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残兵外逃后建国家,如今富得流油说一口汉语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不知道大家如今对于明朝都是怎样的印象呢?反正在我的印象中,我对明朝的记忆来自于一位温柔的语文老师。那是一位非常优雅且时髦的女士,初中时候大部分老师都忙忙碌碌于让我们做卷子,做习题。就算是下课也不能空闲,老师总是提前上课,明明是课间十分钟,却往往被压缩为五分钟。

  可这位语文老师却不同,她有时候很明媚,有时候却很忧郁,在我们还死记硬背与初中历史死磕的时候,她却用不急不徐的语调为我们诵读着《明朝那些事儿》,带我们走进了明朝的故事。

  明朝的历史

  明朝主要是指1368年~1644年这段时间,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中间起起伏伏,争斗无数,总共历经276年。说起来朝代的更迭中,令人震撼的事情一定不会少,然而明朝的出圈,很大程度却是凭借明朝皇帝才一跃成为历史“新鲜事儿”。

  明朝的第一任皇帝朱元璋,其实童年十分悲惨,当时天灾人祸,连绵不断,尚且年轻的朱元璋先后失去了父母兄长,而他自身却连为亲人送葬的钱财都没有,后来还是在他人的帮助下才完成了逝去家人的安置。

  本来就家里清贫,失去了亲人,更是无所依靠,怎么办呢?朱元璋索性选择了去做和尚,但是那种年头,和尚居然都过不下去,朱元璋只能化缘为生。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寺庙被毁,朱元璋才下定决心投入了义军,而这,正是他一路辉煌的开始。

  只能说有时候运气这东西确实是很玄妙,在此之前,朱元璋可能从未想过自己的一生会这样度过。一个普普通通,只求吃口饱饭的人怎么突然就从零到有,从小到大,然后一步步滚雪球般发展自己的势力,创立自己的朝代呢?

  但纵然再不敢相信,朱元璋还是创造了“洪武之治”的灿烂,且他出身卑微,比那些名家大族更懂得农民的辛苦和不易,减免赋税,奖励农桑,都为那些穷苦的劳动人民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人人都说朱元璋相貌丑陋,但一个人的功绩到达某种程度,外表的缺憾便不再成为弱点。

  只可惜,朱元璋从穷苦而来,凭借自身的努力,打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这也造就了他晚年不相信别人,凡事亲力亲为的性格特点。一个人再厉害,但到底不是三头六臂,因此对于事情的处理很多时候还是鞭长莫及。

  或许我们细数朱元璋的一生,会不由自主的为他感到可惜,一个对家乡有着眷恋的人,最后却空留遗憾,成为了名垂青史的皇帝,却也总是单薄孤独。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上位者的宿命。因为当我们静下心来再看看接下来的几位皇帝,几段时期,可能就会发现,现实会是更加的鸡飞狗跳,毕竟当皇帝嘛,哪有不疯的。

  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根据资料记载,他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他平时仁礼的态度和对待藩王的态度却造成了巨大的对比,对于藩王的势力忧虑过重,时时刻刻想着削藩却又没仔细绸缪,最终葬送了自己。照我们如今看来,他大概是有点“被害恐惧症”的。

  至于朱棣,则是闸刀在前,不得不反。俗话说唇亡齿寒,当其他藩王接连被削的时候就大概能意识到自己的好日子也差不多快到头了,还不如拼一把,好歹还有一半的转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他成了为数不多胜利的藩王,还是一个当上皇帝后继续打打杀杀扩充版图的厉害人物。

  除了他们几个,甚至还有胖死的,把斗蟋蟀发展成事业的,为色捐躯的,以及拉肚子体力不支的。怎么说呢,对于皇帝而言,我个人感觉也是相当炸裂了。

  不过说起来明朝皇帝的人数,仔细想了想,还是有点巧合在身上的,一共就16位皇帝,而朱元璋的原名呢又恰好叫朱重八,这要没点主角光环我都不相信。

哈哈,言归正传,有喜欢研究历史的人可能会对明朝有更高的评价,觉得明朝无论是制度还是国力都有极大部分可以为人称道。在明朝时期,国土面积十分广阔,鼎盛时甚至能达到997万平方公里。但也有人认为后期的明朝皇帝太过拉垮,直接把鼎盛时期攒满的国库亏空,留给末代一堆烂摊子。

  要说这两种说法呢,我个人认为都有一定的道理。一个完整的人永远是多面的,我们也不能仅仅从片面的了解就给一个人甚至是一个朝代下定义。只是在我们所有人眼中都毋庸置疑的是,曾经被朱元璋庇护的严严实实的朱氏子孙们,在明朝灭亡后的下场绝不会太好。

  因为若他们同一阵营,一般贫苦,那待一方发达之后还有可能去救济另一方的可怜与无助,但是一直以来受着优厚待遇却无所作为的皇族们,一旦失势,迎接的会是能将人淹没的沸腾的嫉妒。

  幸而,明朝虽亡,无数人虽被残忍杀害,但是到底还有幸存者或隐居或改名,甚至还有避及海外的。而在这些人中,有三百残兵即使是仓皇出逃但也还是幸运的有了一番作为,前往纳土纳群岛并建立起了国家。

  关于纳土纳群岛

  纳土纳群岛从前曾被郑和叫做“石塘屿”,还被叫过“安不纳”,意为在这里生活安定,无需缴纳赋税,像极了«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它最开始在汉朝就被发现,东汉的«异物志»便有关于它的记载。在郑和下西洋时,它作为重要的中转站,岛屿之上还聚集了许多华人。

  纳土纳群岛在岛屿里面面积算是比较大的,包括了许多的小岛屿,共能达到2110平方公里。据«异物志»等书中的描述,此地有涨水的现象,水域比较浅,其中还有几个比较高,比较大的岛屿。

  我们最开始对这个岛屿的了解十分模糊,后来随着各方的不断发展,才对这个岛屿有了更多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曾经赴往岛上,也就更能体会到它的珍贵之处。

  它的环境十分适宜,有着充足的雨水,所以郑和下西洋时常常将它作为驿站,作为暂时休息的场所。许多的将士在这里安营扎寨,后来还派人一直驻守在这里。

  只是这片远离大陆的岛屿其实也不是完全的太平,在明朝时期,皇帝虽对其进行直接管辖,但到底距离太远,而且对于大片的土地来说,为一片岛屿留下的势力也实在太小了一点儿,于是后来的荷兰人入驻了这片岛屿,原本不用缴纳赋税的岛屿从此受到了疯狂的掠夺和压迫。

  在此之后,由于战斗的爆发,这片岛又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一些汉人不堪忍受,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这还不算完,之后荷兰卷土重来,又想霸回管理权,但是这个时候,这么一大块宝贝已经引起了印尼的注意,于是荷兰人被赶跑,这里大部分彻底成为了印尼的领地,并且随着印尼对于汉文化的不断驱逐,这里原本浓郁的华人色彩也在渐渐褪色,直到变成了如今的样子。

  我们知道,对于岛来说,大部分都是环境优美,且还具有一定特殊资源,纳吐纳群岛便是如此。群岛内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而石油十分宝贵,每一次涉及到石油问题,总是能引起许许多多的争论,所以各方也都虎视眈眈,对于上面的能源问题存在着许多争论。

  除此之外,纳土纳群岛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明朝时之所以能够作为中转站,就是因为他往返容易,还能保护自己的领土的安全,而这片岛屿若是被不怀好意的势力得到,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值得烦心的一件事。

  岛民现状

  明朝的覆灭,清朝的到来对于一些人来说其实是非常沉重的打击,有许多人都无法接受,那逃往纳土纳群岛的300残兵就是例子。

  他们在海上漂泊流浪许久终于找到了自己最终的目的地。这片岛屿上没有复杂势力,而且还有宜居的环境,给了众人一个修养生息幸福生活的机会。

  而带领众人的则是张杰绪,看着一望无际的辽阔的岛,他和众人一起拓荒开垦,把原本有些荒芜的岛变成富饶的小岛。只可惜好景不长,他活着的时候众人和和睦睦,他去世以后,岛中却出现了内部纷争,于是荷兰趁火打劫,岛民们再次变得惨兮兮,清政府也不重视此事。可以说非常的得不偿失。

  而从此呢,这片岛也像打开了什么奇特的开关一样,几次三番被争来夺去,不过在那里生活的华人们倒是没有被彻底淹没,依然有他们的身影,并且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岛上的华人数量还是很多的,并且很希望回到祖国的怀抱,只是当时情况复杂,中国各方面的条件都还不是十分的优异,所以这件事情就被搁置了。然然后一直到现在,华人却已经成为极小的一部分,不由得让人十分惋惜。

  还有就是,我们对于纳土纳群岛的印象本该更深刻一点儿,因为有石油开采的地方肯定都不会太穷,但是实际上,纳土纳群岛并不常被人提及,因为它自身的发展其实并没有跟上,这主要还是因为开发的资源并不在岛上就地利用,而是输去了其他地方,所以纳土纳如今真的富得流“油”,这个油却是实实在在的石油,实在让人大吃一惊。


2023-11-10 16:43:45

[新一篇] 如何評價臨沂名相諸葛亮的繼承者蔣琬,費祎和姜維?

[舊一篇] 明朝滅亡時,畫面到底有多慘烈?筆者:尸山血海,景況慘不忍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