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字学探讨《阴符经》自然观与现实性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黄帝古称中华中华人文始祖,是伏羲氏之後 中华远古的传奇领袖,据今天大约4700年。先秦至西汉留传的《黄帝四书》一直是历史之谜。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文物中,发现有大量帛书(丝织物)包括《黄帝四书》(11000多字)包括:

《经法》:关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总体轮。

《道原经》:道的本体论及功用论。

《称经》:修身与治国方略论。

《十六经》:对阴阳、雌雄、刑名、刑法等范畴的关系之论述。

而奇怪的是另一部用于入世的黄帝经书一直留传,又一直爲人们所回避,敬而远之,那便是《阴符经》;唯有晋代军事家马隆了解其价值极爲珍视而得以留传。

符一般指道家的符箓,有神奇的意味,而阴被认爲是阳的负面,所以阴的符箓在後世道家看来有盗取天机的意味,和西方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很相象,因此对天机不敢泄露。而儒家根本看不懂,更因涉及宇宙毁灭、人世沧桑大劫、历史变化契机,所以更不被理解而归入怪、力、乱、神之类,避之唯恐不及。因爲它与中共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现代大陆学界一概回避,另有居心者诬爲僞书,一般青年读者更深受党文化熏陶,视爲古老腐朽文化予以蔑视。

大陆文字改革以後,留传七千多年的汉字在大陆已经死亡,探索中华远古文化的根基已被消灭,如今中共发明的简体字已被联合国承认,同时中华远古文化似乎已无现实价值,其湮灭并不足惜,已被中华多数子孙认同。

龙骨一直被认爲是一种中药,对小儿科镇惊有绝妙疗效,药商都去河南商丘殷墟采购,近代被发现是刻在牛骨上的原始文字,(而刻在龟甲上的也曾被当作滋阴中药龟甲服用,)出现了王国维、罗振玉等极少数甲骨文专家。

现代台湾学者鹄章先生爲研究甲骨亲身实践七天在坚硬的牛骨上刻出了甲骨文,体验了那种刀法,後世刻印在石头上,力度无法比拟。台湾学者唐德刚先生曾说:论书法艺术之美妙,古今中外之文字,孰比大篆?雕刻在龟甲、牛骨上的远古文字不仅古朴,尤有力度之美,其操控程度达到游刃有余之化境,其美学价值远远超过後来的大篆、小篆及隶书,文字形象之美,力度之美证明雕刻者是中华最早的知识群体,艺术高手,绝不是中共元老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蔑视的所谓诬士,其实是後代张良、诸葛亮等帝王之师的前身,他们精神专注于来自宇宙的信息及如何与宇宙沟通,而不是人世帝王的日常琐事,这也是宋代物质极其繁荣之後,儒生中疑古派因上古缺失史料提出东周以上无史论的客观原因。

形象文字蕴藏的文化内涵被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发掘,写出《说文解字》一书,简称《说文》,在古代学术领域,被称爲《小学》。其实内涵大得很,比《大学》大得多,反映的是道:中华始祖们的宇宙观。

比如︱这简单的一竖,比罗马字Ⅰ的含义更大,其意义不相同,但现代字典上读爲滚当作一,还是罗马字Ⅰ的概念。

在许慎《说文》中︱,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囟,引而下行读若逻,而“囟”(音信)即脑门之囟,小儿初生者头顶上似有脉搏鼓动之处;而逻在《说文》解中有“巡逻之意”。这︱字在远古用来表示人与宇宙一线贯通:上至无极,下达地下,这是对人类的外在环境:宇宙的整体认识;尤其是对人生在宇宙之中,为宇宙所贯穿的认识,“天人合一”自在其中,是我中华祖先遗留的宇宙与生命的观念。尤其中华的“中”字在《说文︱部》:“中,内也,从口、︱,上下通也”。人的内涵与宇宙上下贯通,因而内涵丰富,博大,是具体而微的小宇宙。再如简单的一横“—”字也不仅表达“数”,在《说文一部》:“一,惟太初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一是宇宙的初始,“道”的本体所在,是万物之源,尤其“ 造分天地”一句话形象地表达了宇宙与人的界线(界限)在一字以上为天,为大宇宙,在一字以下为地,人间,小宇宙;一线以上为“形而上”的空间;一线之下为“形而下”的空间,与《易经》中“行而上者之谓道;行而下者之谓器”相应,表现了中华文化及宇宙观的统一性。因而远古传下的“道”就有具有宇宙普遍性与人世普适性,不仅具有历史性,也会具有现实性。历史分期在这意义上已不是学术问题。道家文化中向来有“绝天地通”的提法,即三皇时代结束传至黄帝时“绝天地通”也就是天与地的沟通断绝,人类已不可能与宇宙再有思维传感,一似古希腊“人神同在”的阶段结束,仅给后代留下一部远古占卜经验之总结的《易经》作为后代极少数人与宇宙沟通,获取宇宙信息的秘密经典。而对于有天赋精通“数术”的少数人以外,黄帝除教人舟、车、农、桑,典章制度一切“形而下之器”等等外,又不放心,留下一部“形而上之道”为后代五千年子孙明鉴,但是既已经“绝天地通”就只能以《阴符经》形式盗取天机,为人所用,这是道家的常解。《阴符经》开宗明义,头一句话就直截了当,明白无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全部遗嘱就凝炼在十个字中,关键两字:“道”与“行”。后世道家观察人的智慧常以“道行深浅”形容:或“道行很深”或说“道行尚浅”;后世渐读为银行之“行”;儒学也深重这种传统,孔子评价弟子把“德行”放在第一位:“德行:颜渊闵子、骞……”,把“雍也可使南面(雍可以当君主、国王)”都放在后面。强调“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人应有的道德规范都做到了,还有剩余精力,才可以学习“文化”。“道”之难在于行,而不仅要求悟性。孔子的道德规范很全面,具有人情味之温暖,道家则为完全理性化之冷静,要求把人类的追求、利益、见识、事故彻底放弃,人的生命才能升华达到高一级生命的体与用:体质与智慧,直至可以为保卫宇宙真理而牺牲人世肉体。“观天之道”除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之大德曰生”等宇宙之“善”等观念外还可能还有“天道好还”即“反者,道之动”的循环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律及“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中和律等人类不能违反的宇宙绝对法则,依俗话说有“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意味。人可以任意而为但违反宇宙法则轻者徒劳、碰壁,重者祸害宇宙,这就是“天发杀机”的根据,人有生老病死,大、小宇宙也同理:有成、住、坏、灭以至衰老朽败,比如农学中品种如何改良,退化不可避免。唐代张果永远倒骑驴,人皆以为怪异,不知其特立独行之启示意义,其实就是在演示老子明说的人类道德退化为物化的失道丧德的五个阶段或加入化外的智与信七个人性退化阶段。夏、商、周三代至东周春秋时代就已经礼崩乐坏。在《东周列国志》中有全面暴露。史学家宋初大儒邵雍把三皇、五帝、五霸、七雄比喻为春、夏、秋、冬四季,等而下之。但“反者,道之动”的历史大园轨转到唐,恰在园的中点,(即黑格尔所谓的否定)道德中兴,起死回生,文化出现盛唐局面,即大学问家,邵雍所谓“非唐不济”;而至宋朝物质文明达繁荣之极,出现印刷术,所以邵雍评价宋的物质文明为“非宋不存”对宋版书保存中华远古超人文化加以赞颂,人世间宋版书也珍贵之极,价格高昂。若以宇宙的本质“道”论:宇宙之“大”,在《说文·大部》中“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大、一:天也”“大;善也;正也;阳也;”用人形来象征宇宙之大,最好地说明了人与宇宙的关系尤其是在微型宇宙:地球上的地位。“人”在《说文·人部》 ,引而下行读若逻,而囟(音信)即脑门之囟,小儿初生者头顶上似有脉搏鼓动之处;而逻在《说文》解中有巡逻之意。

这︱字在远古用来表示人与宇宙一线贯通:上至无极,下达地下,这是对人类的外在环境:宇宙的整体认识;尤其是对人生在宇宙之中,爲宇宙所贯穿的认识,天人合一自在其中,是我中华祖先遗留的宇宙与生命的观念。

尤其中华的中字在《说文︱部》:中,内也,从口、︱,上下通也。

人的内涵与宇宙上下贯通,因而内涵丰富,博大,是具体而微的小宇宙。

再如简单的一横字也不仅表达数,在《说文一部》:一,惟太初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

一是宇宙的初始,道的本体所在,是万物之源,尤其 造分天地一句话形象地表达了宇宙与人的界线(界限)在一字以上爲天,爲大宇宙,在一字以下爲地,人间,小宇宙;一线以上爲形而上的空间;一线之下爲形而下的空间,与《易经》中行而上者之谓道;行而下者之谓器相应,表现了中华文化及宇宙观的统一性。因而远古传下的道就有具有宇宙普遍性与人世普适性,不仅具有历史性,也会具有现实性。

历史分期在这意义上已不是学术问题。道家文化中向来有绝天地通的提法,即三皇时代结束传至黄帝时绝天地通也就是天与地的沟通断绝,人类已不可能与宇宙再有思维传感,一似古希腊人神同在的阶段结束,仅给後代留下一部远古占卜经验之总结的《易经》作爲後代极少数人与宇宙沟通,获取宇宙信息的秘密经典。

而对于有天赋精通数术的少数人以外,黄帝除教人舟、车、农、桑,典章制度一切形而下之器等等外,又不放心,留下一部形而上之道爲後代五千年子孙明鉴,但是既已经绝天地通就只能以《阴符经》形式盗取天机,爲人所用,这是道家的常解。

《阴符经》开宗明义,头一句话就直截了当,明白无误: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全部遗嘱就凝炼在十个字中,关键两字:道与行。後世道家观察人的智慧常以道行深浅形容:或道行很深或说道行尚浅;後世渐读爲银行之行;儒学也深重这种传统,孔子评价弟子把德行放在第一位:德行:顔渊闵子、骞,把雍也可使南面(雍可以当君主、国王)都放在後面。强调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人应有的道德规范都做到了,还有剩余精力,才可以学习文化。

道之难在于行,而不仅要求悟性。孔子的道德规范很全面,具有人情味之温暖,道家则爲完全理性化之冷静,要求把人类的追求、利益、见识、事故彻底放弃,人的生命才能升华达到高一级生命的体与用:体质与智慧,直至可以爲保卫宇宙真理而牺牲人世肉体。

观天之道除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之大德曰生等宇宙之善等观念外还可能还有天道好还即反者,道之动的循环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律及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中和律等人类不能违反的宇宙绝对法则,依俗话说有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意味。人可以任意而爲但违反宇宙法则轻者徒劳、碰壁,重者祸害宇宙,这就是天发杀机的根据,人有生老病死,大、小宇宙也同理:有成、住、坏、灭以至衰老朽败,比如农学中品种如何改良,退化不可避免。唐代张果永远倒骑驴,人皆以爲怪异,不知其特立独行之啓示意义,其实就是在演示老子明说的人类道德退化爲物化的失道丧德的五个阶段或加入化外的智与信七个人性退化阶段。

夏、商、周三代至东周春秋时代就已经礼崩乐坏。在《东周列国志》中有全面暴露。史学家宋初大儒邵雍把三皇、五帝、五霸、七雄比喻爲春、夏、秋、冬四季,等而下之。但反者,道之动的历史大园轨转到唐,恰在园的中点,(即黑格尔所谓的否定)道德中兴,起死回生,文化出现盛唐局面,即大学问家,邵雍所谓非唐不济;而至宋朝物质文明达繁荣之极,出现印刷术,所以邵雍评价宋的物质文明爲非宋不存对宋版书保存中华远古超人文化加以赞颂,人世间宋版书也珍贵之极,价格高昂。

若以宇宙的本质道论:宇宙之大,在《说文大部》中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大、一:天也大;善也;正也;阳也;用人形来象征宇宙之大,最好地说明了人与宇宙的关系尤其是在微型宇宙:地球上的地位。人在《说文人部》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即《阴符经》内说:天性,人也。人的生命生在宇宙内部与宇宙性格一致。

《阴符经》中四种杀机的根据就是太极图之园规定的反者,道之动其实质就是《退化论》没有退化,就没有衰老,就没有死亡,万物将永存,宇宙将无灭。事实上迄今爲止,无论大、小宇宙都有成、住、坏、灭,和人有生老病死一样。

《阴符经》中《三盗论》对地球的退化有具体的分析:

天地,万物之盗:

这是儒家达不到的深度,不可能理解。而且对天地称之爲盗,儒者更深爲怪异,其实就是《道原经》中所说:

载根之徒皆取生,道弗爲少;皆返焉,道弗爲多。

万物都从宇宙中取得生命,宇宙之道并不减少,万物死亡,物质不灭又返回宇宙,宇宙之道也不会增多。

所以《阴符经》中有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中华文化中独特的认识论就是从提升自己身心的品质从人体即宇宙的原理中认识生命的规律,包括层层大、小宇宙,都有新陈代谢,只生不杀,或只杀不生,生命和宇宙都将失去平衡。所以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法则,是万物与宇宙本身的反复循环。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爲刍狗(刍狗,草紮的狗,作爲祭天地的祭物)这是天地,万物之盗的内涵。

万物,人之盗;

这句最爲深刻,黄帝医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说文三部》三:天地之道;三者,天地之数也;三元之功,同立于无,上下贯焉,是爲三才

《易经度》: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是谓三才

《纂要》:天地曰:两仪,以人叁之曰:三才

《礼记礼运》人者,天地之心也

都是指人与宇宙本来一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盛唐爲太极园中的中间站,成熟的唐诗所展现的风华绝代的物质世界,都生动地反映在诗人的性灵之中,都是爲人而存在的。

物在天、地、人之外,中国人常说的身外之物与人不能等同。物字从牛,从勿《说文牛部》牛,大牲也大畜也。》古代的敬神祭物。《说文 勿部》勿,旗也。以兽爲旗帜,这正好是唯物论的本质。唯物论的出现,是物质充满人的视野之时代,只见身外之物,已遗失了与宇宙相通的人性:自己。

人类的艺术史也反映了这个物化的过程:

莎士比亚的37个个剧本反映了物:商品,货币对人性的排挤,销蚀。在《马克白斯》、(注 1),《王子复仇记》中统治者的人性变异,《威尼斯商人》中,高利贷的出现,《雅典的泰门》中对货币万能魔力的经典台词,无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万物,人之盗的原理,盗取的是人性。

在列夫托尔斯泰(注2 )的战争与和平中发西利公爵一家,是欧洲文明时代,俄国贵族被物侵蚀而人性渐消的典型,而但丁(注3)的《神曲》反映的是欧洲文化阶段的形而上的意识形态,物在其中没有地位;歌德的《浮士德》(注 4)写了60年,就是因爲它要反映的是人性向物过渡的整个时代,魔鬼与天帝第一次打赌,反映的是过去:天帝坚信人类精神力量不会在物化中迷失;浮士德与魔鬼的第二次打赌,反映的是人类开始物化,只要生前尽情恣意的物质世界,死後灵魂就交给魔鬼,已不在乎,正是现代人类人生观,玩世不恭,只有钱是实在的;美国史诗《飘》(注 5)中,白瑞德的出现,巴尔紮克(注6)《人间喜剧》中《高老头》的下场,《欧也妮 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紧抱着一桌金币而死亡的不甘心与遗憾,都一步步地表现了万物,人之盗的过程。

《阴符经》中天人合发那是因爲阴符中三盗既宜即宇宙与万物的循环,人与万物的循环,宇宙与人的循环的适度,已经被破坏,三才既安即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已不存在,清场正反映了中国大陆水不能喝,空气不能吸的生存危机,而有毒商品外销只是一个信号,自然地理无国界,《阴符经》中《人,万物之盗》正指出,人类的极端物化,无穷尽的掠夺资源:已把地球毁坏到生态灭绝的境地。现在大陆中国人,讥爲腐朽的中华文化,却在中华大地,在三才三盗的人与自然的大循环中,取之于地球,又返还于地球,五千年来没留一点一丝垃圾,而现在已被毁坏成垃圾世界,连人也渐成垃圾。

《阴符经》之最後说到宇宙与万物由生到灭,向反面转化的原因:

阴阳相胜(由阳盛转化爲阴盛)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还是归结到中华老祖先伏羲氏留下的太极图之内偶外园的图画思维。

注:

1。莎士比亚,英国大戏剧家(1564-1616)

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大文豪( 1828-1910)

3。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作者

4。歌德:德国大作家(1794-1910)

5。《飘》:美国女作家玛格利特米切尔( 1900-1948)所着之小说,改编电影,名《乱世佳人》

6。巴尔紮克:法国大作家

注:本文有节选。


今锺 2010-07-15 08:32:48

[新一篇] 從唐太宗的一生看神意

[舊一篇] 如何長生不老?《全唐詩》中呂洞賓給出竅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