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百年纪念] 真实谎言:五位作家眼中的一战│凤凰读书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在播客听老兵讲故事

海伦·邓莫尔(小说《谎言》作者)



父亲或祖父辈参加过一战的许多人还记得,那些从战场归来的人几乎不向家人讲述他们的战时经历。沉默掩盖了一切。平民生活的线头被拾起,有时会有重重困难。这些人回到的祖国并不完全是首相劳埃德·乔治所许诺的那个“适合英雄居住的国家”。


吊诡的是,尽管所有的一战老兵如今都已作古,但我们却破天荒第一次可以聆听到他们的声音。帝国战争博物馆所制作的录音档案的精选集现在可以从“空中战争”、“索姆河上的坦克”和“战壕生活”等播客上听到。


它们是淡定而又令人着迷的。这是男人女人们在讲述那些对于他们而言不是历史、而是记忆的事件。他们的故事因为有了细节而栩栩如生。列兵哈里·考克斯说,他1915年5月5日爬上一棵大树以躲避毒气袭击,那次毒气袭击夺走了他所在营大部分官兵的生命。


每当政客们利用纪念一战的机会告诉别人该思考些什么的时候,我总觉得心烦意乱。或许,更好的做法是倾听千百万战争亲历者中的一些人怎么说。他们对我们的讲述十分坦诚: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部分。


热气球上的侦察兵

詹姆斯·朗(小说《驾驶热气球的人》作者)


塞进被爱国歌曲和干瘪老男人的宣传所陶醉的狂热青年手中的新式进攻性武器把世界推入了战争。克虏伯公司的秘密超级大炮——野兽般的42厘米榴弹炮——造出来是为了撕开比利时边境厚厚的混凝土堡垒,从而扫清前往法国的道路。就算德国皇帝最后也许会在与自己表兄弟的战争面前退缩,他的将军们也已准备好了在没有他的情况下推进战争。这些老兵已经花了很多年时间建设欧洲装备最精良的军队。亲临战场的美国记者曾经报告过德军对于从另类的田野灰军服、到使部队保持行军能力的装备精良的手足病医务车等各类细节的关注。


那些将军们不愿在还没有看到他们强大的军队走向战争时就卸任退休。他们对列日要塞的炮击是灾难性的,并成了长达四年的炮弹倾泻的起点。但是这种工业化规模的炮兵使用会迅速导致经济的毁灭,除非这些昂贵的炮弹具有制导功能,而且并不只是为了重新排列荒野上的弹坑才盲目开火的。


交战双方都需要空中侦察能力,而在飞机尚不可靠的前无线电时代,这意味着热气球上场。安全的氦燃料无法得到。可燃氢则可以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制取。士兵们“热气球飞上来了”的惊叫声成为呼啸而至的炮弹的可怕预兆,但是那些悬在一英里高空爆炸性气囊下篮子里的飞行员们却有着同样的恐惧。


热气球是巨大的目标,侦察员必须在火焰开始蔓延的时刻跳出,把生命交给一副原始的降落伞。新的热气球设计帮助它们飞得更高和降落得更快,但是氢仍会引起失火。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的战争随着一股油腻的黑烟而告终。


一战意义不断翻新

亚当·图泽(《洪水:一战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作者)


像一战那样的戏剧性事件的意义是不断变化的。1914年之后两年,当1916年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进入人们视线时,有关战争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它有望使美国成为世界权力中心。又一年后的1917年,战争最重要的影响是它使沙皇统治被推翻了。而在一战后30年的节点,即1945年左右,其教训则是必须有一个欧洲合众国。而这种认识仍将继续下去。


如果我们现在摇晃万花筒,我们的视野里会是什么?普京对乌克兰主权的挑战让人想起1917-1918年俄罗斯帝国的崩溃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席卷叙利亚和伊拉克、现正威胁黎巴嫩的逊尼派跨国极端势力的惊人崛起,提醒我们奥斯曼帝国崩溃后在该地区划出的国家边界的脆弱性和不合理性。而它也凸显出中东地区一个本来可以成为现实的重大可能性。为什么在巴勒斯坦、约旦、亚美尼亚及其他国家之外,没有一个独立的库尔德斯坦呢?


如果说我们希望滑向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地区性内战的趋势能够得到遏制,以及“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的幽灵来得快也去得快的话,那么一战至关重要的教训在于中国被卷入战争的意义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期望。


1911年,继俄罗斯、伊朗、奥斯曼帝国及墨西哥发生革命后,中国皇帝也被推翻。宣布成立了共和国的革命者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但没有人愿意帮助。当战争在1914年爆发时,北京不顾一切希望加入协约国的阵营。事与愿违,由于日本的坚持,中国的利益遭到漠视,而德国在山东的租界被日本军队所“解放”。继而东京在1915年声称对整个中国拥有统治权,这本来很可能导致远东的战争。战争得以避免,但中国最终未被“允许”参战,直到1917年美国宣战之后。而中国的参战并非凭借自己的力量,却是在一个受制于日本的军阀政权的指挥下进行的。其结果导致了连年的军阀混战,它把中国推向崩溃边缘,也引发了中国现代民族主义以及执政党共产党的崛起。


谈判没能阻止战争

戴维·欧文(《隐藏的视角:军事对话》一书作者)



我所着《隐藏的视角》一书背后的重要信息是:英国外务大臣德华·格雷以及1906至1911年间的大多数高级外交官把与法国有两年历史的“挚诚协定”改成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三国协约”,却没有把英法军事参谋人员的对话内容告知内阁,更不用说议会。这种做法导致了深远的影响。


最主要的是,通过掩盖和否认五年军事对话的存在,他们开始在英法参谋人员中营造一旦法国遭到德国进攻则英国将派远征军前往大陆的“责任”意识(1914年格雷语)。这事实上推翻了1870-1871年确立的让两国独立进行战争的政策。


第二,德国不可避免把这项“三国协约”视为对其“三国同盟”的蓄意“围堵”。尽管在公开场合予以否认,但德国对于俄罗斯调动大量军队能力的恐惧使得其政治领导人选择军方所青睐的选项,即先通过中立的比利时迅速对付法国,然后把兵锋转向俄罗斯战线。


第三个后果是英国外交界潜在的恐德症得到强化,这导致格雷废除了战争大臣霍尔丹在1912年春与德国宰相和皇帝达成的临时协议,协议本可使一战得到避免。同样,对德国的这种忌惮意味着英方对于已经商定好的格雷私人秘书与德国新任外相在1914年春夏的私人会面一点也没有紧迫感,直到为时已晚。


霍尔丹1914年访德外交使命背后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人们通常的认识。德国宰相两年后曾把1914年战争的爆发归咎于对“良性中立”的不同诠释,不可否认他的说法存在某些依据。霍尔丹曾保证,如果德国先攻打法国,那么英国对于“良性中立”的遵守将不再有效。假使格雷支持霍尔丹的谈判,那么德国将会放慢海上的扩张。作为回报,德国则会在非洲获得在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哈考特安排下割让的大片土地。哈考特深信可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格雷出了名的固执性格加上他不愿激怒巴黎,意味着德国和英国的外交合力根本阻止不了塞尔维亚和奥地利走向战争。


“卢西塔尼亚”号真相

索尔·戴维(《胜利前的100天:一战的发生与获胜》一书作者)


1915年5月7日,当英国豪华客轮“卢西塔尼亚”号即将完成从纽约至利物浦的航程时,它在爱尔兰近海遭到德国U型潜艇的鱼雷袭击并在18分钟后沉没,1959名乘客和船员中有1198人葬身大海。


遇难者中有128名美国人和94名儿童,这导致英国报纸纷纷谴责“德国佬最可怕的罪行”,称该舰被击沉是德国无所顾忌的战争暴行的最新例证。反德骚乱在英美城市爆发。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谴责了对美国公民的残杀,并说“犯下非法和惨无人道行径之前的任何警告都不能作为减轻罪责的借口”。


最终,这艘非军事船只被击沉所导致的感情剧变帮助改变了美国民意,人们支持美国在1917年4月加入同盟国阵营参战。


德国人当时声称,他们用鱼雷攻击“卢西塔尼亚”号及任何“敌方”船只的做法是正当的,因为这是为了报复英国对德国的海上封锁,这种封锁正在导致严重的食物短缺甚至饥荒。他们还怀疑许多像“卢西塔尼亚”号那样的英国客轮被用于秘密运送军火。后一项指控在当时遭到了否认。但是最新公布的政府文件和近年对沉船的潜水考察已经揭示了真相:此船真的装载着战争物资。


1982年当第一次打捞行动快开始的时候,英国外交部曾表达了对于该船可能仍会“让我们真正丢脸”的担心。外交部还说:“历届英国政府一直坚称‘卢西塔尼亚’号上没有任何军火。事实上,沉船中是有大量军火,其中有些还十分危险。”


后来在2008年的一次潜水考察证实了船上存在超过400万发步枪子弹和数吨其他军需品——包括炮弹、火药、引信和火棉,它们“被装在非冷藏货舱中,却被可疑地标上了奶酪、黄油、牡蛎等字样”。


“卢西塔尼亚”号上的目击者们觉得,在船被鱼雷击中后,他们听到了第二声更大的爆炸声,那很可能是被点燃的军火。如果这是真的——而事实很可能就是如此,那么该船的迅速沉没及其所造成的巨大生命损失的罪责,至少有一部分必须记在英国当局头上。


(参考消息)


凤凰读书 2015-08-23 08:39:06

[新一篇] [一戰百年紀念] 戰爭與文學:我不愿坐上流血的圣餐席│鳳凰讀書

[舊一篇] 盤點① 契合“公路精神”的十部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