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人》给时代带来的启迪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我是一个出身于70年代初期的人。那时我们国家的经济还很落后,所以小的时候生活娱乐项目极少。平日里也就是听一听电匣子(半导体),看一看小人书。要赶到周日,大人都休息,并且有时间、有心情、有富余的前提下,才能够被领着看一次电影。所以,在我的心中,看电影一直是一种很难得的事情。现在也是如此,一家人看一次电影居然需要我一天的薪水,此事对我来说依然需要下一个决心才行。呵呵呵,开个玩笑。

从《闪闪的红星》到《红孩子》、《上甘岭》,那个年代的影片题材可以说都是非常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看过这些电影,孩子们在玩耍当中不自觉的就对场面、台词进行模仿。“抓特务”、“攻山头”等游戏也是我们所热衷的。可以说,这些红色影片整整教育了几代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同时也对以前“四人帮”时期的错误进行了纠正。这样,一批对“文革”进行反思的电影作品也随之诞生了。《牧马人》便是其中较为优秀、着名的一部。毕竟是老电影了,很多战友都没有看过。我先简单的对影片的内容进行介绍。



导演:谢晋

男主角:朱时茂

女主角:丛  珊

拍摄时间:1982年

 

内容简介:许凌俊(朱时茂抪)为一个文革时期定为“右派”的知识分子,被下放到西北一个“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地方为生产队放马,成为了一个“牧马人”。牧场的牧民都是一些淳朴、善良的人。他们没有对这个“右派”给予歧视。因为以他们的观点,老许是一个好人,这就足够了。期间,农场出现一个由更加艰苦的地方逃荒过来的姑娘李秀枝(丛珊抪),她所投奔的亲属刚刚死于一次意外。好心的牧民想到了早以过了娶亲年龄而又单身一人的许凌俊,于是在大家的帮助下,促成了这份“先结婚,后谈恋爱”的婚姻。粉碎了“四人帮”后,许凌俊的父亲,一个在美国经商并且卓有成就的父亲回国来找寻这个儿子来继承他的事业和财产,但许凌俊以一份强烈的爱国心放弃了这个选择,毅然的回到了那个偏远的牧场和妻子身边。



以往的爱国主义影片,都是那种立场鲜明的。面对的或是反动派、或是日、美等帝国主义。只要有机会,人们都知道该如何去做。差异只是选择用何种方式报国而已。《牧马人》没有这种大是大非的立场,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思考。一种在和平时期,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我们该如何爱国的思考。一个被因错误的路线而被委屈20年的人,有充分的理由抱怨、沉沦和离开,但他选择了留下。在他前往北京看望回国寻子的父亲的前夜,妻子在整理行装的时候说的那句话,是整个影片的精髓所在---许凌俊征求妻子的意见:“如果父亲带我们走,怎么办?”,李秀枝平淡而又坚定的回答到:“不去。我们老家有一句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是啊,那时我们国家刚刚摆脱错误的路线,一切还都是那么的简陋、贫瘠。在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物质享受与亲情的双份诱惑下,一个被迫害了20年的人与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做出了伟大而又朴实的选择。这种榜样的效应应该说来的非常及时、也非常含蓄。在当年有很大一批受到错误路线的影响而人在恢复了原有身份后,他们所具有的一种委屈、愤怒、抱怨、迷茫、失望等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心情。他们讨厌了口号、教育,而影片恰恰回避了这些形式上的反感,而是用自我思考的方式,把人从自己从内心上引导到了一个应该有的前进方向上。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诲方式与以往的那种举炸药包、拼刺刀不同。它描写的是一个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在物质的诱惑下应该如何选择。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牧马人》这部影片在人物的描写上也是非常成功的。许凌俊的深沉、李秀枝的善良、牧民的朴实……牧民那句在婚礼上驱赶看热闹孩子们的台词:“去、去、去,没看过你爸你妈结婚啊”成为了现在很多笑料包袱的发源地。在场景、灯光上,《牧马人》也堪称经典。李秀枝对着油灯梳头的画面被当时的《大众电影》选为封面。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虽然简洁,但这句话的寓意确实现在很多人所理解不到的。网络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人对祖国抱怨、不满以及发泄的词语,同时对发达国家的向往也毫不掩饰的流露出来。,每当看到这些人的发言,我心里都会想起李秀枝这句平淡而又充满骨气的语言。由那个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国已经步入到一条发展的道路上,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现在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国际地位上,已经不能与30年前同日而语。不否认,我们依然面临挑战与强大的对手。这就需要看到这些的国人更加去努力,而不是抱怨。因为这里是我们的祖国,外面再好也是别人的。希望我们都能共勉这句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铁血社区/海上重巡203 2015-06-05 23:13:13

[新一篇] 重讀“傷痕”電影《牧馬人》

[舊一篇] 影視作品分析之謝晉電影分析范例-《芙蓉鎮》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