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6)—0023—05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20世纪末,中国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拉动力,人口素质优化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效需求空间,高等职业教育遇上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为满足广大求学者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大规模招生,当年本专科招生规模达15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7年的7.6%提高到10%左右。
  2004年,全国有高等院校1731所,其中本科院校684所,高职院校1047所,高职院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0.5%。全国高校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1333.5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737.8万人,高职(专科)在校生595.7万人,高职(专科)在校生占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4.7%。本科院校校均规模13561人,高职(专科)院校校均规模3209人,高职(专科)院校校均规模为本科院校的23.7%。普通本科当年招生209.9万人,高职(专科)当年招生237.4万人,高职(专科)招生占当年本、高职(专科)招生总数的53.1%。高职(专科)招生在本科、高职(专科)招生中已占踞半壁江山。
  (二)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资源配置是将有限的资源在不同需求之间进行分配。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的有限性,要求人们必须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世界上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计划经济配置和市场经济配置。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应与经济体制相适应。
  为了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扶持政策,例如,借助重点大学具有品牌学科优势,在部分重点大学设置了职业教育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承担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师资及少量本专科高职学生的任务;发挥普通高校建校时间长,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社会认可度高,容易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等优势,在部分普通高校设立了二级职业教育学院;发挥现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资源的潜力,鼓励地方政府或行业企业主管部门在土地划拨、房地产置换、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异地重建或改扩建;通过“三改一补”(即对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行改革、改组和改制,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中专改办)使一大批全新规格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拔地而起。但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短缺与事业发展的矛盾仍突出地摆在各地高职院校面前。
  针对经费不足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新”政策(即新的管理体制、新的运行机制)。新的管理体制,就是学校归地方管理,由地方安排招生,毕业生不发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学生不转户口;就业不发派遣证。新的运行机制就是学杂费收费标准较高,每人每学年一般专业5000元,特殊专业5500元,艺术类专业8000元。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收费,并没有扭转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短缺的严峻局面。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瓶颈”。
  1.各级教育经费主要构成
  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经费大体由以下几方面构成: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个人缴纳学杂费。
  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教育基础性建设单独列支,以保证日常性教育事业费支出。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达6208.27亿元, 教育总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升到5.35%;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850.62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28%;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3453.86亿元, 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4.68%,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达55.63%,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4.68%。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为5772.58元。
  2.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状况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普通大学内设置的高等职业教育二级学院, 一般不再划拨财政性教育经费,新增校舍建设可申请划拨专项经费;但专项经费与实际需要相差相当大。
  (2)行业企业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许多是将职工大学、 中等职业学校重组,层次升级改建的,但学校层次升级后,主管行业企业所提供的教育经费,却仍维持在中等层次教育水平上。
  (3)由教育部门所属成人高校改建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普遍没有专门开办经费,教育经费主要靠收费支撑。
  (4)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举办主体由于本身经济条件有许多不确定性,往往兑现不了签订办学合同时所作的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的承诺,学校经费缺乏保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按专项拨付给新建高职的一次性补助,多用于学校巨大的基建支出,很难用于教育事业支出。
  为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办学条件规范,许多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采取异地迁址新建的办法。这些院校在土地征用中,地方政府给予一次性优惠,但新建校舍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许多高职院校在政府支持下采取了向金融机构贷款进行基本建设的方法。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机构对学校还贷期限规定也不一样,少则3年,多则10年,学校就要开始还贷。新建高职院校的基建、 设备购置任务繁重,还要在短期内开始还贷,仅靠收取学杂费支付庞大的基建与事业费用,高职院校的财务压力很大。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多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由政府或行业划拨的财政性经费,大体占经常性支出的1/3,其余2/3经常性支出主要由收缴的学费及校办产业收入等渠道解决。
  3.高职学院基建资源配置现状
  (1)改造成人高校新建高职学院。实地考察看到,天津滨海职业技术学院, 由原天津市塘沽职工大学、塘沽第二职专合并异地改建而成。市、区政府以优惠政策为学校选新址,学校占地由94亩扩大到300亩,校舍建筑面积由2万平方米扩大到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由2400多人扩大到3000人。天津工业技术学院,由原天津职工纺院、天津电子仪表职工大学合并异地新建而成。现占地136亩,校舍面积6.7万平方米,教职工590人,在校生4500人。改造成人高校异地新建, 是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理想模式。院校建设根据高职院校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可以建成规模适宜、专业齐备、特色鲜明、效益较高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学院。在这种模式建设中,土地征集、资金筹措有赖于地方政府、学校、社会多方齐心协力。
  (2)改造中外合作办学提升学校功能。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由原中德培训中心改建,这是中德两国政府最大的合作项目。占地72亩,建筑面积4370平方米,有教室65间,实验室26间,实习车间11间,图书馆410平方米,教学用机床108台,计算机201台,教学仪器设备3064台套,价值7000万元。 这些设备多由德国政府贷款筹建,贷款额达2500万马克。800个实习工位, 具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学管理人员都可以定期到国外进修,是一所融大专、中专、中技为一体中外合璧的综合性职业技术院校。
  (3)在普通高校内设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担负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干部、教师的学历和在职培训,设有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硕士点,高职学生按专业可以插到大学普通教育各个系学习,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天津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由原独立设置的天津科技大学盐业工程系改建。该校经重新选址,征用320亩滩地建新校区,占地5万多平方米,校舍面积18万平方米。天津工程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部,利用学院的机床设备、实习场地、图书馆、师资等条件,克服了国拨经费实习设备缺口大,“双师型”教师短缺的困难。高职院校建在普通大学内,在高职快速发展时期,有利于规范化管理,效果很好。
  (三)股份制改革探索
  1.高职院校股份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1)制定学校近期及中期规划,根据规划测算资金需求, 提出股份制筹资计划。
  (2)对学校原有资产进行评估并折合成股份。 评估机构一般是具有权威资质的经济评估机构,按照规范程序和标准进行评估。
  (3)合理界定国有资产股份。 由几所国有资产学校合并改建的高职院校或由国有资产投资的高职院校,拥有国有资产,这些国有资产不能丢失,经评估后折合成股份作为国有资产股。
  (4)恰当界定行业企业股份。行业企业办学的高职院校, 行业企业资产经评估并进行资产折旧后,折算为行业企业股。
  (5)学校内部教职员工认股。依据效率与公平原则, 学校制定不同人员认购股份金额,自愿认股。
  2.高职院校股份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1)贷款后新增资产的产权界定。 一些由国有行业企业举办的成人高校改制的高职院校,曾通过贷款征地建设校舍、购置教学设备,之后用办学收入逐步偿还贷款,经多年滚动学校的固定资产增值已达几十万至几百万元。校方认为,这些增值资产的产权,并不是由国有资产生成,而是靠学校贷款还贷后,办学经营增加的资产,应通过股份制将其归为教职员工集体资产股及教职员工个人资产股,而不能归为国有行业企业,否则,将挫伤干部教师改革的积极性,有失公平。
  (2)学校原公有资产产值折算。高职院校在进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 对公有资产折算标准不够统一。有的主管部门认为,同意将学校公有资产折价标准定在较低价位,而有的部门确定的折算价位较高。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资产折算中标准不够规范统一。
  (3)教职工股份认购标准的确定。 目前实行股份制的学校之间或同一学校教职工股票认购不同批次之间,标准不尽相同,这应当充分发挥校董会的决策作用。
  (4)股份制院校的教育财政投入。一些打算进行股份制改革的高职院校, 担心进行股份制改革以后,政府或主管行业企业不再向学校投入财政资金,而学校一旦“断奶”,完全依靠收费自行开支,在高职刚刚起步的时期风险很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教育资源配置多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进行股份制改革,可以帮助学校摆脱资金短缺困境,汇聚闲散资金。股份制所建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机制,加快了学校民主化进程,使学校更关注经济社会需求,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调整专业和课程,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实行股份制使学校的经营更注重成本核算,追求优质价廉,构建合理竞争机制,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股份制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策思考
  (一)加大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市场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都同时伴随人力资源的快速增长,其中,职业教育充当了提高国民素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生力军。纵观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可以看到,无论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还是中央集权制的法国,乃至体现福利教育的英国、德国,联邦政府或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都是这些国家职业教育经费的主渠道。
  加大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首先要提高公共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1995~200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14%上升到2.32%。但是,国家财政性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低于转型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8%的平均值, 甚至低于欠发达地区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3.9%的平均值。其次,要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05》的数据,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高等教育生均公共支出占人均GDP的28.4%;中国2003年普通高等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占人均GDP的63.4%。 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占人均GDP的百分比,高于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这就说明,即使我们以远远低于世界较发达国家投资水平发展教育,在当前国情下,我国高等教育生均公共教育经费占人均GDP的百分比,也要大大高于世界高收入国家。加快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国家、企业、个人都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
  (二)鼓励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主体。企业对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可以划分为如下两个部分:第一,货币化的经济收益,如利润等。第二,非货币化的经济收益,如社会声誉、扩大企业知名度等。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基金组织或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等大企业,所表现出的投资高等职业教育的强烈意愿,就证明企业对投资高等职业教育收益的乐观评价。在经济特区,中外合资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已初见端倪,充分体现了中外合作各方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的高度重视与信心,体现了以集团投资、连锁办学、滚动发展、产业经营的高等职业教育企业投资的发展方向。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适时地制订鼓励和引导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投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大力提倡民间举办、合资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对因企业规模等因素无力或无意直接参与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企业,借鉴国际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应依据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适当比例,由政府进行经费统筹,用于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支出,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投资高等职业教育的总额。
  (三)提高银行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的力度
  1.提高贷款主体的信度
  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职业教育院校作为贷款主体,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利用信贷资金,同时要强化风险意识,按时偿还贷款,维护学校信誉。学校利用信贷资金应主要用于总体规划之内的急需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2.规范贷款程序和项目审批
  贷款的高职院校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在统筹考虑学校收入水平和还款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贷款项目、贷款额度、还款计划以及还款资金来源,交付贷款银行评估;贷款银行根据项目性质和贷款期限,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贷款项目独立进行审查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负责。
  3.注意贷款性质及运作方式
  高职院校利用银行贷款,本着平等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银行在国家金融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应尽量给高职学校优惠。贷款项目确定实施后,银行按确定的贷款额度逐年向学校发放贷款,贷款利率应按照国家当年规定的浮动范围下限执行。为使银行贷款投放更有目的性,同时保证学校稳定使用信贷资金,由学校主管部门与贷款银行签订合同协议,确定贷款总量和使用年限。
  4.注意贷款偿还及信用风险防范
  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加快高职院校建设,应量力而行,贷款学校使用贷款的额度和期限不能超出自身承受能力,依据各种收入和偿还的能力,确定贷款数额。事实表明,随着银行和学校合作的深入,一种“长期使用、互惠互利、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学校银行全面合作关系一定能够建立起来。
  对有一定困难的高职院校学生也要实施个人贷款。从我国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家庭背景看,处于中低收入人群要比接受学术性研究型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比例要高,对部分困难的学生实施银行贷款,是社会向困难人群资助倾斜,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四)为求学者提供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良好平台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6510.94元,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934.38元,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占人均消费总支出的14.35%。其中北京、天津、 上海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分别占人均消费总支出的17.7%、14.4%、16.6%。这说明中国城镇居民子女高中阶段教育之后,对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一般具有支付能力。统计分析还显示,占城市人口20%的较高收入户和占农村人口10%的较高收入户,具有较大的教育消费支出潜力。
  近两年招生普遍存在高等职业教育需求不足的现象,有些院校招生不足或招生后流失,反映出学生个人及家庭对高等职业教育消费淡漠。影响普通高中毕业生个人及家庭对高等职业教育消费信心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从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较中,感到无论是目前成本还是未来收益,相比之下高等职业教育都处于劣势。那些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认为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那些由于课程衔接等问题不能考入高职院校的广大中职毕业生,往往失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因此,客观认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消费支出潜力,提供宽松可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财政管理政策,使高等职业教育在提高全民族文化教育素质中发挥更大效率。
  (五)降低成本与收费节约支出
  研究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可以看到,即使在美国这样超级发达国家,低成本、低收费仍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机构,其经费来源主要由地方税收、州政府拨款、联邦政府资助、缴纳学生学费和其他收入五条渠道,其中,地方税收和州政府拨款是经费主要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社区学院以教育基金收入作为重要补充。教育基金会是非营利组织,以收取捐赠和其他资金(特别是私人机构资金)供给有关社区学院使用。社区学院在多种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同时,也采取很多措施,减少办学成本,降低学生负担。减少办学成本的措施包括:紧缩机构设置,留选优秀教师,大量聘请兼职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整合社区的师资、设备和实验实习资源等;降低学生成本分担的措施包括:学费相对低廉,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寄宿,可在家中食宿;大多数学生半工半读,以其收入支付部分学习费用;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可以享受助学金及其他形式的补助;周日、假期和晚上视学生的方便安排课程。学费相对低廉的例子如密西根社区学院,1963年每个学生每学期学费不到250美元,而私立大学要花2.5万美元,社区学院学费是私立大学学费的1/100(R·Carbo1998)。2004年,美国私立大学的学费平均超过2万美元,公立大学的学费达到8千美元,社区学院的学费仅占四年制公立大学学费的1/3~1/4。美国社区学院招生条件宽泛、课程灵活、专业对口、适应性强,为许多低收入家庭的中学毕业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中最具活力的一个办学层次,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学院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人人可以上,人人上得起”的学校。
  尽管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财政性经费供给方面还存在相当困难,在学费收缴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仍然要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有效做法,实施低成本低收费节约支出,将高职办出优势。相信经过努力,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必能创造出更有益的经验。
职教论坛:综合版南昌23~27G53职业技术教育牛征20072007
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和严重不平衡,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根据调查研究,建议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吸引企业投资,支持银行贷款,鼓励学生消费,实施低成本、低收费、节约支出、办出优势等措施,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作者:职教论坛:综合版南昌23~27G53职业技术教育牛征20072007
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网载 2013-09-10 21:40:02

[新一篇] 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的原則與方法

[舊一篇] 高陽歷史小說的悲劇意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