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智能化图书馆建筑”国际研讨会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1997年8月24日至29日,在荷兰海牙市图书馆举行了第63 届国际图联会前会,即第10届图书馆建筑与设备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智能化图书馆建筑”。来自30多个国家近80位图书馆员、建筑设计师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出席了研讨会,我国代表有5位,其他4位是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孙承鉴、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魏光普、清华大学原副馆长朱成功以及香港市政局九龙中央图书馆馆长陈汤美仙女士。会议期间,还参观了海牙市立图书馆、悌尔伯格大学(Tilberg University)图书馆以及鹿特丹市立图书馆。会议由国际图联图书馆建筑与设备委员会和海牙市立图书馆共同主办,德国的舒尔茨图书馆设备专业公司赞助。
  会议的主要发言者有着名建筑顾问福克纳一布朗(Harry Faulker-Brown),海牙市立图书馆馆长伦斯(Wim M.Renes), 哥廷根大学图书馆馆长埃克(Reimer  Eck ),  德国国家图书馆建筑专家克拉撒(IngoKolasa),委内瑞拉国家图书馆新馆建筑项目主任、建筑师金美内茨女士(E.M. Gimenez),悌尔伯格大学图书馆馆长格莱金斯(Hans Geleijnse),鹿特丹市立图书馆馆长梅杰(Frans Meijer),旧金山市立中央图书馆馆长道林(Kenneth Dowlin),丹佛市立图书馆馆长阿什通(Rick Ashton), 纽约公共图书馆理事会主席勒克拉克( Paul LeClerc),纽约公共图书馆研究图书馆馆长沃尔克(David Walker),谢菲尔德哈伦大学学习中心主任布尔皮特(Graham Bulpitt),法国国家图书馆信息系统部主任扎布伦斯基(Jean-Marc Czaplinski)等。会议分别由国际图联图书馆建筑与设备委员会现任主席肖文(Marc Ch-auveinc)和前任主席伦斯和舒茨(P.J.Th Schoots)主持。
  与会代表对智能化图书馆建筑的概念进行了热烈的争论。不少人对这一提法提出不同看法,为大会作基调报告的 H·福克纳—布朗在演讲一开始时就很坦率地表明自己不同意关于智能化图书馆建筑的提法。当有人提出在网络化和电子化环境下,图书馆建筑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的问题时,不仅主讲人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听众也参与反驳,大多数代表都认为这是比较幼稚的想法。有的甚至提出图书馆应该越办越大,应该更加突出图书馆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们对现代技术抱着冷静和理智的态度,普遍认为自动化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未来图书馆不是由机器堆积起来的硬建筑,而是使读者感到温馨的知识乐园。尽管这次主题是智能化图书馆建筑,但会议自始至终并没有专门讨论智能化的问题,而是对“福克纳—布朗十诫”与“道林法则”等比较实际的概念持有特别的兴趣。
  英国着名图书馆建筑专家H ·福克纳—布朗为本次研讨会作了基调报告,他借用着名的基督教“十诫”提出了10大图书馆建筑原则,即“福克纳—布朗十诫”。
  1.弹性。从设计、结构到服务功能都应做到开放性,以适应时空的变化;
  2.紧凑性。读者、职员以及图书的流向要做到紧凑合理;
  3.易接近性。从馆外到馆内,从入口处到各个部门,要规划得合理,要设计一个良好的导引系统;
  4.扩展性。在未来扩展时可灵活延伸,将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5.可变性。在藏书空间和读者服务的提供方面留有自由的选择余地;
  6.组织性。图书馆资源的组织与陈列要做到明了、有序;
  7.舒适性。在环境、通风、温湿度、光线和等方面要柔和、协调,尽量借用外部的自然环境,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
  8.环境的稳定性。稳定不变的照明、暖气、冷气、通风和声学环境对图书馆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如温度保持在18.5℃与21℃之间,湿度须保持在50%至60%之间,绝对不能超过65%;
  9.安全性。籍以控制读者的行为和图书的损毁;
  10.经济性。 把建设和维护一个图书馆所需要的经费和人员控制在最低限度。
  旧金山市立图书馆馆长K ·道林将自己设计的一套图书馆建筑法则用以新馆设计。
  书流——1、把处理数量减少到最低限度;2、把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3、成批处理和移动资料。
  人流——1、洋葱模式,即读者从四面八方最快捷地走到中心, 并直接从中心上楼;2、安静区域,即中心区域为闹区, 周围一圈为次静区,外围为静区。1996年4 月开放的旧金山市立图书馆新大楼就是“道林法则”实践的产物,新馆开放以后深受读者和游客的欢迎,老馆每天入馆人数仅2000人,而新馆人数达到8000至10000人。
  通过各新馆的介绍,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一些特点。
  1.模数式建筑。会上介绍的大部分新馆都采用模数式,也就是所谓大空间、灵活隔断的开放式建筑模式。以前图书馆功能比较单调,主要以收藏和借阅服务为主,因此大部分采用固定式的单一功能,书库即书库,阅览室即阅览室,每一部分都有特定的、已知的、可预测的功能。由于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变化,信息交流方式和载体的变化以及现代技术对图书馆传统作业的影响等因素,使得原有的图书馆建筑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后新建的图书馆建筑一般都考虑弹性和可变性。因此,富有弹性的模数式建筑设计思想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受到图书馆界的普遍欢迎,成为成熟的图书馆建筑样式。
  2.简洁性与逻辑性的融合。会上介绍的一些新馆往往都采用简洁明快的材料和色调,如法国国家图书馆采用钢、木、混凝土和玻璃4 种基本材料,如书架、隔墙、灯光支架采用同一颜色的木料定制,天花板、通风管、路灯以及门面采用同一材料的不锈钢装饰,4座像4本敞开的图书一样的塔楼的外墙面和下面的裙房全部采用玻璃幕墙。位于法兰克福的德国国家图书馆新馆也采用上述4种基本材料。不同于庄重、 雄伟的欧式建筑,新的图书馆较多采用自然、朴素的外形,给人一种温馨和亲切的感觉。如海牙市立图书馆的新馆以白色为基调,从里到外所有的墙壁都一律白色。梯尔伯格大学图书馆和哥廷根大学图书馆外面看上去都很朴素、大方,但馆内设施自动化程度都很高,而且内部更重视美学与功能的结合,现有功能与未来拓展的结合。代表们普遍认为,作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筑,功能应放在突出的地位。
  3.重视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对新馆设计来说,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自动化系统的配置问题。由于软硬件升级换代周期的不断缩短,图书馆不得不花费巨资用于信息基础设施的配置和预留。法国国家图书馆新馆经费非常宽裕,所以他们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该系统全部费用为8500万美元,另外有2000 多万美元用于数据库建设。 馆内光缆铺设总长度为100公里,从一级机房到4个二级机房和68个三级机房,再到3000个工作站都以传输速率为155兆的ATM连接,全馆上下共有17000 个终端接口。只有暂时不支持ATM的打印机等目前仍用10兆的以太网。 该馆的视听设施也非常先进,在参观时我们还上机操作了多媒体设施,录像画面逼真,丝毫没有断续感。据说到全面开放时,视听工作站将达到145台。 该馆系统还在调试过程中,分3年完成。 而一般图书馆往往采用主干线用光缆、其他连接用双绞线的做法,如1996年5 月开放的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科学工业和商业分馆、1997年7 月开放的德国国家图书馆新馆的做法就是纵向铺设光缆,横向用5类双绞线。 德国国家图书馆新馆数据处理中心的配置与上海图书馆新馆的相似,终端接口也有700个左右,但近3分之1的阅览桌都留有电脑接口。该馆40 年代以来的书刊资料都已经数字化,已经没有卡片目录。但是,该馆目前正处在一边开放一边调试的阶段。我们在视听区看用网络传送的录像时,就有断续感,而且老是中断。荷兰的悌尔伯格大学图书馆,早在1992年5月开放时, 就被誉为电子图书馆。当时就250台终端,现在全馆共有450台电脑。该馆的另一个特色是自动借还书系统,叫Lendomat,读者不用到出纳台借书或还书,一切都由读者自己处理。另外,该馆所有的馆藏期刊的目次都已进入数据库,查阅起来相当方便。但是这个被称为电子图书馆楷模的图书馆目前用的还是菜单式系统,据说他们正在准备引进PICA公司最新开发的视窗界面的新系统。后来我们发现,欧洲很多图书馆目前仍使用菜单式系统。但是严格说来,真正达到5A或3A的智能化图书馆为数很少。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我上台谈了感想,并建议下次会议,即1999年第11届国际图书馆建筑与设备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主题为“变化环境中的图书馆建筑”。理由是1、中国图书馆事业进入高速成长时期,本世纪末将有20所左右的省市级图书馆新馆相继开馆;2、 上海图书馆新馆于1997年全面开馆,两年后将积累丰富的建设与管理的经验;3 、上海图书馆新馆具备举行国际会议与展览的现代化设施;4、 上海与主办1999年国际图联的曼谷距离不远,适宜举办国际图联的会前或会后会议。
  会后,孙承鉴副馆长与我还应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德国国家图书馆的邀请,访问了法国和德国。除了在巴黎和法兰克福参观图书馆以外,我们还应德国国家研究中心的邀请赴达姆什达特市参观该中心及附属图书馆。
  
  
  
图书馆杂志2沪31~32,38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吴建中19981998上海图书馆 上海 200031  吴建中 1956年生。上海图书馆副馆长,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已发表论文60余篇。 作者:图书馆杂志2沪31~32,38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吴建中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1:47:37

[新一篇] 訓詁方法在中學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

[舊一篇] 講一個無根的故事    ——評韓東的《扎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