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殇:明清鼎革,朝鲜日本眼里的天朝覆灭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1644 年满清入主中原,代替明朝成为了中国新王朝的统治者,这一事件被称为明清鼎革。明清鼎革是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变革,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更是宣告了东亚秩序面对中心易主的挑战。“蛮夷”入主不仅颠覆了传统的华夷观念,还对深受华夷观念影响的周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清军入关前夕形势

朝鲜和日本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对这一事件尤为关注。李氏朝鲜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对明朝奉行事大主义的外交政策,奉明朝为上国,接受明朝的保护。在明清鼎革之际,朝鲜虽然迫于后金的军事压力,实行了“两端外交”的政策,但却并没有放弃对明朝的尊奉,坚守以明朝为中心的华夷秩序。即使在朝鲜成为清朝的属国之后,也没有忘记明朝的壬辰之恩,在国内还酝酿着“反清复明”、“遵明排清”的北伐计划。

朝鲜世宗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若即若离地游离于东亚秩序的边缘。万历皇帝时期,日本又发动了侵略朝鲜的壬辰倭乱,挑战以明朝为中心的华夷秩序,使中日关系恶化。当中国发生明清鼎革之时,日本虽处于华夷秩序之外,却尤为关注中国的政局变化。

然而,日本的反应和朝鲜有所不同。在明清鼎革之时,日本虽对明朝的灭亡感到惋惜,但更多地是利用明朝遗臣的赴日乞师以及日本儒学者的诠释,致力于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华夷秩序”。

万历朝鲜战争

明清鼎革这场巨变对东亚来说不仅是一场王朝更迭,更是对传统华夷观念的颠覆。在这场巨变之中作为传统华夷秩序的中心,明王朝走向了衰落,生活在东北边疆的游牧民族女真族却日益兴盛,最终彻底击败了明朝,入主中原,使传统的“华上夷下”秩序发生了变化。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更是影响了奉明王朝为中心的东亚相邻各国的文化态度。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在打败蒙古后重新确立了传统的华夷秩序。这一举动,受到了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周边各国的注目,鼎盛时期甚至达到了“万邦来朝”的盛况。继明朝之后建立的清朝成为中国大陆新王朝的统治者,然而清朝并不是汉人所建立的国家,这颠覆了传统的华夷观念,因此清朝的统治,自然遭到了汉人的非议。

坚持华夷之辨的儒家

首先,明清鼎革在朝鲜看来并不是简单地宗主国交替,而是对父兄之国的背叛,是对文明礼治的践踏,是对朝鲜“小中华”自尊心的伤害。女真的崛起却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传统的华夷秩序发生了变化。这使朝鲜君臣经历了极其煎熬的内心磨难,不仅存有对明朝的羞愧之情,还为本国“小中华”意识的受损而痛惜不已。

因此在面对清军的进攻之时,朝鲜国内虽然掀起了主和派和斥和派之间的争论,但不管是哪一派都是儒学的信奉者,都只是在面临国家危难时不得已的选择。这种信奉即使在臣服于清朝之后也依然存在,不仅在明亡之后举行祭祀活动纪念明朝,还曾计划出兵北伐,恢复以明朝为中心的华夷秩序。

朝鲜纪念明朝的大报坛

其次,明清鼎革对日本来说,并没有如朝鲜一般的强烈反应,表现出了较为现实的一面。日本通过往返于长崎的唐船和荷兰船只了解中国东南沿海的情况,还利用萨摩藩与琉球、对马藩与朝鲜的关系了解中国政局的这一变化。并将搜集到的中国情报编辑为册,命名为《华夷变态》,即“华变于夷之态,夷变于华之态”。

这一时期,日本并非仅仅是观望者,他曾对明朝的灭亡感到惋惜,并曾计划出兵援助南明政府。然而,日本并没有像朝鲜一样真正计划出兵北伐,而是在明朝灭亡之后便催生出了以自国为中心的意识,这一意识在日本儒学者的渲染之下更为强烈,最终明朝遗臣的赴日乞师,终使日本在主观上摆脱了夷狄的身份,试图构建所谓的以日本为中心的“华夷秩序”。这也是明清鼎革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吧!

综合 2022-01-09 11:20:33

[新一篇] 中原戰國才子的幫助改造

[舊一篇] 丘比特之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