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人文大讲堂《文学是人生的“诺亚方舟”——漫谈文学与人生》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图为第十四期丽水人文大讲堂现场

 

文学是人生的“诺亚方舟”

 

——漫谈文学与人生

 

  时  间:2010年7月17日(周六)上午9时

  地  点:丽水市行政中心一楼130报告厅

  嘉  宾:黄健

  主  办: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丽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协  办:丽水市公安局、中共云和县委宣传部

  嘉宾介绍:黄健,文学博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省“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组成员。多次承担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多次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和教学奖项。学术专着有《反省与选择》《意义的探寻》《文学与人生》《“两浙”作家与中国新文学》等,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化史、鲁迅专题和区域文化、网络文化(文学)、文化休闲和产业等研究。

 

图为第十四期丽水人文大讲堂嘉宾 黄健

 

什么是文学

 

  文学表达了人类最真诚的情感

 

  苏东坡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对中国诗词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苏东坡的词属于豪放派。词跟诗不一样,诗更多的是具有比较浑厚的意象、意境,譬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那就包含着诸多人生的意象、意境。词与诗相比,词显得比较纤细、细腻,表达感情也更加的委婉。苏东坡这首悼念亡妻的词,为什么会触动内心的情感呢?因为这首词表达了人类普遍的一种情感,当我们对一个逝去的东西,特别是对一段逝去的美好感情,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种惋惜之情,或者说是有一种恻隐之心。

 

  什么是文学?文学表达了人类最真实的,最真诚的情感,深藏着内心最美好的情怀,使我们往往能够通过一首诗、一阕词,就能够超越私人领域内所表达的情感,使之上升为人类共有的情感高度,获得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灵的共鸣,而这就是文学,就是文学的魅力。

 

  文学实际上是通往心灵的一个时空隧道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小诗为什么能够获得千百年的流传而成为文学的经典呢?因为它勾起了我们对家乡,对亲情,对美好事物的永恒回味。我们常常说人人都需要一个家,这个家不仅仅从物质层面上的家,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上的家,也即精神的家园,读这首诗,就会引起我们对家的一种美好的回想,特别是唤起我们对心灵家园、精神家园的守望和忠诚。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把文学理解为:它不仅仅只是写了什么,描述了一个什么,表达了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文学实际上是通往心灵的一个时空隧道,深深地对应着人的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不要只仅仅是把文学看成是表现一件事情,一段情感,这些只是文学的一部分功能,文学的真正功能它始终对应着我们的心灵世界和我们的情感世界。

 

  文学就是湖边树林在水中的倒影


  台湾着名作家龙应台女士在演讲时,一个学生问:什么是文学?龙应台女士给这位同学讲了这么一句话:人生是湖水,而文学就是湖边树林在水中的倒影。这个倒影是真实的,但它又是虚幻的。所以说文学是用虚拟、虚构的想象方式来描绘、反映、表现人生,这就是文学的特性。龙应台女士说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见了现实背后的纵深。她说一首小诗或一阕词,也是提供了一个看起来是“空”的人生纵深空间。什么是“空”?“空”就是文学的虚拟,文学的想象和虚构,它不是写新闻报道那样要求真实,文学可以通过虚构的方式来表达人生的本质。文学看起来是“空”的,虚构的,但是虚构的东西有时候则更能表达、接近生活的本质。

 

文学赋予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义的支持

 

  在黑暗中求索光明

 

  顾城的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用执着的追求,表达了一代人在黑暗中求索光明的坚定信念。这首诗尽管就这么两句,却成为了当代文学的经典。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这没有什么关系,而我用它去寻找光明,永远不失对光明追求的人生勇气。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要活出我们生活的质量、品位,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这首小诗就给了我们一种人生追求、进取的勇气,给了我们坚定的人生信念。

 

  文学为人生开启心智的大门

 

  我们所有的行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表达的看法,我们对他人所作出的议论,都受影响于我们的人生理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理念对于人生观的确立非常重要。理念是人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一种价值取向。文学是开启人生、开启心智的大门。我们要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文学,不要把文学看作身外之事。我们从文学里吸取了人生的智慧,吸取了人生的力量,获得了心灵的陶冶,获得一种情感的陶冶。

 

  文学是人的精神家园

 

  德国浪漫诗人诺瓦利斯曾经用诗的语言给哲学下了一个定义:哲学就是我们原本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其实文学也一样,所不同的是,文学是以情感的方式来寻找家园,构筑家园。那么,就像着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所说的,“要通过文学构筑人性的希腊的神庙,文学就是每一个人心中的神庙。”尤其是在当今,在这个信仰相对匮乏的年代,如果我们没有信仰的支持,如果我们找不到心灵的家园、找不到心灵归属的话,我们的人生必然是虚无的,或者说我们的人生重新堕落到没有意义的领域里。因此,我们就是要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重建信仰的大厦

 

  经过文化大革命之后,一代人的精神层面的信仰必然遭遇了空前的打击。可以说一代人价值的意义在这个不相信中轰然倒塌。精神的大厦倒塌之后,是什么东西支撑着我们心灵的世界呢?当然,我在这里不可能用一个确切的东西来说“用什么来拯救你”,但是要明白,所有的意义都在寻找的过程之中,所有的生命的内涵都在不断地找的过程中。

 

  鲁迅先生的《野草》里写到“过客”,“过客”的意义在哪里呢?就是告诉我们,尽管生命的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坟”,还是必须去走,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终点,生命的意义在走的过程之中。

 

  (1)没有精神家园的人乃是最不幸的人

 

  存在主义大师加缪说:“我们必须认定西西弗斯的行为是有意义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能否将石头推上山,而是在推的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我们不去寻找这个意义的话,我们真正就会堕入生命的虚无状态当中。在当今,如果说传统的意义的系统已经不足以支持我们走向现代化,那么,中国人学习的价值就是重建信仰的大厦。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今人生最匮乏的就是意义的匮乏。虽然我们不能找到最终的终点,也许我们这一辈子用有限的生命都找不到生命的终点,但没有关系,我们为下一代人做一个铺垫石,帮他们继续寻找。

 

  (2)信仰是文学的人生审美建构

 

  人就是这样的精灵,常常会在有限的生涯中去思考无限的意义生成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进取的人生?在我看来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信仰。有了信仰,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有了自己坚强的人格和坚强的毅力。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失去了自己的信仰,生命就会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会一事无成,就会变得绝望和内心深处充满恐惧。”有了人生信仰就有了人生目标,信仰给人目标和尊严。着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有首着名的诗《西风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人生即便是在最困苦的时候,也绝对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信仰和信念。当年,从绍兴走出的鲁迅就是在“本没有路”的情况下,扬起了“反抗绝望”之剑,找到了希望。

 

中国文学以抒情方式表达对意义的寻求

 

  我们通过文学的方式来进入对生命意义求索的途中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稍稍懂得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自己的文学寻找意义的方式,或者说寻找意义的特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跟西方文学相比较的话,或者跟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相比的话,中国文学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对意义的寻求。

 

  我们今天读《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多好!琅琅上口,对应着我们民族的心灵的寓意。从文学的技法上讲,这首诗里体现了中国文学最为讲究的几个最重要的手法,比如“比”、“兴”的手法,贯穿到里面去了。


  在中国文学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就是“客”的意象。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王维“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客”在中国文学的意义范畴中,就是表达对精神家园的依恋和忠诚。在外漂流的人之所以对家乡忠诚,因为家乡寄寓了他丰厚的人生情怀,寄寓了他对家乡忠诚的精神的元素,赋予了家乡一种精神层面的含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读这些非常优美的古典诗文时,仍然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域、方言的限制,可以从诗里跟古人、已经逝去的长者、伟大的先驱者们进行精神层面的对话,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获得生命的力量,获得人生的智慧。

 

  同时,文学还以抒情的方式表达对历史、人生、社会、文化、大千世界的包容的观察力。比如说,初唐时期对应李白的诗,开拓的、进取的、豪迈的;中唐,对应杜甫的诗,在太平盛世里有潜在的内在的危机;晚唐对应李商隐的诗,缠缠绵绵、表达纤细。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怎么来建构我们的信仰,就要根据这个时代来建构全民的信仰。虽然文学不等同于信仰,但是文学可以提供重要的价值资源。想起雪莱的那首着名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人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都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才能让自己最终走出人生困境。读鲁迅的《秋夜》,开头两句就写着:“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有人批评鲁迅的语言如此拖沓,为什么要这么卖关子。其实,鲁迅写这篇《秋夜》,要表达的是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用追求信念的人生力量,走出困境。鲁迅为现代人树立了一种人生价值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给今天的启示,也是我们在文学里获得的人生启示。我们要相信自己,忠诚于自己的信仰。

 

图为第十四期丽水人文大讲堂现场

 

文学是一种素质,素质也是力量

 

  文学是在“形而上论道”,不是在“形而下论器”,文学是一种素质,素质就是力量。捷克着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写了一本小说,名字就叫《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如果我们的生命始终是轻飘飘的,当你走到你的人生晚年的时候,回过头看,你就会追悔自己。

 

  文学教你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你怎样来发挥你的智慧,怎么把文学里学到的知识化为智慧?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不要仅仅是盲从,人云亦云。恩格斯说:“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是思想的花朵。”莎士比亚说:“人是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人靠什么获得这一崇高的地位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思想!每个人要通过文学的学习,从学文学、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里,提取构筑我们的精神、思想的、文化的、文明的因子,把这些东西成功地组合在我们的思想体系中,组合在我们生命的结构中。

 

  文学教你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看一部小说,电影,读一首诗都是文学。它没有公式,也不需要繁琐的计算,但给我们最深刻的人生启示,教我们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情没义,活着还干什么?文学本身就是用最诚挚的情感打动我们的心。

 

  文学教你做一个高尚的人

 

  文学,特别是经典的文学,绝对不会教你学坏。文学告诉你做一个高尚的人,并不在于你喜欢不喜欢,喜欢不喜欢是你的事情,而在于你读了一篇文学作品以后,文学在你的世界观里有多少能与之相对应的高尚元素,因为文学把人生中的真善美、假丑恶集中起来了,目的是激发高尚的元素,让你做一个高尚的人,这是文学。

 

  文学教你做一个爱美的人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所有事物包含了它的一个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美”,美的力量是永恒的。

 

  读法国名着《红与黑》,作者把于连所代表的“恶”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这个“恶”激发了我们对美的追求。罗丹说生活到处都存在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通过文学的熏陶,就是要培养我们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得到提升。美不仅仅指漂亮,更重要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完美主义。真正的美是你的人格,是你的思想,是你的情怀、胸襟,是你做人的原则。

 

  文学教你做一个自主的人

 

  无论文学热也好,不热也好,都没有关系。文学实际上跟人生是密切相关的,文学不要哗众取宠,不要阿谀奉承,反对媚俗,反对颓废、玩世不恭。文学是独立的,是自主的,是自由的,是人的自由力量的显现。马克思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你怎么认识大千世界?你怎么认识自我?文学帮你提供了一个纬度,文学教你做一个自主的人,你不会盲从。你从文学里面获得智慧的话,学会自己独立地判断,独立地选择,拥有无数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文学的作用。

 

  文学是心灵的栖居地

 

  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引用诗人荷尔德林的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的,诗意地栖居,诗意地理解人生,诗意地抛弃烦恼,抛弃恩恩怨怨,抛弃世俗的功利的计算。从这个意义上讲,既然生命有限,既然我们无法越过死亡、疾病、孤独和恐惧的难关,那就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抛弃社会上的纠葛,抛弃世俗的计算,真正在生命的层面上完成对自由的一种超越。

 

  文学是人生的诺亚方舟

 

  文学是人生的“诺亚方舟”,它能够帮助我们驶入人生幸福、快乐的彼岸,文学不直接告诉你这个东西是什么,但它帮助人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文学最重要的意义是在修炼和净化我们的心灵。

 

  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诗曰:“在无尽之中/自我重复/ 终要万川归一/ 无数拱顶/ 辐射交会。”在你有限的人生中,你该用什么东西来成为你的精神支柱,这是我们通过文学要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们真正到达了这个彼岸,我们便无愧于这一生所作出的各种各样的人生实践。虽然我们取得的成就大小不同,但是我在有限人生中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无愧自己。我非常欣赏高尔基的话:“文学是人学,热爱文学,就是热爱人生!热爱人学、热爱人生,就需要理解文学。”


蔚蓝 2013-07-23 10:23:46

[新一篇] 《在如來佛掌中—— 張東蓀和他的時代》后記

[舊一篇] 無盡的哀思 懷念經國 百年誕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