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历史教学的整体教学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教学是一个整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整体教学似应包含三个层次:(一)把整个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视为一个整体,着眼于各教学段之间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衔接;(二)把某一个学年或学期的教学内容视为一个整体,着眼于知识的内在和本质联系;(三)把教材的某一单元乃至每堂课视为一个整体,形成较为完整的历史概念。本文拟就后二个层次浅谈我们的认识,即教师如何通过对历史教材的综合分析,从而向学生揭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并逐步培养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重视整体教学
  首先,是由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内容包罗万象,是由无数个看似互不相关而实则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有过去性、具体性和综合性等知识特点。若离开了整体的理论思维,就无法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也就会变成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只有根据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知识结构,进而向学生揭示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让学生在掌握某一知识点的同时,知道这个知识点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位置,才能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
  其二,整体教学符合正确的思维方式。无论是19世纪中叶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本世纪初出现的“系统分析法”,都包含了这种认识论——从整体上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
  “系统分析法”的核心是整体分析法。把它运用于历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将历史看作是一个整体过程,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事件、人物、典章制度等都不过是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必须着力去寻找历史的整体性和整体关系,以发掘历史整体过程和整体运动规律。恩格斯曾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人类历史正是这样的一幅“画面”,每个具体的知识点就是“画面”的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
  其三,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高效地掌握历史知识。整体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懂得看似孤立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看到某个历史阶段或历史事件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位置,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历史知识,从而达到把握重点、纲举目张的效果。同时,通过不断地联系、类比、分析,还能加深记忆印象。对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将知识从感性升华到理性的高度。如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等各方面综合分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会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个结论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其四,从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看,整体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的素质包含了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性素质等各个方面。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工程。人的素质是对社会经济发展适应能力的自身延续、发展水平的有机结合,表现了多元性、整体性的特征。而作为提高和升华人的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就必须符合这种特征,加强整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整体教学的运用
  首先,要贯穿于教师的备课中。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学年或学期开学之初,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通读课本,对所授年级的课本内容有一个总体了解,以便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既能考虑每一堂课或每一单元的知识容量,又能注意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尽可能让每一堂课或每一单元的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认真钻研课本,正确把握编写意图,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大到古今中外的联系、因果关系等,小到单元之间、章节之间的前后左右的联系。例如,在分析“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时,可抓住“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这个重大事件,将课本中有关内容归纳为革命统一战线形成的背景、建立的过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这样抓住一个中心事件,前后有机地联系,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便成为一个前后呼应的整体。学生可顺着这个思路,有系统、有重点地掌握有关知识。
  (三)将知识分类整理,准备相应的思考题。在备课中,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准备一些相应的综合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在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的教学中,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显着的社会特征是什么?结合史实加以说明”一题,便能把这个历史时期国家由分裂渐趋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等一系列知识融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再如:在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有关美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状况和对外政策等内容,用“美国是怎样逐步发展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它又是怎样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一题,便能贯穿整个美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其次,要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备课中的整体教学设想仅是一个蓝图,具体落实必须体现于课堂教学的过程。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讲授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先熟悉课本目录。读书先读目录,以此来督促学生自学预习,以便在讲述新课前,学生能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课本内容的整体。
  (二)在学期开始具体讲授新课内容前,教师应对所教内容作一个提纲挈领的概述,让学生在头脑中先形成一个大的整体知识框架。
  (三)在讲授一章一节内容时,教师应向学生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让学生看到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要从其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产生的结果或影响等方面去分析。按这个思路去分析教材,就可以将一章一节的内容组织成一个整体。如原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课本《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章,内容繁杂,但按这个思路去处理教材,将教材前三节内容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背景(①英美革命的影响;②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③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动员)、经过(三次革命高潮)、意义三方面加以归纳。这样,就可以把看似“独立”的三节教材组成一个前后连贯的整体。每个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都成了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
  (四)在每堂课的课堂小结中,除了重申新课的知识要点和理清线索外,还应进一步强调知识的内在整体联系。例如:在讲完中国的“抗日战争”内容时,和学生一起回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为什么?中国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有何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有何不同?等等。这样,通过“滚雪球”式的前后联系,就能由每一堂课的“小整体”进而发展为“大整体”。
  再次,要贯穿于复习检测中。知识的检测除了检测教学效果和进一步巩固知识的功能外,还对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式具有导向作用。前面已谈到,在备课中应备相应综合性思考练习题,注重古今中外的知识联系,这在平时的检测中就应有所体现。在历年的高考中,出现了许多体现整体教学要求的题目。如:以人物为中心:“扼要举出周恩来同志在我国民主革命各时期的主要革命活动。”(1973)以事件为中心:“结合印度历次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原因,归纳各次斗争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斗争的结局。”(1992)以地区为中心:“19世纪以来,山东是怎样变成德国势力范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中外史实说明因此而引起的反响和最后结果。”(1988)同类内容的纵向归纳:“简要说明民主革命时期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践效果”。(1993)中外知识的横向联系:“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1994)诸如此类,在平时的练习和检测中,结合这类题目的训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整体思维的习惯。
   三、整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历史教学中贯穿整体教学十分必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教学的层次性原则。从宏观上着眼,微观中入手。整体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概貌,找出历史发展的内在本质联系,从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历史知识是由每个具体的知识点构成的,若离开了具体的知识点而去谈历史的整体联系,则无疑是“空中楼阁”。所以,要从整体上掌握历史,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首先掌握具体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找出每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历史教学的系统性原则。历史是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发展的。历史的今天是与历史的昨天和前天相联结的,历史的明天又是与历史的今天相联结的。因而只有按照历史年代次序叙述历史事件,才能讲明历史的因果相联的关系;也只有系统地讲授历史,才能使学生在具体了解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是指历史的纵向关系而言。同时,还要注意历史的横的联系。即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阐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是历史整体教学需要达成的要求。
  (三)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发展能力。历史教学担负着三大任务,即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整体教学的优势之一就在于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一种正确的思维观念。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同时,强调整体教学,也体现了教学必须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总原则。历史学科中的许多问题与现实问题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有很多问题本身就具有现实性。如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历史关系问题,中国和邻国之间的边界问题等等。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对今天和未来能起某种借鉴作用。例如中国近百年历史落后挨打的教训,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等等。只有讲清了这些道理,把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个整体来教学,才能教会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对待历史和现实的社会问题,更好地完成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教研室 临海市回浦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杭州51-53G32中学历史教学单文贵/郑郁19971997 作者: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杭州51-53G32中学历史教学单文贵/郑郁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58:24

[新一篇] 淺議中專語文教材中的幾種“聯想”方式

[舊一篇] 淺論知識分子的“烏托邦”追求與反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