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亟待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08)04-0012-0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理论形成过程,而且是这个理论为中国人民认同而化为行动的过程。经过50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一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系统的思想,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价值理念和价值体系,它们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有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标志着它已进入成熟期。但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正化成中国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真诚的理想追求和内心的价值准则,则还要有个相当艰难的过程。为此,中央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并且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1](P34)。
  价值理念和价值体系,这是两个层次上的概念。与价值体系相比,价值理念更加重要,更加处于核心地位。可以说,核心价值理念的有机展开就形成了价值体系。(当然,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作另一种理解,即在社会上客观存在的诸多价值观或价值体系中,这一价值体系处于核心地位,而这里所说的诸多价值体系应当不是根本冲突的。)只有努力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核心价值理念上取得共识,才能树立共同理想,才能做到求大同而存小异,才能使整个社会比较和谐,或者说是“和而不同”。
  我们要确立的核心价值理念应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结晶,不仅思想理论上有着新的高度,而且在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上也要具有特点,简单明晰,切中时弊,容易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为此,笔者认为,当前中国,最为重要的是要在三个核心价值理念上取得共识,并且从文化根基和价值理想上取得认同。
  第一,“求真务实”的理念。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论和工作作风理念。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2](P128)。毛泽东在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具体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并且以中国的成语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邓小平则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3](P382)。他不仅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突出了出来,而且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针,从中国建设实际和当今时代特点出发,开拓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而在世纪之交,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关键时刻,世界风云又发生着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江泽民又及时地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口号,强调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从而继续深化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值得进一步注意的是,胡锦涛同志针对当前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了“求真务实”的要求,并且从哲学的高度作了理论分析。他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4]“求真务实”这一理念不仅对于我们理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以及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成果,是求真务实的成果)有着根本的作用,而且对于克服工作的种种错误倾向和不良作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虽然在法律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上还要做大量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当今中国实际的要求,但是更为突出的问题在于相关的政策法令不能得到认真地贯彻,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相当严重。这是一切工作的消蚀剂,也是腐败现象得以产生的作风上的原因,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大敌。只有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真正发扬起“求真务实”的作风,才能抵制这些歪风邪气,保障我们事业的成功。
  第二,“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价值论理念。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其他各方面理论创新所围绕的核心,是我们今天各项工作的指针。“以人为本”理念的形成实属不易,它是在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宗旨基础上,经历了5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教训,思想认识有了重大飞跃之后才提出来的。我们曾经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以国家、集体甚至人民的名义,压抑了个人的利益、意愿和自由。而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注重物而忽视人、忽视人生存的环境等种种倾向。这些都严重违背了党的宗旨、破坏了党的形象,给人民的事业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表明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根本价值目标的明确。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5](P9)由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抓住了事物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所以,一经提出,就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这一理念所说的人,其主体就是人民,特别是广大劳动群众,他们是具体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着生活、劳动和创造的人,是共性和个性具体历史地统一的社会的人。而这一理念所说的本,则既具有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本价值主体的含义,又具有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含义。这一理念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不同于或者说远远高于西方启蒙学者在抽象意义上讨论的人,更不同于作为中国古代君王统治之术的“以民为本”。但是它以“以人为本”这四个字表述出来,就与“以物为本”、“以钱为本”、“以官为本”、“以己为本”,乃至于与“以虚假的共同体为本”相对立,突出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也突出了对人民群众包括每个个人的关怀。这就不仅坚持了我们党一贯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且深化了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认识。更加体现了《共产党宣言》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P294)的要求,更加深刻地体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要求。与此同时,它不仅与“人类精神的第一次大解放”[6](P14)相衔接,并且也适应了当今世界上进步的潮流。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很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必须将“以人为本”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工作中去。我们必须努力使党员干部乃至广大人民群众都在心中树立这样的理念,从而使各种具体政策法规和各项工作在“以人为本”基础上取得共识。
  第三,“和谐发展”的理念。
  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在方法论理念上的体现,具体地说就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建国以后,我们长期苦苦追寻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经过十年曲折、十年动乱,我们走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路线,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但是,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又进一步使我们反思,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是怎样的市场经济,我们的社会应当是怎样进行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和谐发展”的形成是我们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方法论理念上的历史性飞跃。它表明,我们总结了5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终于从哲学方法论层面上比较彻底地摆脱了过去那种所谓“斗争哲学”的阴影。“和谐发展”并不是否认矛盾和斗争,只是对于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再是“仇必仇到底”、“斗必斗到底”、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努力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解决矛盾方式,即创造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我们看到,商品的交换过程包含着矛盾的和互相排斥的关系。商品的发展并没有扬弃这些矛盾,而是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一般说来,这就是解决实际矛盾的方法。例如,一个物体不断落向另一个物体而又不断离开这一物体,这是一个矛盾,椭圆便是这个矛盾借以实现和解决的运动形式之一。”[7](P112)对于经济建设中的诸多矛盾解决方法是这样,即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科学发展;对于人民之间的一般性矛盾,乃至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资矛盾也是这样,即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上达到在发展中共建共享、各得其所、和谐发展;对于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则强调我们的发展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不去侵犯别国的利益,而是做到互利共赢,实现自身的和平发展。
  上述的三大理念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理念,它们是站在世界观高度分别涉及着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并且也对应着人类在精神上的真、善、美的追求。它们朴实无华、清楚明白,既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又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并且还有着深厚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的支撑,很容易为我国广大群众所接受。
  对于当今中国来说,这三大理念的展开就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大特征,是分别就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大方面来说的,而其内在的本质要求则是形成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这就是说,我们必须从中国这个经济文化还相当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地进行各项工作,以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处理好发展生产和公平正义的关系。公平正义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现实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解说,它的实现也有个过程,离不开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离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抽象地讨论公平正义,不仅会是空想,而且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这里所说的公平正义,绝不是过去那种平均主义大锅饭,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妥善处理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8](P15),从而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今天又必须看到,所谓公平正义都是对人而言的,只有“以人为本”,保障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们国家经济上发展、政治上民主、文化上文明、社会上和谐;也只有在这些方面不仅发展了,而且体现出了公平和正义,才能够说得上是社会主义。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五次人民代表大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深刻提出“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9],这不仅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共鸣,而且也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公平正义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价值。
  要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则必须按民主法治的要求来治理国家和社会。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框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有着各个不同的主体价值追求,多样化乃至多元化,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也正是因为每个主体的自立自主有着自己的利益追求和价值追求,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价值追求、利益追求上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要能够保证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在民主的基础上建立法治经济。要让整个社会秩序稳定,乃至和谐发展,也必须强化民主与法治。对于社会主义来说,建立在广大人民真正民主基础上的法治,更是迫切的制度要求。惟此,才能约束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和价值的同时,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弱势群体,特别是广大劳动群众的权益,从而使各个利益主体、价值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中保持一定的界限,做到共同发展;也惟此,才能有效地形成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从而实现和谐发展。民主法治虽然是实现我们国家公平正义的手段,但是它们又转化成为我们的价值目标,不仅是我们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而且也应当是每个公民自觉约束自己和尊重他人民主权利的人格建设的价值目标。
  从社会层面上看,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和价值的根基,这就是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大国,中华文化已经成为深深植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共同之根。对于一个近几百年来受尽帝国主义欺侮的中华民族及其子孙来说,只有站在中华民族这个我们共同的根基上,才会比较自觉地担负起国家兴亡、民族复兴的责任。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得以复兴的灵魂。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我们就更能够形成共同的理念,做到万众一心,振兴中华;也惟有在“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和“和谐发展”这三大理念指引下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每个中国人真正的福祉,也才能够取得广大民众的认同。
  面对社会层面上上述价值理念,就个人道德品行方面来说,也必须要有相应的价值理念。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三个:诚实守信、爱国爱民、自尊自强。  
  “诚实守信”是与“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相对应的对于个人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人无信不立,对于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是最为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最为根本的人格。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可信,如果没有这种可信,人与人之间都相互提防、相互戒备,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可能是和谐的。而诚实守信,也是真正科学的做事的态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10](P800)。科学的大厦、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而如今社会上最大的道德问题也就是在个人私利的引诱下,虚浮之风盛行,各种假冒伪劣猖獗,而导致人们之间的诚信受到了很大影响。
  “爱国爱民”,则是从“以人为本”这个根本理念上生发出来的对于每个人的道德要求。“爱”是实现我们所说的诸多道德原则的人的内在的情感基础。它是理智的升华和在情感中的积淀,反过来,它又非常深刻地引领和作用于人的各种活动,甚至可以为着爱而牺牲自己的一切。伟大的母爱是如此,执着的爱情是如此,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如此。只有有了对国家对人民的爱,我们才能够不仅从理智上而且从情感上乐于助人,才可能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没有这种对国家的爱,对人民的爱,就谈不上爱国主义,也更谈不上社会主义。
  “自尊自强”,对于形成独立人格,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也是当今和谐文化的人格基础。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社会,独立人格的形成是其基本要求和前提,否则就不可能形成众多主体可以自由出入的规范的市场机制,更不能够形成各个主体相互间的和谐。这是因为我们所要的和谐社会不是那种人与人不平等,主子高高居上,而其他人甘心为仆、为奴的社会(从根本上来说,那样的等级社会可以有一时的稳定、繁荣和表面的和谐,但从根本上来说,不平等就不可能是真正和谐的),是在人与人平等基础上的和谐社会。但是,真正要实现人与人的平等,即使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资本和权力就是对于人们平等的一种排斥。而要赢得劳动者自己的地位,除了共产党的领导之外,更为重要的要靠劳动者自己。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广大民众特别是广大劳动群众努力做到“自尊自强”,人格上站立起来,才能够在市场的博弈中真正赢得自己的应有的地位。而我们所说的和谐文化,也不是过去那种唯唯诺诺、逆来顺受,一味讲求妥协的文化,而是建立在每个个人人格独立基础上的文化,是个性得到自由和张扬,但又不去压抑他人的文化。“自尊自强”则是如今新社会中每个个人对于自己应有的人格要求。
  诚实守信、爱国爱民、自尊自强,既横跨着对事对人和对己的三大领域,也涉及着真、善、美诸多方面,应当是我们当今需要追求的最为基本的道德理念。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更加全面的要求,而这些要求的根本之点,也就在这三个方面。
  总之,“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三大核心价值理念以及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想一起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应当形成的价值体系框架;而“诚实守信”、“爱国爱民”、“自尊自强”则相应地构成了对于每个公民的最为基本的道德理念要求。这就是笔者对于当代中国亟待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及其价值体系的构想。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南京12~16D1社会主义论丛胡振平20082008
核心价值理念/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key value concept/seek validity and be practical/human orientation/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Core Value that Contemporary China Earnestly AdvocatesIn the key value system of socialism, the key value concepts play a special role. In contemporary China, it is highly important to reach a consensus on the three key value concepts of "seeking validity and being practical", "human orientation" and "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since they are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Marxism in China,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y involve epistemology, axiology and methodology and the pursuit of truth, kindness and beauty. Therefore, as to individual moral and manners, we should emphasize honesty and faithfulness, patriotism, self-respect and self-support.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理念具有特殊的作用。当今中国最为重要的是在“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三个核心价值理念上取得共识,因为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结晶,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最为基本的理念,分别涉及着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并且也对应着真、善、美的追求。与此相应,对于个人道德品行方面来说,最为重要的则是诚实守信、爱国爱民、自尊自强。
作者: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南京12~16D1社会主义论丛胡振平20082008
核心价值理念/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key value concept/seek validity and be practical/human orientation/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网载 2013-09-10 21:59:57

[新一篇] 論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

[舊一篇] 論當代中國發展的機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