事情分一杯羹很困难,这也就是小企业大部分都在做的事情是今天不赚钱的原因,但是或许明天小企业会非常挣钱。因为逐渐形成的壁垒,最终老鼠赢了大象。


相比奔驰,宝马等其他汽车厂商对纯电动汽车犹豫不决的态度,Tesla 完完全全的拥抱了电动车,完全放弃了传统的汽油车的那一套,发动机?对于 Tesla 就跟说蒸汽机一样原始。最初最初,我决定开始干电动汽车的时候,我和我的一位投资人有过很多次的邮件交流,关于电动汽车,他提到了几点电能的革命,其中有一点是这样写的:


一般的发动机要达到最高扭矩需要发动机提速过程。但是电动车只需要把输出功率调整成最高即可瞬间以峰值扭矩输出。这带来的体验是超级跑车般的推背感和加速。


性能可能是目前 Tesla 最近说服力的优势,但是这还不够,这只能让 Tesla 成为有钱人至少是中产阶级的玩物。电能的另外一个优势是不断下降的价格与提升的性能。这让以较低价格买到性能优良的汽车成为可能,这就是:


车轮上的摩尔定律


Tesla Model S P85 的百公里加速能达到 4.2秒,这超过了保时捷 911 的大部分车型,与此同时,你完全听不到发动机的轰鸣声。所有电动车也没有换挡这个概念,完全无级变速,没有加速时候的顿挫感。像轿车一样舒适、安静,像超跑一样奔放,这是电气技术带来的革命。



两年后的 P85D 采用双电机和 AWD 之后,不仅百公里加速 3.2 秒,而且在电池容量不变的情况下续航增加了 16 公里。这可称得上是单位功耗的降低了。除了功耗的降低,电池的容量也在不断提升。2008 年发布的 Roadster 续航不到 400 公里,但是 6 年后 Elon Musk 准备向这款已经停产的设备提供电池升级,可以将续航提升到 640 公里。


这种在能源上迭代进化的速度是传统汽油车难以想象的。或许有人可以总结一下:


在汽车的电池仓上,经过多少个月电池的容量翻一番或者价格下降一半,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称为 Tesla 定律。


目前现在我们看到 Tesla 在行驶中间,1KM 消耗的电能,和家用汽油车消耗的石油成本,大约是 17 的关系。但是石油实在逐渐减少的,因为总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石油的成本肯定会越来越贵。而且各种现在工业对石油的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人类正在加速消耗石油资源,很多预测都在指向一个结果 2100 年后不久我们会耗尽所有的石油存储。



而电能不一样,人类正在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电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都在逐渐的扩宽整个获得电能的渠道。如果期待电能替换石油的存储,那么其实我们不行需要等到石油真的耗尽的那一天,因为电能的成本会越来越便宜,所以有一天这个比例不是 17,而是 120 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会拥抱电能驱动的汽车。


Tesla 现在用的是松下的 NCR18650 电池,容量 3.1AH,今天松下已经研发出3.4AH 的电池,而更高容量的电池 4.0 AH 的电池会在 2015 年推出,同样的尺寸,可以多装大概 1/3 的电量。


据一些渠道的消息,Tesla 大概在 15 16 年电池包成本可以下降 30%。意味着现在 40%-50% 的价格是电池成本的 Tesla,大概 P85 版本在中国可以降低 10-15 万元。并且 300KM 续航的版本可以进入 40W 左右的价格区间,这将带来的是巨大的低端市场。


这种快速的,2-3 年的电池包价格降低,Tesla 新开设的 GigaFactory, 电池工厂功不可没。在电池缓慢发展的今天,如果电池包价格能降低 30%,至少意味着 Tesla 的现在的量产车,没台的利润可以拉高 12%-15%。除此之外,电能可以顺手…


解决部分环境问题


今天北京的雾霾情况大家都看到了,根据很多的官方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燃煤、工业污染和扬尘是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2012 年,全市常住人口超过 2000 万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 520 万辆;全市燃煤总量仍保持在 2300 万吨,汽柴油消费总量达到 630 万吨;全市建筑施工面积仍高达 1.9 亿平方米,这些使得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在当前这种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大气环境容量急剧压缩减小,使得污染物排放量远超过环境容量,最终造成重污染。从本次严重污染看,城区 PM2.5 高于郊区,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机动车等污染源排放对本市空气质量的重大影响。


我在很多外国资料也看到,很多人都指向,机动车的保有量太高,导致北京雾霾的情况严重,更不要说北京还有 150 万人在等着摇号买车呢。如果你幻想一个干净的空气,那么拥抱电动车是势在必行的。这可能需要更长的用户习惯的培养,但是这已经在美国和欧洲,形成了一种趋势。


目前政府也看到了这一点,36氪曾经有过不少文章介绍目前政府对于电动汽车行业的政策支持。有些政策还强制规定了未来三年大城市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


也许有人会反对,认为电池的制造也会带来某种意义的污染,但是这种污染相比于大城市上空大面积的空气污染,其更易于处理,危害也更小。


特斯拉最近发布了“D”,不是传闻中的新车 Model D,而是 Model S 的改进型 P85D。

特斯拉的价值和马斯克的想象力(下):马斯克不是创始人,但是注入了DNA


正如上一篇《车轮上的摩尔定律》中我所阐述的,Tesla Model 是一个小步迭代的产品。它每次的进步很小,但是积累下来会产生非常惊艳的产品,令人非常诧异的是那么多年居然没有人抄袭这家快速增长的公司的产品,汽车行业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智能驾驶是这次发布 Model S P85D 的一个亮点,用了非常成熟的 Mobileye 的解决方案,同样采用这样技术的其实还有沃尔沃等。所以很多支持传统车企的人认为,特斯拉所做的无非是传统车企已经成熟的辅助驾驶方案。


但是由于汽车的发动机在低速状态下的启停,刹车,油门的控制不够精确,所以大部分车型定速巡航的时速都必须规定在 40KM 以上。但是电动机的启停,非常精准,控制一个舒适的启停,并且能精准跟车,解决了城市里面拥堵路段的开车的问题,这真的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情。


想想你开车在遇到拥堵的时候,汽车可以自己开,你可以刷刷朋友圈。


这种关于自动驾驶的未来,Google 在好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原型机,智能驾驶势必有一天会颠覆掉传统的驾驶。Google 想一步到位,所以生产了没有方向盘的无人驾驶汽车。而特斯拉从自动泊车,自动巡航开始,一点一滴增加自动驾驶的元素。这一点特斯拉已经在路上了,现在全世界标配这样的车很少,并且很少能做得非常舒适,我相信特斯拉会在自动巡航的体验上好过传统汽车。


虽然和特斯拉一样,还有其他的一些传统车企也采用相似的稳妥迭代方案。但是不同的是他们迭代的总是速度太慢(自身不够互联网化),品牌对于最狂热粉丝的吸引力也不足(种子用户不够互联网化),而且产品不敢于冲击现状(产品不够互联网化)。下面就展开来讲。


  • 特斯拉的互联网思维


截止到今年 9 月份,全世界主要的电动汽车在美国的销量是:日产的 Leaf 有 2881 辆,雪佛兰 Volt 售出 1394 辆,宝马 i3 卖了 1022 辆,特斯拉因为没有公布数据,但是从预估来说大约在 2500 辆左右。


但是 Leaf 大约才 35000 美金,特斯拉最低版本在美国也能买 2 台 Leaf。所以论品牌来说,还是特斯拉支撑起了这个价格的市场。其他的公司在高端市场很难跟特斯拉竞争。即使是宝马的 i8,也还是暂时难以动摇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


如果有人有兴趣对于特斯拉车主的地域、职业分布做一个调查,就会发现他们的用户非常高端,也非常新潮。中美两国的互联网创业公司 CEO,可能是特斯拉保有量最高的人群。这让特斯拉的种子用户非常敢于体验车联网的新产品、也非常愿意在社交网络上帮助特斯拉进行口碑传播。


这两个特点让特斯拉在创业早期不用像传统车企那样背上巨额的营销和推广费用。而且任何一个小幅的迭代和升级,都会被活跃的用户们体验并反馈,同样的辅助驾车方案,交给宝马 i3 和 Model S 来使用,迭代的速度永远是后者快过前者。


  • 特斯拉是汽车行业的鲶鱼


可能很多人都看到阿里巴巴和上汽联合的故事,也有很多人看到了乐视要入股北汽的故事,但是我想说的不是这些,这些我们都看到太明显了,Car Play 或者 Android Auto 是迟早有一天普及的事情。我想说的是标准的统一。


真的开始干电动汽车以后,我发现干汽车这个事情太难了,主要是在于供应商的寻找和合作,每个乘用车厂商都有自己的 CAN 协议,没错,是每个厂商都有一套自己的 CAN 协议,在 IT 如此发达的今天,你可能也无法想到,汽车行业是如此的封闭。封闭到以至于你这个汽车的车灯控制器,ESP 都不能完全的适配到另外的汽车上,因为协议不同。就好像你的汽车行车电脑在讲中文,但是你的 ESP 在讲英文一样,中间的适配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如果是 IT 行业你要搞一个手机,用 MTK 的方案,很快可以买到开发版,找到你所需要的配件供应商,看说明书,集成硬件,然后开发软件,最后出来一个手机。


但是汽车行业,你自己要写一个协议,然后再一家一家供应商要求他们达到你的协议。这个费用是多少呢?据说某公司开发了一个 DEMO 车,做了一个网关,10 台车。价格是 5000 万。我们自己拜访过一个 ESP 供应商,费用 600 万起。这仅仅是一个零部件。


你自己做一个?没门,要知道 ESP 全球只有 6 家公司有资格生产,获得了相关的安全认证,你自己做的东西要过这些标准,没有很多钱,并且耗费大量时间,是绝对不能上路行使的。


但是我相信这不会是一个永久的状态,汽车行业正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包括通用公司正在努力的开放自己的协议,很多公司都希望让整个行业变得更透明,但是在现在这样的时间上,的确需要更多时间。


所以 Musk 宣布开放自己的所有专利,让更多的人加入这场游戏。这样的行为,在任何一个传统车企哪里都是异端。他们每天都在讨论用户、讨论知识产权、讨论安全。但是在漫长的讨论中,成千上万的人因为疲劳驾驶在车祸中丧生,产业十年如一日止步不前。汽车行业的上一家创业公司是谁?是福特吗?


说到安全问题,我还要加一段。如同金融行业一样,银行刚刚接触互联网的时候,也出现很多银行卡被偷的问题,后来才有了 U 盾,手机银行。安全的问题永远是存在的,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永远都是存在博弈的,我们不能因为安全问题,就让汽车行业永远停留在现在那么原始的阶段。


  • 马斯克注入了特斯拉的DNA


现在 Elon Musk 已经成为了行业里面的标杆人物,我能想到能超过他的可能只有乔布斯了。但是实际上在特斯拉的故事中,创始人其实并不是 Musk,是因为当年做出第一台 EV1 的工程师艾尔 - 科科尼(Al Cocconi)在美国成立了公司 AC Propulsion 来制造电动汽车,后来在非常困难的资金情况下,硅谷的工程师马丁 - 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投资了 15 万美金,而艾伯哈德就是特斯拉最初的创始人。


最初的开始就是硅谷的工程师们,希望用一些现成的技术来制造电动汽车。Eberhard 从 AC propultion 拿到了技术的许可,用 ACP 提供的技术来制造电动汽车。后来 Musk 是作为投资人加入的特斯拉,成为合伙人,进而成为最大的股东。09 年的时候,Martin Eberhard 和 Musk 翻脸,前者被赶出公司,后者被前者起诉“企图篡改特斯拉的历史”。今天的特斯拉已经完全替换掉了原来从 Eberhard 那里拿到的技术许可。



今天特斯拉有了很多很多专利,也有了很多新技术,但是血液里面依然是硅谷的那套 Geek 的风格和态度。世界需要不一样的声音,内容,和汽车。在很多厂商扭扭捏捏的开始做电动汽车的时候,只有特斯拉在这件事情的认真。也需要更多的 Musk 一样的外行去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这也是我进入这个行业的原因。


突然想起一个故事,以前柯达于 1975 年发明了全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但是这台相机竟成为了柯达公司的掘墓人。这家建立于 1881 年的公司,在数码时代来临的时候依然留恋于传统胶片市场,拒绝激进的变革,终于在 2012 年的时候,申请了破产。


全世界第一台电动汽车 EV1 诞生于 1996 年 12 月,是由通用汽车制造。2009 年的 6 月 1 日,1908 年创建的通用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


通用破产的第二年,2010 年 6 月 29 号。特斯拉在美国上市,成为了美国 1956 年以来首家公开上市的汽车公司。发行价格 17 美元,到今天特斯拉股价早就突破 200 美元。我想,这就是所谓的颠覆吧!


本文作者黄修源,游侠汽车创始人兼CEO,正在制造第一台电动汽车,招募工程师和汽车行业人才。邮箱:dreamcog@gmail.com


网载 2015-05-14 09:43:05

[新一篇] GDC China 2014 及 獨立游戲節 上海黃浦江兩岸 見聞

[舊一篇] 鬼腳七:相信命運,不要想賺錢,同時還要努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