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制度懂得呵护“个体”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我回国以来,常常听到一种说法: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大学科研人员为企业创新服务。但我想问的是,创新的行为最初是如何发生的?


纵观全球,创新的主体永远是个体或者团队。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国际着名企业,创新的种子都是从个体或者团队开始萌芽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和相对完善的体系里,这些创新的种子可能成长壮大。因此,在国际上,创新最活跃的往往是一些高科技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因为其品牌和渠道等优势,最后通过收购这些创新中小企业获得技术并发展成产品市场。


为鼓励创新,最近国内很多地方出台政策,把部分成果所有权奖励给研发人员。有些地方是50%,有些地方是7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90%。但在投资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不愿意与“国资”打交道,因为即使有90%奖励给了个人,只剩10%的国资在操作上仍然会“拖后腿”。


在这方面,上海不妨向北欧学一招。在瑞典和多数北欧国家,在这一方面有清晰的规定:凡是在国立高等学校做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国家项目还是地方或企业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100%归教授个人所有,教授个人完全可以独立支配。这是一项长期的鼓励创新的国策,大大简化了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程序。此外,政府还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机构(ALMI),可以为每位公民提供一次约30万元-60万元用于创新创业的无息贷款的机会。这些钱可以用来为企业申请专利,也可用于初期发展。


在北欧,还有许多民间和政府以及大学合作经营的Quick Office或Business Hotel等,类似于国内正在流行的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便捷的一条龙服务并打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创业企业也非常容易从政府和欧盟申请相关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扶持项目。


在创业创新的人才培养上,政府更是大力投入并与学校紧密合作,可以说做到了“创新创业从娃娃抓起”。


首先,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就可以选择经济类创业与管理为特色的高中,毕业后主要报考经管类大学专业并向职业经理发展。高中阶段,学生们就开始学习从创业、融资、经营全过程的训练——这不是虚拟的,是开办真实的公司,并且完全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实战!


大学阶段,学生可以做为第二学位选择创业和企业领袖专业学位,系统接受创业训练和辅导。最着名的是SSES (Stockholm School of Entrepreneurship),它是由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以及斯德哥尔摩工艺美术学院等联合创办的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培训辅导的机构,培训内容涉及创新、商业计划、融资、成长、上市、管理等全过程。


到研究生阶段,通过与导师合作,学生可以把研究生论文内容作为MBA的案例,最后获得例如博士+MBA双学位。这种培养方法得到欧盟的高度重视。2008年欧盟委员会投入3亿欧元创办了欧洲创新技术学院(EIT),把这种培养方法推广到新毕业的博士生,允许部分有产业化价值的博士论文成果通过资助该博士生一年博士后时间,将成果变成创新企业。


最后,为帮助这些创新企业成长并走向国际化,瑞典成立了由50%民资50%政府资助的Business Sweden或者瑞典商业贸易委员会。令人惊讶的是,仅在上海的办事处每年要帮助大约400家瑞典企业落户中国或与中国实现商务合作。


在北欧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不仅是推动国家创新驱动的一个经济战略,更是为年轻一代创造机会、实现公平竞争、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策略。

郑立荣 /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曾任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信息与通信技术院媒体电子学首席教授、瑞典智能包装和物联网国家创新中心主任和学科带头人。

转载请注明《文汇教育(微信号wenhuieducation)》!



文汇教育 2015-08-23 08:50:26

[新一篇] 記住這三點,有助于增加孩子閱讀興趣

[舊一篇] 高盛CEO致畢業生:不可預測性是生活最偉大的一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