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什么吃掉了你的执行力?在浮躁中求解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36氪微信号:wow36kr


氪前预习:毫无悬念,执行力话题在我们本周五的投票中获得了最高的呼声。一年转眼过半,你的收获很大程度上和执行力直接挂钩。之所以翻出这篇文章,有趣之处在于作者探讨的是“作为曾经的执行力达人,工作5、6年后反而执行力下降”背后的心态原因。职责越多,执行力越弱?来听听她是怎么说的。


执行力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名词,几路观点各执一词,有说执行力差是执行者的能力问题,也有说执行力差是管理者目标不明确导致。


之所以开这个话题,是因为我正直面日渐减弱的执行力这个伤脑筋的问题。按说曾经是个强执行力的人,为什么反而在工作了五、六年后变的如此浮躁。为此翻来覆去一整夜,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法。


其实解决“执行力减弱”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自己执行力的考验。



通过单一路径完成单一目标时,执行力爆棚


回顾自己几个执行力超强的时期,刚毕业时一家公司转了几个岗,初入时做编辑,工作任务很明确——写稿子。一天三篇,写完发给主管审,有些会被打回修改。


然后转做市场,目标也很简单——签合同。顶着烈日扫街,一家家商户陌拜,说明资源,拿到折扣,留下合同,搞定。那时候还没有团购,没有LBS,没有O2O,商户还挺好搞定。一个下午扫掉一条街拿下半数也不难,边玩儿着边把工作干了。


再然后执行落地活动,大规模的高尔夫球赛,明星和慈善,富豪和赞助商,忙忙碌碌一个月协调各方面关系事无巨细连晚会主持人吃什么都折腾到位。完全摸着石头过河,目的也很明确,把活动不出纰漏的做完。


在运营商做全网线上活动的时候,上级安排好项目,预算,大概方式。出方案协调合作方做设计做网页搞定技术开发再到活动的总结,这么反复循环做了一年,从一开始手忙脚乱常加班到半夜,到临离职前游刃有余基本和加班说再见。目标是:活动按时上下线,争取多些内外宣传资源,数据做好看了最好,不好看也没什么关系。


在经历这些工作的时候,get一堆乱七八糟的技能。文能提笔写文案,武能带队自驾游,逼到没法子还能打开PS做个简单设计,客串主持做个礼仪小姐神马的跟万精油似的哪缺了就上哪儿补位去。虽然偶有创造性的点子和与人周旋的技巧,但大多数时是在心无旁贷按照一套或别人规定或自己摸索的流程在走,写方案,协调内外部,自行解决困难或找到对的人寻求帮助。


那三年大量琐碎或重复的执行工作,算是一个强执行的人。归结原因几点:


1、目标单一:完成一场活动,上线一个页面,签署一个合同,写好一篇稿子。


2、执行路径明朗:各公司自有流程,遵循内部规则,解决外部突发情况,顺着轨迹走,用心点基本没问题。


3、用脑子工作:沟通技巧和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技巧,是看一个人是否具备自我成长能力的关键。死磕不一定就有效果,有时候遇上南墙换一条路走更好。找到对的人点拨两句比自己想破脑袋的用处要大。


4、领导的指示明确:回答只有行或者不行,哪里不行,应该怎么改。对或者不对,哪里不对,为什么不对。没有出现过:我也知道哪儿不好,但是就是觉得不够好。这样的说辞。



职责越多,执行力越弱


再后来有机会进入创业团队,一人顶着数个职能辗转穿梭。和媒体讲故事做PR,和渠道做关系拿资源,和同行打交道谈合作,还兼着社会化媒体的运营,投资人关系,客服运营等各种琐事,按标准逻辑,每一件单拆出来都是一个部门。


按说肩负这么多职能应该会非常忙,可实际情况是,脑子很忙,手很清闲。事物繁杂到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去写一篇文案,做一个规划。屏幕右下角的QQ不间断的各种闪烁迎接新的对话,三分钟查看一次微博看看有没有人在互动,被约着辗转各种饭局沙龙交换名片寒暄交流。


如此一年,执行力被吃的连渣都不剩。是的,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很无能。看似做了很多,实际没有在任何一个领域深入的扎下去。没有过硬的媒体关系,对渠道的各项政策也不尽了解,同行间至多落个人脉广的虚名,社会化媒体的运营也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根本没有坚持下来。


这和性格关系很大,本身就是个喜欢追逐新鲜感的人,注意力难集中,也没有意识到深入一个领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来说很重要。还有各种外部因素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借口,就不一一罗列了,当你想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没有任何借口能阻挡的了。


当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意识到想要解决问题,是写这一篇文章的动机所在。我喜欢写作,敲字的过程帮助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更理性的分析,一篇文章写完,至少理清思路。



根本原因之想太多,做太少


我没有很相信天道酬勤,也不是非常迷信天分这种说法,但对懒是人类通病这事儿深信不疑。执行力弱也可以解释为一种懒。


于工作,


我想通过PR造社会化写作的势,吸引自媒体人正反观点评论,引入国外对标产品,再顺势推出自家产品;


我想通过社会化媒体坚持的发布同一属性的内容,聚拢一批目标用户;


我想通过和渠道的各种合作拿到资源提升客户端安装量;


我想把身边有故事的人都拉拢进汤圆;


我想把植根于心的情怀注入到这个品牌中……


于自己,


我想写一本书把自己过往的旅行经历揉进一个完整的故事中传递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我想可以熟练的使用英语,侃侃而谈;


我想再瘦一点儿,再漂亮一点儿,再有气质一点儿;


我想看很多很多书;


我想向身边的朋友传递正能量,然后一起变得更好……


脑袋瓜里在想好多好多事情,倒是于自己的那些目标相对单一,实现路径也清晰,无非就是阅读健身早睡保持好心态,坚持码字。于工作的,一种莫名的处女座式完美主义弄的自己反复纠结缺乏坚持,说白了就是怕,怕失败。


再去看,于工作的这些目标,每一个都好大,很虚,似乎没有可量化的指标。而心里又很清晰,最终落到的那个量化指标无非是注册用户数、活跃度和留存率三个方面。


如果单纯的想要达到注册用户数,疯狂搞渠道见效最快,与之配套的就是疯狂的做预算。既希望低成本运作,又想要进来的都是目标用户,剑走偏锋的赌,赌一百次或许赢一次,也有可能在赢面翻开之前筹码尽失。



那么现在,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面对执行的日益减弱,两种人给我两种说法:


1、补齐你的短板,沉下去做;

2、继续发挥你思维活跃的长处,找到强执行的人来实现你的想法。


综合两种建议,评判当下现状,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得从自己最认可的路径出发。我开始重组曾经完成过的那些相对复杂的项目,他们被一层一层的拆解成小到一个文案的完成目标,排列出时间计划先后顺序,从deadline倒推到任务启动的时间,评估需要各部门配合的子目标,留出机动时间。好像一切都变得简单化了。


社会化媒体运营:


1、选择平台

2、确定内容方向和平台目标(提供服务OR提供内容)

3、日复一日坚持发布优质内容OR提供优质服务

4、在3的基础上,洞察可推广的机会


社会化媒体,尤其微信公号的运营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对内容的坚持,对调性的控制,还有运气是不是适时而至都会成为生死命脉。此刻我能做的是选好平台和内容的定位,找到有耐性坚持又对内容稍有敏感的人去做。降低控制欲,把控方向即可,不要把自己丢进耗费大量时间的筛选内容的事务型工作中。


PR造势:


1、选定主话题

2、围绕主话题设置几个子话题

3、选定希望发布的官方媒体

4、选定希望邀请参与讨论的自媒体

5、写稿(备用,如果媒体愿意自己写,那是极好的)

6、制定发布时间计划

7、逐个媒体公关

8、按照计划发布,如有突发状况,随机应变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现在,PR的方向很难掌控,对结果的预判也没有那么准确。对于小团队来说,能造成失控的,就是一场好的PR营销。被夸也好被骂也行,最怕的就是没人知道。蓄势。积累媒体关系,定期发布一些稿件做铺垫。PR是一个别人觉得我很擅长,但自知并不熟悉的领域。迄今接到不下十个工作邀请是跟PR相关,问起原因,一朋友回答:你是我们理想的公关形象。我只能说,我真的不熟。


市场渠道:


1、基础上架工作

2、根据现有数据甄选最适合自家产品的优质渠道

3、研究渠道运营合作的活动规则,制定计划

4、商务跟进,争取能以内容运营为切入点,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5、根据数据进行文案、配图及活动合作的优化

6、榜单、关键词这种,基本每月可以固定下来做

7、把渠道数据和评论的监控作为日常工作开展


按说渠道现在其实没太多捷径可走,人情换资源的事情依然存在,只是你会发现如果从头建立关系还不如利益的交换来的效率高。 而性价比最高的关系建立法则,就是帮他完成指标,让他知道跟你合作有钱赚。


渠道方面另有一篇文章详细阐述,这篇就不多说了。今天跟一个同做渠道的姑娘聊天,她说:在花钱口上的人才能体会这种预算在手心里抖和不敢妄动的感觉。但你不花,你就永远没感觉,花几十万就知道了。女人应该会很享受这种花钱的快感的。


很多人都觉得做市场多好,撒钱就行了。我只能呵呵呵,有时候花钱比赚钱难你造嘛?花出去的钱得预测到能收回来的效果,有没有看过那个天猫运营砸了20万在直通车结果一单没成被老板打进医院的段子?


品牌运营:


1、明确定位。纠结了很久给我们这个产品做了“故事社区”这样的定位,期许它可以承载起链接读者和作者的重任。始终不希望它只是成为PC端网文的无线端延伸。


2、守住底线。不作恶,不利用暴力色情的内容揽用户。


3、价值主张:有故事的人。你、我、他,三百六十五行,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思想,必定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4、不断push,在每一个品牌触点,每一次对外界的对话中不断push这样的品牌主张。


关于品牌,也很值得单独开文来写一写。建立品牌的过程需要耐得住寂寞和非议,熬过去了就是没边际的溢价空间。关于网文这个市场,我其实一点儿都不懂。穿越玄幻耽美,这样的文章内容除了暴富了一些人,打发了一些人的无聊时间,对社会的贡献价值几何?而大量的受众是青少年,他们像上瘾一样的追着小说、游戏,然后潜移默化的被植根一些幻想,真的好么?


这篇文章已经很长了,今天的目标是完结掉它,所以就不再发散了多说了。写到现在,也基本明确了下阶段要重点去做的事情。今天跟老板很严肃的说:我决定七月只关注渠道,付费的渠道推广。这一个月能摸清楚什么渠道适合我们,单个用户成本多少费用就是有收获。


36氪 钱婧 2015-08-23 08:56:51

[新一篇] 為什么說上網看那些學運營的文章并沒有什么卵用?

[舊一篇] 15個IT技術人員必須思考的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