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说别人冷漠,好好看看自己的书 ∣ 书展观察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今年BEA书展的中国团是美国书展史上最大的外宾代表团。

文 | 姜妍

写这篇小小的评论之前,我想起几年前,当酷酷的库切来到北京的时候,他和莫言曾经有过一场几乎要“吵起来”的对谈。他们对谈的核心问题就是,库切坚持说,诺贝尔文学奖里带有很明显的政治的因素,而莫言坚持说,不是这样的,自己获奖就是因为自己作品里的文学性,和政治毫无关系。我还记得,库切酷酷地反驳道,难道丘吉尔当年的得奖,也和政治无关吗?然后,莫言就,急了……

这几年,中国大陆作家其实在国际舞台上,真的蛮风光的。从法兰克福书展到伦敦书展再到现在正在举行的美国书展,一个又一个的主宾国荣耀,让他们一次次有机会站在世界的舞台,一次次发声。但,这一切是因为我们大陆作家的文字书写已经足够好到应该得到这么多“跑码头”的机会吗?对不起,我不这样认为。

请别再否认文学和政治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了。作为一个自认为还算认真阅读的文学人口,我想要说的是,如果讨论文学性这个话题的话,离我们这块陆地不算遥远的那个岛屿上的40后、50后甚至60后的作家们与大陆同代书写者整体比较的话,他们一些人的作品中的文学性已经远远超出了大陆作家。

从1949年建国此后约30年的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大变动,让现在这一批中国内地最知名的作家们有了看似写不尽的故事和题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莫言有他写不尽的高密、贾平凹有他写不尽的陕西、李锐有自己写不尽的山西……这一批大陆作家写到今天依然是贴着现实在写小说。这让我想起来自彼岸的文学评论家唐诺举过的福克纳的例子,他说福克纳在美国南方邮票大小的土地上反复书写,而在书写这块土地的作家,如今也只有福克纳还被提及。唐诺说,小说在面对全新世界或是世界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这种贴着现实的写作便开始了。就像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所说,“那个时候世界太新,一切还没有名字,必须用手去指。”这个时候的小说,从眼睛直接到手,书写时顺畅得不得了,因为新事物太多,写得再快都还觉得来不及。

那是一个多么舒服的时代,好像故事怎么写都不会用尽,让书写小说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很不幸,这个初始阶段不会持续太久,这种贴着现实的记录工作至多一代人就可以完成。而且更不幸的是,这些众多记录者中只有写得最好的那一个才可能在文学史留名。

当很多中国大陆作家还忙着贴着现实写作的时候,我们还是得张望一下世界文学走向了哪里。文学在经历了多年一些了不起作家的努力,已经逐渐从以前的“向外扩展”走上了“走入内心世界”的道路上。我很喜欢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说过的一段话“小说的优势在于可以探入人的内在空间,这是影视作品不能达到的。在电影里不可能让一个人坐在那里只是想某件事,而是要把一切事物外化。我担心只用现代小说讲故事,而没有探索其他的可能性。如今影视已经把叙事做得这么好,恰好小说的叙事功能可以被解放出来了,小说可以像诗歌一样更多地探讨内心感受。”

可惜的是,关于小说内化这件事,直到今天也是被很多大陆作家所不屑一顾的;遗憾的是,世界小说已经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但很多大陆的作家依然把文学等同于故事;可笑的是,依然有不少大陆作家自以为自己写的小说很了不起,却不肯把自己放到世界坐标系里去比较一番(我怀疑他们当中许多人是否还在读真正优秀的小说)。

就在中国大陆作家自己在圈子里自娱自乐的时候,彼岸至少还有那么零星的一些作家,从未与世界文学的坐标系脱轨。我说零星,是因为台湾作家的个体化特质比大陆作家要更显着,我不会说这几年所有在大陆出名的、受关注的台湾小说都是好小说,但我依然可以举出一串不短的书单,足以应该让大陆绝大部分的书写者汗颜。

台湾城市化的进程比大陆早了30年,贴着现实写作的舒服情形早已离他们而去,所谓“城市无故事”体现在台湾当代小说书写者在书写的最初几年就必须要面临题材匮乏的现实,而这一点也恰恰成就了他们。当题材不是伸手就可以触碰到的时候,台湾小说同业必须要在小说的技巧上钻研和努力,而在他们的作品里割舍掉一部分的故事性。他们在小说的结构上、语言上、节奏上种种和技巧有关的部分下工夫,进行各种尝试。这些尝试有的成功了,也有很多失败了,但是艺术就是在尝试中、失败中得到创新,一点点往前走的。所以我们看到了朱天文用8年时间写成的《巫言》,她大胆地在小说里打破传统小说的线性时间概念,和时间之神玩起了捉迷藏。很多人说看不懂这部小说,但我认为这是她至今为止最了不起的小说。我必须要说的是,好小说对阅读者也是有要求的,别轻易认为自己读不懂的书就不是一本好书。

但是,这些我推崇的在岛屿写作的零星优秀作家又有多少在国际舞台亮相的机会呢?很少很少……少到有时候,我忍不住在心里替他们抱不平,少到我又有时候偷偷地替他们高兴。因为好的文字的养成,终归需要靠的是常年积累的阅读和不断的一次次有可能失败的书写,这得耐得住寂寞,得肯在书桌那一隅空间里呆得住。文学在它产生之后这些年之所以一直不断往前走,就是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少数有志气的书写者愿意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不断的创新。

(本文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授权转载)


凤凰读书 姜妍 2015-08-23 08:53:34

[新一篇] 10位赴美中國著名作家的代表作 美國書展觀察

[舊一篇] 賈平凹:中國文學是世界文學精彩的一部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