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里频繁怀念故国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明末清初有个叫李雯的文人,才情绝伦名满江左,曾与陈子龙齐名并称“陈李”。陈子龙抗清殉节,李雯却做了清廷的中书舍人。然而这舍人他做得并不安乐,始终惭愧失身丧节,顺治四年就忧病而亡。

既见背于故人遗老,又因为诗文里频繁怀念故国、自我忏悔,被清廷禁毁。这样一个人,他的诗文集就叫《蓼斋集》和《蓼斋后集》。

《唐本草》引陶弘景的说法:”草蒿,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

魏源这样概括大清官场风气:“不担责任是成熟稳重,会踢皮球是聪明智慧,得过且过是办事得体!”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价值观,谁信谁弱智。

这已经不止是同龄人正在抛弃他了,连晚辈都把他套圈了。孟郊当时愤懑吐槽的诗,今天搞文字工作的看了都会觉得戳心不已。

有人说,大明亡于反腐。有人说,大明亡于没给李自成一个能上访的渠道。还有人说,大明亡于魏忠贤乱政。而崇祯皇帝的哥哥,木匠天才朱由校,临终嘱咐比自己小五岁的弟弟时,却说魏忠贤 “可计大事”。

魏忠贤主政期间,辽东的局势也能保持平稳。由此可见,这位木匠天才的明熹宗,还是有一定识人能力的,魏忠贤的确是一个有能力的坏人。

是否诛杀魏氏?

如果顿兵于坚城之下,久功不克(古代攻城的办法不多,只要城池足够坚固,就很难打下来),就打成了消耗战,这样的消耗战,如果旷日持久,几个月半年这么耗着,那么对于攻城的一方,是一个致致命伤,用孙子的话来说,就是“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也”。一个农耕之国,剩余原本就不多,如果几百万成年男子长年离开土地,耽误了农时,那么对于来年的生计,将是致命的。到了遍地饥荒的时候,想不乱也不可能了。

多说无益。可共富贵,共患难?可共趣谈。

避免向无聊的人问无意义有意义的问题。

无须讽刺,因为现实是最好的讽刺。

不争论,是跳出所在层级的无奈方式。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避免引起无聊的话题,不要引起无谓的辩论。

杜康酒


综合 2022-01-09 11:25:01

[新一篇] 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

[舊一篇] 解雇顧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