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一枝花:谁迎娶了林彪漂亮的前妻?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1204_506535.jpg

·林彪的第二任妻子张梅和女儿林晓琳罕见的合影照。
林彪的第二任妻子张梅原名刘新民,陕西米脂桥河岔乡人,1919年出生,性格活泼开朗。1937年夏天,张梅与林彪结婚。第二年,生下了女儿林晓霖。当年冬天,她陪同林彪远赴前苏联养伤。由于性格上的冲突,感情出现裂痕。1942年,林彪只身回国,张梅却留在了莫斯科,两人的婚姻就此结束。
林彪的第二次婚礼是在延安举行的。当时张梅不仅年轻貌美,被公认为“陕北一枝花”,而且他是高小文化程度,在当时也算是个小知识分子了。尽管时担任“抗大”校长的林彪相貌平平,个头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可爱的气质,但他还是以自己巨大的声威、名气摘取了这朵塞北名花。
8月底,林彪告别了新婚燕尔的妻子,去洛川参加会议。洛川会议结束后不久,他就前往山西抗日前线参加指挥了着名的平型关战斗。1938年3月的一天,林彪带了十余个部下,身穿缴获来的日军大衣,骑着大洋马赴吕梁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阎锡山守军的哨兵误以为是日军骑兵,开枪打中了林彪。可能是伤了脊椎神经,给他留下终生难愈的植物神经紊乱症。林彪回到延安,在“抗大”小住了一段时间。
当年夏天,中共中央让林彪赴苏联养伤。他乘汽车先出发到兰州,在那边等待张梅,陪伴他一齐出国。由于苏联来接林彪的飞机已到兰州,林彪便先乘机赴苏。当时张梅已身怀六甲,汽车一路颠簸到了兰州,还不足月的孩子小产。那孩子体质很差,活了不到两个月就夭折了。
张梅含泪埋葬了早殇的孩子后,赴苏与林彪团聚。到苏联以后,张梅又生了一个女孩,取名林晓霖。到苏联以后,林彪住进疗养院。一开始他们之间的感情还好,但时间一长,家庭矛盾就逐渐暴露出来。林彪夫权思想极严重,将妻子视为“玩偶”和“花瓶”。养病期间,他不许张梅与外界接触,更不许她参加各种活动,只让她在家里陪伴他。
林彪生性孤癖,性格内向,不善言语,脾气反复无常;张梅则生性活泼,个性较强,她很难忍受林彪那种精神病人式的折磨。有时苏方邀请他们夫妇出席宴会、舞会,林彪宁愿在家里孤坐,也不去赴会。而这类活动,张梅却很愿意参加,林彪则不高兴。林彪限制她的自由,反倒激发了她的逆反心理,彼此越来越大隔阂,以至发展到唇枪舌剑的地步。
林彪的家庭矛盾越来越大,终于导致双方感情破裂,最后不得不在异国分手,各奔前程。1942年秋天,罗荣桓赴苏联治病。林彪写了一封信,托罗荣桓夫妇捎给仍在苏联的张梅。信中的内容大致是说他已经另外成家,并有了一子一女,劝张梅另行择偶。这一切都是张梅预料中的事。不久以后,她就在苏联另行择偶,与林彪的关系就此划上了句号。
1948年秋天,张梅回到东北解放区后,由党组织安排进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学习。解放之初,中央卫生部代表团出访苏联,由张梅任随团翻译。没有上过初中和高中的张梅,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后,做了医生和科主任。1954年张梅与徐介藩重组了家庭。2005年,85岁的张梅获得中国政府和俄罗斯政府分别颁发的两枚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功勋荣誉章。
与张梅重组家庭徐介藩,1901年6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固镇马场乡前马场村。其父徐恩初是清朝的贡生,所以,徐介藩从小就在私塾里苦读四书五经。1917年,他摆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转入固镇县高等小学学习。他不仅聪明好学,而且胸怀大志,经常对同学说:“班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令人仰慕,我必步其后尘!”
1921年6月2日,安徽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反对前安徽督军倪嗣冲之侄倪道烺伙同军阀马联甲侵占教育经费的“六二学潮”。在这次斗争中,徐介藩自始至终站在最前列,被一致推举为安徽省学生联合会总会理事长,后又改任主管学生运动的学运委员。在学联和省内各界的压力下,安徽省长公署作出妥协,减免受伤学生费用,由省库拨款用于姜高琦治丧和抚恤费用,省议会被迫同意增加教育经费。
1924年初,安徽军阀残酷镇压革命运动,省学生联合会总会被强行解散,徐介藩、王步文、童长荣等30余人被开除学籍,并且遭到通缉。在一中老师的掩护下,徐介藩逃往南京私立东南高级中学,就读高三,化名徐配。当年夏天,徐介藩报考东南大学,由于学校得知他是被安徽当局通缉的学生,所以没被录取。
1925年1月24日,在农历大年初一的这一天,年仅24岁的徐介藩离开故乡转道上海赴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不久,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黄埔军校录取为第三期步兵科入伍生,和他同期的既有王耀武、戴安澜、刘安祺、熊绶春、石觉、毛邦初等国民党军名将,也有朱云卿、吴光浩、常乾坤、刘铁超、姜镜堂、唐赤英等后来叱咤风云的解放军一代战将。
后来,在苏联远东地区工作期间,由于公安反特工作的特殊性,徐介藩被迫断绝了与安徽老家家人的一切书信联系。然而,在孤单寂寞的异域他乡,爱神悄悄地向过了而立之年的徐介藩走来!年轻有为的徐介藩,在布拉戈维中斯克工作期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受到了苏联同志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而单位中一位叫做马尔多夫斯卡的苏联女青年深深地爱上了这位来自中国的同事。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撮合下,1933年,徐介藩与马尔多夫斯卡喜结连理。
15年后,徐介藩回国的申请经苏联共产党中央审核,获得批准,他才偕同夫人马尔多夫斯卡和3个女儿回到阔别20多年的祖国。徐介藩回国后,留在哈尔滨等待分配工作。中共东北局的领导同志考虑到他俄文方面的特长,决定安排他到中共中央东北局编译局工作,出任《毛泽东选集》俄文总编辑。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苏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徐介藩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一级参赞。不久,徐介藩患难与共的苏联妻子马尔多夫斯卡因患癌症,医治无效而逝世,徐介藩万分悲痛。为了国家的工作,徐介藩忍痛把自己的3个女儿托付给马尔多夫斯卡的母亲抚养。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由于朝鲜人民军中有苏联顾问,毛岸英随彭德怀司令员入朝担任翻译,协调与苏军顾问的工作。毛岸英牺牲后,继任的翻译水平有限,导致双方经常发生误会和争执,彭德怀多次向军委建议给他派一位得力的俄语翻译。经过周恩来的物色,徐介藩于1951年4月从外交系统调到朝鲜前线,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兼翻译,积极协助彭德怀处理日常军务,并参加了开城谈判,还获得过朝鲜方面颁发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抗美援朝胜利后,徐介藩与林彪的前妻、曾经旅居苏联的张梅结为伉俪,他们之间相敬如宾,即使对林彪的女儿林晓霖,徐介藩也是视如己出,关怀备至。
在后来的庐山会议上,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因向毛泽东主席上“万言书”而受到错误的批判。在当时全军上下一致批彭的“非常形势”下,徐介藩却不怕被扣上“军事俱乐部”成员的帽子,认认真真地阅读了彭德怀所写的“万言书”,斩钉截铁地认为,“我看彭老总没有错!”
1961年8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晋衔命令:晋升徐介藩为装甲兵少将军衔。“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曾长期在苏联工作的徐介藩虽然已经离休,无职无权,但还是被林彪、康生及其党羽诬以“苏修特嫌”。1968年4月,徐介藩被非法关押在北京郊外的通县进行“隔离审查”,强令他“交代问题”,并受到“专案组”的残酷迫害,酿成了脑血栓后遗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开始了全面拨乱反正工作。1979年3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推翻了林彪一伙强加在徐介藩身上的种种不实之词,正式为徐介藩做出了平反的决定,恢复名誉,积郁在徐介藩心头多年的闷气一扫而空。1983年4月16日,有着传奇经历的徐介藩将军在解放军总医院与世长辞,终年82岁。
严正声明:
本博客为新浪注册博客,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却发现许多平面媒体随意刊登本博的文章,还有一些人剽窃文章擅自发表。因此,特此严正声明:除新浪网友可以在新浪博客上转载本博客的文章外,其它网站转载必须注明本博名称,平面媒体如有需要必须取得本人的同意才能刊登本博客的文章。否则将提起侵权的法律诉讼。

中天飞鸿的博客 2015-08-26 21:57:45

[新一篇] 徐志摩原配評林徽因:思想復雜 長相漂亮

[舊一篇] 美太平洋司令稱中國南沙填海規模巨大 簡氏稱永暑礁開始鋪設跑道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