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权大势大不等于智慧大

>>>  晚明變革與中國近代化  >>> 簡體     傳統

】《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四大名着,其出场的人物有名有姓的多达一千一百九十一人,其场景描写也十分波澜壮阔,更加衬托出容身其中的人生的多姿多采。检视小说中典型人物的人生起伏,借鉴他们一生或辉煌或悲壮或沧桑的经历,可以给晚辈后生们提供丰富的人生智慧。

汉献帝是当时最高权力的拥有者,登基伊始就先遭遇董卓的专横,又弄出来李傕、郭汜之乱,仓皇出逃中恰遇曹操,却被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阶段年纪轻轻的献帝是没有意外的步步走乱。及至成人,既护不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伏皇后及其二子被勒死,甚为凄惨),也阻止不了各地豪强为争抢地盘而进行的火拚,即便想着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打算除掉曹操,可是选中的干将却是国舅董承等这样的中平之材,最后因办事不密而失败,反而落得个只得立曹操之女曹贵人为正宫娘娘的结局,与曹操成为连体亲家。纵观这拥有着最高权力的汉献帝,治国无术,也缺乏识人之慧,个人也胸无点墨,最后凄惨让位,不明不白困顿一世。而同为少年天子的英主康熙大帝,却有除鳌拜、镇三藩、治边患等文治武功,可见拥有权力者不等于拥有过人的智慧,更不等同于人生的成功,还要靠自强才能走出路来啊。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夏九姜维”,说的是三国好汉里武将436人中,吕布武艺是最高的,可吕布其人只配做“三姓家奴”,只悦貂蝉之媚,不听陈宫之谏,不敌曹操之谋,最后命丧白门楼。可见自身能力超众、武艺高超的人,也不是想当然的就能打败天下,所向披靡,还需要有勇有谋,修得个智勇双全才是。

号召能力最大的人物,前有袁绍,后起着当属曹操、刘备和孙权等。但是依谋士郭嘉之言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即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与武胜),故而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终至扫平北方。刘备一生颠沛流离尝遍寄人篱下之苦,人到中年得水镜先生点悟,又经徐庶走马荐诸葛,才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后,占荆州,取西川,方才三分天下有其一。孙权承继父兄基业,得张昭、周瑜辅佐,偏安江东。此等有一呼百应的能力的人物,创业伊始,夙兴夜寐,礼贤下士,事业却也经营得体。可见乱世为枭雄提供了大展宏图的舞台,顺应时代潮流,立起普罗大众认可的举事主张,礼贤下士,四方归附。

华佗医术超众,管辂卦术出奇,张松过目不忘,这类人物或有奇能,或有异巧,让人见识了古人的灵透、睿智,盖因他们术业专攻,心静而澄明,因而得天地造化之奇巧,故让现代人折服不已。

深具大智慧者,如鲁肃、孔明、司马徽者,未出门能知天下事,又对时局的发展走向能了然于心。鲁肃初见孙权就提出汉室已陷倾覆,曹家不能卒除,后又促成江东连刘拒操,奠定三国鼎立之势;更为着名的是诸葛孔明的隆中对,未曾出门就算定天下三分,对刘备如何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联吴拒操,并徐图北方振兴汉室有明确的、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司马徽更是慧眼独具,一句孔明得其主而不得其时之语,就鲜明的勾画出了孔明的人生境遇。可见大智慧者,能识得天下大势,顺乎其变,隐居则观天之道尽解玄妙,入世则纵横捭阖行与道合。

鉴古知今,人生一世,需明白自己来世的意义何在,使命是什么,遭遇重大抉择时如何应对,这都需要大智慧。如今全球化潮流已现,自由民主成普世价值,独裁、偏执、愚蠢三位一体的本相毕露,尽失天下人心,主义的“理论” 支撑更是反天理、反人性的邪魔乱语。从古圣先哲的警世预言,到天理讲的善恶有报,到情理中的胜负有凭,都能折射出大势所趋。值此天时,明达事理者当思唾弃,摆脱教理的束缚,走出自主、自强的人生之路。


报春梅 2011-06-03 01:37:42

[新一篇] 張鳴:史上最兇殘的文字獄

[舊一篇] 從曹操與劉備看王與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