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微信ID:ibookreview 编者按:奥威尔在随笔《我为什么要写作》中曾这样形容完成一本书的挣扎过程:“写书就是要经历一次可怕、筋疲力尽的挣扎,像生一场漫长而痛苦的大病。如果不是遭受既不能理解又无法抗拒的魔鬼驱使,没有人会去做这类事情。尽管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恶魔完全无异于婴儿为引起注意而啼哭的本能。除非一个人能承受抹去自己个性的长期斗争,否则,他根本写不出一些具可读性的东西。”然后是着名的奥威尔式结尾,“好的散文就像是一扇窗”。 当那些写作者呕心沥血的作品出炉时,他们可能已经想到这攫光了他们的生命,甚至作品本身就是他们的遗书。他们或因积劳成疾无可奈何离开人世,或者亲手结束了自己璀璨的人生。我们也只能手捧着这些作品远远看着他们如流星般消逝的生命唏嘘不已。 1、 奥威尔《1984》 看过《1984》原始手稿后,你会发现:很少流畅的书写,更多的是反复涂改,多重墨迹叠影,这意味着,奥威尔经历了一个异常困难的创作过程。 《1984》的写作过程对奥威尔来说如同炼狱,书中反乌托邦的氛围阴郁,灵感或许来源于现实中的周边环境。二战硝烟未了,这位英语作家,孤身一人,前往苏格兰荒凉边区,不顾身体虚弱,在病魔的爪下绞尽创造力。 1948年11月中旬,奥威尔瘦骨嶙峋,身体虚弱得不能行走,在床上解决那件“致命的工作”,一个人用那部“破旧的打字机”逐字敲打,伴随着咖啡、浓茶、没完没了的烟云和石蜡加热器散出的暖气,还有冲击着巴恩希尔的风暴,日以继夜,他坚忍痛楚。1948年11月30日,作品终于完成。 《1984》在1949年7月8日出版,被一致评论为大师之作。即使丘吉尔,也迫不及待地对他的医生说已经读过两遍了。奥威尔的健康日渐衰败。1949年十月,在大学学院医院的病房中,他和索尼娅 布朗内尔结婚,挚友阿斯特作为伴郎。这只是短暂的快乐时光,奥威尔步履艰难地走进了1950年。1月21日的凌晨时分,他在医院出现大出血,在没有人陪伴的情况下走了,时年46岁。 2、路遥《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他说:“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小说完成后,路遥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年仅43岁的路遥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医治无效,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3、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1841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写137部小说,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总名字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 没有哪个作家会想出写下《人间喜剧》这样的鸿篇巨制,也没有哪个作家为了这样的巨制呕心沥血20年,更没有哪个作家像巴尔扎克那样用近乎折磨的方式将写作融入自己的生活。每天写作16个小时,睡眠4个小时,为了克制睡意,喝了几万杯的特浓咖啡。 4、太宰治《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是日本着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纤细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 《人间失格》书成当年,太宰投水自尽。这部遗作,在太宰的作品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认为是作家一生遭遇与心路历程的映射。书中的主人公大庭叶藏即是作家的化身,叶藏的自白与太宰治的人生经历高度重合,因此《人间失格》常被认为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5、西尔维娅•普拉斯《钟形罩》 《钟形罩》是美国着名女诗人和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1963年,小说出版三周后,普拉斯自杀身亡。这部小说如同普拉斯的诗歌一样,是她的精神自传——不愿陷入社会为女性打造的贤妻良母的窠臼,不愿失去渴望自由生活的自我,但心中的呐喊始终无人倾听。 《钟形罩》探讨在女诗人成长过程中男性社会压抑下所产生的孤独、绝望与挣扎的心灵历程以及反抗的必然性。她用死完成了自己最后的反抗,正如她在诗歌中反复吟诵的——“死去是一种艺术/和其他事情一样/我尤善此道”。虽然书中的女主人公最终走出了黑暗,但是普拉斯本人并没有见到光明。普拉斯1956年在剑桥大学与后来的桂冠诗人特德•休斯陷入热恋,并闪电般结婚。然而这段感情经历坎坷,波折不断——1962年普拉斯与休斯分居,她单独带着儿女在伦敦居住。普拉斯在数月内突然面临的剧烈的生活变动,以及生活拮据所带来的压力,《钟形罩》刚刚出版却反映平平,与休斯办理离婚手续过程中承受的巨大的精神痛苦,促使她选择了自杀。 6、 邱妙津《蒙马特遗书》 1995年6月,邱妙津在巴黎的住所内用利器刺入自己的心脏,如此告别人世。一年后她的遗作《蒙马特遗书》出版,一本由二十封无序的信件所组成的书,一本半自传(甚至是自传式)的小说,一封透露了她在最后日子里强烈的内心挣扎的遗书,也似乎是一部剧本,作者在其中先模拟和预演了自己的死亡。 她在书中说道:“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 7、爱德华•勒维《自杀》 法国摄影师、作家爱德华•勒维(Édouard Levé)在2007年10月5日将《自杀》一书的稿件交给出版社编辑,10天后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评论者称这本书为“一本有意思的奇书”,不单是因为小说中的情节几乎是作者本人生活的翻版和预言,更因为小说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叙事,仿佛是一个已死之人灵魂出壳,在上空俯视着自己死后的肉体,回忆自己过去的生活。 注:本文部分来源于网络及《渐近线文学季刊》。
命运施展它无情的法则,不但夺去了一位魁梧汉子的生命,而且使计划写一百五十部的《人间喜剧》永远地终止在九十六部。1850年8月18日晚上11点半,巴尔扎克永远闭上了他的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结束了他的一生。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5-08-23 08:39:07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