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村镇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1、引言
  信息化建设理论必须针对信息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方面,本文试图引导信息工作者注 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引导村镇产业注意信息化建设。探索村镇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是 科学研究的重大任务。
  本文所说的村就是自然村庄即农民、渔民、林家聚居的地方。文中对村镇产业的定义是: 从田间到餐桌、到村镇家用的所有产业。包括按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顺序的第一产业既产 品 直接取自自然界的村镇产业,如种植业、林果业、渔业等。第二产业既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 工的村镇产业,第三产业既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村镇产业。在我国,村镇产业拥有 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支撑着大陆12.66亿人的吃饭与生活。从这个意义来说,村镇产 业的落后就是国家的落后;村镇产业的兴起,就是国家的兴起。
  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村镇产业发展与升级的重要选择。信息化是将自然的、社会的、思维的 种种存在方式及其运动特点和规律,转变为含义清楚、传播简便的数据状态的过程。在图书 馆学情报学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要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 与 归宿,是要迅速准确地向信息市场与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 促进人类进步。在村镇,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提高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把当地实际情 况转化为数据和信息,形成信息资源并及时存取与发布,进而与全球信息资源形成对流。
      2、村镇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既成熟又普及的技术。其发展特点是以最大限度的推广、最快速度地 革新为特征。如果单从技术条件和经济许可来讲,信息化建设推进我国村镇产业结构调整与 优化升级的大好机遇已经来临。信息化建设应该成为村镇产业乃至我国各行各业应对发达国 家挑战的关键举措。如果仅在所谓的第一产业局限内,对村镇产业大系统进行一些优质农产 品转 向等微观结构调整,看不清我国农村这一广阔市场的特殊意义,我们势必将再失良机。我们 需要卓有远见且充分地认识信息化建设对村镇产业内外调整及优化升级的必要性,认真地探 究在我国各种村镇条件下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高速有效的途径。
      3、信息化建设对村镇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3、1信息化建设是村镇产业增产又增收的关键条件。我国村镇居住着的人口占世界总人 口的15%以上。加入WTO以后,我国村镇将成为一个市场份额最大的世界争雄之地。如果我们 不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不以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为利器去守护自己的村镇产业大市场, 而仅局限于农业经济时代或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技术,我们在与全面采用了先进信息技术与 管理的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必然处于极其明显的弱势地位。我国村镇这个大市场,乃至全国 的市场势必为发达国家的科技、财力、管理等利剑多重瓜分。也就是从相对意义上说,技术 越发展,我们的村镇越贫困。实际上,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一个重要根源就在于由信息 管理、权力运营和教育资源分配等若干方面而引起的信息鸿沟。在今天,信息革命带来了人 类进步,也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存在的“数码鸿沟”。而在一个国家内部,地区之间、城乡之 间和贫富之间也存在着“数码鸿沟”,若放任‘数码鸿沟’加深,贫富差距就会随之急剧拉 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必然加剧。面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一步拉大的现实和全球局势的 发展,我们有理由强调在村镇产业的信息化建设上国家应该实行倾斜政策。如果现在对这一 论题不予重视,我国的村镇产业和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势必将失去有利条件,我国70%以上的 大多数人增产增收更将沦为空话。因此,信息化建设对我国村镇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全民化,特别是以信息技术武装我国农民,实现跨越式发展,刻不容缓。
  3.2信息化建设是村镇产业提高素质持久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村镇的一切问题,民众素质 是关键因素。素质在于锻炼、教育和培养。我们应该客观地了解民众素质形成的根源,正确 地认识民众素质的二重性。在今天的新中国,只要正确地依靠最广泛的人民大众,加强信息 化建设,就能够较快地改变局面。人民大众通过信息化窗口坚持不懈地学习和了解先进文化 和先进生产方式,必然提高素质,为村镇产业持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信息化建设是村镇产业引人才以点带面的重要条件。村镇产业需要带头人。先进人才的 来源可以是科研、高校和企事业单位退休的专家、学者、工程师或管理人员。国家应当制定 积极政策,既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尖端领域让年轻人早接班,担重任,又切实有效地鼓励有 丰富经验的中老年科学家、教授、工程师、管理专家早退休,城乡两栖,当好顾问。
  3.4信息化建设是村镇产业发挥特色稳站前沿的重要保证。只有经过信息化建设,才能依靠 信息技术和资源,充分地了解世界,正确地认识自己,选准并深挖自身的潜力,形成村镇产 业的真正特色。这样的村镇产业是对大范围或小地方之空白的一种填充和补缺。因为其独特 ,所以在前沿。从国际比较来看,1998年和1999年我国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 水果等主要农业原产品总量居世界第一,茶叶总产量居世界第二,甘蔗总产量居世界第三, 大豆总产量居世界第四。而进出口贸易、黄金储备、居民文化程度、公共教育经费等与我国 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从国内比较来看,企业连年亏损。从1985年到1999年,国家财政对企业 补贴高达6222.34亿元。仅1985年国家财政对企业的补贴就是507.02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 总收入的25.29%。直到1999年国家财政还补贴给企业290.03亿元。企业不生钱,问题是极为 严重的。而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教育附加费收入,自1991年以来持续上升。1991年到1999年 共收入690.33亿元。仅1999年就收入126.10亿元,占国家当年财政总收入的6.03%。寒门学 子的教育贷款仅占学生总数的8%,遂使许多学龄青少年弃学从它。从村镇产业结构来看,46 896.5万乡村劳动力分布于各产业的情况是:农林牧渔32911.8万人,占70.18%。工业3953万 人,占8.43%。建筑业2531.9万人,占5.4%。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1115.8万人, 占2.38%。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及其他非农业4799.33万人,占10.23%。产业层次低,结 构与收入也不尽合理。令人欣喜的是村镇建筑业2531.9万人中,建筑资质四级以上的有1674 .5万人,占全国建筑资质四级以上总人数2365.1万人的70.8%。四级以上建筑队全国总产值 为12646.33亿元,而村镇四级队创7784.95亿元,占61.56%。1980年至1999年,在我国所有 企 业中唯建筑业产值连年攀升,村镇建筑业产业于此功不可没。2000年又传佳讯,全国建筑业 完成增加值591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国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66亿元 ,增长7.0%。税金总额258亿元,增长5.4%。村镇建筑业在全国建筑业中的表现也适用于信 息业。而且信息业是基础性产业,必须要优先发展。我们看到,如果以1998年居民消费价格 为100,而1999年和2000年交通和通讯工具居民消费指数仅为94.5和93.8,变化甚微。说明 我国流通和信息化建设发展迟缓,这对于村镇产业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信息化建 设必须立足于全国全民一盘棋。当我们充分考虑这些国情,选定村镇产业特色,做出优化调 整的关键时段,信息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3.5 信息化建设是村镇产业辨别方向保持领先的行动指南。在论述信息化建设村镇产业引 人才以点带面的重要条件时,讲的是人才资源点的问题。而人才资源面的问题,也就是村镇 产 业整体长远的持续地发展问题,更需要信息化建设。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村镇产业只有依靠 信息资源,才能呼唤着大众,持续地辩认方向,调整和完善自己,丰富和发展自己,以保持 走在前面。
  3.6 信息化建设是村镇产业转换体制真正升级的技术保障。产业体制也就是产业的组织制 度。就本质来讲,产业体制是产业生存至关重要的一种条件。因此,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已经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今年2月中央又要求全国市县乡机关行政编制总的精简20%。“山东共 有4万多户企业采用了电子申报纳税”,“网上银行竞相开张”,“国家电子口岸今年6月1 日在全国推广”。这些情况表明,信息化建设已经为体制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体制改革还 需要新思路。我们可以设想,经过村镇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过程之后,在网络经济时代,我国 能 够采取分县而治。例如,全国按自然区域形成的特点和人文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划分成2000个 县,包括现在的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其规模可以有很大不同,但其级别相等,都是直 属中央管理。每个县包括若干个村镇,村和镇也是规模各异,级别相等,对县和中央负责。 三级治国,简政放权,充实产业,加速我国的发展。而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则不 能作这样的设想。
      4、我国村镇产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思想
  怎样实现我国村镇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十分具体又十分复杂的大课题。必须根据当地 具体情况做具体的分析和探索。限于篇幅和自身对全国村镇掌握材料的有限条件,本文不再 展开叙述。在这里只是提出一些初步思想,以作为日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4.1 3000万贫困人口优先发展。按照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5元解决温饱的标准,目前 我国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3000万,这是需要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特别关注并予重点扶 持 的特困群体,国家应当立足于尚未脱贫区的信息化建设和村镇产业,使其优先发展。
  4.2 山区、水乡、平原等分门别类且分别轻重扶持。采取就源、就路、建迁等多种模式, 迅速信息化。特别是在一些山区,路水电远未抵达坡顶、沟谷,人居尚有困难,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发展产业当然难以上路,必须优先采用无线上网及若干信息交流新技术,进而解 决好路与水、产业选向与营运等问题。
  4.3 充分利用现存条件,如以行政村村民委员会为基地,或以村镇学校、文化站、图书馆 为信息化建设推广站等。加快全国全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4.4 多渠道与多部门建设竞赛,降低运营成本。国家投资与自筹资金相结合,尽快收回投 资,创造效益。个别地方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国家的强制性举措和作为公共设施投资建 设,仅仅依靠企业就办不好。
  4.5 管理创新。加快实现电子政府,减少中间层次,提高效率。信息化建设要成为国家体 制持续创新的基本国策,果断地淘汰落后的信息生产方式即落后的信息生产力和信息生产关 系。实现持续现代化的管理。
      5、结束语
  村镇信息化建设具有技术与经济的可行性。村镇信息化建设对村镇产业选向调整与优化升 级极为必要,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的认识与实践。信息产业也需要村镇这个大市场,但这不 是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信息产业是代表着当前先进生产力的产业,仅仅依靠自身扩展是不够 的,需要国家全面计划与迅速推广。我国广袤千里的村镇大市场多彩多姿千差万别,为探索 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途径提供了丰富的课题。
[from]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梁树柏20022002信息化建设对于村镇产业发展极为重要,论文提出了我国实施村镇产业信息化建设的设想 。信息化建设/村镇产业/农业图书情报工作论坛  原生文献专栏(第20期)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书报资料中心联合主办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石家庄 050016  梁树柏,男,1982年2月河北农业大学毕业,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编着作3 种,译书两种50册,发表中英文论文、译文及文稿259篇。通讯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65 号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邮编 050016 作者:[from]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梁树柏20022002信息化建设对于村镇产业发展极为重要,论文提出了我国实施村镇产业信息化建设的设想 。信息化建设/村镇产业/农业图书情报工作论坛  原生文献专栏(第20期)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书报资料中心联合主办

网载 2013-09-10 21:48:30

[新一篇] 論李佩甫的小說創作

[舊一篇] 論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文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