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来搞丨深渊的奥德赛——评《星际穿越》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网友来搞这个栏目其实一直没停,只不过我事情太多,有时候忙忙就忘记了。怪我怪我。我的ttfilm@163.com 仍然正常对外接受稿件,有其他需求也可以邮件给我。或者加我私人微信服务号 taotao1895


深渊的奥德赛——评《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文/乐桓宇



对于很多人来说,无限即意味着深渊,思念和乡愁也是。



直到现在,我认为银幕上最令人激动的场景,依然莫过于星球的轮廓在汪洋一样的黑暗中缓缓浮现。珍珠一样的轮廓如同浸泡在希望中,又孕育在绝望里;浸泡着不可思议的文明与奇迹,又似乎笼罩着深不可测的未知蛮荒和危险。虽然《星际穿越》并不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在影片的开头便用了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一个星球在另一个巨大星球背后缓缓浮出的壮观场景高调致敬,但恐怕《星际穿越》那环形的空间站和除了会吐槽和变身以外站在那里便黑色石碑一样光滑的机器人,还有整部电影在进入外太空之后富有胶片色泽的80年代科幻片的质感,又何尝不是一种对库布里克的脱帽礼呢?《2001太空漫游》是硬科幻电影永远迈不过去的坎,正如太空歌剧电影之于《星球大战》。



我并不是诺兰的粉丝,长久以来,某种程度上我对他的电影怀着某种近于恶意的挑剔,因为我觉得他的电影包含着许多不自然的错位感。可是他的每一部电影我都会反复看不下十遍,这种奇异的个人行为,何尝又不是一种吊诡的错位呢。



我所言的诺兰的错位,是他的野心和实际效果的种种逼仄的落差。特别从视觉上来说,使用Imax技术达到最大的视觉效果是很好的计划,可是从他作品的实际效果来看,他电影的视觉冲击力从来没有超过詹姆斯·卡梅隆和雷特利·斯科特这样的大师,更不要说和他一起玩超级英雄的视觉系导演扎克施耐德,以及墨西哥怪才吉尔默德尔托罗。虽然我不得不承认3D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成熟的技术,但是就我的观影体验来说,阿凡达给我的视觉冲击力,无论是在Imax还是普通影院,自然都好过诺兰的任何一部电影。《星际穿越》我觉得不必一定要看Imax,因为我觉得这种胶片风格的电影在小一点人少一点的放映厅看或许韵味还要足一点,我只享受飞船舱外镜头那几段音效爆棚地板抖得厉害到感觉自己都坐在飞船里下一刻就要碎了的惶恐感,可惜也只有那么短短几段。


另外造成《星际穿越》的视觉观赏性下降的一点,在于场景设计太过简单,马修麦康纳和安妮海瑟薇登陆的几个星球,要么一望无际海水,要么一望无际冰原,要么一望无际戈壁,场景设计是单调甚至是无聊的,自然是不如《盗梦空间》。如果这样单调的场景是忠实于科学定律的结果的话,我觉得这艺术也做得稍嫌死板了一些。



但是除此之外,一切都很好,《星际穿越》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如果将诺兰的《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以互文性参差观看的话,正好如一面镜子的两面:一个直向人类无限的内部,潜意识、内心和梦境,一个指向人类渺茫的外部,星辰、黑洞和无尽的银河,都本是日常生活一样触不可及深渊,却在诺兰的镜头下诱惑我们层层坠入。



我所言的诺兰的错位感,除了视觉上以外,另一方面在于他影像的极其忠实于现实而他表达的理念又极其超现实。他对胶片的执着和模型实拍是他一贯的写实风格,机械布景的真实质感更是体现他对电影拟真的重视。在《星际穿越》中,这种写实深入到平庸的日常。比如《星际穿越》的前半个小时,从布满灰尘的书架到再简单不过的早餐,虽然有许多可有可无的灵异现象,比如掉下的细沙的不均匀分布,书架上的书排成莫尔斯电码,还有神奇的教科书写着是苏联启动的阿波罗计划,总体上,这都向观众展示着一个凝固的生活。



然而只是点到描摹凝固的生活为止的话,诺兰便不是诺兰了。在日常的平庸中,潜伏着危机,诱惑和不甘心,当这些聚拢在一起的时候,一切开始逐渐变得神奇。一些再普通不过人与物,开始以现实的姿态展现奇幻的一面:在《盗梦空间》中,你以为他们提着是一个普通的保险箱,结果打开发现是结构复杂的造梦机器;在《黑暗骑士》中,你本以为脸被烧得都露出筋肉和骨头的哈维邓特只能神志不清地躺在医院里接受治疗的时候,结果他偏偏生龙活虎地揭掉面纱,露出半边骨头和本该流血不止的脸,狰狞地执行他的复仇计划;同样的在《星际穿越》中,你本来以为那只手表作为悲伤的道具在重重摔在地上之后它的戏份已经结束了,结果它却偏偏以指针不停抖动的姿态圆场了影片末尾叙事死结,而且让我们同时意识到,之前多次提到的鬼魂(Ghost)这样超现实的东西,在影片的世界中某种意义上是合理存在的。



是的,诺兰电影的奇妙之处,就恰恰在你以为也就这样的时候,峰回路转。日常的平庸突然滑向不可逆转的决绝,奇妙与疯狂。《星际穿越》的叙事,和之前无数的小说、电影和电子游戏一样,《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其共同的母题:爱丽丝在无聊得不能再无聊的现实中找到了一个rabbit hole,然后她钻了进去。难道不是么,最疯狂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从可能的平庸日常一步一步走向奇妙和不可能,当然你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都开始扭曲,你将面临一个无法预期的令你紧张的世界。



Wonderland由此展开。



这当中蕴含着对电影本身的嵌套性隐喻。你从庸常的生活里走进黑暗的影院,又在黑暗里通过银幕走向另一种生活,然后你在另一种生活里,突然踏上了其妙的旅程,这是你一层一层的入戏;然而电影终有竟时,于是你一层一层地出戏,随着人流一起走出影院,又涅没进大街小巷汹涌的庸俗中。这和诺兰电影给我们设的局何其相似,梦境有几层,银河有许多。在此领悟到诺兰的写实是为了不写实,是用真实的日常材料造一个真假难辨的空中花园,奇幻的变成了写实的,现实却又处处充满荒谬的危机,真实和虚幻因此而模糊。虽然你终究会回归现实,但真实的每天生活的可能性由此延伸,于是繁星高悬并非与我们不相关,似乎有一天他们也会笼罩到我们的日常。


然而走入wonderland只是影片成功的一半,系铃容易解铃难。有趣的是,和《盗梦空间》男主角进入了梦境的深渊的男主角一样,促使进入黑洞的深渊的男主奋力也要一层一层走出来的,不过是对儿女的爱。


乡愁,或者说对家庭的思念,都是多么古典的悲剧的情感。在《星际穿越》中,人的情感真正像悲剧一样,开始推动叙事的发展。整个故事充满的误解和欺骗,便都是人在感情的社会网络中做出的不合理性但合乎人性的选择。欺骗进一步带给影片以不可预测性,以一种空虚和绝望。在影片结束前半个小时我一度以为电影叙事已经崩坏,但这时候幸好诺兰一以贯之的叙事逆转救了场(虽然这逆转略显牵强)。我们可以说诺兰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下的小众性通过他的悲剧或者模糊性(ambigunity)来体现,因为大众潜意识里总是期待着一个光芒万丈的商业片故事的,可是诺兰却总是纠结地在上面蒙上了一层你不那么让你舒服的黑暗阴影。



和希腊悲剧一样,诺兰的电影里爱情并不是处在第一的位置,虽然不是毫无踪迹可寻,但也总是被极力抹杀的。不用说《黑暗骑士》里女主被小丑干掉;《盗梦空间》里女主自杀;这部《星际穿越》里女主在影片故事之前即已经患病去世。当然,砍去爱情的枝条,可以让亲情的体现更加集中。《星际穿越》比诺兰之前的电影优秀的地方在于,情感终于丰满了起来,不再单单是炫耀的叙事技巧了。那种爱的执念使得奥德赛的母题终究完整重演,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因此浮现,深渊的黑暗与空虚也因此而补足,归乡从可能变为必然。



回想起让我全身颤抖的一段情节,是父女离别的时候,两人行为一连串的错位:父亲要女儿收下手表作为纪念,女儿却愤怒地将手表掷到地上;父亲想同女儿好好告别,女儿却根本不愿意看他一眼;父亲无奈开车离开,他下意识地揭开堆在副驾驶座上的毯子,可是女儿已经不会再躲在下面;汽车扬起尘土走远了,女儿这时候才跑出房子哭喊着要追父亲的汽车回来,她的外公紧紧地抱住了她。



配着汉斯季默的音乐,车窗外镜头里飞转的车轮和往后扬起的尘土,家的轮廓越来越远。这时候我真有一种错觉自己的眼睛里也进了沙子,一抹脸却发现全是泪水。


这是我第一次,第一次为诺兰的电影流下泪水。



是的,最感人的地方,即在那些无法预料的错位和不对称里。


--------------------

这里是: 桃桃淘电影,微信号:ttfilm

一个影迷做给影迷的电影小杂志,每天与您分享与电影的一切。


桃桃淘电影 2015-08-23 08:42:02

[新一篇] 技術指南:《星際穿越》拍攝幕后

[舊一篇] 諾蘭訪談:愛是宇宙終極答案電影無膠片是恥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