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师版本龙一的幼年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1955年的版本龙一


坂本龙一(ryuichi sakamoto),日本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1952年出生于东京。幼年学习钢琴、作曲,后取得东京艺术大学硕士学位。至今发行音乐个人音乐专辑约80张,为40余部影片配乐,另与他人合作专辑30余张。获得过几十个国际音乐奖项,其中,《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一片的电影配乐为其奠定了国际地位。坂本少年时关心政治,积极参与日本社会活动;成名定居纽约后,常以环保、反战为题材进行创作,并发起过多项相关活动。


小兔之歌——幼儿园时期


接触钢琴


  小时候,我就读于东京世田谷区的“自由学园附设幼儿园”①。就是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了钢琴。

  当时我住在白金区,得自己一个人转搭公交车和电车上下学。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独自穿过东京市中心上下课,虽然现在应该极为罕见,那时却是很普通的事。当时的时代风貌就是如此。

  在涉谷换车时,我有时会跑去看电影。在前几年刚刚拆除、顶楼设有天文博物馆的东急文化会馆②,花日币十元③就能在地下一楼的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有一次幼儿园放学后,我找了同学一起去看电影,结果被发现,惹出了大麻烦。当时老师好像曾在班上说过:“像坂本这种做坏事的小孩,大家记得不要学他。”因为这件事,我在幼儿园就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

  撇开这件事不谈,在这家幼儿园,几乎每周都有钢琴课,全班同学都得轮流弹奏钢琴。我第一次接触钢琴就是在那个时候,大概是三四岁左右。当时一点也没有快乐的感觉,我也不记得弹的是什么曲子了。

  比起弹钢琴的回忆,幼儿园还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我记得应该是在我五岁左右时,有一次,老师要班上同学拿水彩在教室的玻璃窗上画画。

  在透明干净的玻璃窗上涂水彩,这跟打破玻璃窗有什么两样呢?真的可以这样做吗?我虽然这么想,但是,老师一直要我们动手画。尽管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画下去,不过看到阳光照在画着水彩的玻璃窗上,觉得真是漂亮极了。我当时感受到了因害怕打破禁忌而产生的不安,以及试着打破禁忌所获得的快感。

  我还记得要在玻璃窗上画画时,心里除了不安外,同时也为之后的学生感到相当担忧。一旦我们画下去,之后进幼儿园就读的学生该怎么办?玻璃窗上不就没地方可画了吗?

1955年10月 3岁


  这家幼儿园是母亲为我选的。我的父亲④是九州岛人,从事编辑工作,几乎都不在家。母亲的娘家是同样位于九州岛的长崎,不过她是在东京出生,日后才随着父亲迁居各地。真要说起来,我的母亲是一位崇尚自由的前卫女性,才会想要让儿子就读她选的这家幼儿园,而不是一般的公立幼儿园。

  总而言之,我进入母亲选择的幼儿园就读,而且碰巧有机会弹钢琴。如果当时读的是别家幼儿园,或许之后的人生会有相当大的不同,说不定就不会走上音乐这条路了。

  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多么喜爱钢琴,弹得也不是特别好,而且家里也没有钢琴。

  母亲是家中的大女儿,底下还有三个弟弟。最小的弟弟,也就是我的小舅舅,是个乐痴,搜集了许多唱盘。他也有自己的钢琴,弹得很棒。我经常跑到小舅舅家里玩,把他收藏的各类音乐唱盘拿出来听,或是去弹弹钢琴。

  在幼儿园几乎每星期都得弹琴的经验、小舅舅给我的影响,这些大概可称为我最早的音乐体验。


小兔之歌


  幼儿园的体验中,还有一项让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那就是暑假时得把学校的兔子带回家里照料。每个同学都要轮流带兔子回家,这个星期是由某某同学照顾,下星期就轮到坂本,大概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分配。家里来了一只活生生的动物,这对小孩子来说,可是一件大事。我还记得那时候,每天都努力地找菜叶喂兔子。

  之后,9月新学期开始上课时,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照顾动物好不好玩啊?请大家把那个时候的感觉变成一首歌。”也就是说,老师要我们创作一首歌曲。

1956年


  不管是歌词,还是旋律,全都得自己一手包办。第一步是先写出歌词。我写的歌词再普通不过了,类似兔子有双红眼睛之类的句子,然后再配上旋律。我猜当时大概请了母亲帮忙,写好乐谱,交给幼儿园老师。我记得应该唱出来录成了薄膜唱片(Sonosheet),只不过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这就是我第一次作曲,那时候差不多是四五岁的年纪。

  这是带给我强烈冲击的一次体验。饲养小白兔虽然也让我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将这件事情写成歌曲,冲击更是强烈,感觉像是被逼着做了一件奇怪的事。

  那时候,我想自己大概是品尝到了喜悦的滋味,又有些难为情,也觉得获得了与众不同、专属于自己的一些东西。

  除此之外,我同时也觉得怪怪的。小白兔这个物体,与我所作的歌曲原本应该是八竿子打不在一起,但却相互产生了关联。这正表示没有那只兔子,就不会有那首《小兔之歌》;然而诞生在歌曲中的兔子,与现实中咬我的手、让我清理它大便的那只兔子,完全不同。

  那个时候,我当然无法如此客观地思考,但是确实感觉到,这件事情有着矛盾与不协调的地方。就算我当时还只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也能有这样的感受。我想那正是相当贴近音乐本质的感觉。


音乐的界限、音乐的力量


  就好比说,现在黎巴嫩正发生战争⑤,假设战火夺走了某位黎巴嫩青年的亲人。由于以色列军队的空袭,青年疼爱的妹妹不幸丧生,他因此将悲痛的心情化为音乐。然而,他在谱写音乐的当下,是完全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与妹妹死亡的事实逐渐拉出距离。

  写作一定也是同样的情形吧。将某件事情写成文章时,文章本身呈现出的美好与力量,让人不由地投入文章构成的世界。音乐的情形也是一样,因此就算对于妹妹的丧生确实感到悲痛,只要处于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一切就都是音乐世界的问题,与现实世界中妹妹死亡的事实,完全是不同层次的事;两者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距离。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某位青年失去了自己的妹妹,一旦青年的记忆淡去消逝,这件事情可能就此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彻底消失无踪;但是只要一谱写成歌曲,就可能成为民族或时代的共有记忆,不断流传下去。将事情从个人体验中抽离而出,实际留存在音乐世界中,就能借此跨越时空的限制,逐渐与他人共有;音乐正具备这样的力量。

1958年 小学一年级时留影


  就表现而言,最终如果不是能让他人理解的形式、不是能与他人共享的形式,那就是没有成立的东西。因此,无论如何都必须经历抽象化或共同化的过程,其间个人体验、情绪的喜悲难免会遭到拭除。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无法逾越的绝对界线,以及难以抹灭的缺憾。然而,这种绝对界线反而促使了另一条道路的出现,让完全不同国家、不同世界的人,都能够产生同样的理解。无论是语言、音乐,或是文化,不都是相同的情形吗?


①自由学园附设幼儿园:自由学园是1921年创办的一个独特学校法人,创办者为新闻从业人员,同时也是基督教徒的羽仁吉一与羽仁素子夫妇。该校教育理念为“思考、生活、祈祷,三者并重”和“生活即教育”;教育制度则是实行全程教育,下至相当于幼儿园的“幼儿生活团”,上到最高学府的大学,设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系统。创校时的校舍建筑是由莱特(Frank Lloyd Wright)亲手设计,这件事也很有名。毕业生遵循自由学园的理念,于各地设立“全国友之会幼儿生活团”,而坂本所读的“东京友之会世田谷幼儿生活团”正是其中之一。该校课程设计很重视美术、音乐、动物饲育等部分,至今也没有改变。
②东急文化会馆:东急百货运营的文化设施,于1956年正式营业。除了电影院与餐厅外,1957年设置的五岛天文博物馆深受瞩目。天文博物馆于2001年3月闭馆,东急文化会馆也于2003年6月歇业。
③1950年代,日本大学毕业生起薪约为日币一万二千元,大概是现在的二十分之一。——译注
④父亲:坂本龙一的父亲坂本一龟生于1921年,是一位文艺编辑。1947年进入河出书房工作,曾担任伊藤整、平野谦、埴谷雄高、野间宏、梅崎春生、岛尾敏雄、中村真一郎、三岛由纪夫、丸谷才一、辻邦生、高桥和巳、山崎正和、小田实等多位作家的编辑。2002年9月28日逝世。
⑤黎巴嫩战争:2006年7月12日,黎巴嫩伊斯兰教什叶派民兵组织真主党(Hezbollah)杀害、绑架以色列士兵,引起以色列对黎巴嫩展开空袭报复。黎巴嫩的国际机场与南部干线道路等设施均遭到破坏。之后,以色列投入地面军队,攻击范围扩大至黎巴嫩全土,而真主党也顽固地采取游击战方式,给予以色列军队沉痛的打击。本章的专访收录于8月11日。三天之后,8月14日双方正式停战,以色列军队于10月1日全数撤出黎巴嫩。


来源:《音乐使人自由》 作者: 坂本龙一  译者: 何启宏




楚尘文化 2015-08-23 08:38:19

[新一篇] 藝術大師保羅·克利的幼年

[舊一篇] 毀童年:真實的迪斯尼童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