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甄夫人之夫魏文帝曹丕传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六章

甄夫人之夫魏文帝曹丕传

一个纯粹的政治无赖、家族流氓,却能在官场、情场的残酷竞争中胜出双赢。曹操诸子,“一门三绝”中的“武绝”曹彰被他毒死:“才绝”且才高八斗的曹植被他打得一路惨败,狼狈不堪;“智绝”曹冲却早早死亡。于是,这个阴谋家、流氓在青年时代,便在如此的境况下登上了太子之位。他的父亲曹操还没死,便在宫中与他的母亲辈宫妃淫乱,她的亲生母亲,到死都不肯再看他一眼。可是,就这样一个“色氓”竞得以安享九五之尊,代汉而立。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你虽然缺德无才,只要“天”照顾你,就能打倒所有的“才”而胜出。所以尼采说“世界没有心,你不用去抱怨”。不过岳飞所说的“天日昭昭”,有时也是管用的,让曹丕只活了四十岁便死了。

魏武曹操的一生,可谓是大气磅礴际会风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气吞万里如虎的一生。虽终生未称帝号,但在历史上却不失帝王英主气概。所以历史与后人都以魏武帝称之而不称魏王。至于他的子孙则是一蟹不如一蟹了。二祖文帝,三祖明帝虽称不上什么英雄人物,但仍不失其帝王权柄,尚保得住曹氏政权在握,不至于木偶傀儡,所以能得以与魏武并称三祖,其后便都是狗尾续貂了。

在曹魏三祖中,曹丕执政时间最短,因而没什么伟业可称道。但在开国创制方面仍不失明智之举,不过似乎都被他的诸多不道德层面所淹没了。《三国志》对他总体评价是:“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这似乎是对一个文人的评价,而历史上的曹丕确实在文才方面很卓越,写下过许多比较有水平的文章、诗赋。但《三国志》中后面的一段评语则道出了他的本质:“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这话是史家的春秋笔法,把它直说就是:此人一不大度二不公平三不诚信四没有远大志向五没有道德,一言以蔽之就是才有余而德政不足的不贤之君。那么,历史上的曹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完成汉魏桃李代的操刀者--称帝后定五都迁洛阳炮制三条政治“朝规家法”杜绝了东汉三大政治弊端也埋下了自掘坟墓的政治隐患;一出手才知天下有人--征吴惨败;“待熟说”--事半功倍的一条政治规律:政治本身需要虚伪作秀与欺骗

曹操去世后由其子曹丕即位为魏王。

曹丕字子桓,是曹操诸子中长子曹昂战死后的年长者。公元187年冬生于谯具家中。公元211年才25岁便成为汉室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公元217年被策立为魏王太子。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承袭了魏王领汉丞相的职位,同年废汉自立称魏文帝。公元226年于洛阳去世,时年方40岁,只当了6年皇帝。

曹丕在位6年的时间虽未有什么大的建树,但也作了一些事情。更留下了许多不光彩的记录。

先说他干的几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接班当年就废汉献帝自立为帝。这是曹操想干而不敢干但希望他的子孙这样干的事,这也算继承了老

爸的遗志,使曹氏在历史上升位于帝王之家。曹丕是先接的魏王之位,但是就在他即王位后当年的冬十月,曹丕就追不及待地逼迫汉献帝退位。曹丕派使者到汉献帝处追索皇希玉玺,当时已是皇后的曹节是曹丕的亲妹妹,捧着玉玺,死活不给。派了几次使者,曹节知道不给是不行了,便把最后来的使者唤了进去,大骂了一通,双手举起玉玺,抛于栏杆之下,竟把玉玺摔去了一角,曹节声泪俱下地大骂曹丕:“上天是不会保佑你的,不得长远。”把周围的人吓得不敢抬头看她。可见曹节当时愤怒已极。但不管怎样,曹节也左右不

了曹丕称帝代汉的野心。

曹丕得了玉玺,便马上举行禅让大典。曹丕逼追献帝三次致书禅让,而曹丕假惺惺地推了三次,才接受。要做便做,何必如此虚伪?也许政治本身就需要虚伪作秀与欺骗吧。而且跑到许昌南70多里的颍川境内的繁阳亭处设一高台为坛,公卿百官、文武将帅、列侯权贵、匈奴单于、四夷朝贡者、祝贺者“万人陪位”。祭祀完天地、五岳、四渎神后,由御使大夫张音持汉家节杖捧着皇家大印和禅让文书递上,曹丕升坛受玺。即皇帝位。自称魏文帝,改元黄初。追授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把汉献帝封为山阳公,还给他定了一个“位在诸侯王上”的特殊级别,并“恩准”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可以用天子车服祭祀天地、宗庙。四位汉皇子封王者,都降为侯。迁居于河内郡山阳县的浊鹿城(故城在今河南的武陟县东北)。曹丕又纳汉献帝二女为嫔妃。你娶了我的三个妹妹,我便要你的两个女儿,这曹丕是不管什么名分的。

从继承父业称魏王以来,仅十个月左右的光景,曹丕便完成了汉魏桃李代的一件大事。其实,这只是早晚的事,只要曹家一开口,汉献帝自然随时下台。只是曹丕太性急了些,什么借口都不需要,唯一的借口就是我要当皇帝。我不仅要“权”,而且“位”也得给我。在这一点上曹丕确实胜过曹操的魏武雄风。

第二件大事是把魏国首府从邺城迁到洛阳。并分别把长安、谯县、许昌、邺城、洛阳定为“五都”,以洛阳为首都,其他四处为陪都,供他四处巡与游猎暂住。

第三件大事是为新开基的曹魏王朝立规矩:其一,限制宦官权力,明确规定宦官为官最高不得“过署令”,署令大概相当于中央各部下面司局长一级的官员,并把这条规定形成文件,藏于石室,作为曹氏政权的朝规传诸后世:其二,限制后党与外戚参政,明确下诏称“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比处理阉宦还厉害。其三,限制党争,大臣之间不得相互攻击诬告,除了“谋反大逆乃得相告,其余皆勿听治;敢妄相告,以其罪罪之”。这意思就是大臣之间除了发现有谋逆反叛的大事可以向上反映外,其余的互相告发官员概不受理,乱告的处以罪刑。以上三条就是曹丕立国称帝留下的政治“朝规”。只这三条就避免了东汉的三大政治积弊--宦官专政、外戚后党参政、朝臣党争。在这一点上曹不不失政治家的眼光,既保证了新建的曹魏政权的稳定,也继承了曹操的政治家风。明帝以后虽历代都是幼子即位,但既无王后临朝也无外戚参政,更无宦官秉政朝臣党争。但由于托孤于重臣照旧是逃不脱桃李代,这就是所有王室不管怎样防范都摆脱不了的必然命运。

第四件大事缓解社会矛盾,减轻赋税,抚慰饥贫之民。派大员到各地方巡查,加强吏治,减轻人民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明确规定民间有以私仇报复者一律灭九族。

第五件大事是兴师灭吴无功而返。曹丕上任后很想一统天下。先后两次率大军亲征东吴。第一次临长江望水慨叹“彼有人焉,未可图也”,无功而返;第二次临长江望水慨叹“嗟呼,固天之所以隔南北也”,同样无功而返。

这就是曹丕继承父业,废汉自立以来的帝王之业,但这是只从这几点上来看,曹丕也并不算无能之辈。他也很想建功立业,很想超过他的父亲,所以一上台就向群臣征询想灭物气蜀二国。但没人同意他的意见。尤其是他最推崇的贾诩为他说尽地分析了三国的形势,明确指出两国不仅分别有山川、长红之险可以凭借,而且就魏国的实力而言,还没有能够打得过说葛亮和孙权的人才。所以劝曹不最好先修内政,静观两国内变后,再乘势图取天下。但曹丕一意孤行,非要兴兵讨伐东吴,但都是无功而返,徒劳师众损失了不少兵士军资。天下事成败所在除了主观上的人谋而外,很重要的是一个“势”字,大势所趋时,乘势乘时而动,便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势之不利,时之不至,主观上怎样努力也很难成功。所以古人最强调的是审时度势。等待时机、乘势而动,这是政治、军事成功的千古铁律。而在西方则有“待熟说”来阐述这个道理。

曹丕是怎样成为太子的--史称“郭后有谋焉”:“怙威肆行”的“丑侯”吴质与贾诩司马懿的鼎力相助与后宫之援;为争太子与王位不惜设局陷害曹植毒死曹彰,政治是独夫的舞台永远无情地排他;政治舞台上不仅需要“帮腔”的,关键要自己会演戏

曹丕立为太子纯属偶然。因为所有帝王选太子,第一立长子,第二立爱子。这两条曹丕都不具备。曹丕并非长子,长子是曹昂,在征张绣时战死。而曹操最喜欢的又是曹植和曹冲,不幸的是曹冲早死。而曹植的人望比曹丕高得多,也聪明。因而曹操很想立曹植为太子。所以,一直到曹丕当了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但并不立太子,连曹丕自己都心知肚明这老爹并不想让他来接班继位。但是他有帮手。

首先是他有个“贤”内助--郭夫人。此人未出阁时,就被她父亲称为“女中王”,嫁给曹丕后不断地帮他出主意,竞争太子之位。正史明载:曹丕得立太子,郭后“有谋焉”。

其次还有一个绝顶聪明的“外助”--在曹魏很有名气的吴质帮他出谋划策,甚至教他怎样对付曹植、讨好曹操。曹操每次出征,曹植都会讲出令曹操十分高兴的送别辞来,因为曹植文才远胜曹丕。曹丕正发愁自己讲什么好时,吴质马上凑过来悄悄告诉他什么都不用讲,只要痛哭就可以,结果是让曹操和大家几乎都流了泪。一个让曹操高兴,一个让曹操流泪,哪个更动人自不消说了。不久吴质被调任不远处的朝歌城任长官,两人接触不方便了。于是吴质出主意,让曹丕派车把他装到箱子里拉进城。这事让曹植的帮手杨修知道了,便告诉了曹操。曹丕知道后很害怕,但吴质却说空口无凭你怕什么?明天你拉那口箱子进出城,曹操一定会检查,所以请你在箱子里装满布匹,一检查没有我,那既证明杨修说假话,又说明他有诬告之罪。曹丕一切照办,果然把杨修倒栽了一棵葱。有这样聪明的人相帮还斗不过曹植吗?那么这个吴质又是何等样人呢?他死后又为什么被加了一个“丑侯”的谥号呢?

吴质是济阴人,以广才博学很受曹丕的欣赏。是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谋取太子地位的谋主,此人品质相当恶劣,因而死后被加以“丑侯”的称号。但因与曹丕特殊的关系在生前很受宠。曾先后被任命为朝歌、元城等地的县令、长官。从曹丕给吴质的书信中可以得知,此人既是曹丕青年时代的文友、聊友又是玩友。曹丕在信中写道:“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博弈,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暾日既没,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茄微音,乐往哀来,凄然伤怀。”这是曹丕任太子时与吴质分手后在一次随军征途中的河南孟津写给吴质的信中的一段。从这段文字中既可看出曹丕的文才之秀,也可以看出两个人的关系之深长,更可以看出两个吃喝玩乐风花雪月玩山游水的贵族子弟的行径。其后,曹丕又在另一封信中写道:“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甚远,况乃过之,思

何可支?虽书疏往反,未足解其劳结。……昔日游处,行则同舆,止则接席,何尝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顷何以自娱?”像曹丕与吴质这种特殊关系绝非是官场后天巴结所能形成的。更何况吴质又在他争夺太子之位时,为他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与他密谋不止呢?这是一种极特殊的缘分。

曹丕当上魏文帝后,便把这位在曹操时代因参与太子党争而被放到外地任小县官的佞友召回京城洛阳,以车驾相迎于城外,升任为中郎将,封列侯,并令他持节都督幽、并二州军事。在信都城开府治事。有一次曹丕请与他一同长大的曹休与吴质两个人宴会,并请出他所宠幸的郭皇后相见。二人见皇后依礼俯拜,可是曹丕却让吴质曹休抬头仰视,好好看看这个年轻貌美的郭氏。根本不讲什么君臣之礼了。也许正因为他与曹丕有“至亲如此”的关系,所以,吴质便开始目中无人了,史料称他是“怙威肆行”。

有一次他从守地回京朝见。曹丕竟然为此下诏书令上将军以下武官及朝中的文职高官都到吴质的住所去酒会,由朝中礼宾官安排宴会,这等于是御令御赐的酒会了,无非是给吴质的面子。吴质开始得意忘形了。喝到酒酣耳热时,看见上将军曹真很胖,中领军朱烁又很瘦,便喊来一个当席取乐的小丑,让他讲肥和瘦的笑话来取笑两位将军。曹真大怒责问吴质说:“你把我当成你的部下了?”吴质的行径让骠骑将军曹洪、轻车将军王忠也很不平,便一齐煽风点火地说道:“你嫌上将军太肥,想让他服气,你得先自己瘦下来。”曹真一听两个人哄抬煽火,更加气得不得了,便拔剑在手瞪着眼睛大骂:“小戏子如此无礼,我今天宰了你!”大骂不止。吴质也拔剑而起指名道姓全无礼仪地骂道:“曹子丹,你也不过是屠机上的肉,我吴质吞你不摇喉,嚼你不摇牙,你怎么敢恃势如此骄狂!”那位瘦将军朱烁也站起来离席走到吴质前说:“皇帝让我们到

这里来讨你欢心,你何至如此而为?”这吴质竟然对朱烁大喝:“朱烁,你竟然敢违抗皇命,搅乱酒会的秩序吗?"这时,许多已经离席站起来的将官们被他这一吓唬就又回到了座位上坐下。气得朱烁一边往自己的座位上走,一边东一剑西一剑的向地上乱砍。一场御命御赐的酒宴就此不欢而散。

这个恃宠跋扈的吴质到了明帝时代仍然干预朝政,向魏明帝攻击辅政大臣陈群只是一个“从容之士,非国相之才,处重任而不亲事”。明帝竟然深以为是,第二天便下诏责备陈群。吴质一方面攻击陈群,又一方面极力推荐司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因为曹丕、吴质、司马懿是最好的朋友。就在这一年,吴质死了。史称因吴质生前“怙威肆行”,群臣共议给他加了一个“丑侯”的谥号,直到他的儿子后来不断地为其父申冤辩护,这“丑侯”的帽子才摘下来。

总观吴质为曹丕出的主意都不过是小伎俩,因为出主意的人也不过是一个小文人。因而,这些小把戏并不决定曹丕曹植二人的命运,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曹丕的优势是他是曹植的哥哥。如果曹昂、曹冲不死,别人都没资格当太子,可是二人一死,曹丕、曹植便都有可能。曹丕与曹植都是王后卞氏所生,而曹不年龄又最大,所以按成例无论立嫡立长都应轮到他了。更何况还有一个极特殊的因素是,曹操十分喜欢曹丕与甄氏所生的曹睿,这至少为他争太子多了一个感情砝码。正是这些个优势,引来了朝臣们的帮助,这才是他最大的帮手。

当曹操征求那些心腹大臣的意见时,都异口同声地赞成立曹丕为太子。就是曹植的叔丈人很有权势的崔琰也不替曹植说话,主张立曹丕为太子。还有被称为三国鬼谋奇才的贾诩在背后出谋画策在曹操处为他说项有力。这些固然与立嫡立长的历史传统有关,与立庶立幼导至内乱的历史经验也有关。但更主要的是曹丕装相装的好。尽管他有许多不齿于人的劣行,但在大臣们面前装得既可爱老实又不做作。而且又把功夫下到了后宫嫔妃处,甚至采取贿赂手段,讨好曹操喜

欢的宫妃。这样一来许多人都为曹丕说话,形成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政治舆论,让曹操不得不重新从政治角度来考电问题,放弃了个人的感情因素。

更重要的是曹植的表现太差,只是与一帮文人墨客打交道,靠小聪明,没有耐力,不懂政治,在许多事情上不断地让曹操失望,终于在公元217年曹丕正好30岁那年,曹操才下定决心立曹丕为太子。曹丕高兴地一把搂住丞相府的秘书长辛的脖子说:“你知道我心里是多么高兴吗?”辛毗回府后便对他的女儿辛宪英讲了。他女儿说:“立为太子就意味要接替君主的重任,应该有忧戚、惶惧之感,他怎么反而感到高兴呢?让这样的人来继任,魏国的好运不会长久了。”但是曹丕毕竟当了太子,并开始向他的弟弟曹植寻仇,总想把他消灭,免去后顾之忧。

在曹丕得知父亲要对曹植宣布新的重要任命时,便拉他去喝酒,让他喝得烂醉如泥,曹操一见心凉半截,彻底对他失望了。终于最后把权力转交给了别无选择的曹丕。曹丕即位后仍不放过曹植,不仅让他到穷僻的地方去任职,还长期不让他回朝。还利用别人诬陷的机会把他逮捕,要处死他。由于卞太后的干涉,才没有害死曹植。曹植害不成便又去害对他具有政治威胁的同母兄弟曹彰,终于得逞,把他毒死了。

是的,在政治舞台上,任何高明的政治家都离不开“帮腔”的、跑龙套的,但关键还要靠自己会演戏,而且还要假戏也要真演,要演得好,才能赢得观众掌声,赢得老板的赏识。曹丕就是一个既心黑手辣脸皮厚,而且还很会演戏的角色,更何况他又同样拥有相当的文才呢?

魏武遗风:曹丕聪明才智略得一二,心黑手狠好色则十二分的发扬光大;卞夫人为什么骂他狗鼠不齿到死都不去看这个亲生儿子?文帝无行但有诤臣可嘉;从政做人的大众至理名言--“作的紧死的快”

俗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并非毫无道理,也并非全是道理。曹不一生维承了乃父遗风很多,但好的方面仅得其一二而已。而在心胸狭窄、妒思报复、心黑手狠、好色无行上则是十二分的发扬光大,对他有个人私恩的一饭千金之报,有个人私仇私怨的必置之死地而后快,而且很噌杀。

公元219年,曹操西征刘备于汉中,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时,曹魏大本营邺城一个叫魏讽的人乘机发动兵变。事情泄密后为留守邺城的曹丕镇压,一次就株连杀掉了数千人,比曹操还狠毒十倍。曹操因叛乱最多才杀过700多人。在这方面曹丕确实是冰成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直杀得曹操回来后都痛惜得不得了,因为连曹操最欣赏的王粲的两个儿子都被杀掉了,曹操说:“如果我在家怎么也不会让王粲都断了后啊!”

曹丕的残忍嗜杀还源于他的心胸狭小,寻找前仇。杀鲍勋迫害曹洪便都由前因旧仇引起。

公元225年的四五月份,曹丕在第一次征吴失败后又编组了强大的舟师队伍,准备二次渡淮伐吴。宫正鲍勋乃是有恩有功于曹操的鲍信之子,他认为这是徒劳,便向曹丕劝谏:“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往年龙舟飘荡隔在南岸,圣躬蹈危,臣下破胆,此时宗庙几至倾覆,为百世之戒。今日劳兵袭远,日费千金,中国虚耗,黠虏玩威,臣窃以为不可。”这些都是实话,但无异于在揭曹丕的伤疤,曹丕顿时勃然大怒,非但不听,反而立命将鲍勋左迁为治书执法。

五月份,曹丕已行到谯县,在谯县进行兵力集结、休整。八月份,曹丕亲帅舟师自谯县循涡水进入淮水,尚书蒋济上言称水道难通,不如退兵。曹丕坚执不从,强行军浮淮直下。到了冬十月,庞大的水军队伍才行驶到扬州故城,迫近长江岸边,曹军沿江扎营布阵,“戍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有渡江之志”。

东吴已领教过曹军水师的实力,并不畏惧,只是严守南岸,隔江对峙。天气越来越冷,江面开始结冰,船已经很难下水。曹丕在江边见大江波涛汹涌浩荡,水面又见结冰,不禁叹道:“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遂闷闷不乐回归军营。没想到东吴皇亲将军孙韶派将高寿率五百敢死队乘夜袭击曹丕的营帐。曹丕大惊,慌忙逃走,连自己的副车与羽葆车盖都被吴军夺去。

江面的冰越结越厚,曹魏的数千艘战船都被迫停在江岸,左右而不得行。众臣多议就地留兵屯田,等到来春再战。而蒋济认为:“此处东近湖,北临淮,若水盛时,贼易为寇,不可安屯。”曹丕很以为是,便出发撤退。没想到行至山阳县附近的精湖,水太浅了,船行不了,曹丕竟将几千艘船只都交给蒋济处理,自己先走了。并嘱其实在不好办,就把船烧了。可是蒋济知道这等于自毁舟师,水军怎么撤退呢?于是组织人力在河床上开凿五六条大沟,把船集中在一起,憋高了精淮水位,才使船队通过精湖,进入了淮水,顺利地沿来路回到谯县。

到了公元226年春正月,曹丕回到洛阳,对蒋济说道:“事不可不晓。吾前决谓分半烧船于山阳湖中,卿与后致之略与吾俱至谯。又每得所陈,实入吾意。自今,讨贼计划,善思考之。”

曹丕在撤退时,曾屯驻陈留界。陈留太守孙邑见治书执法鲍勋出来,便去见他。由于当时营垒未成,孙太守便没有按军营规矩走正道相见,而是抄近走斜路而来。军营令史刘旭想要按军法治罪于孙太守,鲍勋则认为营垒未成,可不按违禁处理。没想曹丕知道此事后,下了一道诏书:“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廷尉高柔依法提出应处以“正刑五岁”,就是判5年徒刑的罪过。可是在廷尉正、廷尉监、廷尉平三官会审时却驳回廷尉的初议,而做出“依律,罚金二斤”的判决。曹丕闻知,龙颜震怒顿时变成狗脸,大吼道:“勋无活分,而汝等欲纵!收三官以下付刺奸惩处,当令十鼠同穴!""以钟繇、华

歆为首的元老重臣都劝文帝看在其先父鲍信与曹操的份儿上,宽容鲍勋。但曹丕说什么也不给面子,迫令廷尉按他的意见执行,处死鲍勋。廷尉高柔也火了,说什么也不执行这道诏命。曹丕没办法,先把高柔从大理寺召到尚书台,然后派使者到大理寺传旨执行,杀了鲍勋之后,才让高柔回大理寺。

曹丕为什么非杀鲍勋呢?有底火前嫌积怨而已。曹丕在当太子时,他的太子妃郭夫人弟弟犯法,当由西部都尉鲍勋处理,曹丕代为求情不下,由此恨鲍勋入骨。曹丕继位后,鲍勋又不会奉承,反而不断地提意见。也就是这样一种成见,就非杀不可。由此也可见曹氏父子之襟怀,虽不及乃父阿瞒,也当算是妒肠碌碌,小人心胸了。

曹洪虽是曹操的救命恩人,而且为魏国屡立战功,于公于私都应受到尊重。但曹丕也因在当太子时,向曹洪求借不称意,便抓住曹洪家宾客犯法的机会,想处死曹洪。百官营救不得,直到其母卞太后出面痛斥曹丕:“梁沛之间,非曹洪无有今日,你忘了吗?"然后又找到郭皇后威胁道:“曹洪今日死,我明天令帝把你这个皇后废掉。”郭后惧而啼泣叩请于曹丕,曹洪方得免死,但也被罢官削爵方才了事。

曹丕不仅残忍嗜杀而且好色而无帝王之德。继承了父祖的基业,连父祖的宫妾也全盘接收,所以他妈骂他狗鼠不齿,死了都不去看他。

曹丕即位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处理曹操丧事。第二件事便是把乃父曹操生前宠幸的宫中美女尽数取来享用。据《世说新语》载:曹丕生病了,其母卞氏过来看视,一进屋,却见在宫内外服侍曹丕的都是曹操生前宠幸的那些美女,卞氏不禁问道:“你们是什么时候来的?”“在魏王刚刚过世的时候。"卞氏听后哀叹道:“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意思是说:这小子没人味,连狗鼠都不会吃你剩余的东西,死了活该。卞氏非但不再去看病中的曹丕,而且直到曹丕死了都是不肯去看一看他。父子好色虽同出一辙,但这卞氏虽出身歌舞女,却

是一贤后。曹丕被立为太子时,大家都希望她能庆贺一下,可是她却说道:“我不受不教之错足矣,何有可贺之处?”曹丕做的第三件事,便是把与他争权夺位的曹植由王位上贬为安乡侯,并杀了曹植的亲信丁仪、丁虞兄弟和全家男口。可见曹丕的厚黑之处实在不亚乃父。曹操选了这样一个接班人,确可保家风永传了。

到了秋天,孟达来降,曹丕十分喜欢孟达,就把房陵、上庸、新城三郡合并为新城郡,由孟达任新城太守,担当起西南边防重任。曹丕的行军司马劝他要慎重,新城这地方是与孙、刘接壤的边防重地,而孟达一旦叛变,便后患无穷,可是曹丕不听,后来孟达果然叛魏。

不久,曹丕又率大军30万回到家乡谯县,大设酒宴,慰劳六军及乡众于县城东。并“设伎乐百戏,吏民上寿”,直到太阳落山而罢,大有汉高祖还故乡之态,只差没唱一首“大风歌”了。

这些都是曹操去世当年的事,因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叹道:“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而曹丕“处莫重之哀,而设乡食宴之乐”,因而,有人说他从开始就毁掉了王业之基。这是220年的事,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便在226年死去。


2022-12-08 18:55:37

[新一篇] 第五章 《洛神賦》作者“文絕”曹植傳

[舊一篇] 第七章 甄夫人之子魏明帝曹睿傳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