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教与小语“乐学”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湖北 张基广)
  众所周知,现代化电教手段具有形、声、光、色等特点,它直观、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电教的优势,体现“乐学”教学的宗旨——让学生乐意学习问题,笔者对电教与小学语文课的“乐学”相结合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电教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行为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的职能就是让学生爱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朝朱熹认为:“教人未见兴趣,必不乐学”。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电教媒体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和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等长处,就可以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学习兴趣的产生要经过好奇——求知——爱好三个阶段,因此,介入电教媒体时我们可从某一环节入手,逐步形成一条发展线索,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在乐中学,在乐中得。
  1.激发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虽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但好奇心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低潮步入高潮,在导入课文和学生学习困惑之时,借助电教媒体,有助于学生思维由散乱至集中,由困惑至开朗。这是因为好奇心理下的媒体形象进入了学生相类想象的空间。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导语是:“在1905年以前,中国还没有一条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在帝国主义重重阻挠下,有一个人果断的担负起修筑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的重担,他——就是詹天佑。他是怎样修筑铁路的呢?我们来看一段电视录像。”此时,学生好奇心顿起。学习兴趣自然产生。而教师选择放映录像,又为理解课文中的“开凿隧道”、“人字形线路”等难点顺利架桥铺路。自始至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思维始终跟着形象走。这就说明,学生在文字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有参照物,有想象的空间,有好奇心驱使下的语言信息捕促。
  2.激发求知心理
  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中的求知心理,对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有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讲授《穷人》一课时,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感到乏味,但领会和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刻划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又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教与学之间产生了一种较大的“心理逆差”,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这时,教师根据课文中桑娜的心理变化,设计了一张“桑娜心理波动图像”投影,图像画得很象心电图。投影片一映出,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心理逆差发生了变化,抑制状态转为求知状态。教师又结合投影问:图像上几个大的波峰分别表示桑娜的哪几种心理状态?进一步提出了分析桑娜心理活动的问题,学生都积极阅读课文,争先恐后地结合课文发表看法,求知欲望空前旺盛。学生的乐趣在于探索的兴趣,也来源于成功,成功之后,探索之中,整个学习过程处于一种成功的愉悦之中,从而实现乐学的宗旨。
  3.激发爱好心理
  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具有鉴赏价值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在鉴赏中培养孩子对语文学科的爱好。如: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分组指派角色,分别充当渔夫、老太婆、金鱼;接着播放这首诗的朗读录音。同时投影5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使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边体验角色的语言、语态、语势,体会神态、动作以及动作表达时的心理活动;再到课堂仿演出来;最后述说表演体会,互相启发。这样,学生在体验之乐中把握了语言、情节和人物的各自特征。很多课文中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只能给学生抽象的印象,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爱好心理,给予体验之乐,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课虽尽而益无穷。
      二、电教创设课文情境
  关于情境,古人早有论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清代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更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格言。情境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全面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它是语文“乐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情境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形真”、“意远”、“情深”。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实现其它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电化教学过程中的形、声、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导致“情深”,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情境教学中讲求意境深远,讲求意象,而电化教学则有利于意境和意象的整体展现,以达到情境教学中的最佳境界。另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是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在情境教学中运用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的电教媒体,能够促进实现语言文字的形象间接性、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以及儿童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转换与过渡。
  如何运用电教手段,创造课文中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以实现小学语文课的“乐学”,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运用图像,再现情境
  运用图像再现情境是电化教学创设情境的主要手段,它通过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境再现出来,使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符合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使小学生达到“乐学”。小语教材中记述了许多中外优秀人物、平民百姓,运用人物肖像片和时代背景片,可以形象再现人物的精神、气质、感情和心理活动;小语教材课文主要是抒情文和记叙文,运用投影片,借助形象的画面,丰富儿童的表象,推动形象思维的升华,比如,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的幻想世界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幻想中的情景是幸福的,从而衬托出现实生活的冷酷悲惨;写人的课文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通过人物语言行为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运用两张投影片“五壮士顶峰歼敌”、“五壮士英勇跳崖”就再现了当时激烈战斗、英勇悲壮的情境,学生通过形象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深刻理解五壮士英勇悲壮的行为,领会其内在的心灵美。
  2.运用音响,渲染情境
  借助音响是渲染情境的理想手段。针对不同的课文,应当给予不同的音响处理,才会收到“乐学”的良好效果。如在讲授《瀑布》一课时,学生对瀑布的声音比较陌生,教师在教学中播放瀑布的声音,制造较好的音响效果,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对“层层的浪涌上岸滩,叠叠的风吹过松林”充分感知,有的同学竟情不自禁地学起瀑布声音来。
  3.运用言语,强化情境
  这里的言语特指文字投影片,电影、电视的字幕和播放的言语录音。领袖或着名人物的手迹、格言警句,以及对课文有关的评价文字,这些都具有很大的权威性,也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常常被用来强化情境教学。
      三、电教培养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我校“乐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学科“乐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借助电教手段,通过声、形、光、色的作用,视听结合,可以强化思维训练,促使学生乐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培养思维的丰富性
  思维的丰富性,是指思维范围的广阔程度,具有思维广度的学生,思考问题较全面,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思考问题。小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大多依靠具体直觉形象。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在抽象的词语和鲜明的表象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以丰富思维的内容。如教学《八角楼上》一文,教师以课文中“每当……时候……”这一句式为背景,先后映示“清晨来到”、“夜幕降临”、“戴上红领巾”、“国旗升起”、“受到批评(或表扬)”等投影字幕,启发学生进行广泛的思考、造句,结果课堂气氛活跃,好句迭出。
  2.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的准确性,指思维的准确程度,一个思维准确的学生,往往能从纷繁中求简,从比较中求真。学生在寻求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存在着急待消除的不确定认识。教师可运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对课文字斟句酌,以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如:教学《精彩的马戏》一文,低年级学生对“瞅”、“倒竖蜻蜓”等词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也就为学生理解猴子的“玩皮”设置了障碍。这时,教师适时地投影猴子“瞅”的眼神特写灯片,突出“瞅”是什么样的神态;投影猴子“倒竖蜻蜓”的灯片。学生至此准确地理解了这两个词。在字、词、句的教学中,运用投影、录像等电教媒体,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3.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主要是凭借其对事物的丰富想象展开的。如果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电教手段,借助音响画面,为学生提供许多客观事物的具体表现,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进而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新的创造,使其创造性思维品质得以培养。如教学独立阅读课文《群鸟学艺》一文,教师采用“说悄悄话”的形式进行发展情节的创造性作文训练。说前,让学生听配有多种鸟鸣的课文朗读录音,看群鸟学艺的活动投影片,并要求学生思考:哪些鸟因为有耐心又虚心而学到了本领?哪些鸟却因没耐心,怕苦受累而什么也没学成?然后引导学生对群鸟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以《我和××鸟说悄悄话》为题,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由说到写的创造性说写训练。为使学生有的放矢又言之有序,还用字幕映示了四个简单思考题:赞美××?帮助××?希望××怎样?为××说话?由于这一提示与直观形象的感染,学生们很快打开了话匣子。象以上这样的创造性训练,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和教学目的要求经常进行。此外,还可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诸如改写、扩写、缩写、读写、听字作文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这些形式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4.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的深度。一个有思维深度的学生,往往能透过现象抓本质,能够揭示事物的前因后果,掌握规律。在小语教材中,有一些蕴含着深刻哲理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把既要减轻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教师尽心竭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因为电教手段对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更多的语文教师所青睐,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的主体——学生爱学、乐学、会学。
  
  
  
中小学电教5长春19-22G39小学各科教学张基广19961996 作者:中小学电教5长春19-22G39小学各科教学张基广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49:31

[新一篇] 談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

[舊一篇] 談著名回族史學家白壽彝先生對我國民族關系史研究的杰出貢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